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八 (9)

1. 卷八

口乾頰赤發熱(宜逍遙散、十全大補湯。)有遍體發熱,

必兼瘦削神困(宜十四味建中湯。)有病久結痰成積,腹脇常熱,

惟頭面手足於寅卯時乍涼(宜六君子湯送滾痰丸二錢,先以潤腸丸分三次投之,

使其徐化,六君子湯中加薑汁、竹瀝尤妙。)此熱之見於身體顯而可驗者也。

若五臟之熱,尤不可不審。大約肺熱輕手即得,略重全無,肺主皮毛也,日西尤甚,

必兼喘咳,灑淅,善嚏,善悲,缺盆痛,胸中及肩臂皆痛,臍右脹痛,小便數,

皮膚痛及麻木(宜茯苓、麥冬、五味、山藥、紫菀、百合以補之,桑皮、葶藶、枳殼、

蘇子以瀉之,乾薑、豆莞、木香、款冬花以溫之,二母、沙參、元參、山梔、黃岑、

花粉、馬兜鈴以涼之。)心熱微按之,皮毛之下,肌肉之上乃得,心主血脈也。

日中尤甚,必兼煩心,掌熱而嘔,善笑,善忘,善驚不寐,築築然動,舌破,消渴,

口苦,心胸間汗(宜丹參、龍眼、茯神、歸身、麥冬、山藥以補之,黃連以瀉之,

菖蒲、益智以溫之,竹葉、犀角、連翹、朱砂、牛黃、天冬以涼之。

)脾熱輕重按俱不得,熱在不輕不重間,脾主肌肉也,夜尤甚,必兼怠惰嗜臥,

四肢不收,無氣以動,泄瀉溺閉,面黃口甘,舌強痛,吐逆,不貪食,不化食,搶心,

善味,善飢,善嘻,當臍痛,腹脹腸鳴,肉痛足腫(宜參、芩、朮、草、陳皮、扁豆、

山藥、苡仁以補之,薑、附、丁桂以溫之,石膏、滑石、元明粉以涼之。

)肝熱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時尤甚,必兼多怒多驚,便難,

轉筋攣急,四肢困熱,滿悶,筋痿不能起,頭痛,耳聾,頰腫,面青,目腫痛,

兩脇小腹痛,嘔逆作酸,睪疝,冒眩,多瘛(宜阿膠、山藥、木瓜、棗仁以補之,

青皮、青黛、柴胡、白芍、黃連、木通、龍膽草以瀉之,木香、吳萸、肉桂以溫之,

甘菊、車前子、柴胡、山梔以涼之。)腎熱極重按至骨乃得,腎主骨也,亥子時尤甚,

必兼腰膝脊臂股後痛,耳鳴,遺泄,二便不調,骨痿不能起,眇中清,面黑,口乾,

咯血,飢不欲食,腹大,脛腫,少腹氣逆急痛,下腫,腸澼,陰下濕癢,

手指青黑厥逆,足下熱,嗜臥,坐而欲起,善怒,四肢不收(宜地黃、杞子、山藥、

桑螵蛸、龜板、牛膝、山萸、杜仲、五味子以補之,知母、澤瀉以瀉之,鹿茸、肉桂、

附子、鹿角膠、補骨脂、沉香、肉蓯蓉以溫之,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以涼之。

)以上皆癆成於五臟,其熱之發,因而各異者也。然五臟雖皆有癆,而心腎尤多,

固有不可不知者。說心主血,腎主精,天下之人,大抵勞心好色者眾,精傷血耗,

勞自成也。誠察乎此,惟當溫養滋補,調心益腎(宜還少丹、坎離既濟丹,

白話文:

卷八

身體出現口乾、臉頰潮紅、發熱的狀況(適合使用逍遙散或十全大補湯)。如果全身發熱,而且伴隨消瘦、精神困倦(適合使用十四味建中湯)。有的情況是病久了,痰結成塊,積聚體內,導致腹部和脅肋部位常常發熱,只有頭面和手足在寅時(凌晨3-5點)和卯時(早上5-7點)會稍微涼快一些(適合使用六君子湯,並用滾痰丸二錢一起服用,先用潤腸丸分三次服用,使其慢慢消化。在六君子湯中加入薑汁和竹瀝效果更佳)。這些是身體表面的發熱,容易觀察到的情況。

至於五臟的發熱,尤其需要仔細辨別。大概來說,肺熱輕按皮膚就可以感覺到,如果稍微重一些,就按不到了。因為肺主皮毛,肺熱在傍晚時分尤其明顯,一定會伴隨喘咳、怕冷、容易打噴嚏、容易悲傷、鎖骨部位疼痛、胸部及肩臂都痛、肚臍右邊脹痛、小便次數多、皮膚痛或麻木(適合用茯苓、麥冬、五味子、山藥、紫菀、百合來補益,用桑白皮、葶藶子、枳殼、蘇子來瀉熱,用乾薑、豆蔻、木香、款冬花來溫熱,用知母、沙參、元參、梔子、黃芩、花粉、馬兜鈴來清涼)。

心熱輕輕按壓,在皮毛之下、肌肉之上可以感覺到。因為心主血脈,心熱在中午時分尤其明顯,一定會伴隨心煩、手掌發熱而想吐、容易笑、容易忘事、容易受驚失眠、心臟跳動明顯、舌頭潰破、口渴、口苦、心胸部位出汗(適合用丹參、龍眼肉、茯神、當歸身、麥冬、山藥來補益,用黃連來瀉熱,用菖蒲、益智仁來溫熱,用竹葉、犀角、連翹、朱砂、牛黃、天冬來清涼)。

脾熱輕按重按都摸不到,熱感在不輕不重之間。因為脾主肌肉,脾熱在晚上尤其明顯,一定會伴隨身體困倦、喜歡躺著、四肢無力、沒有力氣活動、腹瀉或小便不暢、面色發黃、口中甜膩、舌頭僵硬疼痛、想吐、沒有食慾或消化不良、心悸、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容易餓、容易打嗝、肚臍周圍疼痛、肚子脹氣、腸鳴、肌肉疼痛、腳腫(適合用人參、黃芩、白朮、甘草、陳皮、扁豆、山藥、薏仁來補益,用生薑、附子、丁香、肉桂來溫熱,用石膏、滑石、芒硝來清涼)。

肝熱按壓到肌肉之下、骨骼之上才能感覺到。因為肝主筋,肝熱在寅時(凌晨3-5點)和卯時(早上5-7點)尤其明顯,一定會伴隨容易發怒、容易受驚、大便困難、腿腳抽筋、四肢困倦發熱、胸悶、筋脈痿軟不能站立、頭痛、耳聾、臉頰腫脹、面色發青、眼睛腫痛、兩脅和小腹疼痛、嘔吐酸水、睪丸疝氣、頭暈目眩、容易抽搐(適合用阿膠、山藥、木瓜、酸棗仁來補益,用青皮、青黛、柴胡、白芍、黃連、木通、龍膽草來瀉熱,用木香、吳茱萸、肉桂來溫熱,用甘菊花、車前子、柴胡、梔子來清涼)。

腎熱按壓到骨骼才能感覺到。因為腎主骨,腎熱在亥時(晚上9-11點)和子時(晚上11-1點)尤其明顯,一定會伴隨腰、膝、脊背、手臂、大腿後側疼痛、耳鳴、遺精、大小便失調、骨骼痿軟不能站立、視物不清、面色發黑、口乾、咯血、感到飢餓但不想吃東西、肚子脹大、小腿腫脹、小腹氣逆疼痛、下身腫脹、腸道有炎症、陰部潮濕瘙癢、手指青黑厥冷、腳底發熱、喜歡躺著、坐著又想起來、容易發怒、四肢無力(適合用地黃、枸杞子、山藥、桑螵蛸、龜板、牛膝、山萸肉、杜仲、五味子來補益,用知母、澤瀉來瀉熱,用鹿茸、肉桂、附子、鹿角膠、補骨脂、沉香、肉蓯蓉來溫熱,用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來清涼)。

以上這些都是因為五臟虛損而形成的勞病,其發熱的表現也因此各有不同。雖然五臟都可能出現虛損,但心和腎的虛損尤其常見,這是不可不知的。有人說心主血,腎主精,天下之人,大多勞心費力、貪戀美色,導致精血耗損,勞病自然形成。如果真的能明白這個道理,就應該注意溫養滋補,調理心腎(適合使用還少丹、坎離既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