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簡要》~ 案數則
案數則
1. 案數則
陶姓,年七十,外王鴻軒先生之母舅也。正月初,水瀉無度,神憒不能起立。論脈空大,是傷寒直中太陰,以附子理中而愈。
香粉衖愈策兄,十一月,渠店夥屠越兄邀論。身熱,舌黃,喉乾,齒浮,脈浮。大患經五六日,予知為陽明症。甫論華,其家已延以傷寒名者。至爾時戚友趨擁人論,開小柴胡,雜以消遵。蓋此人只有小柴胡、達原、小承氣,不論四時六氣,舌苔有無、黃白皆此。其新人耳目者,枳殼、枳實、麻子仁、大黃、滾痰丸、厚朴、神麯、五穀蟲、蔞仁,出人加減而已。予因言此屬陽明胃經,當用葛根湯。
白話文:
陶姓,今年七十歲,是王鴻軒先生的舅舅。正月初一,他出現嚴重腹瀉,精神昏沉,無法站立。診脈發現脈象虛大,判斷是傷寒直接侵犯太陰經,於是用附子理中,病情逐漸好轉。
香粉先生的鄰居策兄,在十一月時,邀請一位屠姓的夥計,一起來探討病情。策兄當時出現發燒、舌苔黃、口乾舌燥、牙齒浮起、脈象浮的症狀。他已經生病五、六天了,我判斷這是陽明經的病症。我剛要說出我的診斷,他家裡已經請來了以治療傷寒症著稱的醫生。等到親戚朋友擁擠著前來討論病情時,那位醫生便開了小柴胡湯,並添加消炎藥。
這個醫生只會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小承氣湯,完全不考慮四時六氣,也不看舌苔的顏色和厚薄,總是開這些相同的藥方。那些初學醫術的人,只知道用枳殼、枳實、麻子仁、大黃、滾痰丸、厚朴、神麴、五穀蟲、蔞仁,只會在這些藥方上做些微的加減。
我因此告訴他們,這屬於陽明胃經的病症,應該用葛根湯治療。
對曰:不特陽明,連太陽亦有。於方末加葛根一錢五分。予不覺噴飯。次日則用蔞仁、枳殼,十二三日病不去,乃邀予治其陽明經,仍在不傳府為疏。葛根湯兩劑,身即涼。
會稽明府耿修翁乃弟,十一月,水瀉經痙厥,神呆不省人事。脈沉弦小,舌淨,身不熱。已服過消遵多多。予謂此直中太陰,未罷而傳厥陰。用理中合人參、吳茱萸湯一劑,水瀉止,痙厥神呆如故。次日再診,脈浮弦小,身熱,有微汗,自由。厥陰轉出少陽,當用小柴胡領邪外出。兩劑,神清,痙去,大便暢解,正七日云。
白話文:
對方回答說,不只是陽明經有病,連太陽經也受影響。於是在藥方末尾加了葛根一錢五分,我忍不住吐了飯。隔天就用蔞仁和枳殼,但過了十二三天才好,於是邀請我來治療他的陽明經,還是停留在不傳府的階段。兩劑葛根湯下去,身體就涼快了。
會稽明府耿修翁的弟弟,十一月時,水瀉後出現痙厥,神智不清,不省人事。脈沉弦而細小,舌苔乾淨,身體不發熱。之前已經服用過很多消導藥物。我認為這病直中太陰,尚未痊癒就傳到厥陰。用理中湯合人參、吳茱萸湯一劑,水瀉止住了,但痙厥和神智不清的情況依舊。隔天再診脈,發現脈浮弦細小,身體發熱,微微出汗,肢體能自由活動。厥陰之邪轉入少陽,應該用小柴胡湯引導邪氣外出。兩劑下去,神智恢復清明,痙厥消失,大便暢通,正好七天就痊癒了。
類傷寒中腳氣,惟廣東、福建多患此,有死者。紹地惟餘姚、百官、會稽、東鬥一路有之。俗名大腳風。發作則有寒熱。其病由於濕熱。若初起,以防已湯加蒼朮、牡蠣、澤瀉治之可也。方書腳氣人腹者死,會見痛,至少腹而死者。
白話文:
類似傷寒的腳氣病,主要流行於廣東、福建地區,甚至有死亡案例。紹興地區則僅餘姚、百官、會稽、東鬥等地有此病症。民間俗稱大腳風,發作時會有寒熱症狀。病因是濕熱。如果剛開始發病,可以用防已湯加上蒼朮、牡蠣、澤瀉來治療。醫書記載,腳氣病患者如果肚子痛,就會有生命危險;肚子痛到極點而死的人,至少都會先出現肚子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