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上 (7)
卷上 (7)
1. 舌縱者
八珍湯固是陰陽平補之劑然人稟受不同豈無偏勝偏虛則知少補一分之陽不足以配陰少補一分之陰不足以配陽多補一分之陽則陰氣耗竭一分多補一分之陰則陽氣牽滯一分此調理不足之證最為棘手況乎體虛之人外淫易犯內情易起飲食易停痰血易滯尤不可僅責其所無而不求其所有也
陰雖主降然必欲由天,而降陽雖主升然必使從地而升方謂之陰陽相抱故用,苦寒以治火之王辛溫以治水之王病未去而寒熱反增邪正相搏則痛若正不勝邪不妨補之然須佐以去邪之藥若正氣太虛又不妨純補俟其正復然後加以去邪之藥兵法云先為不可勝以等敵可勝又曰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所以敗也
虛痛雖有氣血寒熱之分然皆主於氣滯不滯則痛無由生氣虛則氣行遲遲則滯而痛血虛則氣行疾疾則前氣未行而後氣又至亦令滯而痛故氣虛補氣血虛補血俾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反其漏下二刻一周扦環之常痛自愈也
按陰陽虛實之辨明且晰矣醫道精蘊猶兵家之善戰必先明地勢可進可退自立於不敗之地而已
白話文:
八珍湯雖然是陰陽平衡的滋補藥方,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難免會有偏盛或偏虛的情況。如果只稍微補一點陽氣,可能不足以匹配陰氣;稍微補一點陰氣,可能不足以匹配陽氣。如果補陽氣太多,就會耗損陰氣;如果補陰氣太多,就會阻滯陽氣。這種調理不足的情況最難處理。何況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受到外邪侵犯,內心也容易產生情緒,飲食容易停滯,痰和瘀血也容易積聚,更不能只責怪他缺少什麼,而不考慮他還存在什麼。
陰氣雖然主下降,但必須要從天上降下來;陽氣雖然主上升,但必須要從地下升起來,這樣才能達到陰陽互相抱合的狀態。所以,要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火氣過旺,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水氣過旺。如果病沒好,反而寒熱的症狀都加重了,那就是邪氣和正氣在互相搏鬥,就會產生疼痛。如果正氣不足以戰勝邪氣,可以適當補益正氣,但必須搭配祛除邪氣的藥物。如果正氣太過虛弱,不妨先單純補益正氣,等到正氣恢復後,再使用祛邪的藥物。兵法說,先讓自己處於不可戰勝的狀態,才能等待敵人可以被戰勝的機會。又說,善於作戰的人,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不放過敵人失敗的機會。
虛性疼痛雖然有氣虛、血虛、寒性、熱性之分,但主要都是因為氣機阻滯造成的。如果氣機沒有阻滯,就不會產生疼痛。氣虛的時候,氣的運行會遲緩,遲緩就會導致阻滯而產生疼痛;血虛的時候,氣的運行會急促,前面的氣還沒運行到,後面的氣又來了,也會導致阻滯而產生疼痛。所以,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恢復身體氣機運行的正常規律,疼痛自然就會痊癒。
總結來說,陰陽虛實的辨別已經非常清楚了。高明的醫術就像善於作戰的將領,必須先了解地形,知道哪裡可以進攻,哪裡可以退守,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