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八 (3)
卷八 (3)
1. 卷八
肝弦心芤,腎沉急滑,脾實且長,肺浮喘卒。《醫鑑》曰:腹中有積,脈忌虛弱。
《綱目》曰:內有積不見脈,難治;見一脈相應,為易治。
,,【腎積證治】,《永類鈐方》曰:經云:治積聚,有化積、消積、挨積、磨積,
而無下積之說,說不可直便取下,以傷胃氣也《得效》曰:治積,有奔豚丸,
又有奔豚湯。,腎癰,腎氣衰敗病也。其發處正與內腎相對。大抵突起皮赤者易安,
陷入皮黑者難癒(宜加減八味元、加味十奇散、十六味流氣飲,托裡散加山梔、黃岑、
杏仁、連翹,)說不可視為輕症也。而腎癰之外,又有腎哄發,亦為腎臟虛證。
其瘡起於脊骨十四椎腎哄穴,及腎哄下之腰哄穴,此兩處,皆屬至虛地位,不拘癰疽,
但發此兩處者,皆宜防毒氣內攻,急當補益內氣令實,方可開破,以內氣實,
則毒氣不能內攻,且易得潰,此皆治於末成之前者也。若已成潰破,
猶宜峻補(已未成補藥俱宜參、耆、歸、朮,)勿使淹滯,久不收口,至成漏管,
此則治於已成之後者也。大約補益之藥,以補腎為主,補脾次之,補氣、補血又次之。
而尤不可犯者,是房慾,若犯,必至不救,男女皆然。又有一症名土龍疽,
亦發腎哄及胃哄兩處。其發也,必寒熱大作十數日,大汗展頸,身熱如火。陳文治云:
九日可刺,膿青黑者死,血膿者不死,失而不刺,其上下亦黑,二十日死,
亦言其症之重且急,醫者所當詳察而理之也(宜消毒散,防風通聖散去大黃、麻黃、
芒硝。),,【腎癰等症治】,《靈樞》曰:京門(穴名)隱隱而痛者,腎疽;
上肉微起者,腎癰也。《內經》曰:腎癰胠下至小腹滿。《入門》曰:五臟癰疽,
俱宜十六味流氣飲、仙方活命飲;腎哄發,宜乾千金內消散、仙傳化毒湯、
連翹敗毒散。
治腎病諸藥要品及方六
,,腎無實,故無瀉法,因不列腎實之藥。
,,腎虛宜滋陰除熱生精補血(地黃,杞子,牛膝,人乳,胡麻,杜仲,天冬,麥冬,
肉蓯蓉,黃柏,知母,五味,川斷,山藥,丹皮,柏子仁,山萸,車前,龜甲,青蒿,
童便,乾漆,沙蒺藜,朱砂,磁石,蓮鬚,甘草,砂仁,龍骨,金石斛,魚鰾,蓮肉,
牡蠣,遠志,韭子,薤白,菟絲子,阿膠,茅根,戎鹽,蒲黃,茯苓,萆解,地骨皮,
苡仁,桃仁,紅花,白膠,桑椹,鹿茸,胡黃連,側柏,棗仁,蘇子,降香,通草,益
智,覆盆子,人參,沉香,鬱金,陳皮,木香,黃耆,鹿角霜,橘核,巴戟,仙茅,白
朮,河車,雀卵,鹿角膠,木瓜,茴香,附子,肉桂,蠶蛾,肉蔻,川楝子,補骨脂,
蛇床子,狗陰莖,桑螵蛸,金櫻子,荔枝核)
,,六味地黃丸,〔腎水不足陰虛〕,地黃,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此方如
白話文:
卷八
如果把脈發現肝脈像弓弦一樣繃緊,心脈空虛無力,腎脈沉在下面又急又滑,脾脈充實而且長,肺脈浮在表面而且呼吸急促,這表示病情危急。《醫鑑》說:肚子裡有積塊的人,脈象不應該虛弱。
《綱目》說:體內有積塊卻摸不出脈象,這病很難治;如果摸出一條脈象與病情相符,就比較容易治療。
關於腎積的治療
《永類鈐方》說:古書上說,治療積聚(體內腫塊),有化解積塊、消除積塊、逐漸消磨積塊、磨散積塊的方法,但沒有直接用瀉下的方法。這是因為不可以直接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以免傷到腸胃之氣。《得效》說:治療積塊,有奔豚丸,也有奔豚湯。
腎癰,是腎氣衰敗的疾病,它發病的位置正好與體內的腎臟相對應。一般來說,皮膚突起而且發紅的比較容易治好,皮膚凹陷而且發黑的則難以痊癒(可以使用加減八味元、加味十奇散、十六味流氣飲,或托裡散加山梔、黃芩、杏仁、連翹來治療)。這病不可以看作是輕症。除了腎癰之外,還有腎哄發,也是腎臟虛弱的表現。它的瘡會長在脊椎骨第十四椎的腎哄穴,以及腎哄穴下方的腰哄穴。這兩個部位都屬於身體很虛弱的地方,不論是癰還是疽,只要長在這兩個地方,都要預防毒氣侵入體內。必須趕快補益體內的氣,讓它充實,才可以進行切開排膿。因為體內氣足,毒氣就比較不會侵入體內,而且膿也比較容易排出。這些都是在病情還沒有完全形成之前就應該要處理的。如果已經潰爛化膿,更應該使用峻補的藥物(不論病情是否形成,都應該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補藥),不要讓它拖延太久,以防傷口無法癒合,甚至形成瘻管。這就是已經形成膿瘡之後的治療方法。大致上,補益藥物以補腎為主,補脾為次,補氣、補血又次之。
還有一個絕對不能犯的禁忌,那就是房事。如果犯了這個禁忌,一定會無法挽救,男女都是一樣。還有一種病叫做土龍疽,也會長在腎哄穴和胃哄穴這兩個地方。發病時,一定會發冷發熱,持續十幾天,大量出汗,脖子伸長,身體熱得像火一樣。陳文治說:九天就可以刺破膿瘡,如果膿是青黑色的就會死亡,如果膿是血紅色的就不會死。如果沒有及時刺破膿瘡,上下也會變黑,二十天就會死亡。這也說明這種病非常嚴重而且緊急,醫生應該仔細觀察並治療(可以使用消毒散,或防風通聖散去掉大黃、麻黃、芒硝來治療)。
關於腎癰等症的治療
《靈樞》說:京門穴隱隱作痛,是腎疽;皮膚稍微隆起,是腎癰。《內經》說:腎癰會從肋骨下方到小腹都脹滿。《入門》說:五臟的癰疽,都可以使用十六味流氣飲或仙方活命飲來治療;腎哄發可以使用乾千金內消散、仙傳化毒湯或連翹敗毒散來治療。
治療腎病的藥物和藥方
腎沒有實證,所以沒有瀉法,因此不列出治療腎實的藥物。
腎虛應該滋養陰液、清除虛熱、產生精液、補益血液(可以使用地黃、枸杞子、牛膝、人乳、胡麻、杜仲、天冬、麥冬、肉蓯蓉、黃柏、知母、五味子、川斷、山藥、丹皮、柏子仁、山茱萸、車前子、龜甲、青蒿、童便、乾漆、沙蒺藜、朱砂、磁石、蓮鬚、甘草、砂仁、龍骨、金石斛、魚鰾、蓮肉、牡蠣、遠志、韭子、薤白、菟絲子、阿膠、茅根、戎鹽、蒲黃、茯苓、萆薢、地骨皮、薏仁、桃仁、紅花、白膠、桑椹、鹿茸、胡黃連、側柏、棗仁、蘇子、降香、通草、益智、覆盆子、人參、沉香、鬱金、陳皮、木香、黃耆、鹿角霜、橘核、巴戟天、仙茅、白朮、河車、雀卵、鹿角膠、木瓜、茴香、附子、肉桂、蠶蛾、肉豆蔻、川楝子、補骨脂、蛇床子、狗陰莖、桑螵蛸、金櫻子、荔枝核等藥物)。
六味地黃丸,可以用來治療腎水不足、陰虛的症狀。它的成分包含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這個藥方如果……(此處原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