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8)

1. 卷七

脾胃為濕土,此濕熱相搏,而為汗明矣。《綱目》曰:衞氣虛則多汗,

榮血虛則無汗矣。《丹溪》曰:風病多汗,風散氣故也。痰症亦多汗,頭眩逆也。

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作汗。,【諸汗症治】,《內經》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活。

《正傳》曰:盜汗者,陰虛榮血之所主也,宜補陰降火。《明理》曰:頭者,

於諸陽之會,邪搏諸陽,津液上湊,則汗見於頭。《本事》曰:頭者,二陽之會,

說三陰之脈,至胸而遠,凡有頭汗出,自是陽虛,故曰汗出為陽微,是陰不得有汗也。

《得效》曰:凡心腋汗,大人乃心血溢盛,而常發赤者是也,小兒因驚得之。

有人患心腋盜汗久不止,用參歸腰子,以收斂心血,遂癒。其方,人參、當歸各五錢,

豬心一個,破作數片,並心內血,以水二碗,先煮豬心至一碗半,乃入二藥,

同煎至八分,取清汁,即吃豬心,以汁送下令盡。《入門》曰:凡發汗過多,

則陽虛不固,汗出多,則津液亡而小便難。四肢者,諸陽之本,液脫者,

骨屬屈伸不利,是以四肢拘急也。仲景曰:柔汗發黃為脾絕。釋云:柔為陰柔,柔汗,

即冷汗也。一云油汗,即黏汗也。《醫鑒》曰:《內經》言絕汗,注謂汗出如珠不流,

複旋轉也。說以六陽氣俱絕,絕汗乃出,朝占夕死,夕占朝死。東垣曰:凡內傷,

及一切虛損之症,自汗不止者,總用補中益氣湯,少加附子、麻黃根、浮小麥,

其效如神。但升柴必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也。

又曰:仲景桂枝湯,治外感風邪自汗之聖藥也;黃耆建中湯,

治外感氣虛自汗之神劑也;補中益氣湯,治內傷氣虛自汗之妙方也。

,,【汗出凶症】,《苴指》曰:份寒熱病,汗出發潤,一不治也;汗出如油,

二不治;汗凝如珠,三不治。《入門》曰:傷寒熱病,頭汗如珠不流者,陽脫即死。

《活人書》曰:傷寒陽病自汗有九症,皆有治法,陰病不得有汗,

惟陰毒則額上手背有冷汗,甚者如水洗,此是陽虛陰盛,亡陽而將脫也,其死必矣。

(鏊按:汗出凶症,一切病皆然,不特傷寒熱病為忌也。因前人只於傷寒熱病詳言之,

玆故雖非言傷寒,亦借錄其語於此,以為凡病有自汗凶症者,亦知所忌也。

),,【禁忌法】,《活人書》曰:冬月天地閉,血氣藏,縱有病,亦不宜多出汗。

(鏊按:不宜多出汗,言不宜用藥使之多汗也。)丹溪曰:自汗,大忌生薑,

以其開腠理故也。又曰: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屬,並忌食之。

,,涕瓷涎唾,五臟所出,或為病,或不為病也。《難經》曰:腎主五液,分化五臟,

入肝為瓷,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然則汗涕瓷涎唾五者,

白話文:

脾胃屬於濕土,這裡的濕與熱互相搏擊,就會形成汗液,這是很明顯的。《本草綱目》說:衛氣虛弱就會多汗,榮血虛弱就會沒有汗。《丹溪心法》說:風邪引起的疾病會多汗,因為風邪會使氣散失。痰症也會多汗,這是因為頭暈目眩的緣故。火氣上炎,胃中的濕氣也會化為汗液。

【各種汗症的治療】《黃帝內經》說:汗出偏於身體的一側,會使人肢體偏癱。《醫學正傳》說:盜汗是陰虛、榮血不足所導致的,應該滋補陰液、降火。《醫學明理》說:頭部是諸陽匯聚的地方,邪氣侵犯諸陽,津液上湧,就會在頭部出現汗液。《本事方》說:頭部是二陽經匯合之處,說明三陰經脈到了胸部就遠離了。凡是頭部出汗,都是因為陽氣虛弱,所以說汗出是陽氣衰微的表現,陰液不會有汗。

《醫學得效》說:凡是心腋出汗,成年人是因為心血過於旺盛,經常臉色發紅。小孩是因為受驚嚇而引起的。有人患有心腋盜汗久治不愈,用人參、當歸、豬腰子來收斂心血,就治好了。藥方是:人參、當歸各五錢,豬心一個,切成數片,連同心臟裡的血,用水兩碗,先煮豬心至剩一碗半,再加入人參、當歸,一起煎至剩下八分,取清汁,吃豬心,用藥汁送下,全部吃完。《醫學入門》說:凡是發汗過多,就會導致陽虛不固,汗出過多,津液就會耗損,小便就會困難。四肢是諸陽之本,津液耗損,骨頭的屈伸就會不利,所以四肢會拘攣不舒。張仲景說:如果發的汗呈現柔潤發黃的狀態,就代表脾氣衰竭。解釋說:柔是陰柔的意思,柔汗就是冷汗。也有人說油汗,就是黏汗。《醫鑒》說:《內經》說的絕汗,註解說是指汗出像珠子一樣不會流動,還會旋轉。說明是六陽氣都耗竭了才會出現絕汗,早上出現絕汗,晚上就會死亡,晚上出現絕汗,早上就會死亡。李東垣說:凡是內傷和一切虛損的病症,自汗不止的,都用補中益氣湯,稍微加一點附子、麻黃根、浮小麥,效果非常好。但是柴胡一定要用蜜水炒制,來抑制它升發的猛烈之性,也是為了讓它引導人參、黃耆等藥到達肌膚表面。

又說:張仲景的桂枝湯是治療外感風邪自汗的良藥;黃耆建中湯是治療外感氣虛自汗的神藥;補中益氣湯是治療內傷氣虛自汗的妙方。

【汗出凶險的症狀】《苴指》說:如果患有寒熱病,汗出並且皮膚濕潤,這是第一種不能治癒的情況;如果汗出像油一樣,這是第二種不能治癒的情況;如果汗液凝結像珠子一樣,這是第三種不能治癒的情況。《醫學入門》說:患有傷寒熱病,頭上的汗水像珠子一樣不會流動的,這是陽氣脫失的表現,很快就會死亡。《活人書》說:傷寒陽病自汗有九種情況,都有治療方法。陰病是不應該有汗的,只有陰毒才會在額頭和手背出現冷汗,嚴重的會像用水洗過一樣,這是陽虛陰盛,陽氣將要耗竭的表現,這種情況必定會死亡。

(鏊按:汗出凶險的症狀,一切疾病都是如此,不只是傷寒熱病要注意。因為前人只是在傷寒熱病中詳細說了這些,這裡雖然不是在說傷寒,也把這些話記錄下來,讓大家知道凡是有自汗凶險症狀的,也要知道忌諱。)

【禁忌方法】《活人書》說:冬天天地閉藏,血氣也潛藏,即使生病,也不宜多出汗。(鏊按:不宜多出汗,是指不宜用藥物使之多出汗。)朱丹溪說:自汗,最忌諱生薑,因為它會打開腠理。又說:凡是有汗的人,一切辛辣的食物,五辛之類,都要忌食。

涕、瓷、涎、唾,都是五臟所出的液體,有時候會引起疾病,有時候不會引起疾病。《難經》說:腎臟主管五液,分化五臟,進入肝臟為瓷,進入心臟為汗,進入脾臟為涎,進入肺臟為涕,自己產生的為唾液。所以,汗、涕、瓷、涎、唾這五種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