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二,六淫 (1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六淫 (17)

1. 卷十二,六淫

中氣中痰是也。此即內虛暗風,確係陰陽兩虛,而陰虛為多,與外來風邪迥別,

法當先清熱(二冬、甘菊、白芍、茯苓、花粉),順氣(蘇子、橘紅、鬱金、枇杷葉),

開痰(貝母、竹瀝、白芥子、瓜蔞仁)以救其標,次用治本,益陰(二冬、菊花、生地、

白芍、歸身、杞子、五味子、牛膝、白膠、人乳、黃柏、白蒺藜),補陽(人參、黃芪、

鹿茸、巴戟、大棗)。若氣血兩虛,則陰陽兼補。

,,〔似中問答〕,繆仲淳曰︰或問有似中風,眠不竟夕,易醒,心脈弦而不洪,多怒,

肝脈弦而不長,語蹇澀,多痰,身重,溲速不能忍,有餘瀝,大便結,左尺浮洪,

食少難化,此何故?答曰:眠不竟夕、易惺,心血不足,故脈弦不洪。東垣云:

胃虛者多怒,多怒肝氣必不和,故脈弦不長。弦為血少,必自養,藥未易瘳。

腎脈本沉,浮者腎水不足,腎有火則真陰虧,津液耗,不能養舌絡,舌絡勁急,

故言不利。火性急,故小便大便皆見前症,脈亦反浮洪也。肺喜清肅,惡煩熱,

熱則液活,無以下滴而通水道,或前熬成痰,故聲重多痰,氣道塞也,不可用人參。

脾胃,後天元氣之本,脾陰虧則不能消,胃氣弱則不能納,飲食少則後天元氣無自生,

精血愈不足。經曰:脾損調飲食,節起居,適寒溫。此至論也,否則脾陰難複。

然其要又在戒暴怒,使肝無不平之氣,肝和則不賊土矣。命門乃先天真陽所寄,

其壯也,一由稟氣厚,二由精不妄泄,三由志無所鬱,則年雖老而尤壯,

否則子後一陽不升,不能燻糟粕,化精微,是火不生土,脾胃益弱,法當降氣、和肝、

滋腎。降氣則陽交於陰,和肝則不賊土,後天元氣日長,腎足則真陰生,津液足,

舌絡榮養,則語言自利矣。且世無不陰虛而中風者,第須撥去一切,使心火不炎,

則腎亦不燥,此又治之之本也。〔肥人多中風〕,河間曰:人肥則腠理致密而多鬱滯,

氣血難以通利,故多卒中也。《醫鑑》曰:肥人多中風者,以其氣盛於外,

而歉於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入胖者氣必急,急則肺邪盛,肺金尅木。膽為肝之腑,

故痰涎壅盛。

治法,先須理氣為急。

,,〔臟腑血脈之異〕,易老曰:中腑者,面顯五色,有表症,而脈浮,惡風寒,

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側,皆曰中腑,其病多易治。中臟者,

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二便秘結,皆曰中臟,

其病多難治。大抵中腑多著四肢,中臟多滯九竅。東垣曰:中血脈,則口眼嘴斜,

中腑則肢節廢,中臟則性命危,三者治各不同。,〔中風症治〕,《正傳》曰:

中血脈而外有六經形症,則從小續命湯加減及疏風湯治之。中腑者,

白話文:

這是因為體內中氣不足,導致痰濁產生。這是一種體內虛弱引起的暗風,實際上是陰陽兩虛,但以陰虛為主,與外來的風邪完全不同。

治療方法應該先清除體內的熱(用麥冬、天冬、甘菊、白芍、茯苓、花粉),疏通氣機(用蘇子、橘紅、鬱金、枇杷葉),化解痰液(用貝母、竹瀝、白芥子、瓜蔞仁),來緩解症狀。然後再治療根本,滋養陰液(用麥冬、天冬、菊花、生地、白芍、當歸、枸杞子、五味子、牛膝、阿膠、人乳、黃柏、白蒺藜),補益陽氣(用人參、黃芪、鹿茸、巴戟、大棗)。如果氣血兩虛,則需要陰陽兼補。

[關於類似中風的問答]

繆仲淳說:有人問,有種情況類似中風,晚上睡不安穩,容易醒,心脈呈現弦的狀態但不洪大,容易發怒,肝脈呈現弦的狀態但不舒長,說話不清楚,痰多,身體沉重,小便頻繁且忍不住,有尿不盡的感覺,大便乾結,左手尺脈浮而洪大,食慾差難消化,這是什麼原因?我回答說:晚上睡不安穩,容易醒,是因為心血不足,所以脈象呈現弦但不洪大。李東垣說過,胃虛的人容易發怒,容易發怒肝氣必然不調,所以脈象呈現弦而不舒長。脈弦表示血少,必須從根本上調養,吃藥不容易見效。腎脈本來應該沉在底下,如果浮起來表示腎水不足,腎有火則說明真陰虧虛,津液耗竭,無法滋養舌頭上的脈絡,舌頭的脈絡緊張僵硬,所以說話不清楚。火的性質是急迫的,所以小便大便都會出現之前的症狀,脈象也會反而呈現浮而洪大。肺喜歡清淨肅降,討厭煩熱,有熱則津液耗竭,無法向下輸布水分而通暢水道,或者之前就熬煉成了痰,所以聲音沉重多痰,氣道堵塞,不可以服用人參。脾胃是後天元氣的根本,脾陰虧虛就不能消化,胃氣虛弱就不能納食,飲食減少則後天元氣就無法產生,精血更加不足。《黃帝內經》說:「脾虛就要調理飲食,節制作息,適應寒溫的變化。」這是至理名言,否則脾陰很難恢復。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戒除暴怒,使肝氣平和,肝氣平和就不會傷害脾土。命門是先天真陽所寄居的地方,它強壯與否,一是取決於稟賦的氣是否充足,二是取決於精氣是否不妄泄,三是取決於意志是否沒有鬱結,這樣即使年老仍然強壯,否則就會導致陽氣無法上升,不能將糟粕轉化為精微,這是火不能生土,脾胃就更加虛弱,治療方法應該降氣、調肝、滋腎。降氣則陰陽交合,調肝則不會傷害脾土,後天元氣就會逐漸增長,腎氣充足則真陰就會產生,津液充足,舌頭的脈絡得到滋養,說話自然就清楚了。而且世上沒有陰虛而不中風的人,只要去除所有的干擾因素,使心火不旺盛,那麼腎也不會乾燥,這才是治療的根本。

[肥胖的人容易中風]

河間先生說:人肥胖就會導致皮膚紋理緻密而多有鬱滯,氣血難以暢通,所以容易突然中風。《醫鑑》說:肥胖的人容易中風,是因為他們氣盛於外,而內裡不足。肺是氣出入的通道,肥胖的人氣一定會急促,急促則肺的邪氣盛,肺金會克制肝木。膽是肝的附屬器官,所以痰涎會壅盛。治療方法,必須先要理氣為當務之急。

[臟腑與血脈的區別]

易老先生說:中腑的人,面部會顯現多種顏色,有表證,脈象浮,怕風怕寒,身體拘急麻木,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前面,後面,或是側面,都叫做中腑,這種病比較容易治療。中臟的人,嘴唇無法收攏,舌頭不靈活說不出話,鼻子聞不到氣味,耳朵聽不見,眼睛昏花,大小便秘結,都叫做中臟,這種病比較難治療。大體來說,中腑多發生在四肢,中臟多發生在九竅。李東垣說:中血脈,則會口眼歪斜,中腑則會肢體癱瘓,中臟則會危及性命,這三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中風的症狀和治療]

《正傳》說:如果中血脈,並且外在有六經的症狀,可以用小續命湯加減以及疏風湯來治療。中腑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