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簡要》~ 瘄

回本書目錄

1.

紹興謂之瘄子,蘇州謂之沙子,其實皆風感肺分。葉天士先生云:「即屬風感肺分,與發疹治法一樣耳。」當按四時法治之。在冬令發瘄,當用冬溫法;夏時用暑風法;秋時用秋燥法;春時用風溫法,則當用辛涼法、甘寒法。

薄荷、連翹、炒大力子、桔梗、生甘苦杏仁、麥冬、石膏、知母、玉竹、沙參、細生地、象貝、橘紅、金銀花、酒黃芩、冬桑葉,或大便作瀉,加淡滲法,則生米仁、茯苓,又炒銀花最妙。或火盛則羚角、犀角、丹皮、焦梔子,或用葉湯、白虎湯(夏秋用,冬春斷不可用)。

桂枝、白虎、竹葉、石膏湯,或又加蔗漿、梨皮,各因其輕重而用之。又用入心營則犀角地黃湯,加紫雪或至寶丹。大抵初起大便水瀉者,不必服藥。大便燥結不通,謂之悶瘄,最危。俗法用西湖柳,性熱,溫病條辨大忌之也。至棉絲線、櫻桃核,不知出於何書,兒科用之,可笑也。

道光發卯間五月考時,考客患瘄,兒科用桂枝,無不鼻衄。予用辛涼合甘寒,無不即愈,而竟不用西湖柳,可見葉法不誤人。又若初見怕冷,加荊芥可(荊芥性溫,怕冷是寒)。有寒邪故可用。余每用白寇殼,以軀殼藥去殼寒也。若初起作嘔,大力子易於作嘔,用之嘔更甚。

然內經:「在上者因而越之,風痰嘔出,瘄疹出透矣,何妙如之。」若怕其嘔,加白蔻仁八分即不嘔。又本草:「大便瀉者,大力子禁用,以大力子能作瀉也。」然瘄子出瀉者,不藥可愈,愈瀉愈妙。又瘄後水瀉亦不礙,用甘寒復以淡滲,加銀花炭最妙。誤用溫熱乃參朮危,最怕吐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治療一種疾病,紹興稱之為瘄子,蘇州則叫它沙子,但實際上都是因為風邪侵襲到肺部所導致的。葉天士先生曾說:「既然病因是風邪侵襲到肺部,其治療方式就跟治療疹子是一樣的。」應依照四季的不同來治療。冬天發病就用冬季溫補法;夏天就用暑風法;秋天就用秋燥法;春天就用風溫法,主要用辛涼法和甘寒法。

常用的藥物有薄荷、連習、炒大力子、桔梗、生甘苦杏仁、麥冬、石膏、知母、玉竹、沙參、細生地、象貝、橘紅、金銀花、酒黃芩、冬桑葉。如果大便出現腹瀉的情況,可以加上淡滲法,使用生米仁和茯苓,炒銀花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如果火氣旺盛,可以使用羚角、犀角、丹皮、焦梔子,或者使用葉湯和白虎湯(但僅適用於夏季和秋季,冬季和春季則不宜使用)。

使用桂枝、白虎、竹葉、石膏湯,也可以再加入蔗漿和梨皮,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決定。如果病情發展到心營階段,則使用犀角地黃湯,再配以紫雪或至寶丹。一般來說,剛開始出現大便水瀉的情況,並不需要服用藥物。但如果大便乾燥且不通暢,這就是所謂的悶瘄,情況非常危險。民間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西湖柳,但是這種東西性質偏熱,對於溫熱性疾病,溫病條辨裡頭明確指出要避免使用。至於棉絲線、櫻桃核,不知道出自哪本書,有些兒童專科醫生會使用,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在道光年間五月份考試的時候,有考生患了瘄子,兒童專科醫生使用桂枝,結果都出現了鼻子出血的情況。我使用辛涼和甘寒的方法,效果立竿見影,而且根本不需要使用西湖柳,由此可見葉天士先生的治療方法是正確的。如果一開始出現畏寒的情況,可以加入荊芥(荊芥性質溫暖,畏寒代表體內寒氣較重)。有寒邪存在的情況下,使用荊芥是合適的。我常常使用白蔻殼,用以驅除體內的寒氣。如果一開始就有嘔吐的情況,大力子容易引發嘔吐,使用後嘔吐會更加嚴重。

然而根據《內經》的理論:「如果病症出現在上半身,就應該通過促使其發汗或嘔吐來治療,風邪、痰液和嘔吐物排出體外,瘄疹就會完全爆發,這是多麼美妙的療效啊。」如果擔心嘔吐,可以加入八分的白蔻仁,這樣就不會嘔吐了。另外,《本草》中記載:「如果大便瀉痢,應避免使用大力子,因為大力子容易導致瀉痢。」然而,瘄子發作時伴有腹瀉,不需要藥物治療就可以痊癒,並且腹瀉反而對病情有好處。同樣地,瘄子之後的水瀉也不會影響健康,使用甘寒和淡滲法,再加入銀花炭是最妙的。誤用溫熱的藥物,比如人參和白朮,是最危險的,可能會導致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