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明知逆順正行無間

嘔衄血不止有當下之者人皆知血出下核為順故,其法應施於妄逆之際也不知血之妄逆皆因於火治火必用苦寒苦寒之藥能令血凝而不流,血不流則氣逆嘔逆豈能止乎縱使得藥而止瘀血之患作矣所以用苦寒下之俾火降而瘀血不留斯一舉而兩得也

按嘔衄用苦寒下之是逐瘀血也然不苦慎用,苦寒無使血瘀不愈於下之,乎

白話文:

呕吐鼻出血不止,有些是当下发生的,大家都知道血向下流才是正常的。治疗方法应该用在血逆流的时候。有些人却不知道血逆流都是因为体内有火,治火就要用苦寒的药物,苦寒的药物能使血液凝固而不流。血不流了,气逆呕吐又怎么能够止住呢?就算勉强用药止住,瘀血的毛病也会继续存在。所以要用苦寒的药物向下引流,让火下降,瘀血就不留下来了,这样一举两得。

但是,呕吐鼻出血要用苦寒的药物向下引流,是为了清除瘀血。如果用得不谨慎,苦寒的药性会导致血瘀不愈,反而留在了下面。

2. 推本陰陽

表之陽附於津液大汗亡津液故曰亡陽里之陽附於腎水房勞損陰精故曰脫陽不然津液與精皆陰類何以陽名

溫瘧風溫悉是冬不藏精之人其寒直中少陰至春因溫而發病雖有輕重之不同而致病之由則一也內經仲景未詳其治而但有其論後人因其論而彷佛其治總不外甘寒以救,腎辛涼以祛溫獨不思腎虛者腎中之元陰元陽虛也此法施之於陰虛之人則可施之於陽虛之人其可乎人但知冬不藏精謂陰虛也不思陰既虛矣陽豈能安其位乎況兩腎中一點真陽命曰守邪之神風寒直中少陰多由神不能守此等又可以前法治乎安得起仲景於九原而細商至當不易之理也

老人陰者十常八九陽虛者百無一二天地古今之理亦然試觀古人敦厚和平陰之體也今人尖銳躁急陽之體也世道漸漓亦指此敦厚和平之陰氣漸漓耳審此則古方治今病端有不可執者至論進陽退陰進君子退小人若易之喜復而惡剝此陽蓋指生髮之氣陰指肅殺之氣又非謂人身日用消長之陰陽也

白話文:

表面的陽氣依附在津液上,大量出汗就會損失津液,所以叫做亡陽。內裡的陽氣依附在腎水,房事勞損會損傷精氣,所以叫做脫陽。否則,津液和精氣都是陰性的,為何要用陽來命名呢?

溫瘧和風溫都是因為冬天沒有儲藏精氣,寒氣直入少陰經,到了春天因溫熱而發病。雖然輕重不同,但致病原因相同。內經和仲景沒有詳細說明治療方法,只有一些論述。後人根據這些論述,摸索出治療方法,總歸不外乎用甘寒來救腎,辛涼來祛溫。卻沒有想到腎虛者,是腎中的元陰元陽虛弱。這種方法可以治陰虛,但能治陽虛嗎?人們只知道冬天沒有儲藏精氣就是陰虛,卻沒有想到,陰虛了,陽氣又怎麼能安穩地待在它應該待的地方呢?況且兩腎中有一點真陽,叫做守邪之神,風寒直入少陰經,大多是神氣不能守住,這種情況又能用之前的療法治嗎?難道要從九泉之下把仲景叫回來,仔細商討這個至關重要的道理嗎?

老年人十之八九是陰虛,陽虛者百中無一。天地古今的道理也是如此。看看古人敦厚平和,是陰性的體質;現在的人尖銳躁急,是陽性的體質。世道逐漸衰敗,也說明了這個道理,敦厚平和的陰氣逐漸消退了。明白這個道理,古代的方子治療現代的疾病,就有一些地方不能執著了。至於說進陽退陰,進君子退小人,如果樂於進陽而厭惡退陰,這個陽指的是生髮之氣,陰指的是肅殺之氣,並不是指人身日常消長中的陰陽。

按老人陰虛者固有陽虛者更多有服參耆附桂而日不容已始長年安保者則何故耶是說當論活些勿執

寒熱人身中之陰陽耳治則為陰陽乖則為寒熱

衛屬陽其氣慄悍故行速營屬陰其氣靜翕故行遲瘧邪之間一日及連二日發者邪之著於營也如周天之數日行過之月行不及亦是陰陽遲速之分耳生我者非他五運之氣也死我者非他亦五運之氣也故有五臟即具五行及邪之所湊或真氣本虛或他臟薄乘則各呈其象而為病以脈言之如真臟脈見即與之決死期燒針益陽損陰今時陰氣漸漓盡從火化燒針一法多不效匪無其傳也時世異也即岐伯生於今之時亦當舍燒針而從事湯液矣治病有失之漸者見病治病是也有失之深者誅伐無過是也推本陰陽萬舉萬當

白話文:

對於老年人而言,陰虛的情況本來就比陽虛的情況多。他們如果服用人參、黃耆、肉桂等補藥,會覺得無法停止進補,這似乎是為了延年益壽。但這樣的做法為什麼不能確保健康呢?這是因為在討論療法時,我們應該更加靈活,而非死板地遵循規則。

人體中的寒熱,實際上是陰陽的表現。治療的方法是保持陰陽平衡,若陰陽失調,就會產生寒熱症狀。

衛氣屬陽,它的流動速度快;營血屬陰,它的流動速度慢。瘧疾等發作時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兩天,這種情況是因為邪氣影響了營血系統,就像太陽每天繞地球一週一樣,如果邪氣來去匆匆,或者來不及進入身體,都是由陰陽流動快慢的不同所造成的。

使人生長的不是其他,而是五行的運轉;使人生死的也不是其他,同樣是五行的運轉。所以,五臟之中包含了五行,邪氣入侵時,可能是真氣原本就虛弱,或者是其他臟器受到侵襲,各自表現出不同的病症。從脈象來說,如果看到真臟脈,就可判斷生死期。使用燒針來補陽損陰的方法,現在看來並不一定有效,因為時代已經改變了。即使岐伯生活在當代,也會選擇使用湯藥而不是燒針。

治病時,有逐步失誤的,也有立即進行治療的。有深層失誤的,需要避免過度的治療。總體來說,根據陰陽理論來治療,往往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按陰陽本乎日月循環以陽主動陰主靜合五運之氣化包合五行之盛衰生剋制化各呈其象分布五臟應乎世運可以明虛實辨表裡別營衛以參周天之數日月盈虛消長之理皆在其中矣

白話文:

根據太陽和月亮的運動,陰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陽是活躍的,而陰則是安靜的。它們結合了五行的力量,表現出各自的特徵,並分佈到五個內臟器官之中。這些都與世界的運行相呼應,可以用來判斷身體的虛實、區分表面和內部、分辨營養和防禦等。所有的這些都可以通過計算一年中的日子和月份以及太陽和月亮之間的相互關係得到解答。

3. 脫陽遺精

永樂戊子夏郁文質遘遺精之疾形體羸兼以痰喘交作日夕不能體息遍召市醫治之轉劇後乞余診之視告其致病之由陽脫也幸及治之緩則死矣非大料重劑則不能寮於是用附子天雄為君佐以人參於朮雲苓日加數服夜則減半自秋租冬所服附子約百餘雙餘藥不計厥疾乃瘳

按真陽離根勢已危急故進大劑陽書夜頻食方獲挽回元陽於將離之際然非真知灼見豈能立起沉疴所以名醫異於庸俗者哉

白話文:

永樂戊子年夏天,郁文質得了遺精的毛病,身體虛弱,又伴隨痰喘,日夜無法安睡。他遍尋城裡的醫生治療,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後來他請求我診治。我診斷後告訴他,這是陽氣虛脫導致的。幸好及時治療,不然就會有生命危險。若非使用大劑量的藥物,是無法救治的。

於是,我以附子、天雄為君藥,佐以人參、白朮、雲苓,白天加重劑量服用,晚上則減半。從秋天到冬天,他服用的附子約有一百多副,其他藥物更是不計其數。他的病終於痊癒了。

按語: 真陽離根,情況已經十分危急,所以才使用了大劑量的藥物,並在晚上頻繁進食,才得以挽回將要離去的元陽。然而,若非真知灼見,又怎能起死回生、治癒沉痾呢?所以名醫與庸醫的差別就在於此啊!

4. 國朝醫學

今世之業醫者挾技以診寮者則有之矣求其從師以講習者何鮮也我太祖內設太醫院外設府州縣醫而學為為名蓋欲聚其人以教學即成功試之然後授以一方衛生之任由是進之以寫國醫其嘉惠天下生民也至矣某嘗考

考成周所以謂之醫師國朝所立為醫學之故精擇使判以上官聚天下習醫者俾其之養之讀軒岐之書研張系之技試之通而後授之職因其長而專其業績其事以制其祿則天下之人皆無夭閼之患而躋仁壽之域矣是亦王者仁政之一端也

承三世何其惑歟噫古之豪傑自振者不能悉舉若李東垣朱丹溪滑伯仁戴原禮輩皆非世傳而精造醫術屢起危殆著書立言為後進模範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是如醫在讀書而不在於三世明矣

白話文:

現今世上以醫術為業,開設診所謀生的人很多,但真正拜師學習醫術的人卻很少。太祖皇帝在宮內設立太醫院,在各地府州縣也設立醫館,並以「學」為名,目的就是要聚集醫術人才,進行教學。經過考核試驗之後,才授予他們醫藥衛生方面的職務,並鼓勵他們精進醫術,成為國醫,造福天下百姓。

我曾經研究過成周時期的醫師制度,他們稱之為「國醫」,並精心挑選官員,聚集天下學醫之人,讓他們學習《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醫書,鑽研張仲景的醫術,並經過考核,合格之後才能授予官職。根據他們的才能專精某一領域,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制定俸祿,這樣一來天下百姓就不會夭折,都能享有長壽,這就是仁政之一端。

歷經三代皇帝,為何還要疑惑呢?古時候的醫學高手,像李東垣、朱丹溪、滑伯仁、戴原禮等人,都是自學成才,精通醫術,多次救治危重病人,著書立說,為後人樹立榜樣,並未聽說他們是父子相傳。所以,醫術在於讀書學習,而不是依靠祖先的傳承。

5. 寒因熱用熱因寒用

當聞封門仰同知璇性嗜方書凡遇家人有病自聞治其姊六月間勞倦中暑自用六和湯香藿飲之類反加虛火上升面赤身熱後邀劉宗序診視六脈疾數三部豁大而無力劉曰此病先因中氣不足內傷瓜果生物致內虛發熱非六和香藿所能治療況夏月伏陰在內重寒相合此為陰盛隔陽之症急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三錢煨乾姜一錢同煎置冰中浸冷服之其夜得熱寐至天明微汗愈仰拜謝曰伏陰之說已領教矣但不解以藥冰之何也劉曰此即內經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之義何難之有仰大歡服

按此症知中氣不足者因診六脈疾數其要在三部寄豁大而無力以獲其受病之源用補中益氣湯加姜附健運中宮使脾陽旺而宿滯自消其用冰浸冷服乃用經旨亦巧思矣

白話文:

仰同知璇性嗜方書,凡遇家人有病,自聞治之。其姊六月間勞倦中暑,自用六和湯、香藿飲之類,反加虛火上升,面赤身熱。後邀劉宗序診視,六脈疾數,三部豁大而無力。劉曰:「此病先因中氣不足,內傷瓜果生冷之物,致內虛發熱,非六和、香藿所能治療。況夏月伏陰在內,重寒相合,此為陰盛隔陽之症,急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三錢、煨乾姜一錢,同煎置冰中浸冷服之。」其夜得熱寐至天明,微汗愈。仰拜謝曰:「伏陰之說已領教矣,但不解以藥冰之何也?」劉曰:「此即內經『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之義,何難之有?」仰大歡服。

按此症知中氣不足者,因診六脈疾數,其要在三部寄豁大而無力,以獲其受病之源。用補中益氣湯加姜附健運中宮,使脾陽旺而宿滯自消。其用冰浸冷服,乃用經旨,亦巧思矣。

6. 沖為血海

甲乙經曰丈夫以右為命門左為腎女子以左為命門右為腎無求子曰男子得陰以生先生右腎女子得陽以長先生左腎是以女右手命門為子宮左手腎為血海二說不同何也張潔古云婦人皆左為腎右為命門男子主藏精者氣海也女子主擊胞者血海也所主者異受病則一也此說當為定論靈樞經曰沖為血海任主胞絡血海者衝脈也

白話文:

《甲乙經》中記載,男子以右邊為命門,左邊為腎臟;女子以左邊為命門,右邊為腎臟。若想求子,男子需得陰氣才能生子,而右腎主生氣;女子需得陽氣才能長子,而左腎主長氣。因此,女子右手命門為子宮,左手腎為血海。

然而,關於女子左右腎臟與命門的說法不一致。張潔古解釋道,婦女皆以左邊為腎臟,右邊為命門;而男子主要儲存精氣的地方是氣海,女子主要孕育胎兒的地方是血海。兩者所主的地方不同,但若生病則皆會影響到命門和腎臟。此說法應為定論。

《靈樞經》中也提到,衝脈為血海,任脈主胞絡,血海即衝脈。

7. 胃家濕熱

近也方書惟戴元禮證治要訣議論切當有益後學但其間有云諸血藥中半夏陳皮自不可少余竊疑之半夏性燥功能去濕健脾古人發渴者尤且禁用恐其性燥捐損耗血分耳惟氣證發渴者不在此例當時元禮必因好酒之人胃氣濕熱而致吐血者用之則宜若云諸血藥中自不可少恐非元禮之言或門人誤記之耳

按半夏性燥功能勝濕健脾古人發渴者所當禁用以其性燥有耗損營血之虞或謂嗜酒者胃有濕熱而用之則宜若無濕熱猶當禁之今特揭明其旨

白話文:

近來醫書,唯戴元禮的《證治要訣》論述精確,對後學頗有益處。但書中有一段提到:「諸血藥中,半夏、陳皮自不可少。」我私下对此有所疑惑。

半夏性燥,功能去濕健脾,古人对于口渴者,尤且禁用,恐其性燥损耗血分。唯氣證發渴者不在此例。當時元禮必定是因为嗜酒之人胃氣濕熱而致吐血,用半夏才适宜。

若说「諸血藥中自不可少」,恐怕并非元禮原话,可能是門人誤記。

按,半夏性燥,功能胜湿健脾,古人对于口渴者,应当禁用,因为其性燥有损耗营血的虞虑。有人说嗜酒者胃有湿热,可以用半夏,若无湿热,仍当禁用。今特此揭明其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