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八 (14)
卷八 (14)
1. 卷八
六精清,七小便數也(總治宜鎖陽丹、九龍丹。)然則知七傷之症治,
即可以培癆瘵之根。,【勞傷形症】,孫思邈曰:忽喜怒,大便苦難,口內生瘡,
此為心勞;短氣面腫,鼻不聞香,咳嗽唾痰,兩脇脹痛,喘息不定,此為肺勞;
面目乾黑,精神恍惚,不能獨臥,目視不明,頻頻瓷下,此為肝勞;口苦舌強,
嘔逆醋心,氣脹唇焦,此為脾勞;小便黃赤,兼有餘瀝,腰痛耳鳴,夜間多夢,
此為腎勞。《入門》曰:曲運心機,為心之勞,其症血少,面無色,驚悸,盜汗,
夢遺,極則心痛,咽腫;盡力謀慮,為肝之勞,其症筋骨拘攣,極則頭目昏眩;
意外過思,為脾之勞,其症脹滿少食,極則吐瀉肉削,四肢倦怠;預事而憂,
為肺之勞,其症氣乏,心腹冷痛,極則毛焦津活,咳嗽烘熱;矜持志節,為腎之勞,
其症腰脊痛,遺精白濁,極則面垢,脊如折。又曰:心勞則口舌生瘡,語澀肌瘦;
肝勞則脇痛,關格不通;脾勞則氣急,肌瘦多汗;肺勞則氣喘面腫,口燥咽乾;
腎勞則尿赤陰瘡,耳鳴面黑。《醫鑑》曰:七傷者,一陰汗,二精寒,三精清,
四精少,五囊下濕癢,六小便澀數,七夜夢陰人,其病皆小便赤熱,或如針刺。
煎厥症 陽虛病也。《內經》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
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注曰:
以煎迫而氣逆,因以煎厥為名。厥,謂氣逆也。說陽虛之人,其氣本浮,為外熱所迫,
氣遂逆而不止,甚至昏冒,故成此症也。然其原雖本陽虛,以由熱邪煎迫而成,
仍禁用辛熱之品,醫者固不可不知也(宜加味補陰丸、加減補陰丸。
),,【煎厥症治】,《入門》曰:煎厥而至目盲所視,耳閉厥聽,大矣哉,
房之為患也,治法宜與陰虛火動同。 解㑊 肝腎虛病也。《內經》言:尺脈緩澀,
謂之解㑊。釋云:尺為陰部,肝腎主之,緩為熱中,澀為無血,故謂之解㑊。解㑊者,
寒不寒,熱不熱,弱不弱,壯不壯,停不可名,謂之解㑊也。據此則知解㑊一症,
洵由肝腎二經之虛。說肝主筋,腎主骨,肝虛則筋軟緩,而無力以束,
無力以束則周身之肌肉,皆渙而若解。腎虛則骨萎薾,而不能自強,
不能自強則遍體之骨節,皆鬆懈而多㑊,惟其然,故懨懨悒悒,悶悶。
若有不可以為人,並不自知所以為人者,則肝腎二經之虛為已極矣(宜遐齡萬壽丹、
神仙既濟丹。)此則《內經》之旨也。然而李氏梃則又兼內傷外感言之,細詳其症,
誠非混雜之論也。李云:解者肌肉解散,㑊者筋不束骨,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
四肢骨節解散,怠惰煩疼,飲食不美,或因酒傷(宜葛花解酲湯,
白話文:
卷八
精液清澈,小便次數頻繁(總體治療宜用鎖陽丹、九龍丹)。然而,要知道七傷的症狀治療,實際上會助長勞損衰竭的根源。
【勞傷形症】
孫思邈說:突然喜怒無常,大便乾硬難解,口內生瘡,這是心勞;氣短、面部浮腫、鼻子聞不到氣味、咳嗽有痰、兩脅脹痛、呼吸不順,這是肺勞;面色乾黑、精神恍惚、不能獨自入睡、視力模糊、頻頻跌倒,這是肝勞;口苦、舌頭僵硬、噁心想吐、胃酸過多、腹脹、嘴唇焦乾,這是脾勞;小便黃赤、有餘瀝、腰痛耳鳴、夜間多夢,這是腎勞。《入門》說:費心機巧,是心之勞,症狀是血少、面色蒼白、容易驚嚇、盜汗、遺精,嚴重時會心痛、咽喉腫痛;竭盡全力謀劃,是肝之勞,症狀是筋骨拘攣,嚴重時會頭昏眼花;意外過度思慮,是脾之勞,症狀是腹脹、食慾不佳,嚴重時會吐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對事情過度憂慮,是肺之勞,症狀是氣力不足、心腹冷痛,嚴重時會毛髮枯焦、口乾舌燥、咳嗽發熱;固執己見,是腎之勞,症狀是腰背疼痛、遺精白濁,嚴重時會面色晦暗、脊背像要斷裂。又說:心勞則口舌生瘡、說話困難、肌肉消瘦;肝勞則脅痛、關節不通;脾勞則呼吸急促、肌肉消瘦、多汗;肺勞則氣喘、面部浮腫、口乾咽燥;腎勞則小便赤黃、陰部生瘡、耳鳴、面色發黑。《醫鑑》說:七傷的症狀是:一,陰囊出汗;二,精液寒冷;三,精液清澈;四,精液減少;五,陰囊下部潮濕搔癢;六,小便澀滯且次數多;七,夜裡夢到異性,這些病症都會小便赤熱,或像針刺一樣疼痛。
煎厥症 是陽氣虛弱的病症。《內經》說:陽氣,勞累過度就會耗散,精液也會枯竭,熱氣積聚在夏天,會使人煎厥,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身體崩潰得像城牆倒塌一樣,血氣奔騰不止。註解說:因為熱氣煎迫導致氣逆,所以稱之為煎厥。厥,指的是氣逆。說明陽虛的人,他們的氣本來就浮散,受到外熱逼迫,氣就會逆行不止,甚至昏迷不醒,因此形成這種症狀。雖然病因是陽虛,但由於熱邪煎迫而發病,仍禁用辛熱的藥物,醫生一定要知道。(適合服用加味補陰丸、加減補陰丸)。
【煎厥症治】
《入門》說:煎厥嚴重到眼睛失明,耳朵失聰,這真是房事過度的禍害,治療方法應該和治療陰虛火旺的方法相同。
解㑊 是肝腎虛弱的病症。《內經》說:尺脈緩而澀,叫做解㑊。解釋說:尺脈屬於陰部,由肝腎主管,緩表示有熱,澀表示血少,所以稱之為解㑊。解㑊的症狀是:既不冷也不熱,既不虛弱也不強壯,說不出是什麼感覺,這就叫做解㑊。根據這些可以知道,解㑊這種病,確實是因為肝腎兩經虛弱引起的。肝主管筋,腎主管骨,肝虛則筋鬆弛無力,無法約束肌肉,全身肌肉都像散開一樣。腎虛則骨頭萎弱無力,無法自我強壯,全身骨節都鬆散無力,所以才會感到疲憊,悶悶不樂。如果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是個人,這就說明肝腎兩經的虛損已經到了極點(適合服用遐齡萬壽丹、神仙既濟丹)。這就是《內經》的意旨。然而,李梃則又同時從內傷和外感來闡述這個病症,詳細考察他的說法,確實不是混淆不清的論點。李梃說:解是肌肉鬆散,㑊是筋不能約束骨頭,症狀是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肢關節鬆散,疲憊煩躁疼痛,食慾不佳,或者因為飲酒過度造成(適合服用葛花解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