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上 (6)
卷上 (6)
1. 舌縱者
虛則不能運化精微而為熱此陰黃之由緊勁縮燥之體也風勝反似之兼勝反似兼勝己之化也
營衛受氣於中中有所阻則營虛發熱衛虛惡寒故氣血飲食痰皆能為寒熱者此
青筋證面青唇黑手足厥冷氣逆血沖使然醫者意中不先有此一證鮮不認作陰經傷寒也
按即今之急痧北方名為青筋症
膈問有熱痰熱氣上蒸脈道擁塞故令人頭風目昏治以酒蒸大黃自上抑之所謂鳥集高巔射而落之此症甚多眼科庸工未達至理反用寒涼冰復遂至目生醫久則盲
按予治目疾初起必先用疏散活血二三服即愈從無失明醫障之患是歷驗心得今特揭出啟迪後進足徵啟東先生學有根柢非無據之言也
人身中有形之物皆屬陰故曰瘦人血虛然肥人有痰生熱熱生風風生燥燥則傷陰往往亦有陰虛者不可不知
痰之洶湧上焦結聚胸中皆由於氣治氣又莫先於降火破氣清火則痰自消此則言乎六淫七情拂暴積之痰耳若日積月累老痰凝結又當積漸以消釋之更當相其人之陽虛陰虛助以調補苟如前法將見痰未降而氣已消為患不或勝言矣醫者曉得當汗而汗當下而不難曉得當汗而不能汗當下而不下為難仲景之可與不可宜詳玩富貴之人恣情縱自揣不足求補於味知腎虛則胃弱不能消磨其厚味不生津液而反為痰涎中州不運矣氣愈弱矣病者不察虛中有實醫者又不識實中有虛攻之不安補之無益聊藉參耆苟延一月一旦奄逝自謂其命安不悲哉
按之痛者為之前不痛者為虛夫按則氣散即之產亦有因之而痛減者虛氣擁而為痛覆按之氣愈擁即虛亦因之而益痛者正未可執此而定其虛實也若以熱手久按痛止為寒不止為熱此則差可必耳
七情所傷動亂其火而傷陰此易知也七情所傷動亂其神而損氣此難知也要知神乃氣之帥神亂則氣自損耳
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
高粱厚味之人形盛氣衰以氣不足以充故也然氣不足則生痰以為氣不足而補之則痰氣愈滯胸膈不利營衛不通加以以腎元衰耗厥氣上逆諸病生故善治者補益之中不可不兼之伐痰然端本澄源又在遠房幃斷厚味為先務也
五臟各有專司六腑互為輸瀉不啻百僚師師矣十二經以行於表裡上下十五絡以絡之奇經八脈以藩蔽之不啻金城湯池矣然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土崩瓦解之勢一朝而至可見善養生者全在收攝此心程子曰心要在腔子里朱子曰必使道心嘗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天地萬物且位育豈但區區卻病而已
按人身別有一主非心也謂之君主之官當與十二官平等不得獨尊心之官為主若以心之官為主則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凶當云十一官矣此趙無問所見超也
陰虛則陽無所附氣有升無降法當以滋陰藥為君降之藥為佐苟徒降其氣則清未必升而濁且隨干矣此治陰陽偏虛不易之理外此或七情逆滯或氣血飲食痰阻礙中焦妨其升降出人之路其人元氣未虧不妨升之降之可也然以上悉指後天有形氣血而言若論先天元陰元陽則陰虛陽必薄陽虛陰必乘此時但當峻補其陰陽無,暇為升降治標計也
白話文:
[對於舌頭伸長的情況],如果體內虛弱,無法有效轉化精華物質,就會產生熱量,這是導致陰黃的原因。這種情況的特徵是舌頭緊繃、乾燥。當風邪佔優勢時,會出現類似的症狀,這是由於風邪影響了身體的正常運作。
營養和防護系統從消化系統獲得能量,如果中間有阻礙,營養系統就會虛弱,導致發熱;防護系統虛弱,就會感到寒冷。因此,氣血、飲食、痰濕都能引發寒熱的症狀。
青筋證的表現是面色青,嘴脣黑,手腳冰冷,氣息逆流,血液上衝,醫生若事先沒有了解這種症狀,很容易誤認為是陰經受到寒邪。在北方,這種情況被稱為"青筋症"。
隔膜部位如果有熱痰,熱氣上升阻塞脈絡,會讓人頭痛、眼睛模糊。治療方式是以酒蒸大黃,從上部抑制熱氣,就像射擊高處的鳥,讓它墜落。這種病症很常見,但是眼科的普通醫生往往不瞭解根本原因,反而使用寒涼的藥物,結果導致病情加重,長期下去可能導致失明。
在我治療眼睛疾病時,初期一定先使用疏散活血的藥物,通常服用兩三次就可痊癒,從未有失明的風險。這是經過多次實踐的心得,現在我特別提出來,啟發後學,足以證明啟東先生的學問根基深厚,不是空穴來風。
人體中所有具體的物質都屬於陰性,所以說瘦的人血液虛弱。然而,胖的人也可能因為痰濕生熱,熱生風,風生燥,燥傷陰,也可能出現陰虛的情況,這一點必須要了解。
痰濕湧動,聚集在上半身,堵塞在胸部,都是因為氣血不暢所致。治療氣血不暢,首先要降火,破除氣滯,清熱,痰濕自然會消失。這是對於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造成的痰濕。對於長期積累的老痰,則應逐步消除,同時考慮患者是陽虛還是陰虛,再輔以調補。如果只用前面的方法,可能會看到痰濕未消,氣已經虛弱,帶來的問題就不容小覷。醫生必須懂得該出汗時出汗,該排泄時不要猶豫。懂得該出汗時卻不出汗,該排泄時卻不排泄,纔是困難的。
對於富貴之人,放縱慾望,自我揣測不足,尋求食物補充。知道腎虛,胃就弱,無法消化濃厚的食物,不會產生津液,反而成為痰涎,中焦運行不順,氣力越來越弱。病人不知道虛中有實,醫生也不知道實中有虛,攻補兩難,只能依靠人參、黃耆等草藥,勉強延長一個月的生命,突然去世,自以為是命運,真是悲哀。
對於按壓後感到疼痛的,是實證;不感到疼痛的,是虛證。按壓可以讓氣散開,對於產婦來說,也會因為按壓而減少疼痛。但是,如果虛氣堆積導致疼痛,再按壓會讓氣更加堆積,即使虛證也會因為按壓而增加疼痛。因此,不能單憑按壓來判斷虛實。如果用熱手長時間按壓,疼痛停止表示是寒證,不停止表示是熱證,這個比較可靠。
七情所傷,擾亂心火,傷害陰氣,這是容易理解的。七情所傷,擾亂精神,損耗氣力,這是難以理解的。要知道,精神是氣力的領導,精神混亂,氣力自然損耗。
疏導氣血,使其調和,達到平衡。
經常食用濃厚食物的人,體形壯碩但氣力衰弱,這是因為氣力不足,無法充分支撐身體。然而,氣力不足會產生痰濕,如果因為氣力不足而補氣,痰濕會更加壅塞,胸膈不暢,營養和防護系統無法流通,再加上腎功能衰退,氣逆,各種疾病就會產生。因此,好的治療方式是在補益中加入祛痰的成分。但是,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在遠離房事和濃厚食物。
五臟各有專門的職責,六腑互相傳遞排泄,就像各個官員一樣。十二經絡在表裡上下運行,十五絡脈聯繫它們,奇經八脈保護它們,就像堅固的城池一樣。然而,如果主宰不明確,十二個官員就會陷入危機,就像土崩瓦解一樣。可見,善於養生的人,必須收攝心神。程子說:"心應該在腔子裏。"朱子說:"必須讓道心成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次都服從它,那麼天地萬物就能得到保護,豈只是區區卻病而已。"
對於人體,還有一個主宰,不是心,而是君主之官,應該與十二官員平等,不能獨尊心之官員。如果以心之官員為主宰,下文中的"主宰不明,則十二官員兇"應該說成"十一官員"。這是趙無問的見解超越的地方。
陰虛時,陽氣無所依附,氣只有上升而無下降。應該以滋陰藥為主,降氣藥為輔。如果只降氣,清氣不一定上升,濁氣可能會跟著下降。這是治療陰陽偏虛的基本原則。除此之外,如果因為七情鬱悶,或者氣血、飲食、痰濕阻塞中焦,妨礙氣血的升降,而出現問題,只要元氣未損,就可以提升或降低。然而,以上都是指後天的有形氣血。如果討論先天的元陰元陽,則陰虛時,陽氣必然薄弱;陽虛時,陰氣必然佔優勢。此時,應該嚴肅補充陰陽,沒有時間考慮升降治標的方法。
八珍湯固然是陰陽平衡的補劑,但是人的體質不同,可能會有偏勝或偏虛的情況。如果只補一分的陽氣,不足以配陰;只補一分的陰氣,不足以配陽。多補一分的陽氣,陰氣會消耗一分;多補一分的陰氣,陽氣會滯留一分。這是調理不足的症狀中最棘手的。尤其是體虛的人,外邪容易侵入,內情容易興起,飲食容易停滯,痰血容易阻塞,更不能只看缺乏的部分,而不考慮存在的部分。
雖然陰主下降,但是必須從天而降;陽主上升,但是必須從地而升,才能稱為陰陽相抱。因此,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火旺,辛溫的藥物來治療水旺。如果疾病未除,寒熱反而增加,這是邪氣和正氣相互對抗,會引起疼痛。如果正氣不能勝過邪氣,不妨補充,但是必須輔以去除邪氣的藥物。如果正氣太虛,不妨純補,等到正氣恢復,再加入去除邪氣的藥物。兵法說:"先確保自己不會被擊敗,等待敵人可以被擊敗。"又說:"善於作戰的人,站在不敗之地,不會失去敵人失敗的原因。"
虛痛雖然有氣血、寒熱之分,但是都與氣滯有關。如果不氣滯,疼痛就不會產生。氣虛時,氣行緩慢,緩慢就會氣滯,導致疼痛;血虛時,氣行快速,快速會使前氣未行,後氣又至,也會導致氣滯,產生疼痛。因此,氣虛時補氣,血虛時補血,使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反轉漏下二刻一週的循環,疼痛自然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