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卷八

血虛陰衰,熟地黃為君;滑精,山萸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

小便淋澀,澤瀉為君;心氣不足丹皮為君;皮膚乾澀,淮山藥為君。按此

《綱目》所載法也,可知此方之妙,四通八達,隨用皆宜,固不必拘於地八、

山山四、丹苓澤瀉三之說,以為止宜於血虛陰衰之人矣。

,,補腎丸,〔又〕,酒龜板四兩,酒黃柏,酒知母各三兩,乾薑一兩,粥丸空心鹽湯

下。

,滋陰降火湯,〔腎水不足陰虛火動〕,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白朮,天冬

,麥冬各一錢,生地八分,陳皮七分,蜜知母,蜜黃柏,炙甘草各五分,薑三,棗二

,,八味丸,〔命門火不足陽痿〕,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再加車前子,

名金匱腎氣丸。

,,加減八味丸,〔水火兼補〕,熟地二兩,山藥,山萸各一兩,酒蒸澤瀉,丹皮,茯

苓各八錢,五味子一兩半,肉桂五錢,蜜丸,五更未言語時,酒或鹽湯下,

晚間空腹再服。,

溫腎散,〔腎命虛寒腰脊重痛〕,熟地錢半,肉蓯蓉,牛膝,巴戟,麥冬,五味子

炙甘草各八分,茯神,乾薑,杜仲各五分煎服,為末酒下二錢亦可。

附載仲景大法及分別標本方藥

,,有餘為寒(氣,天雄、附子、山萸、補骨脂、陽起石;血,熟地、肉桂、巴戟、

肉蓯蓉),,不足為熱(氣,山藥、遠志、五味子;血,牡蠣、生地、

蛤粉)

,,腎溫則實(豬苓,車前,澤瀉,滑石)

,,腎虛則寒動於中(肉蓯蓉,補骨脂)

,,盛則寒(附子,肉桂)

,,虛則燥(天冬,當歸,益智仁,生地,砂仁)

,,咽痛(咽物無妨不腫為寒,炙甘草湯、半夏乾桔湯、肉桂、苦酒;

咽物有妨腫痺為熱,紫河車散、礬石散、尤重速下之,下遲即咽閉也。《內經》曰:

喉氣通於天,咽氣通於地,傷於風上先受之,

傷於濕下先受之也),,消渴(益火之源使溺有餘,烏附;壯水之主使渴不想飲,

哈蚧),,消中(調中,人參、五味子、茯苓、枸杞子),,消腎(益火消陰,

八味丸加五味子;壯水制陽八味丸加五味子、地黃),,乾(寒,人參、菖蒲、茯苓、

朱砂;熱,山萸、芡實、蓯蓉、補骨脂)

,,精滑(黃連,遠志,牡蠣,益智仁,黃柏,地黃,哈粉,縮砂仁)

,,澀脈(男子失血亡精,女子半產漏下。因寒天麻,

因熱遠志),,命門(有餘,生地、朱砂、黃柏、知母、寒水石、天雄;不足,附子、

肉桂、川烏、硫黃、陽起石。實,車前子、天冬、元參、黃柏、知母,麥冬、生地黃、

丹皮、木通、澤瀉、甘草、黃岑、白茯苓、牛膝、童便;虛,紫河車、人參、鹿茸、

白膠、杞子,蓯蓉、菟絲子、巴戟、五味、山萸、附子、仙茅、覆盆子、蛾雀卵、

白話文:

卷八

血虛陰虧時,以熟地黃作為主藥;遺精時,以山茱萸作為主藥;小便時多時少,或紅或白時,以茯苓作為主藥;

小便淋漓不暢時,以澤瀉作為主藥;心氣不足時,以牡丹皮作為主藥;皮膚乾燥粗糙時,以淮山藥作為主藥。按照《本草綱目》記載的方法來看,可知這些藥方的巧妙之處,它們可以廣泛應用,隨情況調整使用,不必拘泥於熟地八錢、山茱萸四錢、牡丹皮和茯苓、澤瀉各三錢的說法,認為它們只能用於血虛陰虧的人。

補腎丸(另外的配方):用酒浸泡過的龜板四兩,酒浸泡過的黃柏、知母各三兩,乾薑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粥做成藥丸,在早上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滋陰降火湯(用於腎水不足、陰虛火旺的情況):白芍三錢、當歸二錢、熟地、白朮、天冬、麥冬各一錢、生地八分、陳皮七分、蜜炙知母、蜜炙黃柏、炙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二顆。

八味丸(用於命門火不足、陽痿的情況):即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附子各一兩。再加入車前子,就稱為金匱腎氣丸。

加減八味丸(用於水火兼補的情況):熟地二兩,山藥、山茱萸各一兩,酒蒸過的澤瀉、牡丹皮、茯苓各八錢,五味子一兩半,肉桂五錢,將藥材製成蜜丸,在每天早上五更時還沒說話時,用酒或鹽水送服,晚上空腹時再服一次。

溫腎散(用於腎陽虛寒、腰背疼痛沉重的情況):熟地一錢半,肉蓯蓉、牛膝、巴戟天、麥冬、五味子、炙甘草各八分,茯神、乾薑、杜仲各五分,用水煎服,也可以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

附帶記載張仲景的醫學大法及區分標本的方藥

人體有餘,表現為寒證(屬於氣的,用天雄、附子、山茱萸、補骨脂、陽起石;屬於血的,用熟地、肉桂、巴戟天、肉蓯蓉);人體不足,表現為熱證(屬於氣的,用山藥、遠志、五味子;屬於血的,用牡蠣、生地、蛤粉)。

腎氣溫和則身體強健(可用豬苓、車前子、澤瀉、滑石等藥)。

腎虛則寒氣在體內發動(可用肉蓯蓉、補骨脂等藥)。

寒邪過盛則體內會產生寒證(可用附子、肉桂等藥)。

虛弱則會產生乾燥的症狀(可用天冬、當歸、益智仁、生地、砂仁等藥)。

咽喉疼痛(吞嚥食物沒有阻礙,咽喉不腫脹的屬於寒證,可用炙甘草湯、半夏乾桔湯、肉桂、苦酒;吞嚥食物有阻礙,咽喉腫痛的屬於熱證,可用紫河車散、礬石散,病情嚴重需要快速下藥,下藥慢了可能會導致咽喉閉塞。《內經》說:喉嚨的氣通往上天,咽喉的氣通往大地,如果受到風邪的侵襲,會先從上方侵犯,如果受到濕邪的侵襲,會先從下方侵犯)。

消渴症(用溫補陽氣的方法,使小便增多,可以用烏附;用滋陰的方法,使口渴不想喝水,可以用哈蚧)。

消中症(調理中焦,可以用人參、五味子、茯苓、枸杞子)。

消腎症(用溫補陽氣來消除陰寒,可以用八味丸加五味子;用滋陰的方法來制約陽氣過盛,可以用八味丸加五味子、地黃)。

身體乾燥(屬於寒證的,可以用人參、菖蒲、茯苓、朱砂;屬於熱證的,可以用山茱萸、芡實、肉蓯蓉、補骨脂)。

精液滑脫(可以用黃連、遠志、牡蠣、益智仁、黃柏、地黃、蛤粉、縮砂仁)。

脈象澀滯(男子失血、遺精,女子流產、漏下。屬於寒證的,可以用天麻;屬於熱證的,可以用遠志)。

命門(有餘的,可以用生地、朱砂、黃柏、知母、寒水石、天雄;不足的,可以用附子、肉桂、川烏、硫黃、陽起石。實證的,可以用車前子、天冬、元參、黃柏、知母、麥冬、生地黃、丹皮、木通、澤瀉、甘草、黃岑、白茯苓、牛膝、童便;虛證的,可以用紫河車、人參、鹿茸、白膠、杞子、肉蓯蓉、菟絲子、巴戟、五味子、山茱萸、附子、仙茅、覆盆子、蛾雀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