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卷十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

出脇,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糯內行太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

循中指出其端。支者另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次注手少陽三焦。每日戌時,

周身氣血俱注於心包絡經。手厥陰包絡經,少氣而多。

),,《靈蘭秘典》論十二官無心包絡,但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按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其與橫膜相粘,而黃脂裹者,心也。脂膜之外,

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其地正值膻中,且位居相火,代君行事,

實臣使也。然則《秘典》之言膻中,其即為心包無疑矣,故心為君火,居廣明以建極,

以照臨十二官。經曰:君火不用,尊之極也。然火為地二所生,君火雖不用,

有奉天行職。又不得同於君火者,心包所以主相火也。夫相火本屬少陽膽,相火之用,

專屬陽明胃腐熟水谷,何以心包主之也?說以人之相火,起於少陽膽,遂游行於三焦,

而督署之以為陽明腐水谷之正者,實心包也。故經曰:陽明居午以陽明當相火夏令,

不言心包,而心包之能督署自見矣。此以知陽明之經之職,總攝於包,而膽也、胃也、

三焦也,總與心包同一職矣。所以《難經》曰: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

右尺巳午,即其位也。說手心主者,心包之別名,去腕二寸曰內關,出於兩筋之間,

循經以上係於心包。心係氣實,則病心痛,心中大熱,手心熱,面黃,目赤,笑不休,

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脇支滿;虛則煩心,手心熱,心澹澹大動,然虛不可補,

此皆取之兩筋間也。古人云:心包絡痛,必連及少陽、少陰。夫亦可以知其故矣。

,,【包症治】,《靈樞》曰:少陰者,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為帝王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容,容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故諸邪在於心者,旨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少陰無輸也。《正傳》曰:

心包絡,實乃裹心之膜,包於心外,故曰心包絡也。《醫旨》曰:包絡虛,

宜錢氏安神丸;虛而挾熱,醒心散;包絡實熱,宜犀角地黃湯十味導赤散

白話文:

宜服錢氏安神丸;體質虛弱而同時有熱證,宜服醒心散;包絡有實熱,宜服犀角地黃湯或十味導赤散。

治心包絡病諸藥要品及方四

,,心包絡虛宜養心(當歸川芎血竭沒藥茯神

白話文:

當心包絡虛弱時,應當滋養心臟。(方劑:當歸、川芎、血竭、沒藥、茯神)

,,心包絡實宜瀉火(朱砂,丹皮,犀角,生地,山梔子,當歸,黃岑,黃連黃柏

白話文:

如果心包絡有熱,應該瀉火。(使用硃砂、丹皮、犀角、生地、山梔子、當歸、黃岑、黃連、黃柏這類藥材)

,,錢氏安神丸,,〔因虛〕,朱砂一兩,麥冬,牙硝,茯苓山藥寒水石甘草

白話文:

錢氏安神丸 (適用於體虛)

成分:

  • 硃砂:一兩
  • 麥冬:適當
  • 牙硝:適當
  • 茯苓:適當
  • 山藥:適當
  • 寒水石:適當
  • 甘草:適當

五錢,冰片二分,蜜和,一兩作三十丸,每丸,砂糖水化下。

,,醒心散,,〔虛熱〕,人參,麥冬,遠志,五味,茯神,生地,菖蒲等分

白話文:

醒心散

適用症狀: 心虛發熱

組成:

  • 人參
  • 麥冬
  • 遠志
  • 五味子
  • 茯苓
  • 生地黃
  • 菖蒲

所有藥材等量配製

,,犀角地黃湯,,〔實熱〕,犀角,生地,黃岑,黃連,大黃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用於實熱證)

成分: 犀角 生地 黃芩 黃連 大黃

,,十味導赤散,,〔又〕,地骨皮,黃連,黃岑,麥冬,半夏,茯神,赤芍木通

白話文:

十味導赤散

【配伍】 地骨皮、黃連、黃芩、麥冬、半夏、茯苓、赤芍藥、木通

生地,甘草各五分,加薑五片

,,(手少陽三焦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二指之司,循手表腕,

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

散絡心包,下膈,循到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係耳後直上,出耳上角,

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眦,

次注足少陽膽經。每日亥時,周身氣血俱注於三焦。手少陽三焦經,少血而多氣。

),,經曰:上焦出胃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胃中。中焦亦並在胃中,出上焦之後。

下焦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於陽明胃之脈,則曰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此與三焦同行在前,

不知三焦者,實胃部上下之匡廓。三焦之地,皆胃之地。三焦之所主,即胃之所施,

其氣為腐熟水谷之用,與胃與太陰脾之前,為相火所居所游之地。故焦也者,

固以熟物為義也。然則三焦雖有上中下之分,而所由以分者,不俱從胃言之歟,何則?

人之心下為膈膜,膈下為胃,其上口曰賁門,在臍上五寸上脘穴分,是為上焦;

臍下四寸為中脘穴,即中焦,肺脈起中焦在此;臍上二寸為下脘穴,

即胃下口傳入小腸處,曰幽門者,是為下焦。論三焦地分,雖不過四寸之間,

而論三焦所主部位,則上焦之胃上口,承接心肺,其所主部位自在膈以上一段;

下焦之胃下口,下輸水谷於小腸,而小腸之水液,滲入膀胱以注前陰,小腸之滓穢,

轉輸大腸以注後陰,則下焦所主部位,自在臍腹以下一段;若膈之下,臍腹以上,

中間一段胃實居之,則胃之正中,正中焦所主之部分也。古人云:上焦如霧者,

狀陽明化物之升氣也;云下焦如漚,又云如瀝者,狀化時沃溢之氣也;云下焦如瀆者,

狀擠泌流水之象也。古人誠見乎三焦之氣化,一皆胃之氣化,一皆相火所成央耳,

乃後以三焦為無狀,空有名,皆不知其為匡廓於陽明也。故其病而燥,實則有耳鳴,

喉痺腫痛,耳後連目銳眦痛,肩臑痛,內外皆疼,頭面赤熱,

赤白游風等症虛則有腹寒,短氣,少氣等症;如或板窒窒,則三焦之氣滯也,

急當調之,使一氣流通。,【三焦傳受】,《靈樞》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

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脇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

足陽明常與榮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而複大會於手太陰,

命曰衛氣也。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亦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榮氣也。

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

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了焦,滲而俱下,擠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入門》曰:心肺若無上焦,何以宗主榮衛;脾胃若無中焦,何以腐熟水谷;

肝腎若無下焦,何以疏決津液。無形而有用,主持諸氣,三焦水谷之道路,

氣之所終始也。,【三焦症治】,《靈樞》曰: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又曰: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也。海藏曰:上焦如霧,霧不散,則為喘滿,

此出而不納也;中焦如漚,漚不利,則為留飲不散,久為中滿,此上不能納,

下不能出也;下焦如瀆,瀆不利,則為腫滿,此上納而下不出也。《入門》曰:

三焦為丙火府,故其發也,為無根之相火。《內經》曰:三焦為上中下水谷之道路,

其病宜通利二便。《醫鑑》曰:三焦病,宜三和散枳殼丸木香檳榔丸

白話文:

對於患有此病的人,應該疏通大小便。根據《醫鑑》記載:三焦有病,適合使用三和散、枳殼丸、木香、檳榔丸等藥物治療。

治三焦病諸藥要品及方七

,,實宜清涼血(蘇子知母,元參,黃岑,童便,貝母,麥冬,黃柏,山梔,黃連,

白話文:

適宜清涼降熱,可用蘇子、知母、元參、黃芩、童便、貝母、麥冬、黃柏、山梔、黃連等藥材。

射乾,甘草,犀角,天冬白芍,生地,蒲黃,牛膝,桔梗,蒲荷,花粉,丹皮,連翹

白話文:

**射乾:**一種利尿消腫的藥材。

甘草: 一種補氣益脾的藥材。

犀角: 一種清熱涼血的藥材。

天冬: 一種滋陰潤肺的藥材。

白芍: 一種養血調經的藥材。

生地: 一種滋陰清熱的藥材。

蒲黃: 一種利尿通淋的藥材。

牛膝: 一種強筋健骨的藥材。

桔梗: 一種宣肺止咳的藥材。

蒲荷: 一種清熱消暑的藥材。

花粉: 一種補益氣血的藥材。

丹皮: 一種清熱涼血的藥材。

連翹: 一種清熱解毒的藥材。

,赤芍,苧根,藍汁,紅藍花,牛蒡子山豆根,山茨菰,千金子,枇杷葉五味子

白話文:

赤芍藥、薴麻根、藍靛汁液、紅花、牛蒡子、山豆根、山茨菰、千金子、枇杷葉、五味子

甘蔗汁,梨,柿,三焦實兼宜降氣)

,,虛宜補中益氣(人參,白朮黃耆,麥冬,沉香益智仁,五味子)

白話文:

針對身體虛弱的狀況,可以適度補充調養,補益元氣。建議使用:

  • 人參:補氣益血
  • 白朮:健脾益氣
  • 黃耆:補氣固表
  • 麥冬:清心潤肺
  • 沉香:理氣止痛
  • 益智仁:補腦安神
  • 五味子:斂肺益腎

,,滯宜調氣通塞(木香,香附蒼朮砂仁,白蔻仁,紫蘇根)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氣滯導致的阻塞,應該調氣通暢。(可以使用木香、香附、蒼朮、砂仁、白蔻仁、紫蘇根等藥材)

,,三和散,,〔總治〕,川芎一錢,沉香,紫蘇葉大腹皮羌活木瓜各五分,木

白話文:

三和散

適用範圍: 各種病症

組成:

  • 川芎 一錢
  • 沉香 五分
  • 紫蘇葉 五分
  • 大腹皮 五分
  • 羌活 五分
  • 木瓜 五分

香,白朮,檳榔陳皮,炙草各三分

,,此方兼治諸氣鬱滯,或脹或痛。

,,枳殼丸,,〔又〕,枳殼二兩,陳皮一兩,檳榔五錢,木香二錢半,黑牽牛子四兩

白話文:

枳殼丸

組成:

  • 枳殼:2 兩
  • 陳皮:1 兩
  • 檳榔:5 錢
  • 木香:2.5 錢
  • 黑牽牛子:4 兩

一半生用一半炒熱搗取頭末一兩半餘不用蜜丸。

,,此方專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

,,木香檳榔丸,,〔又〕,半夏曲,皂角,去弦子酥炙,郁李仁去殼另研各二兩,木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

另加:

  • 半夏曲 2 兩
  • 皁角(去除種子並烘乾) 2 兩
  • 郁李仁(去殼並研磨) 2 兩
  • 木香 2 兩

香,枳殼,杏仁,檳榔,青皮各一兩,共為末,另以皂角四兩,打碎浸漿水

白話文:

丁香、枳殼、杏仁、檳榔、青橘皮各一兩,全部磨成粉末。另取皁角四兩,打碎後浸泡在漿水中。

去渣,渣揉熬膏,入蜜少部和丸,空心,薑湯下。

,,此方疏導三焦,快氣順腸。

,,涼膈散,,〔上焦熱〕,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岑,山梔

白話文:

涼膈散

(針對上焦有熱的證狀)

  • 連翹:二錢
  • 大黃:一錢
  • 芒硝:一錢
  • 甘草:一錢
  • 薄荷:適量
  • 黃岑:適量
  • 山梔:適量

各五分,竹葉七片,蜜少部,煎至半入硝。

,,桃仁承氣湯,,〔中焦熱〕

,,立效散,,〔下焦熱〕,瞿麥四錢,山梔二錢,甘草一錢,薑,燈心

白話文:

立效散

【治療下焦熱證】

  • 瞿麥:4 錢
  • 山梔:2 錢
  • 甘草:1 錢
  • 生薑:適量
  • 燈心草:適量

,,導赤散,,〔又〕,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

附載仲景大法及分別標本方藥

,,上焦不歸噫而吞酸(上焦之脈不歸也)

,,中焦不歸不能消谷引食榮衛皆虛(中焦之脈不歸也,三焦無倚,

寸口微濡)

,, 下焦不歸則遺溺(下焦之脈不歸也)

,, 三焦實(麻黃,元參,山梔,黃岑,連翹)

,, 三焦虛(附子,硫黃,肉蓯蓉補骨脂陽起石

白話文:

三焦虛弱(補品:附子、硫黃、肉蓯蓉、補骨脂、陽起石)

,, 三焦大熱(石膏

,, 三焦大寒(肉桂

,,標(有汗,桂枝、黃耆、白朮、石膏、地骨皮;無汗,麻黃、荊芥、蒲荷、

白話文:

有汗者

使用桂枝、黃耆、白朮、石膏、地骨皮。

無汗者

使用麻黃、荊芥、蒲荷。

金沸草

,, 本(肉桂,黃耆,熟地,益智仁)

,,(足少陽膽脈,起於目銳眦,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

至眉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眦後。

其支者別銳眦,下大迎,會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

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循脇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脇,

循胸,過季脇,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

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胕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胕上,

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次注足厥陰肝經。每日子時,

周身氣血注於膽。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 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又為中清之府,主藏而不主瀉。則其所主,異於他臟腑矣。其府之氣,直得先天甲氣,

而起於少陰,發於厥陰,乃二陰之真精所生,以為一陽之妙運也。經曰:少陽連腎,

腎上連肺。夫少陽起於夜半之子,為腎之天根,其氣上升,以應肺之治節。為腎天根,

則通乎下,應肺治節,則通乎上。其所以能通乎上下者,以其為中和之極也。

惟通乎上下,故得游行三焦。且即三焦之所治,以致用陽明,

故十一經皆藉膽氣以為和。經曰:少火生氣。以少陽即嫩陽,為生氣之首也。

是以肝之為用,能起九地而升地德,亦能出三陽而布天德,皆少陽之妙運也,

亦十一經所以取決於膽之故也,豈特為中正之官,為五神之決斷已哉。然其為腑,

有獨居於清靜寧謐,而出其沖和之氣,以溫養諸臟者,宜其有中清之目矣。

若夫動而為病,實則口苦,耳聾,鼻淵,善太息,心脇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塵,

體無膏澤,足外熱,頭額痛,目銳眦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痛,馬刀挾癭,

胸中脇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汗出,振寒瘧;虛則易驚,或不得眠,

身寒潮熱。而潮熱在平旦,由氣中之火實,上主於肺;潮熱在日脯,由血中之火實,

下主於腎。察其在氣在血,有汗無汗,咸佐以柴胡、丹皮、地骨皮,

大實更加大黃下之,得其治矣。卮言曰:膽者,澹也,清淨之府無所受輸,

澹澹然者也。士材曰:膽者,擔也,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猶人之正直無私,

有力量善擔當者也。二家釋

膽字,俱有義理,耐人尋味。

,,【膽病症治】,子和曰: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又曰:面青脫色,

膽腑受怖也。《入門》曰:膽候咽門,故熱壅則生瘡腫痛。又曰:膽病多寒熱。又曰:

膽虛則恐畏不能獨臥,實則易怒。又曰:膽虛則不臥,膽實則多睡。又曰:小柴胡湯

白話文:

膽怯的人會恐懼害怕,不能獨自睡覺;膽氣實足的人則容易發怒。又有一種說法:膽怯的人睡不著,膽氣實足的人則睡得多。還有一種說法:小柴胡湯,

乃少陽經之藥,水煎,澄清溫服,則能入膽。,【膽絕侯】,《靈樞》曰:膽絕者,

耳聾,百節皆縱,目直視如驚,絕係。絕係者,一日半日死。其死也,色先青,

白乃死矣。《脈經》曰:膽絕七日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

治膽病諸藥要品及方十

,,膽實宜用和解(柴胡,黃岑,半夏,生薑,甘草,陳皮,天冬,甘菊,生地,沙參

白話文:

膽囊有實熱時,宜使用和解藥方:

  • 柴胡:疏肝解鬱,瀉膽熱
  • 黃岑:清熱燥濕,瀉膽火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生薑:溫中散寒,化痰止嘔
  • 甘草:補脾和中,調和藥性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天冬:滋陰清熱,潤肺生津
  • 甘菊:清熱解毒,疏肝利膽
  •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沙參:益氣養陰,清熱止渴

,元參,薄荷,知母,山萸,白蒺藜龍膽草,丹皮)

白話文:

元參: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知母:清熱滋陰,潤肺降火 山茱萸:補肝腎,固精縮尿 白蒺藜:平肝熄風,清熱利水 龍膽草:清熱退黃疸,瀉肝火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膽虛宜補膽氣(人參,當歸,甘草,竹茹,竹葉,谷精草決明子,白芍,棗仁,

白話文:

膽氣虛弱,應當補益膽氣,可以使用人參、當歸、甘草、竹茹、竹葉、谷精草、決明子、白芍、棗仁等中藥材。

陳皮,木賊草,茯神)

,,半夏湯,,〔膽實〕,生地,棗仁各五錢,半夏,生薑各三錢,遠志,赤苓各二錢

白話文:

半夏湯(治療膽實)

藥材:

  • 生地(生地黃):5錢
  • 棗仁:5錢
  • 半夏:3錢
  • 生薑:3錢
  • 遠志:2錢
  • 赤茯苓:2錢

黃岑一錢,黍米二合,長流水煎,澄清服。

,,此方專治膽經實熱煩悶。

,,十味導赤散,,〔又〕,地骨皮,黃連,黃岑,麥冬,半夏,茯神,赤芍,木通,

生地,甘草各五分,薑五片

,,此方能治膽熱,兼治心藏實熱煩渴,驚悸,口瘡。

,,當歸龍薈丸,,〔又〕,龍膽草,當歸,山梔,黃連,黃柏,黃岑各一兩,大黃,

白話文:

龍薈當歸丸配方:

(另外還有) 龍膽草、當歸、山梔子、黃連、黃柏、黃岑 各 1 兩 大黃

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蜜丸。

白話文:

蘆薈和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做成蜜丸。

,,此方專治肝膽實熱脇痛。

,,瀉青丸,,〔又〕,龍膽草,當歸,川芎,山梔,大黃包煨,羌活,防風等分,蜜

白話文:

瀉青丸:

成分:

  • 龍膽草
  • 當歸
  • 川芎
  • 山梔
  • 大黃(包裹煨製)
  • 羌活
  • 防風

以上成分等分,用蜂蜜製成丸狀。

丸,芡子大,每一丸,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此方治膽實。

,,清肝涼膽湯,,〔又〕,白芍一錢半,川芎,當歸各一錢,柴胡八分,山梔,丹皮

白話文:

清肝涼膽湯

組成:

  • 白芍 1.5 錢
  • 川芎 1 錢
  • 當歸 1 錢
  • 柴胡 0.8 錢
  • 山梔子
  • 丹皮

,龍膽草各四分

,,此方專治肝血虛,膽汁少,有怒火,

,,仁熟散,,〔膽虛〕,柏子仁,熟地各一錢,人參,五味子,枳殼,山萸,肉桂,

白話文:

仁熟散

(適用於膽虛)

  • 柏子仁 1 錢
  • 熟地黃 1 錢
  • 人參 適量
  • 五味子 適量
  • 枳殼 適量
  • 山茱萸 適量
  • 肉桂 適量

甘菊,茯神,杞子各七分半,煎服。或為末,酒下二錢。

,,此方專治膽虛恐畏,不能獨臥。

,,加味溫膽湯,,〔又〕,香附二錢四分,橘紅一錢二分,半夏,枳實,竹茹各八分

白話文:

加味溫膽湯

另外添加:

  • 香附:二錢四分
  • 橘紅:一錢二分
  • 半夏:八分
  • 枳實:八分
  • 竹茹:八分

人參,茯苓,柴胡,麥冬,桔梗各六分,甘草四分,薑三,棗二,一名參胡溫膽湯

白話文:

人參、茯苓、柴胡、麥冬、桔梗各 0.6 公克,甘草 0.4 公克,生薑 3 片,大棗 2 顆,合稱「參胡溫膽湯」。

,,此方專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涎與氣搏,變生諸症。

,,加減溫膽湯,,〔又〕,茯神,半夏,枳實,陳皮,山梔,白朮,黃連,麥冬各一

白話文:

加減溫膽湯,又稱: 茯苓、半夏、枳實、橘皮、山梔子、白朮、黃連、麥冬,各一份。

錢,當歸,棗仁,竹茹各八分,人參六分,甘草三分,薑三,棗二,烏梅一個,水

白話文:

錢、當歸、棗仁、竹茹各 0.8 克,人參 0.6 克,甘草 0.3 克,生薑 3 片,紅棗 2 顆,烏梅 1 枚,水適量

煎,和竹瀝半盞,調朱砂末五分服。

,,此方專治膽虛驚疑,如人將捕,神不守舍。

,,琥珀定志丸,,〔又〕,南星八兩,先掘地作坑,置炭十八斤,燒紅去灰淨,

白話文:

琥珀定志丸

材料:

  • 南星 8 兩

製作方法:

  1. 在地面挖一個坑,放入 18 斤木炭。
  2. 點燃木炭,燒紅後將灰燼清除乾淨。

好酒十餘斤傾坑內,瓦盆盛南星安其中,說覆,以炭火擁定,勿令泄氣,

次日取出為末,人乳粉薑製、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塊朱砂納公豬心內,線紮,

白話文:

第二天把(前一天研磨的)藥材取出研成細末,加入人乳、粉薑、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把塊狀硃砂放進公豬的心臟裡,用線紮起來。

懸砂罐中,入好酒二碗煮,菖蒲豬膽汁炒遠志肉豬膽汁拌炒,再用薑汁製,各二兩,

白話文:

在懸掛的砂鍋中,放入兩碗好酒煮沸,然後加入:

  • 炒過的菖蒲(一兩)
  • 炒過的豬膽汁(一兩)
  • 遠志肉與豬膽汁一起炒過(一兩)
  • 生薑汁(一兩)

西珀一兩,蜜丸,臥時服,薑湯下。,此方專能扶肝壯膽,管轄神魂,

治一切驚戰虛弱氣乏之疾。

,,十四友丸,,〔又〕,龍齒另研二兩,熟地,棗仁,茯苓,茯神,人參,肉桂,遠

白話文:

十四友丸

另外再研磨兩量的龍齒,加上熟地、棗仁、茯苓、茯神、人參、肉桂、遠志

志,阿膠,當歸,黃耆,柏子仁,紫石英煅另研各一兩,朱砂五錢,蜜丸,

白話文:

鹿茸、阿膠、當歸、黃耆、柏子仁、紫石英煅研(紫石英燒製後研磨成粉)、硃砂,各一兩(約31克);蜜丸。

棗湯下。此方能補心肝虛,神志不寧。

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

標(柴胡)

標之本(柴胡,葛根湯

本(花粉)

本之本(大柴胡湯

,,(足厥陰肝經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趺上廉,去內踝一寸。

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

挾胄到肝絡膽,上貫膈,布脇,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係,上出額,

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係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次仍還注手太陰肺經。每日丑時,周身氣血俱注於肝。足厥陰肝經,少氣而多血。

),,肝於五臟為獨使,為將軍之官,合少陽膽為游部,居脾之下,腎之前,微偏左。

其位在少腹。其地在血海。其部在兩脇兩胠。其經起於足指,通於巔頂。

其臟為太少二陰之交盡處。其表為少陽膽,故一陽發生之氣,起於厥陰,而一身上下,

其氣無所不乘。肝和則生氣,發育萬物,為諸臟之生化;若衰與亢,

則能為諸臟之殘賊。故又與膽同為少陽。而厥陰兼乎少陽之肝,與少陽根乎厥陰之膽,

相為表裡,是以其臟主春,其德屬木,惟其地為血海,故其臟為血臟,其部為血部,

而其職主藏血而攝血,其主又在筋,能任筋骨勞役之事,為罷極之本,其精上榮於目,

而兼通於耳。惟其德屬木,故其體本柔而剛,直而升,以應乎春。其性條達而不可鬱,

其氣偏於急而激暴易怒,故其為病也多逆,逆則頭痛耳聾,頰腫目滿,

兩脇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瘛,四肢滿悶;虛則目無見,耳不聰,善恐,如人將捕之。

經病則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㿉,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色脫,遺溺癃閉。

其鬱與勝,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則胸滿,嘔逆,飧泄。總而計之,其為寒熱虛實,

邪氣侵剋,本經自病,與經氣相加,種種諸症。其由肝之不足者,固可勿論,

即屬有餘,亦由肝之陰不足,故有鬱勝所生病也。夫肝氣之逆,因肝志之鬱,然雖鬱,

不可用攻伐,經故曰:以辛散之,以辛補之也。肝火之實,因肝血之虛,然既虛,

則不得廢滋養,經故曰:以酸收之,以甘緩之也。然則肝無補法一語,

不且遺千古之禍哉。至若陰邪犯入,必陰厥,陰厥宜溫,是補肝之氣也;陰虛不榮,

必陽厥,陽厥宜清,是涼肝之血也。氣則溫補,血則清涼,尚何有肝木之病哉。

薛耆清肝火,補肝血兩言,洵足為醫林炯鑑。,【肝病原由症治】,《靈樞》曰:

有所附墮,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不下,積於脇下則傷肝。又曰:邪在肝,

則兩腋中痛;寒中,惡血在內。又曰:肝藏血,血捨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內經》曰:肝病者,兩腋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又曰:肺傳之肝,病名肝痺,

一名厥,脇痛,出食,肝熱者,色蒼而爪活。又曰:大骨活,大肉陷,胸中氣滿,

腹內痛,心中不快,肩聳身熱肉脫,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

至其所不勝之時死。注云:不勝之時,庚辛月也。又曰:肝藏血,血有餘則怒,

不足則恐。又曰: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靜。又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注云:肝苦急,是其氣有餘也。又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又曰:肝病忌當風。

《難經》曰:外症面紫而青,善怒;內症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症四肢滿閉,

脈澀,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入門》曰:人動則血運於諸經,

靜則血歸於肝臟,肝主血海故也。,【肝絕侯】,《靈柩》曰:足厥陰氣絕則筋絕。

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也。故脈不榮則筋急,

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冰片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又曰:厥陰絕者,

白話文:

當筋絡氣血不通時,會導致舌頭和睪丸抽搐。所以,如果用冰片治療會導致舌頭卷縮、睪丸縮小,這說明筋絡已經先一步死亡。庚日病情加重,辛日死亡。又有人說:厥陰經脈不通的人,會突然死亡。

中熱嗌乾,心煩善尿,甚則舌卷卵縮而終矣。仲景曰:唇吻反青,四肢伸縮,汗出者,

肝絕也。脈經曰:脈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不見,汗如水不止。

,,【肝氣滯澀保養法】,《保生秘要》曰:凡人氣旺則血榮而潤澤,

氣絕則血活而滅形,故氣虛弱滯澀而成病。如滯於肝,則肝氣不順,或搠脇而疼,

或成疸症,或傳目疾,或成瘋患,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也。春月木旺,

宜常噓吸為補瀉之法,和其肝氣,勿食諸肝,以免死氣入肝,傷其魂也。宜燒蒼朮香,

清晨飲屠蘇酒馬齒莧,以祛一年不正之氣。大抵陽春初升,景物融和,當眺覽園林,

白話文:

清晨喝屠蘇酒和吃馬齒莧,以驅散一年中的邪氣。此時正是春天開始,景色融洽和暖,應該到園林中觀賞美景。

尋春郊外,以暢春生之氣。,【肝臟修養法】,《養生書》曰:常以正二三月朔旦,

東面平坐,叩齒三通,吸震宮青氣入口,九吞之,閉氣九十息。

,,【導引法】,𦡱仙曰:可正坐,以兩手相重按陛下,徐緩身左右各三五度,

又可正坐,兩手拽相叉,翻覆向胸三五度,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肝之積,

曰肥氣。在左脇下,狀如覆杯,有足,似龜形,久則發咳嘔逆,脈必弦而細,

肥氣丸增損五積丸,皆肝家氣血兩虛,肝氣不和,逆氣與瘀血相並而成,

白話文:

適合服用肥氣丸、增損五積丸,這些藥方適用於肝氣血兩虛、肝氣不調、逆氣與瘀血同時存在的狀況。

治法宜和肝散結。,【脈,法】,《綱目》曰:肝有積,其脈弦長。

,,胠脇肋痛,肝經病也。說肝與膽二經之脈,布脇脇,肝火盛,木氣實,

故流於胠脇肋間而作痛。凡人肩下曰膊。膊下曰臑。臑對腋,腋下為怯。怯下為脇。

脇後為肋。肋下為季肋,俗名肋梢。季肋之下為腰。部分如此。今怯脇肋痛,

固由於肝邪之實。而所謂肝邪者,不越氣、血、食、痰、風寒五端,試先言五者之由,

再詳症之所屬。一曰氣鬱,由大怒氣逆,或謀慮不決,皆令肝火動甚,

以致膚脇肋痛(宜沉香降氣散枳殼煮散枳殼散、桂枝、小龍薈丸。)一曰死血,

白話文:

可能會導致皮膚表面和肋側疼痛(建議使用沉香降氣散、枳殼煮散、枳殼散、桂枝、小龍薈丸治療)。另一種原因可能是瘀血。

由惡血停留於肝,居於脇下,以致胠脇肋痛,按之則痛益甚(宜小柴胡湯合四物,

白話文:

因惡血停留在肝臟,聚積在脇下,導致脅肋疼痛,按壓時疼痛更劇烈(建議使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

桃仁紅花乳香、沒藥或桃仁承氣湯復元活血湯。)一曰痰飲,

白話文:

如果痰飲停聚,可以酌情加入桃仁、紅花、乳香、沒藥,或使用桃仁承氣湯、復元活血湯等方劑。

由痰飲流注於厥陰之經,以致怯脇肋痛,痛則咳嗽氣急(宜控涎丹加南星、川芎、

白話文:

當痰濕流入厥陰經絡時,會導致胸脅疼痛,疼痛時會咳嗽氣喘(可用控涎丹加入南星、川芎)。

蒼朮,再用大棗煎水吞下,又芎夏湯調中順氣丸。)一曰食積,由食停脇下,

白話文:

蒼朮,用大棗煎煮水吞服,再加上芎夏湯、調中順氣丸。(一種情況是食物堆積,食物停留在脇下,)

有一條槓起,以致胠脇肋痛(宜神保丸,以枳實湯吞下,又當歸龍薈丸。)一曰風寒,

白話文:

當胸口有一根橫著的痛脈,導致肋骨兩側疼痛(這時可以使用神保丸,配著枳實湯一起吞服,另外還可以搭配當歸龍薈丸)。另有一說是因為風寒造成的。

由外感風寒之邪,留著脇下,以致脇肋痛(宜芎葛湯、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

白話文:

由外來的風寒邪氣入侵,停滯在脇下,導致脇肋疼痛(可用芎葛湯、小柴胡湯加上枳殼、桔梗治療)。

)此五者,皆足致痛,而惟怒氣瘀血居多也。治法,先分左右,再審虛實。

大約左痛多留血,或大怒傷陰,或跌撲鬥毆傷血,致死血阻滯,或肋下有塊,皆作痛。

右痛為肝邪入肺,惱怒鬱結不伸,是為氣痛。痰痛亦在右,走注痛而有聲。

食痛亦在右,即前所云一條扛起者是。此以左右分氣血也。故左屬血,

痰氣亦有流於左者,然必與血相搏而痛,不似右脇之痛,無關於血也。右屬氣,

亦有血適瘀於右而痛者,然必與氣相阻而後痛,不似左脇之痛,無關於氣也。如是,

則左痛不專屬血,右痛不專屬氣,氣血將安辨哉。說瘀血按之痛,不按亦痛,

痛無時息而不膨;氣痛時止而膨,暖即寬,旋複痛。以此辨驗氣血更快。

至胠脇肋地分,本近一處,故其為痛,亦不必細分,何部,只以脇痛概之。而脇之痛,

要即俗名肝氣痛,由肝家邪實所致,非怯脇肋之自生痛而自作痛也,

故不入於身形門中,與腰腹等並列,而特附於肝也。試更論之,脇痛多半是實,

不得輕於補肝,能令肝脹也。治實大忌柴胡,若川芎則必用。暴怒傷血,

必和血(宜當歸、香附、山梔、甘草。)死血阻滯,必日輕夜重,午後發熱,脈短澀,

當去瘀(宜桃仁、紅花、沒藥、香附、赤芍、苡仁根,)有塊必消塊(宜牡蠣

)以上左病。氣痛須調氣(宜和脇飲,)有痰須導痰(宜蒼朮、半夏、白芥子、陳皮,

白話文:

以上所說的都是左側的疾病。氣痛需要調理氣(可以服用和脇飲),有痰需要化痰(可以使用蒼朮、半夏、白芥子、陳皮)。

)食積當消導(宜砂仁、枳實、黃連、吳萸。)以上有病。此氣血食痰分見於左右者也。

若風寒,則不論左右皆有,稔知外感之邪,必表散(宜川芎、葛根、桂枝、防風。

白話文:

如果患有風寒,不管左邊或右邊都會出現症狀,由此可判斷是由外界的邪氣引起,需要用驅散表邪的藥物治療。(可以選用川芎、葛根、桂枝、防風等)

)有兩邊俱痛者,則於前藥加減參用。痛甚,加醋少部。此皆治實之法也。

亦有痛時目䀮䀮無見,耳無聞,善恐,如人將捕之者,其脈必虛,切不可作實治,

須看大便。大便通和,咳嗽,肝火侮肺金也(宜小柴胡湯加山萸、橘葉

)若連胸腹脹痛,大便不通,為瘀血停滯,須先通之(宜歸尾、紅花、香附.延胡索

白話文:

如果胸腹脹痛,大便不通,是瘀血停滯造成的,必須先疏通氣血。(適合用歸尾、紅花、香附、延胡索等藥材)

蘇木、橘葉、大黃,)隨即用補益(宜參用歸脾湯加味逍遙散。)又或酒色過度,

白話文:

蘇木、橘葉、大黃等藥物,可以按情況用補益中藥(比如歸脾湯和加味逍遙散)進行調理。此外,如果飲酒過度,也可能會出現上述症狀。

當脇一點痛不止,名於脇痛,甚危,惟大補氣血而已(宜補肝散。)此皆治虛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腋下疼痛持續不斷,稱為脇痛,情況相當危險。此時只能以滋補氣血的方式來治療(可以用補肝散)。這些都是治療虛弱的方法。

而又有左痛由肝實火盛者(宜枳殼疏肝散。)左痛不移處,

由死血菀結者(宜桃仁承氣湯。)右痛由痰積氣滯兼有者(宜推氣湯。

)右痛而氣喘者(宜分氣紫蘇飲。)右痛由怒氣所傷者(宜香附湯

白話文:

  • 右側疼痛並伴有氣喘:適宜服用分氣紫蘇飲。
  • 右側疼痛是由生氣引發:適宜服用香附湯。

)右痛由痞塞者(宜山豆根。)跌撲肋痛,由氣血凝滯者(宜復元活血湯

白話文:

  • **右邊疼痛是由胃中有積塊所致:**適合服用山豆根。
  • **跌傷或碰撞導致肋骨疼痛,是由於氣血凝滯:**適合服用復元活血湯。

)右痛由悲傷肺氣者(宜推氣湯。)脇痛由受暑,皮黃發泡者(宜大瓜蔞散

白話文:

右側疼痛是由於悲傷導致肺氣鬱結(適合使用推氣湯治療)。脇肋疼痛是由於中暑,皮膚發黃起泡(適合使用大瓜蔞散治療)。

或兼清肝破氣之品。)脇痛由傷寒者(宜小柴胡湯,不便加枳殼。)或不由傷寒,

身體微熱者(宜枳殼散,枳殼為脇痛的藥,故諸方皆用之也。)此皆挾有五邪,

分見左右,一切零星之病之治法也。至於肋梢之部,在肝下膽之位,若甚痛牽連小腹,

亦是死血,不外胠脇肋痛治瘀血方藥。痛不甚,止於一處,痰也,

亦不外胠脇肋痛治痰方藥(宜二陳湯加柴胡、青皮、白芥子、烏藥

白話文:

另外,對於腋下肋骨疼痛,也需要用治療痰液的藥方(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柴胡、青皮、白芥子、烏藥即可)。

),,【脈,法】,《內經》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脇下,

令人喘逆。仲景曰:寸口脈弦者,即脇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正傳》曰: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脇作痛。又曰: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若脇下痛,

有氣支滿,引小腹而痛,時小便難,若目眩頭痛,腰背痛,得之少時有所墜墮。

,丹溪曰:氣鬱,胸脇痛,看其沉澀,當作鬱治也。

,,【腎邪上搏脇痛】,《入門》曰:一人患脇痛,眾以為癰,陽脈弦,陰脈澀,

投諸香薑桂之屬益甚,項昕見之曰:弦者痛也,澀者腎邪有餘也,腎上搏於脇,

不能下,且腎惡燥,今服燥藥過多,非瀉不癒。先用神保丸下黑溲,痛止,

更服神芎丸。或疑其太過,昕曰:向用神保丸者,腎邪透膜,非全蠍不能引導,

白話文:

繼續服用神芎丸。有人懷疑它太過於溫熱,張昕說:之前使用神保丸的患者,腎臟邪氣已經穿透包膜,如果不使用全蠍這種藥物,無法將邪氣引導出來。

巴豆性熱,非得硝黃盪滌,後遇熱必再作,乃大泄數次,遂愈。

,,【胠脇肋痛症治】,丹溪曰:肝苦急,是其氣有餘,急食辛以散之,宜用川芎、

蒼朮、青皮。又曰:肝火盛,兩脇痛,不得伸舒,先以琥珀膏貼患處,

卻以生薑湯吞下蜜丸當歸龍薈丸最妙,此藥丸乃治脇痛。又曰:龍薈丸亦治飲食大飽,

白話文:

最好是用生薑湯送服蜜丸當歸龍薈丸,這種藥丸是治療肋間疼痛的。另外,龍薈丸還可以治療飲食過量積食的問題。

勞力行房脇痛,乃瀉肝火之要藥也。又曰:咳引脇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

香附、白芥子之類;兩脇走痛,可用控涎丹。《正傳》曰:凡脇痛;皆肝木有餘,

白話文:

像香附、白芥子這些藥物,如果兩側疼痛,可以用「控涎丹」治療。《正傳》說:凡是兩側疼痛,都是肝氣過盛。

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芍藥、龍膽草,甚者入青黛、麝香調服。又曰:

性急多怒之人,時常腹脇作痛,小柴胡湯加川芎、芍藥、青皮吞下龍薈丸甚捷。

《入門》曰:肝熱鬱,則脇必痛。又曰:發寒熱,脇痛,似有積塊,必是飲食太飽,

勞力所致,須用當歸龍薈丸治之。又曰:肝氣實脇痛者,手足煩躁,不得安臥,

小柴胡湯加川芎、白芍、當歸、蒼朮、青皮、龍膽草;肝氣虛脇痛者,悠悠不止,

耳目䀮䀮,善恐,四物湯加柴胡、青皮;兩脇下痛引小腹,善怒,是肝氣實也,

白話文:

耳鳴,眼睛發紅,容易害怕,可服用四物湯加上柴胡、青皮;兩側腋下疼痛,蔓延到小腹,容易生氣,這是肝氣過盛的表現。

當歸龍薈丸以薑汁吞下;氣弱之人,脇下痛,脈弦細,多從勞役怒氣得之,

八物湯加木香、青皮、肉桂煎服,或用枳實。《醫鑑》曰:凡脇痛者,必用青皮,

白話文:

在八物湯中加入木香、青皮、肉桂,煎煮後服用,也可以用枳實代替。古籍《醫鑑》記載:凡是肋間痛的患者,必須使用青皮。

而青皮必須醋炒,煎服末服並佳,說青皮乃肝膽二經之藥。人多怒,脇下有鬱積,

固宜用此以解之。若二經氣血不足,則當先補血,少用青皮可也。,腋臭、

漏腋,皆先天濕鬱病也。腋臭者,穢氣從腋下出,如狐狸膻臊,令人不可相近,

俗因名狐臭。患此疾者,腋下必有毛空如針細,即出穢處,耳內必有油濕。治法,

於五更時,先取精豬肉兩大片,以甘遂末一兩盡數拌之,挾腋下,

白話文:

在清晨時分,先取兩大片新鮮豬肉,用一兩甘遂粉末仔細塗抹,然後夾在腋下。

天明以甘草一兩煎湯飲之,良久,瀉出穢物。但此穢氣,恐或傳人,

須於荒僻處出大便。如此三五次即當癒。其他密陀僧、胡粉之類,

皆塞竅以治其末耳(宜蜘蛛散。)漏腋者,腋下或手掌足心,陰下股裡,

白話文:

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適用於蜘蛛散治療)。腋臭的人,腋下或手掌、腳心、陰部、大腿內側等部位有臭味。

常如汗濕之衣也(宜六物散。)二症因腋與膚脇肋相連,故附詳於此。

,,【腋臭治法】,丹溪曰:治腋臭法,用大田螺一個,水中養之,候靨開,

以巴豆肉一粒針挑放在螺內,仰頓盞內,夏月一宿,冬則五七宿,自然成水,

取搽腋下,絕根。一方,先用胭脂塗腋下,其出狐臭之處,黃色,

就將前巴豆田螺去靨掩於狐臭之上,絹帛紮緊,其狐臭從大便出則絕根矣。

《回春》曰:以自己小便洗一次,米泔洗二次,生薑自然汁每日擦十次,日日如此,

一月之後,可斷矣。

治肝病諸藥要品及方五

,,肝實宜清熱降氣橘皮,青皮,黃連,黃岑,杜,蘇子,柴胡,甘草,青黛,竹葉赤

白話文:

對於肝氣鬱結,有熱證的情況,宜使用以下藥物清熱降氣:

橘皮:理氣化痰、燥濕 青皮:理氣健脾、燥濕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 黃岑:清熱降火、燥濕 杜仲:補腎壯腰、強筋骨 蘇子:理氣化痰、降逆止嘔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降火 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 青黛:清熱解毒、涼血 竹葉: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芍藥,鬱金,香附,砂仁,木通,羚羊角麥冬,童便,甘菊,荊芥,龍膽草,大黃,生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芍藥,鬱金,香附,砂仁,木通,羚羊角麥冬,童便,甘菊,荊芥,龍膽草,大黃,生

  • 芍藥
  • 鬱金
  • 香附
  • 砂仁
  • 木通
  • 羚羊角麥冬
  • 童便
  • 甘菊
  • 荊芥
  • 龍膽草
  • 大黃
  • 生薑

地,連翹,元參,延胡索,黃柏,山梔,

,,肝虛宜辛散甘緩當歸,生薑,甘菊,胡麻,杜仲,蘇子,陳皮,地黃,甘草,鬱金

白話文:

肝氣虛弱時,應當服用辛辣溫和、甘味緩和的藥物:

  • **當歸:**補血活血
  • **生薑:**溫陽散寒
  • **甘菊:**清熱解毒
  • **胡麻:**滋養肝腎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蘇子:**理氣化痰
  • **陳皮:**健脾理氣
  • **地黃:**滋陰補血
  • **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藥性
  • **鬱金:**活血化瘀

谷精草,降香通草,橘紅,白芍,鹿角膠,木瓜,斷,牛膝,杞子,金石斛,天

白話文:

谷精草 :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胃的功效。

降香 :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

通草 :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橘紅 :具有理氣化痰、健脾益肺的功效。

白芍 :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鹿角膠 :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的功效。

木瓜 :具有消食化積、潤肺止咳的功效。

:尚未查到對應的中藥材。

牛膝 :具有補腎強筋、利尿通淋的功效。

杞子 :具有補腎益精、明目強身的功效。

金石斛 :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

:尚未查到對應的中藥材。

冬,麥冬,黃柏,酉珀,五味子,真珠,丹皮,犀角,蟬退,木賊草,棗仁,人參

黑醜,茶葉,蜜蒙花,黃耆,烏梅,黃岑,石膏,忍冬藤,山藥,山查,乾薑,紅

白話文:

黑色的烏梅、茶葉、蜜蒙花、黃耆、黃芩、石膏、忍冬藤、山藥、山楂、乾薑、紅棗

曲,刺蒺藜,決明子,沙蒺藜,女貞實,土茯苓,因鬱而虛者,加細辛、木香、

白話文:

  • 蒺藜(有刺狀的果實)、決明子、沙蒺藜、女貞子、土茯苓
  • 如果是因為情緒鬱結而導致虛弱的,可以加入細辛和木香

縮砂仁、沉香、川芎、香附)

,,瀉青丸,,〔肝實〕,當歸,川芎,山梔,羌活,防風,煨大黃,龍膽草等分,蜜

丸,芡子大,每一丸,竹葉湯同砂糖湯化下。一名涼肝丸

,,洗肝散,,〔又〕, 當歸,羌活,薄荷,防風,大黃,黑山梔,川芎,甘草各一

白話文:

洗肝散

又名:

  • 當歸
  • 羌活
  • 薄荷
  • 防風
  • 大黃
  • 黑山梔
  • 川芎
  • 甘草

各一錢

錢,加龍膽草一錢妙。

,,當歸龍薈丸,,〔實熱〕,龍膽草, 當歸,山梔, 黃連,黃柏,黃岑各一兩,蘆

薈,大黃,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蜜丸,小豆大,薑湯下二三十丸。

,,清肝湯,,〔肝虛〕,白芍一錢半,當歸,川芎各一錢,柴胡八分,山梔,丹皮各

白話文:

清肝湯

適用於: 肝氣不足

組成:

  • 白芍 1.5 錢
  • 當歸 1 錢
  • 川芎 1 錢
  • 柴胡 0.8 錢
  • 山梔 適量
  • 丹皮 適量

四分

,, 補肝丸,,〔又〕,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 羌活,蜜丸。

白話文:

「補肝丸」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羌活,製成蜜丸。

附載仲景大法及分別標本方藥

,,有餘則聚聚宜通(氣,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皂莢、川芎、

白話文:

若氣血有餘,應疏通氣機(可使用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皁莢、川芎等藥材)。

獨活、龍膽草;血,紅花、三稜、木香、鱉甲鯪鯉甲、虻蟲

白話文:

活血化瘀藥:

  • 獨活
  • 龍膽草
  • 紅花
  • 三稜
  • 木香
  • 鱉甲
  • 鯉甲
  • 虻蟲

水蛭),,,不足則燥燥宜潤(氣,吳萸、甘菊、杞子、天麻、柏子仁、蜜蒙花;血,

白話文:

水蛭:不足則出現乾澀,適合滋潤(氣,吳茱萸、甘菊、枸杞、天麻、柏子仁、蜜蒙花;血,

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菟絲子、白芍、熟地、沒藥、血竭、細辛、槐角

,,,風實則泄(羌活,獨活,細辛,雄黃,大黃,牽牛,子,皂莢,首烏)

,, 風虛則補(川烏,牛膝,殭蠶,川斷,南星,白花蛇,蟬退,天麻,杜仲,川芎,

白話文:

風虛的證型需要用以下藥物補益:

  • 川烏
  • 牛膝
  • 殭蠶
  • 川斷
  • 南星
  • 白花蛇
  • 蟬退
  • 天麻
  • 杜仲
  • 川芎

半夏,菟絲子,白朮,萆薢,土茯苓,白附子

,, 風經則鎮(真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白話文:

如果患有中風,可用以下藥物治療:珍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一法,木鬱則達之,謂吐之令條達也。

,,標(初病為標,渴欲飲者,少少與之則愈,此雖在裡,即是標也,囊縮,四逆湯

白話文:

標(初期的病症表現為標,口渴想喝水,少量給水即可治癒,儘管病在體內,但這是表症)縮囊,四逆湯

吳茱萸湯),,本(煩滿當歸,脈沉滑脈力皆倍者,當下之。此即大小二閉閉,

白話文:

吳茱萸湯可用於(治療)煩悶、腹脹,脈象沉緩滑利,脈力很強的人。這種情況是因為大小便不通引起的,應該立馬治療。

雖用承氣湯,不若四物湯加大黃尤嘉。胸煩滿,囊縮自下,不治自癒。厥陰本無下症,

大概言傷寒傳入裡可下之。),,又一轉厥陰症(標,亦為初病,宜甘溫;本,宜用熱)

,,無汗(麻黃,旋覆花,蒼朮,葱頭)

,,有汗(桂枝,地骨皮,白朮,黃耆)

,,汗之而發(麻黃)

,,清涼為汗(細辛)

,,和之而汗(柴胡)

,,下之而汗(大黃)

,,吐之而汗(瓜蒂,防風)

治肥氣方二

,,肥氣丸,,〔總治〕,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川椒二兩,厚朴五錢,甘草二錢,廣

白話文:

肥氣丸

功效: 治療各種肥氣問題

藥材:

  • 柴胡:二兩
  • 黃連:七錢
  • 川椒:二兩
  • 厚朴:五錢
  • 甘草:二錢
  • 廣皮:適量

皮,崑布,人參各錢半,川烏錢二分,皂莢,茯苓各一錢六分,乾薑,巴霜各五分

春、夏再加黃連五錢。丸法、服法,同息賁丸

,,增損五積丸,,〔又〕,黃連,厚朴,川烏,乾薑,人參,茯苓,柴胡,川椒,蓬

白話文:

「增損五積丸」

組成:

  • 黃連
  • 厚朴
  • 川烏
  • 乾薑
  • 人參
  • 茯苓
  • 柴胡
  • 川椒

朮,皂角,崑布,增減法及分量,詳在息賁條內。

治胠脇肋痛方三十

,, 沉香降氣散,,〔氣鬱〕,薑黃,陳皮,甘草各一錢,煨山稜,煨蓬朮,益智仁

白話文:

沉香降氣散(適用於氣鬱症

材料:

  • 薑黃 1 錢
  • 陳皮 1 錢
  • 甘草 1 錢
  • 煨山稜 1 錢
  • 煨蓬朮 1 錢
  • 益智仁 1 錢

,厚朴各七分,白朮,蘇葉,香附,神麯,麥芽,烏藥備五分,大腹皮,人參,訶子

白話文:

厚朴和桔梗各 49 克,白朮、蘇葉、香附、神曲、麥芽各 35 克,大腹皮、人參、訶子各 14 克

二分半

,,此方專治氣滯脇肋刺痛,胸膈痞塞。

,,枳殼煮散,,〔又〕,枳殼二錢,細辛, 桔梗,川芎,防風各一錢,葛根七分,

甘草五分,薑三,棗二煎服。

,,此方專治大棗傷肝,兩脇痛,又治七情傷肝,兩腋兩脇牽痛。

,,枳殼散,,〔又〕,枳殼兩二錢半,炙草三錢七分半,每末二錢,

濃煎蔥白湯調下。

,,此方專治脇痛如有物刺之,乃氣實也。

,,桂枝,,〔又〕,小枳殼一兩,桂枝五錢,每末二錢,薑棗湯下。

,,此方專治驚傷肝,脇骨裡疼痛。

,, 小龍薈丸,,〔又〕,當歸,山梔,黃連,川芎,大黃,龍膽草各五錢,蘆薈三

錢,木香一錢,麝香少部,粥丸,薑湯下五七十丸,仍以琥珀膏貼患處。

,,琥珀膏,,〔外佔〕,大黃,朴硝各一兩,為末,大蒜搗為膏,和勻,作片貼之。

白話文:

琥珀膏(外用膏藥)

原料:

  • 大黃 1 兩
  • 朴硝 1 兩

製法:

  • 將大黃、朴硝磨成粉末。
  • 將大蒜搗成膏狀。
  • 將粉末和大蒜膏混合均勻。
  • 做成貼片,外敷患處。

一方加麝五分,名硝黃膏

,,此方兼貼一切積塊痞塊。

,,小柴胡湯,,〔死血〕

,,四物湯,,〔又〕,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桃仁承氣湯,,〔又〕,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加鱉甲、青皮、柴胡、

當歸、川芎。

,,復元活血湯,,〔又〕,柴胡,花粉,當歸,紅花,穿山甲,甘草,大黃,桃仁

白話文:

復興活血湯

組成:

  • 柴胡
  • 花粉
  • 當歸
  • 紅花
  • 穿山甲(註:目前已禁用)
  • 甘草
  • 大黃
  • 桃仁

,,十棗湯,,〔痰飲〕,甘遂,炒大戟芫花微炒等分,為末,別取大棗十枚,

白話文:

十棗湯

**適應症:**痰飲

組成:

  • 甘遂
  • 炒大戟
  • 芫花 微炒
  • 大棗 10 枚

製法:

將甘遂、炒大戟、芫花等分研為細末;另取大棗 10 枚。

水一盞,煎半盞調下,壯人一錢,弱人半錢,大便利下,以粥補之。 此方有毒,

不可輕用。

,,控涎丹,,〔又〕,甘遂,大戟,白芥子等分,糊丸臨臥溫水下七丸至十丸。

,,二陳湯,,〔又〕,茯苓,陳皮,半夏, 甘草

,,芎夏湯,,〔又〕,半夏,赤苓各一錢, 陳皮,青皮,枳殼各五分,白朮,炙草

各二分,薑五片

,,調中順氣丸,,〔又〕,薑半夏,大腹子各一兩,木香,蔻仁,青皮,陳皮,三稜

白話文:

調中順氣丸

材料:

  • 半夏,1 兩
  • 大腹子,1 兩
  • 木香,[數量未記載]
  • 蔻仁,[數量未記載]
  • 青皮,[數量未記載]
  • 陳皮,[數量未記載]
  • 三稜,[數量未記載]

各五錢,砂仁,尖檳榔,沉香各二錢半,粥丸,陳皮湯下。

,,神保丸,,〔食積〕,全蠍全者七個,巴豆十粒,木香,胡椒各二錢半,朱砂一錢

白話文:

神保丸,(治療食積)

配料:

  • 全蠍:7 隻
  • 巴豆:10 粒
  • 木香:2.5 錢
  • 胡椒:2.5 錢
  • 硃砂:1 錢

半為衣,蒸餅丸,麻子大,每五七丸,枳實湯下。

,,當歸龍薈丸,,〔又〕,當歸,龍膽草,山梔,黃連,黃柏,黃岑各一兩,大黃,

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蜜丸,薑湯下二三十丸。

,,芎葛湯,,〔風寒〕,川芎,葛根,桂枝,細辛,枳殼,人參,麻黃,芍藥,防風

各一錢,甘草五分,薑三片

,,和脇飲,,〔氣痛〕,枳殼,青皮,薑黃,香附,甘草

,,歸脾湯,,〔補益〕,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茯神,棗仁,遠志,龍眼,木香

,甘草,薑,棗

,,加味逍遙散,,〔又〕,白芍,白朮各錢二分,知母,當歸,地骨皮各一錢,茯苓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

除了原有的逍遙散配方外,再添加以下藥材:

  • 白芍:2 分錢
  • 白朮:2 分錢
  • 知母:1 錢
  • 當歸:1 錢
  • 地骨皮:1 錢
  • 茯苓:適量

,麥冬,生地各八分,山梔,黃柏各五分,桔梗,甘草各三分

, 補肝散,,〔又〕,川芎,當歸,白芍,地黃,防風,羌活,共為末。

,,枳殼疏肝散,,〔肝實〕,枳殼,枳實,川芎,柴胡,陳皮,香附,白芍,炙草

白話文:

枳殼疏肝散

【適用於】 肝氣鬱結證型

【成份】

  • 枳殼
  • 枳實
  • 川芎
  • 柴胡
  • 陳皮
  • 香附
  • 白芍
  • 甘草(炒)

,,推氣湯,,〔痰氣〕,薑黃,枳殼,肉桂,甘草,陳皮,青皮,木香,穿山甲

,,分氣紫蘇湯,,〔氣喘〕,紫蘇,桑皮,桔梗,甘草,茯苓,陳皮,五味子,大腹

白話文:

分氣紫蘇湯

**適用於:**氣喘

組成:

  • 紫蘇
  • 桑皮
  • 桔梗
  • 甘草
  • 茯苓
  • 陳皮
  • 五味子
  • 大腹皮

皮,薑,鹽

,,香附湯,,〔怒傷〕,香附,川芎,當歸,柴胡,青皮

,,沉香導氣散,,〔痞塞〕,沉香,人參,檳榔,白朮,烏藥,麥芽,神麯,紫蘇,

白話文:

沉香導氣散

【功效】 治療痞氣塞滯。

【組成】

  • 沉香
  • 人參
  • 檳榔
  • 白朮
  • 烏藥
  • 麥芽
  • 神麯
  • 紫蘇

厚朴,香附,薑黃,橘紅,甘草,紅花,三稜,蓬朮,益智,大腹皮,訶子皮

,,大瓜蔞散,,〔受暑〕,大瓜蔞一個搗爛加紅花少部,甘草

白話文:

大瓜蔞散

**【用途】**中暑

【配方】

  • 大瓜蔞一個,搗爛
  • 紅花 少量
  • 甘草

,,枳殼散,,〔微熱〕,枳殼,桔梗,細辛,川芎,防風,葛根,甘草

,,八物湯,,〔怒勞〕

治腋臭漏腋方二

,,蜘蛛散,,〔腋臭〕,大蜘蛛一個,鹽泥包,煅紅放冷,去泥研細,入輕粉一字,

白話文:

蜘蛛散

**適用於:**腋臭

材料:

  • 大蜘蛛 1 個
  • 鹽泥 適量

做法:

  1. 將大蜘蛛用鹽泥包裹。
  2. 煅燒至紅色,冷卻後取出。
  3. 去除鹽泥,研磨成細粉。
  4. 加入少許輕粉。

醋調成膏,夕敷腋下,明日登廁,必瀉下黑汁臭穢,於僻處埋之。

,,六物散,,〔隔腋〕,枸杞根,甘薔薇根,甘草各二兩,商陸根,胡粉,滑石各一

白話文:

六物散

材料:

  • 枸杞根,甘薔薇根,甘草 各 2 兩
  • 商陸根,胡粉,滑石 各 1 兩

使用方法: 隔腋下使用。

兩,為末,以苦酒少部和塗,當微汗出,易衣更塗,不過三著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