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6)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6)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於心臍之間,約以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
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懸一斗杓行於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
左轉於心之後,有旋下降於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
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煉度,
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關】,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
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腳底,
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
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
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
周流運行。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
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縧 法】,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縧過腰,
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縧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
而又複縧上行,周而複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
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滌 穢】,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
由左繞右,回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谷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
收歸元海,靜念刻部,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谷道外,
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云,勿使尾閭墜,說謂此也。
【運規十二則】,身著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慾,則百病不生。
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央,
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裡膜外,挨次運去,可大可小,
任意收而放,放而複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行央之時,
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卻病坐央,不比真修磨煉,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
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依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開關之說,
學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說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
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
亦有陽火衝病根,腸內有聲,即用真意逐響運旋,撒而散之。
凡行氣過峽處或崑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閒時如不守前後二竅,
懸心於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
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觀燈玩月,
白話文:
人體從明堂、人中連接到下承漿穴,然後向下經過重樓穴到達心臟和肚臍之間,大約以肚臍上方三指寬的位置為基準,不偏前不偏後,不偏左不偏右的中心點,作為立定基準和樞紐的中心。想像有一根北斗七星的勺柄,在肚臍下方一寸三分的位置,旋轉上升,從心臟後面向左旋轉,然後再從腎臟前面向下旋轉,這樣循環不停。氣向上運行時從背部的北方(背部),向下運行時從肚臍的南方(腹部),就像北極星一樣是固定的樞紐,而斗柄則不斷旋轉。如果氣自行轉動,就用意念跟隨它;如果氣沒有轉動,就用意念引導它,長久練習之後,就能夠調和氣息,安穩心神。【通,關】這個階段,要從北極樞紐開始,讓斗柄大幅旋轉三圈,涵蓋整個天地。氣運行到肚臍下方後,分開兩路,向下旋轉到兩條腿的前面,互相連接不斷,在腳底雙向運行,然後向後繞過元海穴(位於後腰),向上到命門穴(位於腰椎後方)匯合,再從右向左旋轉三圈。接著氣從脊椎下方分開,運行到兩肩,經過手肘外側的外關穴到達手掌心,再沿著內關穴經過肩井穴,從頸後穿透泥丸宮(位於頭頂),經過明堂穴,慢慢下降到雙眼瞳孔。然後氣從面部下降到胸部,匯聚在心窩,再從左向右下降,像之前在肚臍下方分開一樣,再次旋轉三圈,循環全身,周而復始地運行。在卯時(早上5-7點)和酉時(下午5-7點)進行練習,或運行九圈,或二十一圈後停止,切記不要執著於次數,要保持若有若無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鍛鍊形體、調和氣息。【絛法】這個階段,要從歸元注念開始,用意念引導絛帶(想像的氣流)從左邊開始,經過腰部,從右邊向上旋轉到左肩,然後絛帶在胸前旋轉,經過右肩,向下旋轉到腰部。像這樣重複運行數十次,然後再次讓絛帶向上運行,周而復始,不需要計算次數,讓前後的氣息融洽。或者可以從背部的艮位(東北方)開始,轉動絛帶向前,左右次序可以隨意變化,按照意念進行。【滌穢】這個方法,是讓氣從胃口處旋轉進入,憑藉空靈的意念運行,進入大腸,從左向右環繞九圈,用真氣來清除污垢,然後從肛門排出,同時以噓氣吸氣的方式,讓氣從右向左旋轉,排出胃口,最後回到元海穴。要靜心意念,並回到原本的位置。這個方法不適合輕易使用。凡是將濁氣送出肛門外時,要隨即用意念吸轉,小心不要洩露真氣。丹法中有說“勿使尾閭墜”,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運規十二則】身體舒適安和時,不必特意運氣,應當保持靜定,調息呼吸,節制飲食和慾望,這樣就能避免百病發生。如果身體稍有不適,應當立即進行運動,避免氣滯過久,累積成大病。所以設立了調整養生的方法,使用時必須恰當。運氣的方法就像風車一樣,不快不慢,氣在皮膚和肌肉之間運行,可以大可以小,任意收放。男子氣從左運行,女子氣從右運行,這是陰陽的區別,一動一靜,是天道運行的規律。運行時,眼睛要看著頭頂,微微露出一線光亮,迎接天地之光,同時反照內在的景象,不要完全向下看,以免精神昏沉散亂。這種通過打坐來治病的方法,不同於真正的修煉磨練,每次按時打坐後,如果想睡就睡,睡著了病人的精神反而會恢復。如果因為心血不足而失眠,可以靜心意念回到元海,或者依法運轉,神自然會安定入睡。關於開關的說法,學習者不必刻意追求,等到自然通透時,就會開啟。在靜坐中運轉,如果無念,氣自然會上升,反之則會變成火氣。有時腹中會有聲響,或兩腎微微震動,或者背部或眉間隱約有如螞蟻爬行的感覺,手足感覺像有一線冷風,這些都是真實的境界顯現。也有陽火衝擊病根,腸內有聲響,這時就要用真意引導氣去追逐聲響,旋轉散開。凡是運行到狹窄的部位,或者崑頂(頭頂)時,必須多加旋轉數十圈,讓氣充分浸潤灌注,這樣效果最好。閒暇時,如果沒有守住前後二竅(指前陰和後陰),可以讓心懸空,進入虛無之境,四大皆空,沒有人也沒有我,這是一種很好的養火方法,也叫做休息來養氣。如果運氣沒有節制,就會導致精神疲憊,就像士兵疲憊作戰,又遇到強敵一樣,非常危險。觀賞燈光,玩賞月亮,都有助於修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