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簡要》~ 序
序
1. 序
張君畹先生家住紹城洗馬池;讀書時喜學醫,博覽群書。迨中年,求診輒效,由親戚而遍及陌路。著手成春,一時膾炙人口。憶余兄弟苕齡時患病就醫,爾時見張公興;先父傾蓋談心,視其白髮童顏,髮長盈尺,年近古稀。此後不復再見。其哲嗣山先生,克紹薪傳,雖不及乃父之聲名廣遠,亦頗有妥當名譽。
昕夕過後,今年秋其賢孫睛豈兄,前年同河南迴來,出其乃祖手著《簡要》並附醫案兩卷。凡傷寒、溫邪、風、溫熱、人血、室、痢疾、瘧疾、伏暑等證,分門別類,細閱一遍,愛不釋手。其議論別有會心,衷諸古而不泥古,俾後學一日瞭然,補前賢所未備,益後學於無窮。
爰名其書曰《醫病簡要》。恨不醵資付諸梨棗,以傳後世。茲先述其得是書之緣起云爾。
民國貳年臘月;後學包越瑚謹撰,時年五十有六歲。
白話文:
[序]
張君畹先生住在紹城的洗馬池,他在讀書時期對醫學產生濃厚興趣,於是廣泛閱讀各種醫書。到了中年,他開始替人看病,效果顯著,從親朋好友到素昧平生的人都來求診。他治病如春風化雨,一時間口碑載道。回憶我兄弟苕齡當時生病求醫,我見到了張公興先生;我的父親與他一見如故,深入交談,看到他雖然白髮蒼蒼但精神矍鑠,頭髮長達一尺,年紀已近七十。自此之後,再也未曾見面。他的兒子山先生,繼承了父親的醫術,雖然在聲望上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但也享有良好的名聲。
轉眼間,今年秋天,張公興先生的賢孫睛豈兄,從河南迴來,拿出他祖父親手編寫的《簡要》以及附帶的兩卷醫案。內容涵蓋了傷寒、溫邪、風、溫熱、人血、室、痢疾、瘧疾、伏暑等各種疾病,分門別類,我仔細閱讀了一遍,愛不釋手。書中的觀點獨具慧眼,既尊重古訓又不拘泥於古法,讓後學者能一目瞭然,彌補了前賢未盡之處,為後學者提供了無窮的裨益。
因此,我將這本書命名為《醫病簡要》。可惜的是,我無法籌集資金將它刻印傳世。現在,我僅僅敘述一下得到這本書的緣由。
民國二年的臘月,後學包越瑚謹撰,當時年齡五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