《沈氏尊生書》~ 卷一 臟腑門 (8)
卷一 臟腑門 (8)
1. 卷一 臟腑門
面浮如盤,緣濕痰在胃,上干於肺也(宜半瓜丸、滴油散、澄清飲。)其有一種發咳時,
直至頓吐飲食,痰物俱盡,方小安者,此乃肝木尅脾土,風痰壅盛所致也(宜白圓子。
)十曰乾嗽,肺中無津液也,其脈細澀,必兼氣弱或促,乃痰鬱火邪於肺中,
輕則連咳數十聲,方有痰出,重則雖多咳亦無痰,故為乾咳嗽,極難治,
始宜用苦桔梗以開之,再用補陰降火之劑,不已,則成勞瘵,
在不得志者多患此(宜乾嗽補肺膏、加味二母丸、瓊玉膏。)十一曰血嗽,
嗽而多唾瘀血也,其脈浮芤而數,必兼喉中有腥氣,或因上焦有熱,血瘀沉悶,
嗽聲連並,氣不得透(宜桑皮散,)或因打撲損傷肺氣作咳,多吐黑血(宜當歸散。
)十二曰酒嗽,傷酒而成也,說酒大熱有毒,或冷熱兼飲,日久漸傷胃脘,
其氣結聚不流,致成濕痰作嗽(宜瓜蔞青黛丸、瓜蔞杏連丸、蜂薑丸。)十三曰久嗽,
諸般嗽久也,說積痰留聚肺脘,粘滯如膠,以致氣不升降,或上氣喘急(宜蜂薑丸、
貝母湯、加味百花膏。)並有至數十年不癒者(宜馬兜鈴丸、潤肺除嗽飲。
)十四曰火嗽,火熱嗽也。其脈洪數,必兼面赤,煩渴引飲,有聲痰少。
或由肺家積熱(宜清肺飲。)或由傷寒潮熱,痰盛,胸脇痛(宜柴胡枳桔湯。
)或由火肺鬱脹,氣急息重(宜海青丸。)說以肺腎二經,乃人身之化源,二經有虧,
則化源絕,故痰火益盛,而嗽發不止,也(宜滋陰清化丸。)十五曰夜嗽,陰虛嗽也,
多屬腎氣虧損,火炎水涸或津液壅而為痰,故夜間屬陰分,陰氣相感,故咳聲不絕,
至曉方緩,或兼口苦,胸痞,脇痛,多吐涎沫,不進飲食,故夜咳必用知母,
切忌生薑,以其辛散,恐複傷陰也。古人多以六味丸加知、柏、天冬、貝母、
橘紅治之,所以滋化源也(宜滋陰清化丸、麻黃蒼朮湯。)十六曰天行嗽,
感時行之氣作咳也,說因時令不正,人多感冒,以致痰盛,寒熱,
或鼻塞聲重(宜人參飲子、一服散。)而亦有四時感受風寒作嗽,
不盡由一時天行之氣者(宜參蘇飲。)由是以治諸咳,庶幾用藥皆有關竅,
而罔弗奏央矣。 【脈,法】,(咳嗽哮喘肺萎肺癰。)《內經》曰:喘鳴肩息者,
脈實也,緩則生,急則死也。《脈訣》曰: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
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肺。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
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
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調停。
《正傳》曰:關上微為咳,脈弦或緊為寒,脈浮為風,脈細為濕,脈數為熱,
脈沉為留飲,沉數為實熟,洪滑為多痰,脈浮軟者生,沉小伏匿者死。又曰:
白話文:
卷一 臟腑門
面部浮腫如盤子,是因為濕痰積聚在胃部,向上影響到肺部。(適合服用半瓜丸、滴油散、澄清飲。)
還有一種情況,咳嗽時會一直咳到把吃下去的食物和痰都吐出來,才會稍微好一點,這是因為肝木之氣剋制脾土之氣,導致風痰壅塞。(適合服用白圓子。)
十、乾咳,是因為肺中缺乏津液。這種情況的脈象細而澀,通常還伴隨氣虛或呼吸急促。這是因為痰鬱積在肺部產生火邪。輕微時會連續咳嗽幾十聲才有痰出來,嚴重時即使咳嗽很多次也沒有痰,所以稱為乾咳,非常難以治療。一開始適合用苦桔梗來疏通,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如果沒有改善,就會變成肺癆。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不得志的人身上。(適合服用乾嗽補肺膏、加味二母丸、瓊玉膏。)
十一、血嗽,咳嗽時會吐出瘀血。這種情況的脈象是浮、芤(中空)而且快。通常還伴隨喉嚨有腥味,或是因為上焦有熱,導致血瘀而胸悶,咳嗽時聲音連續不斷,氣透不過來。(適合服用桑皮散。)也有因為跌打損傷而傷到肺氣,導致咳嗽,吐出很多黑血。(適合服用當歸散。)
十二、酒嗽,是因為飲酒過多造成的。都說酒性大熱且有毒,如果冷熱酒混合飲用,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傷害胃,導致氣結聚不流通,形成濕痰而咳嗽。(適合服用瓜蔞青黛丸、瓜蔞杏連丸、蜂薑丸。)
十三、久嗽,指的是各種咳嗽拖延很久的情況。這是因為積聚的痰停留在肺部,黏稠如膠,導致氣機升降失常,或是上氣不接下氣,呼吸急促。(適合服用蜂薑丸、貝母湯、加味百花膏。)甚至有持續幾十年都無法治癒的。(適合服用馬兜鈴丸、潤肺除嗽飲。)
十四、火嗽,是因為火熱引起的咳嗽。這種情況的脈象洪大且快,通常還伴隨臉色發紅、煩躁口渴、愛喝水,有痰但不多。有的是因為肺部積熱(適合服用清肺飲。),有的是因為傷寒發潮熱,痰很多、胸脅疼痛(適合服用柴胡枳桔湯。),有的是因為肺火鬱結脹悶,氣喘急促(適合服用海青丸。)。肺和腎是人體氣化的源頭,如果這兩條經脈虛虧,氣化功能就會衰竭,導致痰火更旺盛,咳嗽不止。(適合服用滋陰清化丸。)
十五、夜嗽,屬於陰虛引起的咳嗽。多半是因為腎氣虧虛,導致虛火上炎而津液乾涸,或是津液壅塞形成痰。晚上屬於陰分,陰氣相應,所以咳嗽聲不斷,到天亮才會緩和。有時還伴隨口苦、胸悶、脅痛、多吐口水、食慾不振。所以治療夜咳一定要用知母,切記不能用生薑,因為生薑辛散,恐怕會更加損傷陰液。古人多用六味丸加知母、黃柏、天冬、貝母、橘紅來治療,目的是為了滋養氣化之源。(適合服用滋陰清化丸、麻黃蒼朮湯。)
十六、天行嗽,是因為感染了時令不正的疫氣而引起的咳嗽。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時令不對,人們容易感冒,導致痰多、發冷發熱,或是鼻塞、聲音沙啞。(適合服用人參飲子、一服散。)也有的是因為四季感受風寒而引起的咳嗽,不一定都是因為時令疫氣。(適合服用參蘇飲。)
通過以上分析,治療各種咳嗽,應該注意用藥的關鍵點,這樣才能有效。
脈法(咳嗽、哮喘、肺萎、肺癰)
《黃帝內經》說:呼吸急促,肩膀聳動,這種喘鳴的脈象是實脈。脈象緩和表示病情會好轉,急促則表示病情危險。《脈訣》說:咳嗽的原因,脈浮是風邪,脈緊是寒邪,脈數是熱邪,脈細是濕邪,脈澀是因為房事過度。右關脈濡,表示飲食損傷肺部。左關脈弦而短,表示疲勞過度導致肝衰。脈浮而短是肺受傷的表現,應該會咳嗽。五臟的咳嗽,要根據所屬臟腑的情況來判斷。脈浮而緊屬於虛寒,脈沉而數屬於實熱。脈洪而滑表示痰多,脈弦而澀表示血少。身體肥胖而脈細,表示氣不足以支持呼吸。脈沉、小而伏匿,都是死脈。只有脈浮而大的咳嗽是安全的。要將外在症狀和內在脈象相互參考,綜合判斷。
《醫學正傳》說:關脈稍微浮起表示有咳嗽。脈弦或緊表示寒邪,脈浮表示風邪,脈細表示濕邪,脈數表示熱邪,脈沉表示體內有留飲,脈沉而數表示實熱,脈洪而滑表示痰多。脈浮而軟表示病情會好轉,脈沉、小而伏匿表示病情危險。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