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六 (2)
卷六 (2)
1. 卷六
皆心與心包之所在,做先病於本經也。其虛而腹胸大,則緣脾胃不上納氣於心而然。
虛而脇下與腰相引痛,又緣肝腎不上貢精於心而然。此其病非止於本經絡,
可由本經絡而推者也。經又曰:若心經絡病者,動則嗌乾,心痛,渴而欲飲,
以及所生病目黃,脇痛,懦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其皆為本經絡病固已,
而其病卻能及心,說支脈挾咽病,則通於心,故嗌者心火必炎,故心痛火炎,
則陰耗而心液乾,故必渴。且心部在陽明,心痛而熱及陽明,陽明亦必熱,
故渴而欲飲,目黃等症,皆心脈熱逆之故,所謂經絡病而及心者如此。經又曰:
精氣並於心,則喜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又曰:憂思則傷心。何謂歟?喜者,
心之浮陽,心好勝,精氣並於心,則心有餘,故陽浮動而喜;驚者,肝膽虛怯之氣,
肝膽失利,不能衛心,故心氣內空而奪精,神不守榮而汗出;思者,心之神明,
思而弗遂則憂,憂思不已,必神明內擾,而往來憧憧,故傷心。凡諸心病,
皆由於不能養精以馭氣,而使神以氣存,氣以精宅也,欲求心無病者,
可不於此加之意哉。,【脈,法】,《脈訣》曰:心脈芤陽氣作聲,
或時血痢吐交橫,溢關骨痛心煩躁,更兼頭面赤騂騂,大熱由來面赤風,
燥痛面色與心同,微寒虛惕應寒熱,急則腸中痛不通,實大相兼並有滑,
舌滑心驚語話難,單滑心熱別無病,澀無心力不多言,沉緊心中逆冷痛,
弦時心急又心懸。又《脈訣》曰:五臟不同,各有本脈,左寸之心,浮大而散。
仲景曰:心傷者其脈弦。,【心病緣由症治】,《靈樞》曰:邪在心,則病心痛,
善悲,時仆眩。又曰: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素間》曰:
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又曰: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也。又曰:
大骨活,大肉陷,胸中氣滿,喘不休,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脈見,
乃與之期日。又曰: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又曰:心苦緩,
急食酸以收之。注曰:苦緩,心氣虛也。又曰: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
甘瀉之。又曰:心病禁溫食熱衣。《難經》曰:憂愁思慮則傷心。仲景曰:
心家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又曰:心傷者勞倦,則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
而自煩發熱,臍上跳,其脈弦,此為心藏傷所致也。《難經》曰:外症面赤,
口乾善笑,內症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期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
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手少陰無腧】,《靈樞》曰:少陰者,心脈也,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其臟堅固,邪不能容,容則傷心,心傷則神去而死。
故諸邪在於心者,皆在心包,心包者,心主之脈也,故少陰無腧。又曰:
白話文:
這些都屬於心和心包的部位,疾病通常先從它們的經絡開始。如果出現腹部和胸部脹大的情況,那是因為脾胃無法將氣向上輸送到心臟。如果出現脅肋下和腰部相互牽引的疼痛,那是因為肝腎無法將精華向上貢獻給心臟。這些疾病不僅僅發生在它們的經絡上,還可以通過它們的經絡來推斷。
《經絡篇》又說:如果心經絡發生病變,活動時會感到喉嚨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以及會產生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臂內側後緣疼痛麻木、手掌發熱疼痛等症狀,這些都是心經絡本身疾病的表現。但是,疾病也會影響到心臟本身。如果支脈牽連到咽喉,就與心相通,所以咽喉發炎必定是心火旺盛,心痛也是因為心火旺盛。心火旺盛會耗損陰液,導致心液乾燥,所以會口渴。心臟的部位屬於陽明經,心痛發熱也會影響到陽明經,陽明經也會發熱,所以會出現口渴想喝水、眼睛發黃等症狀,這些都是心脈熱逆所導致的,這就是所謂的經絡疾病影響到心臟的情況。
《經絡篇》又說:精氣集中於心臟,會導致容易受到驚嚇,並會散失精氣,心臟也會出汗。又說:憂慮思慮會傷害心臟。這是什麼原因呢?喜悅是心臟的浮動陽氣,心臟好勝,精氣集中於心臟,會導致心臟的陽氣過盛,所以陽氣浮動而容易喜悅。驚嚇是肝膽虛弱的表現,肝膽功能失調,無法保護心臟,導致心氣內空而散失精氣,精神無法固守而汗出。思慮是心臟的神明,思慮不能實現就會產生憂慮,憂慮不斷就會導致神明內亂,心神恍惚,所以會傷害心臟。所有心臟的疾病,都是因為不能用精來滋養氣,用神來保存氣,用氣來依附精的緣故。想要心臟不生病,就不能不在這方面多加注意。
【脈象,診斷方法】
《脈訣》說:心脈呈現空虛無力的芤脈,是陽氣發出的聲音,有時會出現血痢或吐血等交錯出現的情況,脈搏跳動超出關部,骨頭疼痛,心煩躁,還伴隨頭面發紅。這是因為熱邪所致,面部潮紅,疼痛與心臟症狀相同。如果出現輕微寒冷、虛弱顫抖,則可能是有寒熱往來的症狀。如果脈象急促,則可能腸道不通暢。如果脈象呈現實脈、大脈,並且兼有滑脈,則可能出現舌頭發滑、心悸、說話困難等症狀。單純的滑脈,則可能表示心熱,沒有其他疾病。如果脈象呈現澀脈,表示心臟無力,不愛說話。如果脈象呈現沉緊,表示心中冷痛。如果脈象呈現弦脈,表示心煩躁不安。
《脈訣》又說:五臟的脈象各有不同,都有各自的本脈。左手寸脈的心脈,呈現浮大而散的特點。張仲景說:心臟受損的人,脈象呈現弦脈。
【心病的病因、症狀和治療】
《靈樞》說:邪氣侵襲心臟,會導致心痛、悲傷、時常暈倒等症狀。又說:心臟儲藏脈,脈是神所依附的地方。心氣虛弱的人,會感到悲傷;心氣過於旺盛的人,會不停地笑。
《素問》說:腎臟的邪氣傳入心臟,會導致筋脈互相牽引而出現痙攣,這種病叫做瘛。又說:心臟有熱的人,臉色發紅,血管擴張。又說:如果出現大骨骼活動異常、大肌肉凹陷、胸中氣滿、不停喘息、內部疼痛牽引到肩頸等症狀,預計一個月內死亡,如果出現真臟脈,可以預測具體的死亡日期。又說:心臟疾病的患者,白天精神清醒,半夜症狀加重,清晨症狀減輕。又說:心臟喜歡舒緩,如果心氣虛緩,可以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註解說:所謂虛緩,是指心氣虛弱。又說:心臟喜歡柔和,可以食用鹹味食物來軟化,用鹹味補益,用甘味瀉火。又說:心臟疾病禁止食用溫熱食物和穿著過於溫熱的衣物。
《難經》說:憂愁思慮會傷害心臟。張仲景說:心臟陰氣衰弱的人會患癲病,心臟陽氣衰弱的人會患狂病。又說:心臟受損的人,如果勞累,會出現頭面發紅、身體下墜感、心痛、心煩發熱、肚臍上方跳動、脈象弦等症狀,這是心臟受損所導致的。
《難經》說:如果出現外在症狀,如面色潮紅、口乾、喜笑等;內在症狀,如肚臍上方有跳動的氣、按壓時感到硬痛、心煩、心痛、手掌發熱、打嗝等,就表示是心臟疾病。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則不是心臟疾病。
【手少陰經沒有腧穴】
《靈樞》說:少陰經是心脈,是五臟六腑的主宰。心臟堅固,不容易被邪氣侵犯,如果被邪氣侵犯,就會傷害心臟。心臟受損,神志就會喪失,導致死亡。所以,各種邪氣侵入心臟,都會先侵入心包。心包是心臟的主脈,所以少陰經沒有腧穴。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