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6)

1. 卷十

次日取出為末,人乳粉薑製、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塊朱砂納公豬心內,線紮,

懸砂罐中,入好酒二碗煮,菖蒲豬膽汁炒遠志肉豬膽汁拌炒,再用薑汁製,各二兩,

西珀一兩,蜜丸,臥時服,薑湯下。,此方專能扶肝壯膽,管轄神魂,

治一切驚戰虛弱氣乏之疾。

,,十四友丸,,〔又〕,龍齒另研二兩,熟地,棗仁,茯苓,茯神,人參,肉桂,遠

志,阿膠,當歸,黃耆,柏子仁,紫石英煅另研各一兩,朱砂五錢,蜜丸,

棗湯下。此方能補心肝虛,神志不寧。

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

標(柴胡)

標之本(柴胡,葛根湯)

本(花粉)

本之本(大柴胡湯)

,,(足厥陰肝經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趺上廉,去內踝一寸。

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

挾胄到肝絡膽,上貫膈,布脇,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係,上出額,

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係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次仍還注手太陰肺經。每日丑時,周身氣血俱注於肝。足厥陰肝經,少氣而多血。

),,肝於五臟為獨使,為將軍之官,合少陽膽為游部,居脾之下,腎之前,微偏左。

其位在少腹。其地在血海。其部在兩脇兩胠。其經起於足指,通於巔頂。

其臟為太少二陰之交盡處。其表為少陽膽,故一陽發生之氣,起於厥陰,而一身上下,

其氣無所不乘。肝和則生氣,發育萬物,為諸臟之生化;若衰與亢,

則能為諸臟之殘賊。故又與膽同為少陽。而厥陰兼乎少陽之肝,與少陽根乎厥陰之膽,

相為表裡,是以其臟主春,其德屬木,惟其地為血海,故其臟為血臟,其部為血部,

而其職主藏血而攝血,其主又在筋,能任筋骨勞役之事,為罷極之本,其精上榮於目,

而兼通於耳。惟其德屬木,故其體本柔而剛,直而升,以應乎春。其性條達而不可鬱,

其氣偏於急而激暴易怒,故其為病也多逆,逆則頭痛耳聾,頰腫目滿,

兩脇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瘛,四肢滿悶;虛則目無見,耳不聰,善恐,如人將捕之。

經病則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㿉,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色脫,遺溺癃閉。

其鬱與勝,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則胸滿,嘔逆,飧泄。總而計之,其為寒熱虛實,

邪氣侵剋,本經自病,與經氣相加,種種諸症。其由肝之不足者,固可勿論,

即屬有餘,亦由肝之陰不足,故有鬱勝所生病也。夫肝氣之逆,因肝志之鬱,然雖鬱,

不可用攻伐,經故曰:以辛散之,以辛補之也。肝火之實,因肝血之虛,然既虛,

則不得廢滋養,經故曰:以酸收之,以甘緩之也。然則肝無補法一語,

不且遺千古之禍哉。至若陰邪犯入,必陰厥,陰厥宜溫,是補肝之氣也;陰虛不榮,

白話文:

[卷十]

第二天將上述藥材取出,磨成粉末,加入人乳粉、生薑汁調製。再加入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將塊狀朱砂塞入公豬心內,用線紮緊,放入砂鍋中,倒入好酒二碗煮。另取菖蒲和豬膽汁炒過的遠志肉,以及用豬膽汁拌炒過的遠志肉,再用薑汁炮製,各二兩。加入西珀一兩,用蜂蜜做成藥丸,睡前服用,用薑湯送服。這個藥方專門能夠扶助肝臟,強壯膽氣,管理神魂,治療各種驚恐、戰慄、虛弱、氣短的疾病。

十四友丸

另外,將龍齒單獨研磨成粉末,取二兩。再加入熟地、棗仁、茯苓、茯神、人參、肉桂、遠志、阿膠、當歸、黃耆、柏子仁、煅燒過的紫石英,也分別單獨研磨成粉末,各取一兩。再加入朱砂五錢,用蜂蜜做成藥丸,用棗湯送服。這個藥方能夠補益心肝虛弱,治療精神不安寧。

附錄:張仲景分別標本方藥

  • 標(柴胡)
  • 標的根本(柴胡、葛根湯)
  • 本(花粉)
  • 本的根本(大柴胡湯)

(足厥陰肝經脈,起始於大腳趾甲旁的細毛處,向上沿著腳背的上方邊緣,到達內踝前一寸的位置。再向上經過內踝八寸處,交會於足太陰脾經之後,再向上沿著膝蓋內側邊緣,順著大腿內側,進入陰毛中,經過陰部,到達小腹,環繞胃,到達肝臟,聯繫膽腑,向上穿過膈膜,分佈於兩脅,沿著喉嚨後方,向上進入鼻腔後部,連接眼球的脈絡,再向上通到額頭,與督脈會合於頭頂。它的一個分支從眼球脈絡向下延伸到臉頰內部,環繞嘴唇內側。另外一個分支從肝臟分出,穿過膈膜,向上注入肺臟,然後又回到手太陰肺經。每天丑時(凌晨1點至3點),全身的氣血都集中到肝臟。足厥陰肝經,氣較少而血較多。)

肝臟在五臟中是獨特的使者,是將軍之官,與少陽膽相合,成為游動的系統,位於脾臟之下,腎臟之前,稍微偏左。它的位置在小腹,其所屬之處在血海(指衝脈),其分佈之處在兩脅兩肋。它的經脈起始於腳趾,通向頭頂。肝臟是太陰、少陰二陰經交匯的終點。它的外在聯繫是少陽膽,所以陽氣的開始源於厥陰,而全身的上下,其氣無所不至。肝氣調和,就能產生生機,發育萬物,是各臟器生化的基礎;如果衰弱或亢盛,就會成為各臟器的禍患。所以它又與膽同屬少陽。厥陰的肝臟兼具少陽之氣,而少陽的膽又根於厥陰,兩者互為表裡,因此肝臟主春季,其德性屬木,因為其所屬之處為血海,所以肝臟為血臟,其分佈之處也為血的分佈之處。它的職責是儲藏血液並調節血液,它的主宰之處又在於筋,能夠承擔筋骨勞動的職責,是疲勞的根本。它的精華上榮於眼睛,並且兼通於耳朵。因為它的德性屬木,所以它的本質柔韌而剛強,正直而向上升發,以應和春季。它的性質是舒暢通達,不宜於鬱滯,其氣偏於急躁、激動、易怒,所以它的病變多為氣機逆亂,逆亂則會導致頭痛、耳聾、臉頰腫脹、眼睛脹滿、兩脅下方疼痛牽引至小腹、容易發怒、容易抽搐、四肢脹悶;虛弱則會導致視力模糊、聽力下降、容易恐懼,好像將要被人捉住一樣。經脈發生疾病則會導致腰痛不能俯仰,男子患有疝氣,婦女患有小腹腫脹,嚴重的話會口乾、面色灰暗、失去光澤、小便失禁、小便不通。它的鬱滯和過盛,必然會侵犯到脾臟,脾臟受到肝木的邪氣侵犯,就會導致胸悶、嘔吐、食物不消化而腹瀉。總而言之,肝的寒熱虛實,邪氣的侵襲,本經的自病,與經氣相互影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肝臟的不足,固然不必多說,即使是肝氣有餘,也是因為肝陰不足,所以才會產生鬱滯而導致過盛的病變。肝氣的逆亂,是因為肝的情志鬱悶,但即使是鬱悶,也不可以用攻伐的方法來治療,所以經典上說:“用辛味藥來疏散,用辛味藥來補益。”肝火的實證,是因為肝血的虛弱,但既然虛弱,就不能放棄滋養,所以經典上說:“用酸味藥來收斂,用甘味藥來緩和。”那麼說肝無補法的說法,難道不是要遺留千古的禍患嗎?至於陰邪侵入,必然會導致陰厥,陰厥應當溫補,這是補益肝氣的方法;陰虛不能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