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七 (15)
卷七 (15)
1. 卷七
,,【小腸氣症治】,《綱目》曰:大抵小腸氣屬濕多,故江淮間多有之,
宜以去濕之劑下之,以苦堅之,不可溫之、補之。,小腸癰,小腸火熱病也。
或因七情飲食,或因經行產後瘀血留積,其症發熱惡寒,脈芤而數,膚皮錯縱,
腹急漸腫,按之內痛,大便重墜,小便澀滯若淋,或小腹隱痛堅硬,如掌而熱,
肉色如故,亦或琚赤微腫,甚者臍突腹脹,轉側有水聲(宜大黃湯。)如瘀血去盡,
則安矣。若體虛脈散,不敢輕下,用輕劑可也(宜活血散瘀湯。)癰已成,
則腹痛腹滿不食,便淋刺痛(宜苡仁湯。)腹濡痛,小腹急,必時時下膿(宜丹皮散。
)㿉後疼痛淋瀝不已,必見諸虛症(宜參耆地黃湯。)此病亦不可驚,防腸斷,
坐臥轉側皆宜徐緩,嘗少進稀粥,靜養調理為要。但古方書但載腸癰,無大小之別,
故其治法,亦約略相仿,參考可也。,【脈,法】,《脈訣》曰:關內逢芤腸裡癰。
,,【小腸癰症治】,《瘍科選粹》曰:若小腹硬痛,脈遲緊者未有膿也,
用大黃湯下之。不敢下者,用敗毒散加秦艽、連翹。脈芤澀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延胡索、木香。小腹軟痛,脈洪數者,已有膿也,用薏苡仁湯排之,或三仁湯、
神效瓜蔞湯。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若大便或臍間出膿者,
不治。治小腸病諸藥要品及方二
,,小腸實宜滲利(茯苓,甘草,知母,黃連,麥冬,童便,木通,黃柏,牛膝,黃岑
,生地,燈心,琥珀,瞿麥,石膏,滑石,山梔,紫菀,陳皮,車前,赤豆,扁豆,海
金沙)
,,小腸虛宜補氣(人參,黃耆,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牡蠣,茯苓,茴香,
益智仁肉,白芍,粳米溲而便膿血,加赤石脂。)
,,導赤散,,〔小腸熱〕,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此治小腸熱而小便
不利者。
,,赤茯苓湯,,〔又〕,赤苓,木通,生地,檳榔,黃岑,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
,薑五片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標(茯苓,石膏)本(導赤散,淡竹葉,木通,甘草)治小
腸氣方七
,,楝實丸,,〔總治〕,川楝子,茴香,吳萸,陳皮,馬蘭花,芫花,醋糊丸,
每服一錢,漸加至二錢,溫酒送下。如不用酒,淡薑湯下。
,,胡蘆巴散,,〔又〕,胡蘆巴,益智仁,大茴,蓬朮,牽牛子,山萸肉,酒牛膝,
川斷,川芎,防風,甘草,共為末,每二錢酒下。
,,加味通心飲,,〔熱痛〕,瞿麥,木通,山梔,黃岑,連翹,枳殼,甘草,川楝子
各一錢,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五葉
,,橘核丸,〔久痛〕,炒橘核,鹽酒炒,海藻,鹽酒炒崑布,鹽水洗海帶,麩炒桃仁
炒川楝子各一兩,酒炒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酒糊丸,
白話文:
卷七
小腸氣的治療:《本草綱目》說:大體上小腸氣多半是濕氣引起的,所以江淮一帶很多人有這種病。應該用去除濕氣的藥物來治療,用苦味的藥來鞏固,不可以用溫補的藥。
小腸癰,是小腸發炎發熱的疾病。有時候是因為情緒波動或飲食不當,有時候是因為女性月經或產後瘀血積聚。症狀是發燒怕冷,脈象空虛而快,皮膚粗糙不平,腹部急迫逐漸腫脹,按壓時內部疼痛,大便感覺沉重下墜,小便不順暢像淋雨一樣,或者小腹隱隱作痛、堅硬如手掌大小且發熱,皮膚顏色如常,也可能稍微紅腫,嚴重時肚臍突出、腹部脹氣、翻身時肚子裡有水聲(應該用大黃湯來治療)。如果瘀血完全排出,病就好了。如果體質虛弱、脈象散亂,不敢用猛烈的瀉藥,可以用輕劑來治療(應該用活血散瘀湯)。如果癰已經形成,就會腹痛腹脹、沒有食慾、小便淋漓刺痛(應該用薏苡仁湯)。如果腹部柔軟疼痛、小腹急迫,必定會時時排出膿液(應該用丹皮散)。如果排出膿液後疼痛淋漓不止,必定會出現各種虛弱的症狀(應該用參耆地黃湯)。這種病也不要過於驚慌,要預防腸斷,坐著、躺著、翻身都要慢慢來,可以少量喝稀粥,靜養調理最重要。只是古代的醫書只記載了腸癰,沒有大小之分,所以治療方法也大略相似,可以參考。
脈象判斷:《脈訣》說:寸關部位摸到空虛的脈象,表示腸內有癰。
小腸癰的治療:《瘍科選粹》說:如果小腹硬痛,脈象遲緩而緊張,表示還沒有化膿,可以用大黃湯來攻下。如果不敢攻下,可以用敗毒散加上秦艽、連翹。如果脈象空虛而澀滯,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延胡索、木香。如果小腹柔軟疼痛,脈象洪大而快,表示已經化膿,可以用薏苡仁湯來排膿,或者三仁湯、神效瓜蔞湯。如果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表示膿液壅塞,可以用牡丹皮散來治療。如果大便或肚臍排出膿液,就無法治療了。
治療小腸病的重要藥物和藥方
小腸實證適合用滲濕利尿的藥物:(茯苓,甘草,知母,黃連,麥冬,童便,木通,黃柏,牛膝,黃芩,生地,燈心草,琥珀,瞿麥,石膏,滑石,山梔子,紫菀,陳皮,車前子,赤小豆,扁豆,海金沙)
小腸虛證適合用補氣的藥物:(人參,黃耆,山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子,牡蠣,茯苓,茴香,益智仁肉,白芍,粳米,如果小便有膿血,可以加上赤石脂。)
導赤散:〔治療小腸熱〕,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這個藥方是治療小腸有熱而小便不順暢的。
赤茯苓湯:〔又〕,赤茯苓、木通、生地、檳榔、黃芩、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附載張仲景區分標本的用藥原則(茯苓,石膏)為標,(導赤散,淡竹葉,木通,甘草)為本。
治療小腸氣的藥方
楝實丸:〔總治〕,川楝子、茴香、吳茱萸、陳皮、馬蘭花、芫花,用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逐漸增加到二錢,用溫酒送服。如果不用酒,可以用淡薑湯送服。
胡蘆巴散:〔又〕,胡蘆巴、益智仁、大茴香、蓬朮、牽牛子、山茱萸肉、酒牛膝、川斷、川芎、防風、甘草,共研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用酒送服。
加味通心飲:〔治療熱痛〕,瞿麥、木通、山梔子、黃芩、連翹、枳殼、甘草、川楝子各一錢,燈心草二十根,車前草五片。
橘核丸:〔治療久痛〕,炒橘核、鹽酒炒海藻、鹽酒炒昆布、鹽水洗過的海帶、麩炒桃仁、炒川楝子各一兩,酒炒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用酒調成糊狀製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