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簡要》~ 瘄
瘄
1. 瘄
紹興謂之瘄子,蘇州謂之沙子,其實皆風感肺分。葉天士先生云:「即屬風感肺分,與發疹治法一樣耳。」當按四時法治之。在冬令發瘄,當用冬溫法;夏時用暑風法;秋時用秋燥法;春時用風溫法,則當用辛涼法、甘寒法。
薄荷、連翹、炒大力子、桔梗、生甘苦杏仁、麥冬、石膏、知母、玉竹、沙參、細生地、象貝、橘紅、金銀花、酒黃芩、冬桑葉,或大便作瀉,加淡滲法,則生米仁、茯苓,又炒銀花最妙。或火盛則羚角、犀角、丹皮、焦梔子,或用葉湯、白虎湯(夏秋用,冬春斷不可用)。
白話文:
紹興地區稱這種病為「瘄子」,蘇州地區則稱為「沙子」,實際上都是風邪侵犯肺部所致。葉天士先生說:「這都是風邪侵犯肺部,治療方法與發疹病相同。」應當根據四季的不同來治療。
冬天發病,應該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夏天用清熱解暑的方法;秋天用滋陰潤燥的方法;春天用辛涼、甘寒的藥物來治療。
可以用薄荷、連翹、炒大力子、桔梗、生甘苦杏仁、麥冬、石膏、知母、玉竹、沙參、細生地、象貝、橘紅、金銀花、酒黃芩、冬桑葉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出現腹瀉,可以加入淡滲法的藥物,例如生米仁、茯苓。炒銀花也是非常好的藥物。如果患者體內熱氣較盛,可以用羚角、犀角、丹皮、焦梔子等藥物。也可以使用葉湯、白虎湯(夏秋季節可用,冬春季節則不可使用)。
桂枝、白虎、竹葉、石膏湯,或又加蔗漿、梨皮,各因其輕重而用之。又用入心營則犀角地黃湯,加紫雪或至寶丹。大抵初起大便水瀉者,不必服藥。大便燥結不通,謂之悶瘄,最危。俗法用西湖柳,性熱,溫病條辨大忌之也。至棉絲線、櫻桃核,不知出於何書,兒科用之,可笑也。
白話文:
桂枝、白虎、竹葉、石膏湯,這四味藥,或是加上蔗漿、梨皮,都要依照病情的輕重來使用。如果病症深入心營,則用犀角地黃湯,再加入紫雪或至寶丹。
總的來說,熱病初期,如果病人大便稀薄如水,不必服用藥物。如果大便乾燥難解,稱為“悶瘄”,這是最危險的狀態。民間方法中用西湖柳來治療,但西湖柳性熱,溫病條辨中明確指出,溫病不可用它。至於用棉絲線、櫻桃核來治療,不知道出自何書,是兒科中使用的偏方,實在可笑。
道光發卯間五月考時,考客患瘄,兒科用桂枝,無不鼻衄。予用辛涼合甘寒,無不即愈,而竟不用西湖柳,可見葉法不誤人。又若初見怕冷,加荊芥可(荊芥性溫,怕冷是寒)。有寒邪故可用。余每用白寇殼,以軀殼藥去殼寒也。若初起作嘔,大力子易於作嘔,用之嘔更甚。
然內經:「在上者因而越之,風痰嘔出,瘄疹出透矣,何妙如之。」若怕其嘔,加白蔻仁八分即不嘔。又本草:「大便瀉者,大力子禁用,以大力子能作瀉也。」然瘄子出瀉者,不藥可愈,愈瀉愈妙。又瘄後水瀉亦不礙,用甘寒復以淡滲,加銀花炭最妙。誤用溫熱乃參朮危,最怕吐血。
白話文:
道光年間五月考試期間,考生的瘄病治療
道光年間,五月考試期間,考生們患上了瘄病。 當時兒科醫生們都用桂枝治療,但很多患者都出現鼻出血的現象。 我則採用辛涼與甘寒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都很快痊癒,完全沒有使用西湖柳,可見葉氏的醫術並沒有誤人。
如果患者剛開始出現怕冷的症狀,可以加一些荊芥。 荊芥性溫,怕冷是寒症,所以可以用荊芥來治療。 我經常使用白蔻殼,因為白蔻殼的藥性可以去除殼中的寒氣。
如果患者剛開始出現嘔吐,體力強壯的人更容易嘔吐,使用大力子反而會加重嘔吐。
然而《內經》中說:「在上者因而越之,風痰嘔出,瘄疹出透矣,何妙如之。」 也就是說,如果害怕患者嘔吐,可以加八分白蔻仁,這樣就不會嘔吐了。 另外,《本草》中記載:「大便瀉者,大力子禁用,以大力子能作瀉也。」 但是,瘄病患者出現腹瀉,不用藥也可以痊癒,甚至瀉得越厲害越好。
瘄病之後出現水瀉也不礙事,可以採用甘寒與淡滲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加一些銀花炭效果最佳。 如果錯誤地使用溫熱藥物,例如參術,就會有危險,最怕的就是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