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秘旨》~ 卷下 (3)
卷下 (3)
1. 卷下
胃偏於陽則消穀易飢又曰邪熱不殺穀是胃陽發露不殺穀是邪熱耳
傷寒論金匱要略豈每證治驗然後筆之於書哉不過以正氣與邪氣相擊在何經又系何邪見證應作何等立例論其理耳然卻非杜撰後人亦此等理明白於胸中何難因此及彼昔腎議論真筌諦也又要略者是舉其要而言擴而充之存乎其人
燥極而口噤善驚數欠者以木被金囚而不舒也婦人藏燥喜悲傷亦是此意
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各求其屬當天地不交之時陽獨治於上無陰以蓋覆之陰猁,治於下九核原明者當於陽樂中加以收斂降下之品使陽歸於陰樂中加以升勝發之味使陰加於陽
過用陰精而陰脫於下暴喜傷而陽脫於上則各補其陰陽其有亡陰而陽脫於上亡陽而陰脫於,下則脫陰者當補其陽脫陽者當補其陰
陰虛陰亢法當益水或加細生甘草以瀉火此先天之陰陽也陰虛而生濕熱法當滋陰以瀉濕熱如六味丸加黃柏知母此後天之陰陽也陰虛陽無所附法當峻補其陰以攝伏其陽虛而陰無所倚法當峻補其陽以承領其陰陰陽兩虛則平補而各居其位此後天之陰陽而並通乎先天之陰陽也
相火有二在少陰者元陽也在少陽者生髮之氣也皆須陰以養之咳嗽大半是火來剋金謂之賊邪故難愈在實火固可瀉若虛火惟有壯水之主然壯水之主豈常人之能事又豈可以歲月程功況乎陰虛於下則痰氣雍於上養陰之藥又皆陰氣留痰亦未有倉卒取效也
按此是內傷陰虛火來剋金之嗽若風寒外入肺邪未出失解者久之火亦剋金傳談生痰又在體認明白
人有至冬寒時苦足冷夜半陽氣漸生其冷愈甚此亦質壯秋冬奪於所用病之輕者也其人上焦必多熱蓋兩腎陰陽抱負損一分之陰即脫出一分之陽既強力入房奪其收藏之用陰精從未全虧陽氣亦難全藏是以上焦每多客熱下焦每多客寒至秋冬三陰氣多三陽氣少之時足為之冷矣書當陽氣旺或能入於陽子後初生之陽其氣尚微遂不能入於陰而足愈冷也比之夏至一陰生而天氣反熱冬至一陽生而天氣反寒其理一也矧脫出之陽與上焦初生之陽至此時兩陽搏擊於胸中未免痰氣溷滯此又陽不能入於陰之一義也
內經寒厥寒厥論云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而上也人和在秋冬奪於所用謂秋冬奪於收藏之用,但不知收藏何物豈知收藏者指此陽氣而言也陽氣至此時收藏腎中正當思培養之計為來歲生長之用奈何恃其質壯而以入房遂奪此收藏之用於是下焦之陽衰矣衰則求救於上焦之陽上焦之陽原賴於下焦之陽為之根今下焦潛藏之陽既衰而上焦之陽安能復也陽不能持其陰精而精氣溢下上下之陽俱虛時令之寒挾下焦之寒從之而上故寒厥耳後人謂奪於所用是精竭於下上爭而求救於母氣腎所去者太過肺所生者不及故不能復如此言則是陰虛之證不當見為寒厥與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與陽氣衰則不能滲營其經絡之旨大相背戾此蓋隨文順釋弊後學無可適從耳
白話文:
胃的陽氣偏盛,就會容易消化食物,也容易感到飢餓。也有人說,這不是胃陽過於活躍,而是邪熱導致食物無法被完全消化。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些醫書,難道是每條病證都先驗證有效,才記錄下來的嗎?並不是這樣。它們只是闡述正氣與邪氣在人體哪個經絡交戰,又屬於何種邪氣,根據這些情況出現的症狀,應該如何立例分析。這些道理並非杜撰,後人如果能明白這些道理,就能舉一反三。以前討論腎的理論,真是精髓所在。至於《要略》二字,是抓取重點而言,要擴充和完善,就要看個人的領悟了。
如果身體太過乾燥,就會口噤、容易驚嚇、頻頻打哈欠,這是因為木被金所困,無法舒展。婦女因身體乾燥而感到悲傷,也是這個道理。
用寒涼藥物治療反而發熱的,要從陰的方面去治療;用溫熱藥物治療反而發冷的,要從陽的方面去治療。各自尋找其歸屬。當天地陰陽不交合時,陽氣獨自浮在上方,沒有陰氣覆蓋,陰氣獨自沉在下方。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應該在補陽的藥物中,加入收斂下降的藥物,使陽氣歸於陰;在補陰的藥物中,加入升發的藥物,使陰氣幫助陽氣。
過度使用陰精,導致陰氣在下脫失;過度高興而傷了陽氣,導致陽氣在上脫失。這時,要分別補充陰陽。如果出現陰氣虧損而陽氣在上脫失,就要補充陽氣;陽氣虧損而陰氣在下脫失,就要補充陰氣。
陰虛而出現陰氣亢盛,應該用滋養陰液的藥物,或加入甘草來瀉火,這是針對先天陰陽失調的方法。陰虛而產生濕熱,應該用滋陰的藥物來祛濕熱,例如六味丸加黃柏、知母,這是針對後天陰陽失調的方法。陰虛導致陽氣無所依附,應該用峻補陰液的藥物來攝伏陽氣。陽虛導致陰氣無所依托,應該用峻補陽氣的藥物來承載陰氣。陰陽兩虛,就要用平和的藥物來調補,使陰陽各歸其位。這也是針對後天陰陽失調的方法,同時也貫通了先天陰陽的理論。
相火有兩種,在少陰經的是元陽,在少陽經的是生發之氣。這兩種都需要陰氣來滋養。咳嗽大多是火來克金,這屬於賊邪,所以難以治癒。如果是實火,可以用瀉火的方法治療;如果是虛火,只有壯水來制約它,但是壯水並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見效的。況且,陰虛在下,痰氣就會壅塞在上,而養陰的藥物大多性質滋膩容易留痰,所以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見效。
這裡說的是內傷導致陰虛,火來克金的咳嗽。如果是風寒等外邪入侵肺部,久未解除,也會導致火來克金,產生痰。這些都要仔細辨別清楚。
有人在冬天寒冷時,腳會感到冰冷,到了半夜陽氣漸漸生發,反而覺得更冷。這是因為體質強壯的人,在秋冬季節過度消耗導致的。這種情況比較輕微。這個人的上焦一定有熱,因為腎的陰陽互相抱負,損耗一分的陰,就會脫出一分的陽。過度性行為,奪走了腎的收藏能力,陰精未能完全虧損,陽氣也難以完全收藏,所以上焦容易出現虛熱,下焦容易出現虛寒。到了秋冬季節,三陰氣多,三陽氣少,腳就會更冷。書上說陽氣旺盛或者能夠進入陰,在子時後初生的陽氣,其力量還很微弱,不能進入陰,所以腳就更冷。這就像夏至一陰生而天氣反而炎熱,冬至一陽生而天氣反而寒冷一樣,道理是相同的。況且,脫出的陽氣和上焦初生的陽氣,在胸中交戰,難免導致痰氣混濁,這也是陽氣不能進入陰的一個原因。
《內經》的《寒厥論》說:春夏季節,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季節,陰氣盛而陽氣衰。這個人體質強壯,在秋冬季節過度消耗,導致下氣上逆,精氣流失,邪氣因此從上面入侵。人們說在秋冬季節過度消耗,是指消耗了秋冬收藏的能力。但不知道收藏的是什麼,難道不知道收藏的是陽氣嗎?陽氣到了這個時候,應該收藏在腎中,正當考慮培養它,為來年陽氣生長做準備。奈何仗著體質強壯而過度性行為,奪走了陽氣的收藏。於是,下焦的陽氣衰弱了。衰弱了就要向上焦的陽氣求救,而上焦的陽氣原本就依賴下焦陽氣作為根本,現在下焦潛藏的陽氣既然衰弱了,上焦的陽氣又怎麼能恢復呢?陽氣不能固攝陰精,精氣流失,上下陽氣都虛,這時節令的寒邪又挾帶下焦的寒邪,從上侵犯,所以出現寒厥。後人說過度消耗是指精氣在下竭盡,向上求救於腎氣,腎失去的太多,肺生發的又不足,所以不能恢復。如果這樣說,就是陰虛的證候,不應該是寒厥的症狀,這與陽氣在下衰竭就會出現寒厥,以及陽氣衰弱就不能滋養經絡的說法,大相徑庭。這只是隨文解釋,誤導後學,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