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蠱燃犀錄》~ 原蠱 (1)

回本書目錄

原蠱 (1)

1. 原蠱

☶☴ 巽下艮上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王弼注:蠱者,有事而待能之時也。以有為,其在此時矣。

孔穎達正義:蠱者,有為之時,拔拯危難,有事待能之時也。物既蠱壞,須有事營為,所作之事,非賢能不可。

朱子本義:蠱壞極而有事,蠱壞之極,亂當復治。

御纂周易述義:卦自泰變,乾變異而弱,坤變艮而止,不能行事,故泰壞而成蠱。今欲治之,必反其道,巽復乾,艮綜震,故元亨用乾也,健以起其弱也;利涉大川,用震也,動以振其止也;先甲後甲,兼用乾震也。甲乾也,乾納甲也,先乾三卦也,先乾三卦為震,後乾三卦為艮,艮陽終則震陽始,乾行不息也。任天下之事者,用其震動以符卦行,盡變巽止之習,則無蠱矣。

敬按:此論蠱卦之義與治蠱之道,極為精確。用其震動以符卦行,盡變巽止之習,則無蠱矣。良相以之治國,良醫以之治病,其理同也。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朱子本義: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而事莫大於二者,乃治已治人之道也。御纂周易述義:風之在天上與地上,水上者,皆行而無阻;山下有風,則為山所阻,旋轉而不暢。蠱者,風之族也,故風字從蟲。風鬱則山木滯淫而蠱生,蠱之象也。飭蠱之君子,以之振起其民,養育其德。民不振,則風俗□寙而有蠱;振民者,取風在下而振動山木之象。德不育,則人心惑亂而有蠱;育德者,取山在上而涵育風氣之象。夫蠱之時,百度未舉而獨先民德,聖人施為氣象,亦見矣。蘇氏易傳云:器久不用而蟲生之,謂之蠱;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謂之蠱;天下久安無為而弊生之,謂之蠱。卦曰:蠱者,事也。夫蠱非事也,以天下為無事而不事事,則後將不勝事矣,此蠱之所以為事也。而味者,乃以事為蠱,則失之矣。器欲常用,體欲常勞,下欲常事,故曰巽而止蠱。蠱之災,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後見,故爻皆以父子言之,明父養其疾,至子而發也。君子見蠱之漸,則涉川以救之;及其成,則不事王侯以遠之。蠱之成也,良醫不治。按此發明蠱卦之義,尤為盡致。然則因病服藥,幹蠱之方也;諱疾忌醫,裕蠱之道也。蠱成不治,悔無及矣。

周禮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正義:鄭氏康成曰:庶讀如藥,煮之,煮驗險蠱毒之意。劉氏彝曰:毒蠱病人,非一種,僅下士主之者,蓋掌其方書,治禁之法。

御案:害人之物,莫酷於猛獸,故首冥氏以攫噬,莫之能避也。蠱毒次之,其發較遲,而死傷則一也。

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說襘之,嘉草攻之。

正義:鄭氏康成曰:毒蠱,毒物害人者。律曰: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攻說,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嘉草,藥物攻之,謂熏之也。鄭司農云:襘,除也。賈氏公彥曰:攻說襘之,去其神;嘉草攻之,去其身。鄭氏鍔曰:左傳,於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皆謂其腐壞也。毒物能腐壞人之心腑,故謂之蠱。大祝六祈,有攻說,皆以辭責神也。

白話文:

標題:[原蠱]

內容: 在八卦中,下巽上艮的組合象徵著蠱。在這個象徵下,我們可以看到事情正在發生,且需要賢能的人來處理,這是一個需要行動和解決問題的時刻。

王弼註釋到,「蠱」是需要等待有能力者來處理事情的時刻。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蠱」是需要行動和解決危難的時刻,事情已經到了破壞的程度,必須由賢能之人來處理。

朱熹則認為,「蠱」象徵著事物已經壞到極點,需要進行治理。從卦象的變化來看,從泰卦變為乾卦,再變為坤卦,最後變為艮卦,象徵著泰平盛世的破壞,成為了「蠻蠱」。想要治理蠱,必須反其道而行,讓巽卦回歸乾卦,艮卦回到震卦,因此「蠱」卦象徵著新的開始,充滿了希望和力量。

在山下有風的環境下,象徵著「蠱」。君子應該振興人民,培育美德,以治蠱。風在山下,受到山的阻礙,無法自由流動,象徵著風被阻礙,形成「蠱」。君子應振興人民,以去除「蠱」,並培育美德,以防止「蠱」的再次出現。

在周禮中,秋官庶氏的下士一人和四個徒弟,負責處理蠱毒。他們使用藥草來攻擊蠱毒,以消除其影響。毒蠱對人的傷害很大,它會腐蝕人的心臟和五臟,因此稱之為「蠱」。

以上是關於「蠱」的解釋,以及如何治理蠱的策略。君子在面對蠱時,應該振興人民,培育美德,並使用藥草來攻擊蠱毒,以防止其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