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2)

1. 卷八

木盛則剋脾土,而反生火,火獨旺而不生化,故陽有餘,陰不足,獨熱而不久矣。

《綱目》曰:虛者皮毛、肌肉、筋脈、骨髓、氣血、津液不足是也。《入門》曰:

凡飲食減少,精神昏短,遺精夢泄,腰背胸脇筋骨引痛,潮熱自汗,痰盛咳嗽,

是虛癆常症也。又曰:虛損皆由水火不濟,但以調和心腎為主,兼補脾胃,則飲食加,

而精神氣血自生矣。《直指》曰:皮虛則熱,脈虛則驚,內虛則重,筋虛則急,

骨虛則痛,髓虛則墮,腸虛則泄,三陽實三陰虛汗不出,三陰實三陽虛汗不止。又曰:

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滋潤粘膩之物以養之,不能實也,切不可妄施金石燥熱等藥。

東垣曰:肺損益其氣,心損調其榮衛,脾損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腎損益其精,

肝損緩其中。緩中者,調血也,宜四物湯,以其中有白芍也。《得效》曰:虛損之症,

峻補者,烏、附、天雄、薑桂等;潤補者,鹿茸、當歸、蓯蓉等;清補者,二冬、

人參、地黃等。,【陰陽氣血虛辨】,《入門》曰:虛脈多弦,弦而濡大為氣虛,

沉微無力為氣虛甚,弦而微為血虛,澀而微為血虛甚,形肥而面白者為陽虛,

形瘦而面倉黑者為陰虛。又曰:房勞思慮傷心腎,則陰血虛;飢飽勞役傷胃氣,

則陽氣虛。此傷症之至要也,海藏曰:呼吸少氣,懶言語,動作無力,目無精光,

面色㿠白,此兼氣血虛也。《保命》曰:右脈浮而大,或大而弦,皆為虛勞,

說陽盛陰虛之症,暮多見之;右脈虛微細弦為虛勞者,乃陰陽俱虛也,晨多見之。

丹溪曰:人之一身,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足,故滋陰補血之藥,

自幼至老,皆不可缺。,【虛癆五敗九死十絕侯】,《千金方》曰:手足腫無交紋,

心敗;唇反黑無紋,肺敗;面黑有瘡,肝敗;陰腫囊縮,腎敗;臍突腫滿;脾敗。

又曰:九死候者,一手足青,二手足久腫,三脈活齒乾,四語聲散鼻虛張,

五唇寒冷宣露,六唇腫齒焦,七手循衣縫,八汗出不流,九舌卷卵縮。又曰:氣短,

目視亭亭無精光,心絕;鼻虛張,氣複短,肺絕;面青,眼視人不直,數出瓷,肝絕;

面黑,眼晴黃。素汁流,腎絕;泄涎唾不覺,時時妄語,脾絕;爪甲青,惡罵不休,

膽絕;背脊酸痛,腰重反覆難,骨絕;面無精光,頭目自眩,血絕;舌卷縮,如紅丹,

咽唾不得,足踝小腫,肉絕;發直如麻,汗出不止,腸絕。

,,【虛癆脈代及生死症】,仲景曰:虛癆不足,汗出而悶,脈結代,心動悸,

行動如常,不出百日死,急者十餘日死,宜用炙甘草湯救之。《正傳》曰:

《難經》言七傳者死,間臟者生,何謂也?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臟者,

傳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傳肺,肺病傳肝,肝病傳脾,脾病傳腎,腎病傳心,

白話文:

木氣太盛會剋制脾土,反而產生火,火獨自旺盛卻不產生化生作用,所以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只有熱卻不能持久。

《本草綱目》說:虛弱是指皮毛、肌肉、筋脈、骨髓、氣血、津液不足。《醫學入門》說:凡是飲食減少,精神恍惚短暫,遺精夢泄,腰背胸脅筋骨疼痛,潮熱自汗,痰多咳嗽,都是虛勞常見的症狀。又說:虛損都是因為水火不協調,所以要以調和心腎為主,兼顧補養脾胃,這樣飲食就會增加,而精神氣血自然會產生。《醫學直指》說:皮膚虛弱就會發熱,脈象虛弱就會驚悸,體內虛弱就會感覺身體沉重,筋脈虛弱就會感覺拘急,骨頭虛弱就會疼痛,骨髓虛弱就會感覺虛脫無力,腸道虛弱就會腹瀉,三陽經脈實證而三陰經脈虛證就會不出汗,三陰經脈實證而三陽經脈虛證就會汗出不止。又說:虛勞這種疾病,全身經脈都空虛,不用滋潤黏膩的藥物來補養,就不能充實,千萬不可以亂用金石燥熱等藥物。

東垣說:肺虛就要補益它的氣,心虛就要調理它的營衛,脾虛就要調理它的飲食,使其適應寒溫變化,腎虛就要補益它的精,肝虛就要緩和它(的功能),緩和它的功能就是要調理血,適合用四物湯,因為其中有白芍。《醫學得效》說:虛損的病症,峻補的藥物有烏頭、附子、天雄、薑桂等;潤補的藥物有鹿茸、當歸、肉蓯蓉等;清補的藥物有麥冬、天冬、人參、地黃等。

【陰陽氣血虛的辨別】,《醫學入門》說:虛脈大多呈現弦的狀態,弦而濡大是氣虛,沉微無力是氣虛嚴重,弦而微是血虛,澀而微是血虛嚴重,形體肥胖而面色蒼白是陽虛,形體消瘦而面色灰黑是陰虛。又說:房事過度、思慮過多傷及心腎,就會陰血虛;飢餓或過飽、勞累過度傷及胃氣,就會陽氣虛。這些是傷損病症的要點。海藏說:呼吸短促、不愛說話、動作無力、眼睛無神、面色蒼白,這是氣血兩虛。《保命歌括》說:右脈浮大,或者大而弦,都是虛勞,是陽盛陰虛的症狀,多在傍晚出現;右脈虛弱、細微而弦是虛勞,是陰陽俱虛,多在早晨出現。

丹溪說:人的一身,陽氣常常有餘而陰氣常常不足,氣常常有餘而血常常不足,所以滋陰補血的藥物,從年幼到年老,都不可缺少。

【虛勞五敗九死十絕的徵兆】,《千金方》說:手足腫脹沒有紋理,是心臟衰敗;嘴唇反黑沒有紋理,是肺臟衰敗;面色發黑有瘡,是肝臟衰敗;陰囊腫大收縮,是腎臟衰敗;肚臍突出腫脹飽滿,是脾臟衰敗。又說:九死徵兆是,一、一手一足發青,二、二手雙足長期腫脹,三、脈象活但牙齒乾燥,四、說話聲音散亂鼻孔張大,五、嘴唇冰冷外露,六、嘴唇腫脹牙齒焦黑,七、手在衣邊摸索,八、出汗卻不流淌,九、舌頭捲縮陰囊收縮。又說:氣短,眼睛直愣愣的沒有神采,是心臟衰竭;鼻孔張大,呼吸更加短促,是肺臟衰竭;面色發青,眼睛斜視,數著出氣,是肝臟衰竭;面色發黑,眼睛發黃,流出沒有顏色的液體,是腎臟衰竭;流口水而不自覺,時常胡言亂語,是脾臟衰竭;指甲發青,罵個不停,是膽衰竭;背脊酸痛,腰部沉重難以翻身,是骨頭衰竭;面色無光,頭暈目眩,是血液衰竭;舌頭捲縮像紅丹,咽唾液困難,腳踝小腫,是肌肉衰竭;頭髮直硬如麻,汗出不止,是腸道衰竭。

【虛勞脈象間歇及生死徵兆】,仲景說:虛勞不足,出汗而感覺悶熱,脈象間歇不規則,心悸,行動如常,不超過百日就會死亡,病情急的十幾天就會死亡,應該用炙甘草湯來救治。《醫學正傳》說:《難經》所說的「七傳則死,間臟則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七傳,是指傳到它所能剋制的臟腑;間臟,是指傳到它所生的臟腑。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心病傳到肺,肺病傳到肝,肝病傳到脾,脾病傳到腎,腎病傳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