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3)

1. 卷九

砂仁等。遇食厥,本宜吐,宜加厚朴、枳實、山查、麥芽、蒼朮等。依此治之,

自無不效。然此寒、熱、屍、痰、氣、食、暴七厥之外,更有氣虛厥,有所勞傷,

氣弱不能運行之故也(宜補中益氣湯。)更有血虛厥,或吐溺崩漏,

產後所致也(宜芎歸養榮湯。)更有風厥,手足搐搦是也(宜小續命湯。)更有骨厥,

骨活爪痛者是也(宜四七湯。)更有骭厥,身立如椽者是也(宜四七湯。)更有痺厥,

即腳氣頑麻腫痛是也,初發時,必身痛,肢節腫痛(宜羌活導滯湯,後用當歸拈痛湯。

)更有蛔厥,由於胃寒,蛔蟲攻胃,故手足厥冷而必吐蛔也(宜安蛔散,)互詳諸蟲門。

厥之為類,不一如是,獨熱厥一症,竟變成痿者,或由腎肝虛,陰血失養,

而又房慾不絕,以致自踝以下,常覺熱痛(宜五獸三匱丸、養血壯筋健步丸。

)或由醇酒膏梁,滋火於內,逼陰於外,致相火熾而乘陰位,兩腳痿弱,

甚且臍膝尻陰皆冷,精滑不固,法當瀉相火而復真陰,使陰復其位,

則病自痊矣(宜滋腎丸、神龜滋陰丸。)若誤投熱劑,反瀉其陰,而助其陽,

立斃之道也,此則厥症之變出者。,業師孫慶曾論厥之說曰:厥症有數種,

總在肝風痰火,龍雷之火上衝作厥;相火上衝,陽明氣塞作厥;膽怯心虛,

痰火氣閉作厥;元虛氣逆作厥;風邪寒閉作厥。古人又有屍厥、痰厥、風厥、寒厥、

痙痓、癇、角弓反張皆似厥,極驚人,極難辨識得真,勿驚忙,候脈息面色。

看清動作厥狀而治之。大指掐拳內凶,掐拳外輕,脈大浮洪有力易醒,

脈細沉伏數急不連貫凶,面青、環口青、唇白、鼻青孔黑、人中吊危。此論極為秘要,

故書於此。,【脈,法】,《內經》曰:脾脈緩甚為痿厥。又曰:脈至如喘,

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又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注云:連臟死者,

神去故也。丹溪曰:痰病得澀脈,必費調理,說痰膠固,脈道阻塞,必至卒厥也。

仲景曰: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

人腑即愈,此為卒厥不知人,何謂也?師曰:唇青身冷為入臟即死;身溫和,汗自出,

為入腑即愈。《脈經》曰:屍厥呼之不應,脈伏者死;脈大反小者死。又曰:

卒厥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熬按:

渚厥之脈,大約沉微不數是寒,沉伏而數是熱,細是氣虛,芤大是血虛,浮是風浮,

數而滑是痰,脈至如喘是氣,沉滑緊疾是食,浮澀而緊是痺,洪大而渭是蛔,察其脈,

合其症,厥病雖繁,寧有遁形乎。,【諸厥原由症治】,《內經》曰:腎虛則清厥,

意不樂。又曰:下虛則厥。又曰: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

白話文:

砂仁等藥。遇到因飲食引起的昏厥,本來就應該催吐,要加上厚朴、枳實、山楂、麥芽、蒼朮等藥。照這樣治療,自然沒有不見效的。然而,這種寒厥、熱厥、屍厥、痰厥、氣厥、食厥、暴厥這七種昏厥之外,還有氣虛厥,是因勞累過度,氣虛不能正常運行所導致(應該用補中益氣湯治療)。還有血虛厥,可能是因為吐血、小便失血、崩漏、或產後引起的(應該用芎歸養榮湯治療)。還有風厥,表現為手腳抽搐(應該用小續命湯治療)。還有骨厥,表現為骨頭活動時爪甲疼痛(應該用四七湯治療)。還有脛厥,表現為身體僵直如木柱(應該用四七湯治療)。還有痺厥,就是腳氣引起的麻木腫痛,剛開始發作時,一定會全身疼痛,肢體關節腫痛(應該用羌活導滯湯,之後再用當歸拈痛湯)。還有蛔厥,因為胃寒,蛔蟲侵犯胃部,所以會手腳冰冷並且吐蛔蟲(應該用安蛔散)。各種蟲病可以參考蟲病相關章節。

昏厥的種類,不止上面這些,只有熱厥這一症狀,竟然會變成痿症,有可能是因為腎臟和肝臟虛弱,陰血不足,加上房事過度,導致腳踝以下常常覺得發熱疼痛(應該用五獸三匱丸、養血壯筋健步丸)。或者因為長期飲酒和吃肥膩食物,導致體內火氣過旺,把陰氣逼到體外,導致相火旺盛而侵犯陰位,兩腳痿弱無力,甚至連肚臍、膝蓋、臀部和陰部都發冷,精液滑脫不固,治療的方法應該是瀉掉過旺的相火,恢復真陰,使陰氣回到正常位置,這樣病自然就好了(應該用滋腎丸、神龜滋陰丸)。如果誤用熱性藥,反而會耗損陰氣,助長陽氣,這是加速死亡的行為,這是昏厥症狀產生的變化。

老師孫慶曾經論述昏厥說:昏厥有多種原因,總的來說都在於肝風、痰火,是龍雷之火上衝引起的昏厥;相火上衝,導致陽明經氣阻礙引起的昏厥;膽怯心虛,痰火阻滯氣機引起的昏厥;元氣虛弱,氣機逆亂引起的昏厥;風邪寒邪閉塞引起的昏厥。古人所說的屍厥、痰厥、風厥、寒厥、痙攣、癲癇、角弓反張等症狀都和昏厥相似,非常可怕,極難辨別真假,不要驚慌,要觀察脈搏、呼吸、面色,看清發作時的樣子再進行治療。掐病人大拇指內側,昏厥情況嚴重,掐大拇指外側,昏厥情況輕微;脈搏洪大有力容易醒來,脈細而沉伏,快而不連續,昏厥情況凶險;面色青紫,嘴唇周圍青紫,嘴唇發白,鼻孔發青發黑,人中吊起來,這都是危險的徵兆。這個理論非常重要,所以記錄在這裡。

【脈法】《內經》說:脾脈遲緩過度,就會導致痿厥。又說:脈搏像喘息一樣,稱為暴厥,暴厥的人,不能和人說話。又說:昏厥影響到內臟就會死,影響到經脈就能活。註解說:影響到內臟死亡,是因為神氣離開了。丹溪說:痰病出現澀脈,一定很難調理,說明痰液膠固,阻塞了脈道,一定會導致突然昏厥。仲景說:寸口脈搏沉大而滑,沉說明是實證,滑說明是氣滯,實證和氣滯相互搏擊,血氣如果進入內臟就會死,進入腑就可痊癒,這是為什麼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的原因?老師說:嘴唇青紫,身體冰冷,說明血氣已經進入內臟,就會死亡;如果身體溫和,能自己出汗,說明血氣進入腑,就可以痊癒。《脈經》說:屍厥呼叫不應,脈搏伏在裡面的人會死;脈搏很大反而變小的也會死。又說:突然昏厥腹部脹大,四肢腫脹,脈搏大而緩慢的人會活,脈搏緊而浮的人會死,脈搏緊細而微弱的人也能活。

作者認為:各種昏厥的脈象,大概來說,脈沉而微細不快的,是寒證;脈沉伏而快的,是熱證;脈細的,是氣虛;脈空大的是血虛;脈浮的,是風邪;脈快而滑的,是痰證;脈搏像喘息一樣的,是氣證;脈沉而滑而緊而快的,是食積;脈浮澀而緊的,是痺證;脈洪大而濁的,是蛔蟲引起的。仔細觀察脈象,結合病症,昏厥的病症雖然繁多,但怎麼能逃過醫生的診斷呢?

【各種昏厥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內經》說:腎虛就會導致清厥,精神不愉快。又說:下面虛弱就會導致昏厥。又說:邪氣侵犯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的絡脈,就會引起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