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15)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15)
1.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王海藏曰:陰蹻、陽蹻同起跟中,乃氣並而相連;任脈、督脈同起中極之下,
乃水溝而相接。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原而二歧,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
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見陰陽之不離,
合之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李瀕湖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
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魏伯陽參同契云:上閉則稱有,
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
崔希范《天元入藥鏡》云: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歸根竅,複命關,
貫尾閭,通泥丸。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
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十二經,
十五絡聯輳,虛間一穴,空懸黍珠,醫書謂之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
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生,神化無基也。哄琰注參同契云:
人身血氣,往來循環,旦暮不停,繄有任督二脈,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
《黃庭經》言: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
呼吸往來於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長春。
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也。
治督脈病諸藥要品及方四
,,總治(羌活,荊芥,秦艽,細辛,黃連,附子)
,,蘇合丸,〔強厥〕,白朮,犀角,香附,朱砂,訶子,蓽撥,冰片,木香,檀香沉香
,麝香,丁香,安息香,燻陸香,蘇合香油
,藿香正氣散,〔又〕,大腹皮,茯苓白芷,紫蘇,厚朴,白朮,陳皮,藿香,桔梗,甘
草
,,川芎茶調散,〔頭重〕,薄荷,川芎荊芥,羌活,白芷,甘草,防風,細辛,每末二
錢,食後,茶清下。
,,白芷丸,〔又〕,白芷二兩,蘿卜汁浸,曬乾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
茶清或荊芥湯下。
,(帶脈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十二經脈,及奇經中七脈者也)。
,,按《內經》衝、任二脈,與陽明合於宗筋,會於氣街,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則太衝所以能上養心肺者,須賴帶脈之持之。一身二十七氣之上下流行,
亦賴帶脈為之關鎖。且其氣整齊堅固,有以牢持於上下之間。而一身之強力,
亦賴帶脈以出。說力出於膂,膂在季脅之下,即帶脈所在也。故經云:身半以上,
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中為天樞,天樞在氣交之分,正指帶脈而言也。
故人茍上而心脾抑鬱,氣不運行,下而肝腎虛敗,真陰不榮,必致停濕為熱,
下注於小腸血海之間,其病自作矣。何言之?中分不運,必病腹滿;陰陽兩虛,
白話文:
王海藏說:陰蹻脈和陽蹻脈都從腳跟處發起,它們的氣是並行相連的;任脈和督脈都從中極穴下方開始,它們像水溝一樣相互連接。
滑伯仁說:任脈和督脈,它們的源頭是同一個,但分出兩條支脈,一條在身體前面運行,一條在身體後面運行。人身上有任督二脈,就像天地有子午線一樣,可以分開來看,也可以合在一起看。分開看能看到陰陽互相依存,合在一起看則能看到它們渾然一體,沒有間隙,它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李時珍說:任脈和督脈是人體中的子午線,是修煉內丹者所說的陽火和陰符升降的通道,也是坎水和離火交合的地方。魏伯陽的《參同契》說:上面閉合就稱為「有」,下面閉合就稱為「無」,「無」用來奉養「有」,「有」裡面有神性存在。這兩個孔竅的運用方法,金氣也是需要相互配合的。
崔希范《天元入藥鏡》說:上鵲橋和下鵲橋,對應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潮汐,是回歸生命本源的關竅,也是生命的關鍵,能貫穿尾閭,通往泥丸(大腦)。
《大道三章直指》說:修煉內丹的人,身體中有一竅,叫做玄牝,它位於乾卦(天)的下方,坤卦(地)的上方,震卦(東)的西方,兌卦(西)的東方,是坎(水)離(火)交合的地方,位於人體天地之間的正中心,八脈、九竅、十二經脈、十五絡脈都在此交匯。這個虛空之間有一穴,像懸掛著一顆黍米大小的珠子。醫書稱之為任督二脈,是元氣產生的地方,也是真息發起的地方。修煉內丹的人如果不明白這個關竅,就無法產生真息,神性也無法有所依託。
哄琰注釋《參同契》說:人體的血氣,往來循環,早晚不停,依靠的就是任脈和督脈。如果人能打通這兩條脈,全身的經脈都能暢通。《黃庭經》說:要將天經運行於內心之中,晝夜不斷,自然可以長生。「天經」是人體中的黃道,呼吸氣息往來於此。鹿能運用尾閭,所以能打通督脈;龜能納入鼻息,所以能打通任脈。因此這兩種動物都長壽。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修煉內丹者所說的「河車」的奧妙。
治療督脈疾病的常用藥物和方劑有:
綜合治療方劑:使用羌活、荊芥、秦艽、細辛、黃連、附子。
蘇合丸:用於治療中風昏厥。包含白朮、犀角、香附、朱砂、訶子、蓽撥、冰片、木香、檀香、沉香、麝香、丁香、安息香、燻陸香、蘇合香油。
藿香正氣散:配方包含大腹皮、茯苓、白芷、紫蘇、厚朴、白朮、陳皮、藿香、桔梗、甘草。
川芎茶調散:用於治療頭部沉重。配方包含薄荷、川芎、荊芥、羌活、白芷、甘草、防風、細辛。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清茶送服。
白芷丸:配方使用白芷二兩,用蘿蔔汁浸泡後曬乾,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像彈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清茶或荊芥湯送服。
(帶脈像一條橫向環繞腰部的束帶,它統攝約束著十二經脈和奇經中的七脈。)
《黃帝內經》記載,衝脈、任脈與陽明經在宗筋交匯,與氣街相通,都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連。太衝脈之所以能向上滋養心肺,需要依賴帶脈的維護。人體全身二十七種氣的上下運行,也需要帶脈的關鎖作用。而且帶脈之氣整齊而堅固,能牢固地維持上下之氣的平衡。人體的力量也依賴帶脈發出。所謂力量出於膂,膂在季脅之下,也就是帶脈所在的位置。所以經文說,身體上半部分由天氣主導,身體下半部分由地氣主導,而中間的部位是天樞,天樞是氣機交會之處,正是指帶脈而言。
因此,如果人上面心脾鬱悶,氣機不能運行,下面肝腎虛弱,真陰不能滋養,必定導致濕氣停滯而化為熱,下注到小腸和血海之間,疾病自然產生。為什麼這麼說呢?中焦氣機不暢通,一定會導致腹部脹滿;陰陽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