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一 臟腑門 (5)
卷一 臟腑門 (5)
1. 卷一 臟腑門
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七情之咳,必久而後見也。自表入者病在陽,若用寒涼收斂,
必連綿不解,變生他症,故宜辛溫(寧嗽湯,或二陳湯加防風紫蘇之屬,)以求其屬,
散其邪,肺清而嗽自愈。自內生者傷其陰,陰虛陽浮,水涸金燥,喉癢而咳,
最忌辛香助陽,故宜甘潤(宜保和湯、滋陰清化丸,)以滋養肺,水旺氣暢,而咳自愈。
然外治雖宜散,若病氣形氣俱虛,又當補益以溫解,如參蘇飲之用參,
桂枝湯之用甘芍,實脾也,脾實則肺金得養,前邪易出,後邪難入矣。內治雖宜潤,
若命門火衰氣不化水,不得概執滋陰之說,而參羌附桂不妨酌用也。
然則內傷外感之殊,不可先悉其源流乎,而其發於五臟移於六腑者,
可更條析言之。,經曰:肺咳之狀,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宜以肺經藥治之,
如桔梗、貝母、瓜蔞、桑皮、蘇子、花粉等。)咳不已,大腸受之,
咳則遺尿(引上加升麻,引下加大黃。主治餘糧湯。)心咳之狀,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宜以心經藥治之,如黃連、細辛、鬱金、麥冬、
遠志等。)咳不已,小腸受,咳則失氣,氣與咳俱失(引上加桔梗,引下加木通、小茴。
主治芍藥湯。)脾咳之狀,有胠下痛引肩背,甚或不可動,動則咳劇(宜以脾經藥治之,
如半夏、二朮、陳皮、腹皮之屬。)咳不已,胃受之,咳則嘔。或長蟲出(引上加升麻,
引下加石膏、益智、厚朴。主治烏梅丸。)肝咳之狀,左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胠下滿(宜以肝經藥治之,如柴胡、前胡、川芎、青皮、青黛等。)咳不已,
膽受之,咳則嘔膽汁(引上加川芎,引下加青皮。主治黃岑湯。)腎咳之狀,
腰背相引痛,舌本乾,咽作咸,甚則咳涎(宜以腎經藥治之,如獨活、天冬、山萸、
故紙等。)咳不已,膀胱受之,咳則遺溺(引上加羌活,引下加橘核。主治茯苓湯。
)久嗽不已,三焦又受之,咳則腹滿,不欲飲食(引上加川芎,引下加青皮。
主治木香順氣散。)心包絡咳,心胸間隱隱作痛(宜以心經藥治之,如丹皮、山梔、
肉桂等。)此經言臟腑相因之咳,所當分別而治者也。其餘又有肺脹,痰挾瘀血,
或左或有,不得眠,動則喘急者(宜四物加山梔、紅花、訶子、青皮、竹瀝、薑汁等。
不得臥者不治。)又有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謂之膏肓病,
針灸不至者(宜驅二竪丸。)又有脾胃先虛,不能製水,水泛為痰,
水冷金寒而咳者(宜六君子加減。)又有過服涼冷,脾胃受傷,寒水挾木勢而上侵肺胃,
前病末除,新病更甚,若進寒涼,必至危殆者,急補土母(宜八味丸、
六君子湯加炮附。)又有因火爍肺金而咳者,清金降火,誰不知之,
白話文:
所以,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比較輕微,而因情緒波動引起的咳嗽通常會比較久才出現。從體表入侵的疾病,病邪在陽氣的部分,如果用寒涼的藥物收斂,病症一定會持續不斷,並且產生其他變化,所以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例如寧嗽湯,或者二陳湯加上防風、紫蘇之類),來找出病邪的屬性,驅散它,肺氣清淨了,咳嗽自然就會好。如果是身體內部產生的問題,就會傷害到陰氣,導致陰虛陽亢,身體水分乾涸,肺燥熱,喉嚨癢而咳嗽。這時候最忌諱用辛香溫熱的藥物來助長陽氣,應該用甘甜滋潤的藥物(例如保和湯、滋陰清化丸),來滋養肺部,水分充足,氣機順暢了,咳嗽自然就好。
然而,外感病雖然適合用發散的方式治療,但如果病人的氣和形體都虛弱,就需要用補益的方式來溫和地發散,就像參蘇飲用人參,桂枝湯用甘草和芍藥,都是在補養脾胃,脾胃強健了,肺金就能得到滋養,之前的病邪容易驅除,之後的病邪也難以入侵。內傷病雖然適合用滋潤的方式治療,但如果命門火衰弱,氣不能化生水液,就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應該滋陰,這時加入人參、羌活、附子、桂枝等藥物來溫補也是可以的。
所以,內傷和外感的不同,難道不應該先了解它們的源頭嗎?它們從五臟發病而影響到六腑,更應該仔細地分析:
《黃帝內經》說:肺咳嗽的症狀是喘息有聲音,嚴重的話會咳出血(應該用治療肺經的藥物,例如桔梗、貝母、瓜蔞、桑皮、蘇子、花粉等)。咳嗽不停,就會影響到大腸,導致咳嗽時會遺尿(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升麻,向下引導就加大黃。主要用餘糧湯治療)。心咳嗽的症狀是心痛,喉嚨裡覺得梗塞,嚴重的話會咽喉腫痛或麻痺(應該用治療心經的藥物,例如黃連、細辛、鬱金、麥冬、遠志等)。咳嗽不停,就會影響到小腸,導致咳嗽時會放屁,氣和咳嗽會同時排出(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桔梗,向下引導就加木通、小茴香。主要用芍藥湯治療)。脾咳嗽的症狀是肋骨下疼痛,牽引到肩膀和背部,嚴重的話甚至不能動,一動就會咳嗽得更厲害(應該用治療脾經的藥物,例如半夏、白朮、陳皮、腹皮等)。咳嗽不停,就會影響到胃,導致嘔吐,或者會吐出蛔蟲(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升麻,向下引導就加石膏、益智、厚朴。主要用烏梅丸治療)。肝咳嗽的症狀是左側肋骨下疼痛,嚴重的話不能轉身,一轉身就會兩側肋骨下脹滿(應該用治療肝經的藥物,例如柴胡、前胡、川芎、青皮、青黛等)。咳嗽不停,就會影響到膽,導致咳嗽時會吐出膽汁(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川芎,向下引導就加青皮。主要用黃芩湯治療)。腎咳嗽的症狀是腰背部牽引疼痛,舌頭根部乾燥,咽喉感到鹹味,嚴重的話會咳出痰涎(應該用治療腎經的藥物,例如獨活、天冬、山茱萸、補骨脂等)。咳嗽不停,就會影響到膀胱,導致咳嗽時會小便失禁(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羌活,向下引導就加橘核。主要用茯苓湯治療)。長期咳嗽不止,三焦也會受到影響,導致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藥方要向上引導就加川芎,向下引導就加青皮。主要用木香順氣散治療)。心包絡咳嗽的症狀是心胸間隱隱作痛(應該用治療心經的藥物,例如丹皮、山梔、肉桂等)。這些都是經文中說的,臟腑之間相互影響的咳嗽,應該仔細區別並加以治療。
另外還有肺脹,痰中夾雜瘀血,位置可能在左邊或右邊,導致失眠,稍微動一下就會喘不過氣(應該用四物湯加上山梔、紅花、訶子、青皮、竹瀝、薑汁等藥物治療。如果不能躺下,就無法治癒)。還有肺癆熱病,體內生蟲像蠶一樣,咳嗽、氣喘,這種病稱為膏肓病,針灸也無法治療(應該用驅二豎丸治療)。還有脾胃原本就虛弱,不能運化水分,水液積聚成痰,水冷導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應該用六君子湯加減藥物治療)。還有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導致脾胃受損,寒水挾帶著肝木之氣上侵犯肺胃,之前的病還沒好,新的病又加重,如果再用寒涼的藥物,一定會很危險,這時要趕緊補養脾土(應該用八味丸、六君子湯加上炮附子等藥物)。還有因為火熱灼傷肺金而引起的咳嗽,用清肺金、降火的方法治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