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上 (5)
卷上 (5)
1. 陽旺生陰氣不足亦令人口乾而津液不通
醫家要明不可治之病而後知有可治之病不可治之病真陰元陽虛極故耳如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世人從讀其文而不繹其義豈知形盛脈細元陽虛也少氣不足以息虛之極也故死形瘦脈大真陰虛也胸中多氣虛之,極也亦死又如溫病穰穰大熱脈反靜者死下利脈反大者死又皆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正不勝邪故死可見凡病之不可治者由真陰元陽之虛則其可治者可意會也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曰不能治其虛焉問其餘然亦不可執也豈無壯年之人達年之和遇月之虛豚思慮應酬之間為虛邪賊風所乘又因脾氣健旺過啖甘肥炙煿釀成膠痰實火則發表攻裡如河間之推陳致新有何不可若因顧忌則反累正氣所謂五虛死五實亦死又云毋虛虛今又不論虛實動手便用實補益自謂調元之手亦膠柱而鼓者耳庸工但執熱則流通寒則凝滯二語一遇諸腹脹大痰氣阻滯與夫大小便秘遂行溫利之藥不知寒熱虛實是病皆有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類心曰熱痰氣有餘便是火熱則燥澀為癃此等可溫利乎夫水下二刻一周盾環此陰陽禁止抱之氣而然偏陰偏陽能之乎故曰氣化則出其旨深矣
手足心熱及夜有虛有實不得執之下,陰虛鬼賊相刑固為惡候然於理為順微邪薄所不勝由已之虛也於理為逆所以病亦有微邪而篤者賊而愈者
活血陳者不去新者不生始由虛而致實終因實而致虛此攻擊之品不能無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實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之虛也,推之他臟亦然
女人血結胞門則上焦之,陽不得入於陰在下則小腹裡急五液時下在上則孤陽獨浮而為發熱為掌上煩為唇口乾燥又宜先開痹破陰結引陽下行不徒專事滋陰
小便少亦有肺熱不能通調水道者
風溼症以去蒼朮加白朮沖和湯為當風寒症亦有風有時開其腠理而自汗者四時傷風亦有自汗者耆芍宜慎
風火皆陽能開其腠理皆自多汗一則桂枝一則白虎不可紊也廉泉開有中熱者有中風
白話文:
陽氣過盛導致陰氣不足,也會使人口乾且津液不通。
醫生必須先了解哪些疾病是無法治癒的,才能明白哪些疾病是可以治療的。所謂無法治癒的疾病,多半是因為體內真陰和元陽極度虛弱所導致。例如,外表看起來很強壯,但脈搏卻微弱細小,呼吸短促,這種情況通常是死亡的徵兆;又如,外表看起來很消瘦,但脈搏卻粗大,胸中感覺氣體過多,這也是死亡的徵兆。世人只是讀過這些文字,卻不深究其中的含義,哪裡知道外表強壯脈搏細小,是元陽虛弱的表現,呼吸短促是虛弱到了極點,所以才會死亡。外表消瘦脈搏粗大,是真陰虛弱的表現,胸中氣體過多也是虛弱到了極點,所以也會死亡。另外,像溫病發高燒,脈搏反而平靜,以及腹瀉不止脈搏反而粗大,這些都是因為正氣虛弱而邪氣強盛,正氣無法戰勝邪氣,所以才會死亡。由此可見,凡是無法治癒的疾病,都是因為真陰和元陽虛弱,那麼,可以治療的疾病,也就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了。
邪氣之所以能侵入人體,必定是因為體內正氣虛弱。所以說,不能治療虛弱的體質。有人會問,那麼其他情況呢?也不能太過執著。難道沒有壯年之人,平時身體健康,卻因為一時的勞累、思慮、應酬等,被外來的邪氣所侵襲嗎?如果這個人因為脾胃功能強健,過食肥甘厚膩、煎炸燒烤之物,導致產生痰濕,積熱,這時使用發汗或攻下的方法,就像河間學派推陳致新的理論一樣,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如果因為過度顧忌而不敢用藥,反而會損害正氣。所謂「五虛死」、「五實死」,還有「毋虛虛」的說法,現在卻不論虛實,直接用補益的藥物,自以為是調養元氣的高手,這就像是膠柱鼓瑟,不懂得變通。庸醫只知道「熱則流通,寒則凝滯」這兩句話,遇到腹脹、痰氣阻滯、大小便不暢等症狀,就使用溫熱通利的藥物,卻不知道寒熱虛實是各種疾病都會出現的情況。比如,腹脹大多屬於熱症,心裡想著是熱痰氣有餘,便是火熱,火熱則會導致乾燥,大便難解。這種情況可以溫熱通利嗎?水液在人體內運行,每兩個時辰循環一周,這是陰陽互相維繫的表現。如果只偏重陰或偏重陽,能做到嗎?所以說「氣化則出」,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奧。
手足心發熱,以及夜晚發熱,有虛證也有實證,不能一概而論。陰虛導致邪氣入侵確實是凶險的徵兆,但從道理上來說,如果身體只是輕微虛弱,邪氣入侵也只會是輕微的病症,可以戰勝它,是因為自己的正氣虛弱所導致。如果從道理上來說是相反的,所以有些疾病即使只是輕微的邪氣侵入,也會變得嚴重,而有些疾病即使是強烈的邪氣侵入,反而能很快治癒。
體內淤積的血不去除,新的血就無法產生,最初是因為虛弱才導致淤積,最終是因為淤積導致虛弱,所以使用攻伐之藥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肝氣鬱結,要趕快吃辛辣的食物來疏散它,這是肝實的表現;肝氣虛弱,要趕快吃甘甜的食物來緩解它,這是肝虛的表現。其他的臟腑也可以以此類推。
女性如果血瘀在子宮口,就會導致上焦的陽氣無法進入下焦的陰,下焦會出現小腹急迫疼痛,分泌物時多時少,上焦則會出現陽氣獨自浮散,導致發熱、手掌煩熱、口唇乾燥等症狀。這時應該先疏通經絡,破除陰邪的結聚,引導陽氣下行,而不應該單純地使用滋陰的藥物。
小便量少,也有可能是肺熱,導致肺不能夠通調水道引起的。
風濕病,用蒼朮加上白朮的沖和湯比較合適。風寒病也有有風,有時候開泄腠理而自汗的現象,四時傷風也有自汗的,使用耆芍要小心。
風和火都屬於陽邪,都能開泄腠理,都會導致多汗。一種情況要用桂枝湯,一種情況要用白虎湯,不可混淆。廉泉穴開合也分中熱和中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