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方祖

桂枝,治風傷衛氣脈浮緩發熱自汗營衛不和

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甘草炙(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擘)

右五味水煎溫服啜熱稀粥一盞以助藥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頃再服

麻黃,治寒傷營氣脈浮發熱無汗而喘骨節痛

麻黃(三錢。去節),桂枝(三錢),甘草炙(一錢),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

白話文:

方祖:

桂枝湯

桂枝,用於治療風寒侵襲,導致衛氣受損,脈象浮緩,發熱伴有自汗,營衛不和的症狀。

組成:

  • 桂枝:三錢
  • 白芍:三錢
  • 甘草:二錢(炙)
  • 生薑:五片
  • 大棗:四枚(擘開)

用法: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煎煮,溫服,喝熱稀粥一盞,幫助藥力發揮。服用後蓋好被子,取微汗。若無汗,過一會兒再服用一次。

麻黃湯

麻黃,用於治療寒邪侵犯營氣,導致脈象浮動,發熱無汗,並伴有喘息、骨節疼痛的症狀。

組成:

  • 麻黃:三錢(去節)
  • 桂枝:三錢
  • 甘草:一錢(炙)
  • 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

右四味水煎溫服暖覆取微汗不須啜粥以寒邪入傷營氣營氣起於中焦恐穀氣反助邪熱也

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並治但伏不得臥效逆上氣面目浮腫

麻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炙(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石膏(三錢),乾薑(三錢),芎藭(一錢),杏仁(三十枚。泡去皮尖碎)

右九味水煎溫服常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

升麻湯,治陽明經邪發熱及痘疹初起

白話文:

這四味藥用水煎煮,溫熱服用,服用後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以免寒邪入侵損傷營氣。營氣是由中焦(脾胃)產生,如果喝粥,穀氣會反過來助長邪熱。

續命湯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身體不能自主、以及身體虛弱不能平躺、氣逆上衝、面部浮腫等症狀。

麻黃三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石膏三錢、乾薑三錢、芎藭一錢、杏仁三十枚(去皮尖,打碎)。

以上九味藥用水煎煮,溫熱服用,服用後用薄被蓋住背部,靠在几案上坐著,出汗後病就好了,如果不出汗就繼續服用,沒有禁忌,但不要吹風。

升麻湯用於治療陽明經邪氣入侵引起的發熱,以及痘疹初期。

升麻(一錢),葛根(錢半),白芍(錢半),甘草炙(八分)

右肆味水煎溫服升葛為陽明經之嚮導陽明專主肌肉恐開泄大過即以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所以解利本經邪熱及時行痘膠皆為

專藥然在起脹後禁用(石頑)

小柴胡湯,治少陽受邪往來寒熱脈弦脅痛而嘔

柴胡(三錢),黃芩(六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擘

白話文:

升麻一錢、葛根一錢半、白芍一錢半、甘草炙八分,這四味藥水煎溫服。升麻和葛根是陽明經的嚮導,陽明經主肌肉,恐有開泄過度的情況,所以用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以解利陽明經的邪熱。此方適用於時行痘瘡,但起脹後禁用。

小柴胡湯治少陽受邪,往來寒熱、脈弦、脅痛、嘔吐。方劑包括柴胡三錢、黃芩六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擘。

水煎去滓溫服治傷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溫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陽例中小柴胡湯專一和解表裡少陽為陰陽交界邪傳至此已漸向里故用柴胡升發其邪使從外解即以人參擋截於中不令內犯更以半夏黃芩清解在裡之熱痰生薑大棗並祛在表之邪氣又須甘草協輔參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無容擬議者也其方後加減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於邪氣犯本膽府受病而加龍骨牡蠣丸藥誤下而加芒硝屢下不解引邪人里心下急鬱郁微煩而用大柴胡為法外之法變通無定不可恩議者也獨怪世醫用小柴胡一概除夫人參且必加枳桔耗氣之品此非法之法習俗相承匿於橫議者也何怪乎道藝日卑風斯日下哉(石頑)

白話文:

治療傷寒有五種方法:發汗、催吐、瀉下、溫補、和解,都是固定的方法。而少陽病則需用小柴胡湯,專門和解表裡,因為少陽是陰陽交界,邪氣傳到這裡已經漸漸向裡,所以用柴胡升發邪氣,使其從外解,再用人參阻擋於中,不讓邪氣入侵內臟,又用半夏、黃芩清解裡面的熱痰,生薑、大棗一起祛除表面的邪氣,甘草輔助參、柴,共同協調,匡正辟邪,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方法,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在這個方子基礎上加減藥物,是方法中的方法,不能改變。如果邪氣犯到膽囊,導致疾病加重,就需要加龍骨、牡蠣丸。如果藥物誤下,就需要加芒硝。如果多次瀉下還不能解決問題,導致邪氣入侵內臟,心下急迫鬱悶,輕微煩躁,就需要用大柴胡湯,這是法外的變通方法,變化不定,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奇怪的是,世上的醫生都用小柴胡湯,一概去掉人參,還一定要加枳實、橘皮這種耗氣的藥物,這根本就不是方法,只不過是習俗相傳,隱藏在不合理的議論中。怪不得醫道越來越低落,醫術越來越差呢!

肺痿,治中風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熱不得者

南星(三錢),木香(五分),生薑(十片)

水煎服無時

朮附湯,治寒濕體痛自汗身寒

白朮(一兩),附子(五錢)

右二味水煎去滓放涼分三服

四逆湯,治陰寒脈沈四肢厥冷嘔吐泄瀉

附子(一枚。生用),乾姜(五錢),甘草(六錢)

右三味水煎服分溫再服

理中湯,治胸痹心胸痞氣霍亂灶瀉不渴一切脾胃虛寒嘔吐清水飲食不入完穀不化

白話文:

肺痿,指的是中風導致痰涎阻塞,患者昏迷不醒,服用熱藥也不見效的情況。可以用南星三錢、木香五分、生薑十片,用水煎服,不限時間服用。

朮附湯,可以用於治療寒濕導致的肢體疼痛、自汗、畏寒。可以用白朮一兩、附子五錢,用水煎服,去渣放涼,分三次服用。

四逆湯,可以用於治療陰寒導致的脈象沉細、四肢厥冷、嘔吐、腹瀉。可以用附子一枚(生用)、乾姜五錢、甘草六錢,用水煎服,分溫服,再服一次。

理中湯,可以用於治療胸痹、心胸痞悶、霍亂、腹瀉不渴、以及一切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清水、飲食不入、消化不良等症狀。

乾薑(炮。五分),人參(一錢),白朮(炒焦。一錢),甘草炙(五分)

右四味水煎去滓溫服腸胃虛脫完穀不化者煉白蜜丸彈子大沸湯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滿不痛

半夏(五錢。泡),乾薑(三錢。炮),甘草炙(三錢),人參(三錢),黃苓(三錢),黃連(一錢),大

棗(四枚。擘)

右七味水煎溫分三服

七氣湯,治七情鬱結於中心腹絞痛服寬膈破氣藥轉劇者投此即效

人參(錢半),甘草炙(一錢),肉桂(一錢),半夏(一錢),生薑(七片)

白話文:

乾薑五分、人參一錢、白朮炒焦一錢、甘草炙五分,這四味藥用水煎煮,去渣後溫服。適用於腸胃虛脫,吃進的食物無法消化的人。可以煉成白蜜丸,每丸如彈子大小,用沸水研磨藥渣,每日三次,夜間兩次服用,稱為理中丸。

半夏瀉心湯,用半夏泡製五錢、乾薑炮製三錢、甘草炙三錢、人參三錢、黃苓三錢、黃連一錢、大棗四枚掰開,這七味藥用水煎煮後溫服,分三次服用。主治心下痞滿不痛。

七氣湯,用人參錢半、甘草炙一錢、肉桂一錢、半夏一錢、生薑七片,這五味藥用水煎煮。主治七情鬱結於心中,腹痛絞痛,服用寬膈破氣藥反而加重病情者,服用此方即可見效。

右五味水煎空心服

崔氏八味丸,治腎藏真陽不足火不歸源

熟地(八兩),山茱萸(肉。四兩),乾山藥(微焙。四兩),牡丹皮(三兩),白茯苓(去皮。

三兩),白澤瀉(去毛。三兩),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臍切。一兩),肉桂(去粗皮勿見

火。一兩)

右八味為未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臨臥時溫酒

白話文:

將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等八味藥材水煎,空腹服用。這方劑名為崔氏八味丸,用於治療腎臟真陽不足,導致火氣不能回歸本源的病症。

下以美膳壓之本方去桂附名六味丸熟地黃用縮砂蜜八錢制治腎水真陰不足

根術湯治水腫心下如盤邊如旋盤

根實(十枚),白朮(二兩)

右二味水煎溫分三服腹中輕即常散也

平胃散,治胃中宿食不化蔾藿人宜之

厚朴(去皮),薑汁(炒。三兩),陳皮(泡去浮白。三兩),甘草炙(三兩),蒼朮(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黃。四兩)

白話文:

用美膳壓製的六味丸,去除桂枝和附子,以熟地黃八錢,縮砂蜜制成,用來治療腎臟精華不足。根術湯治療水腫,心下如盤、邊緣如旋盤,以根實十枚、白朮二兩水煎溫服,分三次服用,腹部輕鬆即可常散。平胃散用於治療胃中積食不化、口臭的人。厚朴去皮,用薑汁炒三兩;陳皮泡去浮白,三兩;甘草炙三兩;蒼朮浸泡去皮,用麻油拌炒至黃,四兩。

右四味為散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大棗,治脾胃痰濕

半夏(薑製。二錢五分),茯苓(錢半),陳皮(略去白。一錢),生薑(三片),甘草(炙。一錢)鳥梅肉(半個)

右六味水煎空心溫服燥痰減半夏生薑加麥門冬(去心)竹瀝郁痰干效去牛夏用蜜煎姜加川貝母(去心)火痰加黃連竹茹老痰加蛤紹海石

四君子湯治胃氣虛弱飲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參(一錢),白朮(炒黃。一錢),茯苓(一錢),甘草(炙。六分)

白話文:

右邊四味藥材,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大棗,能治療脾胃痰濕。

半夏(用薑汁制過,二錢五分),茯苓(一錢半),陳皮(去除白皮,一錢),生薑(三片),甘草(炙過,一錢),鳥梅肉(半個)。

右邊六味藥材水煎,空腹溫服。如果痰濕乾燥,減少半夏和生薑的用量,加入麥門冬(去心)和竹瀝;如果痰鬱閉而不通,去掉半夏,用蜜煎,加入薑汁和川貝母(去心);如果痰熱,加入黃連和竹茹;如果痰粘稠,加入蛤蜊、牡蠣和海石。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胃氣虛弱、飲食不思、倦怠乏力、食慾不振。

人參(一錢),白朮(炒至黃色,一錢),茯苓(一錢),甘草(炙過,六分)。

右四味水煎空心溫服

四物湯,治營血虛熱

熟地黃(二錢),歸身(一錢),白芍藥(錢半),川芎藭(八分)

右四味水煎溫服肥盛多濕痰及嘔逆少宜便溏者禁用

保元湯,治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三錢),蜜酒(炙),人參(三錢),甘草(炙。一錢)水煎空心服

生脈散,治熱傷肺胃虛熱喘嗽脈虛無力

人參(三錢),麥門冬(去心。二錢),五味子(一錢)水煎不時熱服二冬膏治肺胃燥熱痰澀咳嗽

白話文:

右邊四味藥用水煎好,空腹溫熱服下。

四物湯,用於治療營血虛熱。

熟地黃兩錢,歸身一錢,白芍藥一錢半,川芎八分。

右邊四味藥用水煎溫熱服下,肥胖多濕痰以及嘔逆少宜便溏者禁用。

保元湯,用於治療營衛氣血不足。

黃耆三錢,蜜酒(炙),人參三錢,甘草(炙,一錢)用水煎好,空腹服用。

生脈散,用於治療熱傷肺胃虛熱喘嗽脈虛無力。

人參三錢,麥門冬(去心,兩錢),五味子一錢,用水煎好,隨時溫熱服用。二冬膏,用於治療肺胃燥熱痰澀咳嗽。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

右二味等分熬膏煉白蜜收不時含熱咽之

桔梗湯,治冬時伏邪發於少陰咽痛不瘥及風熱肺氣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狀肺痿肺癰初起並得服之

桔梗(三錢),甘草(二錢),右二味水煎緩緩服之

防己黃耆湯,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關節疼痛腰巳下疼重脈浮自汗惡風

防已(酒洗。錢半),黃耆(錢半),白朮(一錢),生薑(四片)大棗(二枚。擘),甘草(炙。八分)

右六味水煎熱服後當如蟲行皮中腰已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遶腰下溫令微汗差,喘加麻黃冒氣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加桂枝下有陳氣加細辛(陳氣者久積之寒氣也)

白話文:

取天門冬、麥門冬各等量,去掉它們的心,熬成膏狀,加入白蜜收好,不時含在口中慢慢吞下,用於治療熱症。

桔梗湯適用於冬季伏邪入侵少陰,導致咽喉疼痛難愈,以及風熱侵犯肺氣,導致咳嗽喘息,喉嚨有異物感,像是梗塞一樣,或是肺痿、肺癰初起等病症。

取桔梗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防己黃耆湯適用於風濕邪氣侵犯皮膚關節,導致疼痛,腰部以下疼痛沉重,脈搏浮動,自汗怕風等症狀。

取防己(用酒洗淨,半錢)、黃耆(半錢)、白朮(一錢)、生薑(四片)、大棗(兩個,掰開)、甘草(炙,八分),水煎熱服。服藥後,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腰部以下像冰一樣,然後蓋上被子,再用一條被子圍住腰部以下,溫暖身體,微微出汗即可。如果伴有喘息,加麻黃;如果伴有氣逆,加芍藥;如果伴有下焦寒氣,加細辛(陳氣是指久積的寒氣)。

梔子豉湯治汗下不解虛邪留於膈上心下結痛虛煩懊憤不得眠反覆顛倒臥起不安者

梔子(拾四枚。擘),香豉(四合)

右二味水煎分二服溫進一服得怏吐止後服

小承氣湯,治少陽陽明府證(承氣湯有八禁一表證未除二心下硬滿三合面赤色四平素食少或病中反能食五嘔多六脈遲七津液內竭八小便少)

生大黃(四錢),厚朴(六錢),枳實(炙。三枚)

白話文:

梔子豉湯用於治療出汗不止,虛邪停留在膈上,心下結痛,心煩意亂,無法入睡,翻來覆去,坐卧不安的症狀。使用梔子十四枚,掰開;香豉四合。將這兩味藥用水煎煮,分兩次服用,溫熱服下。一服藥後如果覺得舒服,吐出一些東西,就停止服用。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使用小承氣湯治療,小承氣湯用於治療少陽和陽明經絡的病症。小承氣湯由生大黃四錢,厚朴六錢,炙枳實三枚組成。

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勿服之

抵當湯,治畜血小腹鞭滿小便自利

水蛭(三十枚。熬黑如無以嬤鯉甲生漆塗炙代之),蟲蟲(三十枚。去翅足熬)

大黃(酒浸。一兩),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右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涼膈散,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熟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熱發斑

大黃(酒浸。二兩),芒硝(一兩),甘草(炙。六錢),連翹一兩,黃芩(一兩),山梔(八錢)薄荷(七錢)

白話文:

第一次喝湯藥,如果覺得身體有變化,就應該全部喝完;如果沒有感覺,就不要喝。抵當湯可以用來治療瘀血在小腹,肚子脹痛,小便量多等症狀。水蛭要先熬煮至黑色,如果沒有,可以用生漆塗抹在鯉魚的甲殼上代替。蟲蟲也要去掉翅膀和腳,然後熬煮。大黃用酒浸泡後,加桃仁,一起水煎,去渣取三升,趁溫熱喝一升,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再喝。涼膈散可以用來治療溫熱病,發熱、口渴、便秘、眼睛發紅,以及心火旺盛引起的斑疹等症狀。大黃用酒浸泡,與芒硝、甘草、連翹、黃芩、山梔、薄荷一起水煎服用。

共為散每服四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日三夜二服得下熱退為度

備急丸,治心腹平痛如錐刺宿食冷積脹滿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錢),乾薑(生。二錢),大黃(三錢)

右三味為末煉自蜜丸如小豆大溫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

伊尹三黃湯,治三焦實熱煩躁便秘

黃連(煮),黃苓(酒炒),大黃(酒浸)

右三味等分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麻沸湯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藥用之

白話文:

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服,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兩夜,熱退即止。

備急丸用於治療心腹疼痛如錐刺,宿食冷積脹滿。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錢)、乾薑(生,二錢)、大黃(三錢)三味研為末,煉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溫水送服,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孕婦禁用。

伊尹三黃湯用於治療三焦實熱、煩躁、便秘。

黃連(煮)、黃苓(酒炒)、大黃(酒浸)三味等分,用麻沸湯二升浸泡片刻,絞去渣滓,分溫服。麻沸湯用白水空煎至鼎沸如麻,古方專用於降火藥。

十棗湯,治懸飲內痛脅下有水氣脈眩數

芫花(熬),甘遂,大戟(泡去骨)

右三味等分撂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棗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內藥未強人服一錢匕羸入服半錢匕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匕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五苓散,治傷寒表裡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朮(生。二錢),茯苓(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三錢),桂枝(一錢)

白話文:

十棗湯

方劑組成:

  • 十棗湯,用於治療懸飲內痛、脅下有水氣、脈眩數的症狀。

藥材:

  • 芫花(先熬製)
  • 甘遂
  • 大戟(泡去骨頭)

用法用量:

  1. 以上三味藥材等分,過篩。
  2. 用一升五合水先煮十枚肥大的紅棗,煮至八合時,去渣,加入藥材。
  3. 體質強壯者,每次服一錢匕;體弱者,每次服半錢匕。
  4. 早晨溫服。
  5. 若服藥後腹瀉量少,病情未除,次日可加服半錢匕。
  6. 腹瀉後,需食用米粥調養。

五苓散

方劑組成:

  • 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表裡未解渴而小便不利的症狀。

藥材:

  • 白朮(生,二錢)
  • 茯苓(二錢)
  • 豬苓(二錢)
  • 澤瀉(三錢)
  • 桂枝(一錢)

註解:

  • 以上方劑的用量單位為錢,一錢大約等於3.75克。
  • 現代醫學認為,懸飲內痛、脅下有水氣、脈眩數可能是心臟病、胸腔積水等疾病的症狀。
  • 傷寒表裡未解渴而小便不利可能是腎臟病、尿路感染等疾病的症狀。
  • 本文僅供參考,如出現相關症狀,請及時就醫。

右五味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服溫覆取微似汗

益元散,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炙六錢生四錢

為散清水調服三錢發散溫病熱病加蔥白七莖香豉四臺水煎溫服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禁用

白虎湯,治熱病壯熱煩渴及中暍煩熱而渴

生石膏(碎。八錢),知母(三錢),甘草(炙。一錢),粳米(半合)

水煎溫分二服一日盡飲之(此方必燥渴潮熱自汗脈洪八字全者始可用之)

白話文:

右邊這個五味散白飲和服方,每次服用一寸匕,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用生料服用,溫覆取微似汗。

益元散,可以治療夏季小便不利。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炙六錢,生四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服用,每次服用三錢。如果要治療溫病熱病,可以加入蔥白七莖,香豉四臺,水煎溫服。老人虛弱之人以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者禁用。

白虎湯,可以治療熱病、壯熱煩渴,以及中暑煩熱而渴。

生石膏(碎成小塊,八錢),知母(三錢),甘草(炙,一錢),粳米(半合)。

用清水煎煮,溫熱後分兩次服用,一天喝完。這個方子必須是燥渴、潮熱、自汗、脈洪,八個症狀都符合才能使用。

駐車丸,治陰虛下痢發熱膿血稠黏及休息痢

阿膠(三兩),黃連(炒黑。兩半),當歸(兩半),乾薑(炮。一兩)

右四味搗篩醋煮阿膠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晝夜三服來飲下在金丸治肝經鬱熱吐酸綠青黃水

川黃連(六兩),吳茱萸(揀去閉口者取淨一兩同黃連煮乾)

為細末米飲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朮陳皮湯送服或用加味逍遙散作湯送

白話文:

駐車丸主治陰虛下痢、發熱、膿血稠黏以及休息痢。方劑組成:阿膠(三兩,用醋煮過)、黃連(炒黑,兩半)、當歸(兩半)、乾薑(炮製,一兩)。將四味藥搗碎過篩,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一日三次,溫水送服。若為肝經鬱熱、吐酸、泛黃水,可用金丸治療。金丸組成:川黃連(六兩)、吳茱萸(去閉口者,取淨一兩與黃連共煮乾),研為細末,用米飲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用白朮陳皮湯送服,或用加味逍遙散湯送服。

大補丸,治陰火亢極足脛疼熱不能久立及婦人火鬱發熱

厚黃櫱(鹽酒半陳米飯上蒸每蒸必攔炒黑亮加漆為度)

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應每觔加厚肉桂一兩

金液丹,治陰極發躁厥冷脈伏瓜甲唇青水腫脈伏小便不通陰結畏寒,便秘

明淨硫黃五兩研細水飛人煬盛罐內水調赤石脂未封口鹽泥通身固濟候乾三足釘釘於地將罐故釘上慢火燒養七晝夜再加頂火用炭十觔為度候冷取出研細每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寸丸溫白湯送下陰極冷甚者服百丸

白話文:

大補丸用來治療陰火亢盛導致足脛疼痛發熱,無法久站,以及婦女因火鬱而發熱的症狀。用厚黃櫱(鹽酒半陳米飯上蒸,每次蒸完都要用鍋炒至黑亮,加入漆即可),煉白蜜製成梧子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醇酒送服。如果服用後無效,每斤藥材可加厚肉桂一兩。

金液丹用來治療陰氣極度虛弱導致躁動、厥冷、脈象沉伏、瓜蒂形狀的指甲、嘴唇青紫、水腫、脈象沉伏、小便不通、陰結、畏寒、便秘等症狀。用明淨硫黃五兩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提純,盛入罐中,加入赤石脂,未封口前用鹽泥封住罐身,固定於三足釘上,用慢火燒養七天七夜,再加頂火用炭十斤加熱,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粉,每服用一兩藥粉,用蒸餅一兩打成糊狀製成梧子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寸丸,溫白湯送服。陰氣極度虛弱者可以服用一百丸。

醫學要領(程鍾齡先生)

內傷者氣病(陽痙血病(陰虛)傷食以及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也外感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不內不外傷者跌打損傷五絕之類是也病有三因不外此矣變證百端不過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論治法不過大小緩急奇偶復七方與夫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劑也(外感之邪自外而入宜瀉不宜補內傷之邪自內而出宜補不宜瀉然而瀉之中有補補之中有瀉此皆治法之權衡也又有似證如火似水水似火金似木木似金及虛似實實似虛不可以不辨明乎此則病無通精矣)

實火者六淫之邪飲食之傷自外而入勢猶賊也可驅而不可留虛火者七情色欲勞役耗神自內而發勢猶子也可養而不可害人固不可認賊作子更不可認子作賊病機言火者什之八言者寒什之二耳

白話文:

醫學要領(程鍾齡先生)

內傷是指氣病(陽虛)、血病(陰虛)、傷食,以及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影響所致。外感是指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入侵所導致。不內不外傷則包括跌打損傷、五絕等。疾病的成因不外乎這三種,變化多端,但歸根究底都離不開寒熱、虛實、表裡、陰陽這八個字。

治療方法主要依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奇偶、復發等情況,以及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等十種藥性來決定。外感之邪自外而入,宜瀉不宜補;內傷之邪自內而出,宜補不宜瀉。然而,瀉法中也包含補,補法中也包含瀉,這都需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權衡。此外,有些病症看似火熱,實則屬寒;看似水寒,實則屬熱;看似金屬,實則屬木;看似木質,實則屬金;看似虛弱,實則強壯;看似強壯,實則虛弱。這些都需要仔细辨别,才能對症下藥。

實火是指六淫之邪、飲食之傷等外邪入侵,勢力強大,如同賊寇,必須驅逐。虛火是指七情、色欲、勞役、耗神等因素導致的內傷,如同子女,需要調養。不可將賊寇當子女,也不可將子女當賊寇。

總而言之,在疾病的機理中,提到「火」的占八成,提到「寒」的占兩成。

驅賊火四法(一日發風塞壅閉火邪內郁宜升發之如升陽散火湯之類是也二日清內熱極盛宜用寒涼如黃連解毒湯之類是也三日攻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法當攻下此釜底抽薪之法如承氣湯之類是也四曰制熱氣拂鬱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來真水有虧不能制火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滋其腎如地黃湯之類可用也)

養子火四法(一月達肝經氣結五郁相因當順其性而升之所謂木鬱則達之如逍遙散之類是也此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也二日滋虛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如六味湯之類是也三日溫勞役神疲元氣受傷陰火乘其土位經日勞者溫之又曰甘溫能除大熱加補中益氣之類是也匹日引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浮游於上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人海引火歸元加入味湯之類是也)然有邪盛疋虛之時宜用攻

白話文:

驅賊火四法

一、發風塞壅閉火邪內郁,宜升發之

若出現風邪阻塞,火邪鬱結於內,應該用升發的藥物,例如升陽散火湯等。

二、清內熱極盛,宜用寒涼

若內熱極盛,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例如黃連解毒湯等。

三、攻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法當攻下

若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應該用攻下的藥物,如同釜底抽薪,例如承氣湯等。

四、制熱氣拂鬱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來真水有虧,不能制火,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滋其腎

若熱氣鬱結,但不能攻伐,因為真水不足,無法制火,如同無水難以熄滅火焰,應該滋補腎陰,例如地黃湯等。

養子火四法

一、達肝經氣結,五郁相因,當順其性而升之,所謂木鬱則達之

若肝經氣結,五臟郁氣相連,應該順應肝木升發之性,例如逍遙散等。此法以一方治木郁,而諸郁皆解。

二、滋虛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若虛火上炎,必須滋補腎陰,如同壯水以鎮陽火,例如六味湯等。

三、溫勞役神疲,元氣受傷,陰火乘其土位,經日勞者溫之,又曰甘溫能除大熱,加補中益氣

若勞累過度,元氣受損,陰火乘虛而入,應該溫補脾胃,例如甘溫補氣的藥物,並且加補中益氣的藥物。

四、引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浮游於上,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人海,引火歸元,加入味湯之類是也

若腎氣虛寒,導致無根之火浮游於上,應該用辛熱藥物配合滋補腎陰的藥物,引導火氣下行,如同導引龍入海,引火歸元,例如加入味湯等。

然有邪盛疋虛之時,宜用攻

然而,若邪氣盛而正氣虛弱,則需要攻邪藥物。

補兼行之法或用滋水制火之法往往取效是知養子之法可惜為驅賊之方斷無以驅賊之法而為養子之理蓋養正則邪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所必無也

熱證(口渴而能消水飲食喜冷煩躁尿短而赤便結脈數)

寒證(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飲熱湯手足厥冷尿清長便溏脈遲)

實證(病中無汗胸腹脹不減痛而拒按病新得稟質厚脈實而有力)

虛證(病中多汗胸腹脹時減復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則痛止病久稟弱脈虛而無力)

里證(潮熟惡熱腹痛口燥舌胎黃黑脈沈)

表證(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舌上無胎脈浮)

陽證(為熱為實為表熱邢達表陽中之陽熱邪人里陰中之陽)

白話文:

補益和驅除邪氣的方法,有時可以同時使用滋陰降火之法,往往能取得療效。這是懂得養護正氣的道理,可惜的是,用驅除邪氣的方法,絕對不可能同時達到養護正氣的目的。因為養護正氣,邪氣自然就會消除;而如果只顧著攻擊正氣,想要保住身體,這道理是絕對行不通的。

熱證的症狀表現為口渴卻能喝水,喜歡冷的食物,煩躁不安,尿量少且顏色深紅,大便乾燥,脈搏快速。

寒證的症狀表現為口不渴或假渴卻不能喝水,喜歡喝熱湯,手腳冰冷,尿量多且顏色清澈,大便稀薄,脈搏緩慢。

實證的症狀表現為生病時不流汗,胸腹脹滿,疼痛不減且按壓時有抵抗感,病程較短,體質較好,脈搏有力。

虛證的症狀表現為生病時出汗多,胸腹脹滿時有時無,疼痛時按壓反而舒服,按壓後疼痛減輕,病程較長,體質較差,脈搏虛弱无力。

里證的症狀表現為發熱、盜汗、腹部疼痛、口干舌燥、舌苔黃黑、脈搏沉。

表證的症狀表現為發熱、畏寒、頭痛、鼻塞、舌苔薄白、脈搏浮。

陽證的表現為熱、實、表,也就是說陽氣偏盛,熱邪侵犯表陽,或陽氣不足,熱邪侵入里陰。

陰證(為寒為虛為裡寒邪人里陰中之陰寒邪客表陽中之陰)

真陽不足(脈大無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泠便溏飲食不化)

真陰不足(脈數無力虛火時炎口燥唇焦內熱便結氣逆衝上)

病有熱證而喜熱飲者同氣相求也有寒證而喜冷飲卻不能飲者假渴之象也有熱證而大便溏瀉者挾熱下利也有寒證而大便反硬者陰結也有熱證而手足厥冷者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證而反煩躁欲坐臥泥水之中者陰躁也有有汗而為實證者熱邪傳裡也有無汗而為虛證者津液不足也有惡寒而為里證者直中於寒也有惡熱口渴而為表證者溫熱之病自里達表也此乃陰陽變化之理尤不可不早辨之也

白話文:

陰證指的是寒證、虛證以及體內寒邪入侵的情況。真陽不足表現為脈搏沉大無力、四肢乏力、嘴唇蒼白、口淡無味、畏寒、大便稀溏、消化不良等。真陰不足則表現為脈搏細數無力、虛火旺盛、口乾舌燥、嘴唇乾燥、內熱、便秘、氣逆上衝等。

疾病有熱證卻喜歡喝熱飲的,是因為同氣相求;也有寒證卻喜歡喝冷飲卻無法飲用的,那是假渴;還有熱證卻大便稀溏的,是挾熱下利;寒證卻大便反倒硬結的,是陰結;熱證卻手腳冰冷的,是熱深厥深,熱微厥微;寒證卻反倒煩躁不安、想坐臥在泥水中,是陰躁。

出汗可能是實證,也可能是虛證,前者是熱邪入侵體內,後者是津液不足。惡寒是裡證,說明寒邪直接入侵內部;惡熱口渴是表證,說明溫熱病從裡到外。這些都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必須及早辨別。

治病汗和下消吐清溫補□法

汗者散也(風寒初客於人頭痛發熱惡寒鼻塞聲重體痛者香蘇散主之重則麻黃湯其有寒熱與外感風寒似同而實異者若誣汗之則變端百出矣又有他病重而略兼外感者量於本證藥中稍加表藥可也如臍間有動氣者埋中湯去朮加衰藥熱邪入里而表未解者麻黃石膏湯或苓連葛根湯太陽證脈沈細者少陰證反發熱者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陽中風柴胡湯加桂枝陽虛者補中湯加表藥陰虛者芎歸湯加表藥之類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出汗、腹瀉、嘔吐、清熱、溫補,都是常用的方法。出汗是散發的意思,例如風寒初犯人体,头痛发热、怕冷、鼻塞、声音嘶哑、全身疼痛,就用香苏散治疗。病情严重就用麻黄汤。有些患者既有寒热,又像外感风寒,但其实两者不同,如果错误地用发汗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一些患者本来患有其他疾病,但稍微伴有外感,就要根据主要的疾病,在药物中稍微加一点解表药,例如脐间有气动,就用埋中汤去掉白术,加一些解表药;热邪入里,但表证未解,就用麻黄石膏汤,或者苓甘葛根汤;太阳证脉沉细,少阴证反发热,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阳中风,就用柴胡汤加桂枝;阳虚,就用补中汤加解表药;阴虚,就用芎归汤加解表药等等。

和者順也(病在半表牛里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小柴胡湯主之蓋少陽證有三禁汗吐下是也如病邪在表未入少陽誤用柴胡謂之引賊入門變證多端若邪已入里僅用柴胡則病不解巧為藏拙誤人匪淺也凡病在少陽正氣虛者加入參口不渴大便如常者加半夏生薑口大渴大便漸

結者加花粉瓜簍兼表邪者加桂枝兼里邪者加芒硝至於三陽合病閉圓則汗面垢譫語遺尿者用白虎湯和解之和之一法變化無窮知斯意者則溫熱之治癘疫之方時行痎瘧皆從此推廣之不難應手而輒效也)

下者攻也(病邪傳入少陰經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下利脈滑數不欲食按之心下硬有宿食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目中不了了睛不筆無表證大便難者病在陽明府譫語不能食胃中有燥屎者發熱汗多煩躁口渴能消水不惡風寒反惡熱者此皆當急下之也凡應下之證痞滿燥實四者兼全可用大承氣湯痞滿而未燥實者瀉心湯痞滿兼燥而未實者小承氣湯燥實而未痞滿者調胃承氣湯太陽傷風證誤下而傳大陰以致腹痛者桂枝湯倍芍藥誤下而腹大實痛者桂枝湯加大黃邪從少陽來寒熱未除大柴胡湯結胸證項背強自胸至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丸若不按不痛者小陷胸湯寒食結胸用三白散水結胸頭汗出者小半夏加茯苓湯水停脅下痛不可忍者十棗湯結胸陰陽二證服藥罔效者活人俱用枳實理中丸鬱熱蓄甚神昏厥逆脈反滯澀有微細欲絕之象者涼膈散合解毒湯並用太陽證未罷口渴小便短澀大便如常者五苓散太陽傳本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硬滿而痛小便自利下焦蓄血者抵當丸如但少腹急結未至硬滿者桃仁承氣湯或用生地四物湯加酒軍傷於冷令腹痛便閉拒按者見喼丸傷於熱食者三黃枳朮丸冷熱互傷二丸酌其所傷之多寡用之實熱老痰滾痰丸水腫實證神佑丸蟲積翦紅丸血積花蕊丸或失笑丸腸癰牡丹皮散老人久病人新產婦人每多大便閉結者通幽湯或用四物湯加潤藥其有正虛邪盛羸弱之人難於措手者古人有清法潤法導法微和法先補後攻法先攻補後並行法可以斟酌取效也)消者削也(病成於五藏推之不移者積也病成於六府推之而移者聚也忽聚忽散者氣也痛有定處而不敬者血也得食則痛噯腐吞酸者食積也腹有塊按之而耎者痰也先足腫後及腹者水也先腹滿後及四肢者脹也痛引兩脅效而吐涎者停飲也效而胸痛吐膿腥臭者肺癰也當胃而痛嘔而吐膿者胃脘癱也當臍而痛小便加淋轉側作水聲者腸癰也憎寒壯熱飲食如當偏著一處者外癰也病人嗜食甘甜或異物飢時則痛唇之上下有白斑點者蟲也腹中如有物動而痛不可忍者蟲毒也病人咳嗽痰紅抑抑不樂畏見人喉瘁而咳劇者勞瘵生蟲也痃如弓弦筋病也癖則隱癖飲食有所偏好而成附骨之病也症則有塊可徵積之類也瘕則或有或無痞氣之類也少腹如湯沃小便澀者胞痹也痛引睪丸者疝也女人經水自行而腹塊漸大如懷子者腸覃也經水不行而腹塊漸大並非妊身其脈澀者石瘕也至於濕熱下墜則為陰菌陰蝕陰挺下脫陰莖腫爛之類其虛火內爍庚金則為痔瘻懸疽藏毒種種見證不一而足務在詳稽博考辨明證候按法而消之慎弗視為汎常也)

白話文:

和者順也,指順應病情,以和解為主。比如病人半表半里,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是因為少陽病有汗、吐、下三禁,如果病邪在表還沒進入少陽,就誤用柴胡,就相當於引賊入門,會導致病情複雜。如果病邪已經進入里,只用柴胡,病情也不會好轉,這是巧立名目,誤人匪淺。總之,少陽病要根據正氣虛實,比如正氣虛者加人參,口不渴、大便正常者加半夏生薑,口渴、大便不暢者加花粉瓜蒂,兼表邪者加桂枝,兼里邪者加芒硝。如果三陽合病,出現閉證,汗面垢、譫語、遺尿,則用白虎湯和解。和法變化無窮,理解了這個道理,就能應用於溫熱病、癘疫、時行痎瘧等各種疾病,效果顯著。

下者攻也,指攻邪外出,以瀉下為主。比如病邪傳入少陰經,二三日出現口燥咽乾,六七日腹滿不排便,下利、脈滑數、不欲食、按之心下硬、有宿食、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目中不了了睛、大便難者,屬於陽明府病,需要急下。凡是出現痞滿、燥實四證者,可用大承氣湯;痞滿但未燥實者,用瀉心湯;痞滿兼燥但未實者,用小承氣湯;燥實但未痞滿者,用調胃承氣湯。太陽傷風誤下導致腹痛者,用桂枝湯加倍芍藥;誤下導致腹大實痛者,用桂枝湯加加大黃。如果邪氣從少陽來,寒熱未除,用大柴胡湯;結胸證,項背強、自胸至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用大陷胸湯;若不按不痛者,用小陷胸湯;寒食結胸,用三白散;水結胸,頭汗出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水停脅下,痛不可忍者,用棗湯;結胸陰陽二證服藥無效者,用枳實理中丸;鬱熱蓄甚,神昏厥逆,脈反滯澀,有微細欲絕之象者,用涼膈散合解毒湯;太陽證未罷,口渴、小便短澀、大便如常者,用五苓散;太陽傳本熱結膀胱,病人如狂,少腹硬滿而痛,小便自利,下焦蓄血者,用抵當丸;如果只是少腹急結,未至硬滿者,用桃仁承氣湯或生地四物湯加酒;軍傷於冷,導致腹痛便閉,拒按者,用喼丸;傷於熱食者,用三黃枳朮丸;冷熱互傷,根據傷寒程度選擇藥物;實熱老痰,用滾痰丸;水腫實證,用神佑丸;蟲積,用翦紅丸;血積,用花蕊丸或失笑丸;腸癰,用牡丹皮散;老人久病、病人新產、婦人常有大便閉結者,用通幽湯或四物湯加潤藥。對於正虛邪盛、羸弱之人,可用清法、潤法、導法、微和法、先補後攻法、先攻補後並行法,根據病情選擇,以求療效。

消者削也,指消減病邪,以消散為主。病成於五臟,推之不移者,稱為積;病成於六府,推之而移者,稱為聚;忽聚忽散者,為氣;痛有定處而不移者,為血;得食則痛,噯腐吞酸者,為食積;腹有塊,按之而軟者,為痰;先足腫後及腹者,為水;先腹滿後及四肢者,為脹;痛引兩脅,效而吐涎者,為停飲;效而胸痛,吐膿腥臭者,為肺癰;當胃而痛,嘔而吐膿者,為胃脘癱;當臍而痛,小便加淋,轉側作水聲者,為腸癰;憎寒壯熱,飲食如當,偏著一處者,為外癰;病人嗜食甘甜或異物,飢時則痛,唇之上下有白斑點者,為蟲;腹中如有物動而痛,不可忍者,為蟲毒;病人咳嗽,痰紅,抑抑不樂,畏見人,喉瘁而咳劇者,為勞瘵生蟲;痃如弓弦筋,為筋病;癖則隱癖,飲食有所偏好而形成附骨之病;症則有塊可徵,為積之類;瘕則或有或無,為痞氣之類;少腹如湯沃,小便澀者,為胞痹;痛引睪丸者,為疝;女人經水自行而腹塊漸大,如懷子者,為腸覃;經水不行而腹塊漸大,並非妊身,其脈澀者,為石瘕;至於濕熱下墜,則為陰菌、陰蝕、陰挺、下脫、陰莖腫爛之類;虛火內爍庚金,則為痔瘻、懸疽、藏毒,種種見證不一而足,務在詳稽博考,辨明證候,按法而消之,不可輕視。

吐者出也(病在上焦胸次咽喉之地或有痰食癰膿法當吐之經所謂高畫而越之是已病人脈滑大胸膈停痰飲以二陳湯用指探喉而出之胃脘積食瓜蒂散奧橘紅淡鹽湯主之其體質虛弱者以桔梗煎湯代之寒痰閉塞厥逆昏沈者用半夏橘紅各八錢濃煎半杯和薑汁半杯頻頻灌之風邪中藏張目痰鳴聲如屯鋸便尿自遺勢將脫者參附姜夏濃煎灌之隨吐隨灌久之藥力下咽胸膈流通頻進參附可期平復風痰熱閉者以牛黃丸灌吐之頸疽內攻者以蘇合香丸灌吐之風熱不語者以解語丹灌吐之中暑不醒者以消暑丸灌吐之中惡不醒者以薑汁橘夏灌吐之夢膨不醒者以連須蔥白煎酒灌吐之自縊不醒者以肉桂煎湯灌吐之纏喉鎖喉喉閉喉風以杜牛膝搗汁和雄黃丸灌吐之牙關緊急閉塞不通者吹以搐鼻散取嚏俟牙開或痰或食照前法用二陳湯瓜蒂散分主之妊婦轉脖小便不通者變證隨服而探吐之醋蒜吐蛇雄黃狗油同瓜蒂吐蟲韭汁吐瘀血昔仲景治胸痛不能食按之反有涎唾下利日數十行吐之則利止是以吐痰止利也由此觀之證在危疑之際古人恆以湧劑盡其神化不測之用者莫可指數矣吐法安可以不講耶至於病勢危篤老弱氣衰體質尫羸脈息虛弱房勞不慎四肢厥冷自吐不止冷汗自出諸亡血家新產婦人以及病系邪氣胸膈本無痰食者則湧吐又在所切禁也)

白話文:

吐法之說

吐者,排出也。

若病症位於上焦,也就是胸部、咽喉之處,或有痰、食積、癰膿等症狀,皆可用吐法治療。經書上說:「高畫而越之」,就是指這個道理。

若病人脈象滑數,胸膈停滯痰飲,可用二陳湯,並以手指探喉,幫助其吐出。

若胃脘積食,可用瓜蒂散、橘紅、淡鹽湯治療。體質虛弱者,可用桔梗煎湯代替。

若寒痰閉塞,導致厥逆、昏沈,可用半夏、橘紅各八錢,濃煎半杯,加入薑汁半杯,頻頻灌服。

若風邪入侵,導致張目、痰鳴聲如鋸齒,大小便失禁,且有生命危險,可用參附、薑、夏濃煎灌服,隨吐隨灌。久之,藥力下咽,胸膈流通,頻進參附,可期痊癒。

若風痰熱閉,可用牛黃丸灌吐。

若頸疽內攻,可用蘇合香丸灌吐。

若風熱不語,可用解語丹灌吐。

若中暑不醒,可用消暑丸灌吐。

若中惡不醒,可用薑汁、橘、夏灌吐。

若夢膨不醒,可用連須蔥白煎酒灌吐。

若自縊不醒,可用肉桂煎湯灌吐。

若纏喉鎖喉,喉閉喉風,可用杜牛膝搗汁,與雄黃丸一同灌吐。

若牙關緊閉,不能張口,可用搐鼻散吹入鼻中,引發噴嚏,待牙關張開,再依前法用二陳湯、瓜蒂散分治。

若妊婦轉脖,小便不通,可用醋蒜吐蛇、雄黃、狗油與瓜蒂一同灌吐;若有瘀血,可用韭汁吐出。

昔日仲景治療胸痛不能食,按之有涎唾下,大便溏瀉,連續數日,用吐法後,大便即止。由此可見,吐法能止痰、止瀉。

由此可知,在危急之際,古人常運用湧劑,發揮其神妙莫測的作用,不勝枚舉。故吐法不可不講。

然而,病勢危篤、老弱氣衰、體質虛弱、脈息虛弱、房勞不慎、四肢厥冷、自吐不止、冷汗自出、諸亡血家、新產婦人,以及病系邪氣,胸膈本無痰食者,則湧吐就應該嚴格禁止。

清者清也(六淫之邪除中寒寒濕外皆不免於病熱經云熱者寒之是己熱氣熏蒸或見於口舌唇齒或見於口渴便尿灼知其熱而不清則斑黃狂亂厥逆吐衄諸證業生矣其勞力辛苦之人中氣大虛發熱倦怠心煩尿赤名曰虛火與外感熱證相隔霄壤又有陰虛勞瘵之證日哺潮熱者產後血虛發熱煩躁者命門火衰浮陽上汛者與夫陰盛格陽假熱之證其人面赤狂躁欲坐臥泥水中或大便數日不下或舌黑而潤或脈反洪大崢崢鼓指按之豁然空者或口渴欲得冷飲而不能咽者或因下元虛冷頻飲熱湯以自救者若誤投涼藥立見危亡矣至於風寒閉火者散而清之暑熱傷氣者補而清之濕熱者或散或滲或下而清之燥熱者潤而清之傷食積熱消而清之傷寒邪傳胃府熱勢如蒸自汗口渴飲冷而能消水者非白虎湯鮮克有濟也更有陽盛拒陰之證清藥到口即吐者以薑汁製黃連反取之所謂寒因熱用也若夫七情氣結互相感觸火從內發者以越鞠丸開六郁以逍遙散調肝氣氣虛者補其氣血虛者滋其血真陰不足而火上炎者壯水為主用六味湯真陽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歸原用保元湯或八味丸蓋外感之火以涼為清內傷乙火以補為清也若本體素虧藏府本寒飲食素少腸胃虛滑或產後病後房勞之後雖有熱證亦只宜少少用之即有不及猶可再清儻清之太過則必寒生而將醫藥矣兒熱病清之而不去者當滋其腎腎水乃天真之水以之制外邪何邪不服何熱不除而況以治內傷乎然滋陰之藥不能開胃扶脾恢復元氣則參苓耆朮亦當酌量而用之也一

白話文:

清熱的意思就是消除體內的熱邪。六淫邪氣,除了寒邪、寒濕之外,其他邪氣都容易導致發熱。醫書上說,熱是寒的表現,體內熱氣蒸騰,就會表現出口舌唇齒乾燥、口渴、小便灼熱等症狀。如果熱邪沒有清除,就會出現斑黃、狂躁、厥逆、吐血、鼻出血等症狀。勞累辛苦的人,中氣虛弱,也會出現發熱、倦怠、心煩、小便赤色等症狀,稱為虛火。虛火和外感熱證完全不同。還有陰虛勞損的症狀,表現為午後發熱、潮熱。產後血虛也會出現發熱、煩躁,命門火衰也會導致浮陽上逆,另外還有陰盛格陽導致的假熱症狀,患者會面赤狂躁,想要坐卧在泥水中,或者幾天不排便,舌頭發黑而濕潤,脈象反常洪大有力,按下去會感覺空虛,或者口渴想喝冷飲卻咽不下,或者下元虛寒,經常喝熱湯自救。如果誤服涼藥,就會危及生命。風寒閉塞陽氣的,需要散寒解表、清熱;暑熱傷氣的,需要補氣清熱;濕熱的,需要散濕、滲濕、利水清熱;燥熱的,需要潤燥清熱;食積熱的,需要消食清熱;傷寒邪氣傳入胃府,熱勢如蒸,自汗口渴,喝冷水能消渴的,需要使用白虎湯來治療。還有一些陽氣盛而陰氣不足,服用清熱藥就嘔吐的,可以用薑汁製黃連來反治,這就是寒因熱用的治療方法。七情氣結互相影響,導致內火上升的,可以用越鞠丸來疏解肝氣鬱結,可以用逍遙散來調和肝氣。氣虛的,需要補氣;血虛的,需要滋血;真陰不足而內火上升的,需要滋陰為主,可以用六味地黃丸;真陽不足而內火上升的,需要引火歸元,可以用保元湯或八味丸。外感熱證需要用涼藥來清熱,內傷熱證需要用補藥來清熱。如果體質虛弱,臟腑本就虛寒,飲食清淡,腸胃虛弱,或者產後、病後、房勞之後出現發熱症狀,也只宜少量使用清熱藥物。即使藥量不夠,也可以再次清熱。如果清熱過度,就會寒邪入侵,導致病情加重。兒童發熱,清熱藥物不能消除,需要滋補腎陰。腎水是先天之水,可以抑制外邪,任何邪氣都無法抵抗,任何熱症都無法消除,更何況是用來治療內傷呢?但是滋陰藥物不能開胃健脾,恢復元氣,那麼參苓白朮也要酌量使用。

溫者暖也(藏府受寒必須溫劑經云寒者溫之是己天地肅殺之氣莫甚於寒其邪自表而入有曰傷寒初時即行溫散則病自除若不由表入而直中陰經者曰中寒其證惡寒厥逆口鼻氣冷或冷汗自出嘔吐瀉利或腹中急痛厥逆無脈下利清穀或寒濕浸淫四肢拘急發為痛痹此皆法當溫之者也如冬令傷寒則溫而散之冬令傷風則溫而解之寒痰壅閉則溫而開之冷食所傷則溫而消之至若中寒暴痛大便反硬溫藥不止者則以熱劑下之時當暑月納涼飲冷暴受寒侵者亦當溫之體虛挾寒者溫而補之寒客中焦主以理中湯寒客下焦主以四逆湯真虛挾寒命門火衰者必須補其真陽復有陰盛格陽之證混藥不效力則以白□湯加入尿豬膽汁反取之所謂熱因寒用也更有表裡肯寒之證始用溫藥裡寒頓除表邪未散復傳經絡以致始為寒中而後變為熱中者容或有之亦有三陰直中和無表邪溫藥太過遂令塞退熱生初終異轍在所時有若不斟酌時宜對證投劑是先以溫藥救之者繼以溫藥賊之矣夫以陽氣素虛之人一旦客寒乘之則溫劑宜重若人人平日火旺不任辛溫成曾有陰虧失血之證不能用溫藥者即中新寒亦須景減不必盡劑也且溫之與補有相兼者有不必相兼者虛而目寒則兼用之寒而不虛則專以薑桂主之時當盛夏雖溫劑宜輕若虛寒極重亦當舍時而從證然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安危之機禍如反掌苟非審慎明辨奚克悉底中和哉)

白話文:

溫暖可以驅寒,這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溫劑」。人體若受寒,必須使用溫劑治療。古籍中記載,寒症需以溫劑治療,因為天地肅殺之氣以寒氣最盛,寒邪從體表侵入,若初期即以溫散之法治療,則疾病可自愈。但若寒邪未從表入,而直接侵入陰經,則稱為「中寒」,其症狀包括惡寒、厥逆、口鼻氣冷、冷汗自出、嘔吐、腹瀉、腹痛、厥逆無脈、下利清穀等。此外,寒濕浸淫四肢,導致拘急疼痛,發展為痛痹,這些都屬於應該使用溫劑治療的症狀。例如,冬令傷寒需溫散之,冬令傷風需溫解之,寒痰壅閉需溫開之,冷食所傷需溫消之。但若中寒暴痛,大便反硬,溫藥無效,則需用熱劑下之。夏季納涼飲冷,暴受寒侵,也應該使用溫劑。體虛挾寒者,需溫而補之;寒客中焦,以理中湯治療;寒客下焦,以四逆湯治療;真虛挾寒,命門火衰,則必須補其真陽。此外,還有陰盛格陽的證候,混用藥物無效,需用白□湯加入尿[豬膽汁]治療,這就是所謂的「熱因寒用」。

表裡肯寒的證候,初始使用溫藥,裡寒頓除,但表邪未散,又傳入經絡,導致由寒中轉變為熱中,这种情况也有。還有三陰直中,無表邪,使用溫藥過度,反而導致塞退熱生,初終異轍,時有發生。若不斟酌時宜,對證投藥,先以溫藥救之,繼而用溫藥賊之。

對於陽氣素虛之人,一旦客寒乘之,溫劑宜重。但若人人平日火旺,不任辛溫,或曾有陰虧失血之證,不能用溫藥者,即使中新寒,也需減量,不必全用。

溫補可相兼,亦可不相兼。虛而目寒,則兼用溫補;寒而不虛,則專以薑桂主之。盛夏時節,溫劑宜輕,若虛寒極重,則應舍時而從證。但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安危之機,禍如反掌,若不審慎明辨,如何能夠悉底中和哉!

補者助也(邪之所湊且氣必虛虛者損之漸損者虛之積也初時不覺久則病成雖欲補之將何及耶大虛之證外似有餘內實不足脈浮大而澀面赤火炎身浮頭眩煩躁不安此為比汗暈脫之機更有精神浮散徹夜不寐者其禍尤速宜急用養榮湯歸脾湯加斂藥以收攝元神庶幾可救復有陰虛火亢氣逆上衝不得眠者法當滋水切忌苦寒至其人本體雖虛而客邪勢正方張若驟補上無異閉門留寇更有大實之證積熱在中酷肯虛寒者必唇焦口燥便閉尿赤與真虛相隔天淵誤投補劑病必增劇矣補氣藥用四君子湯有補火清火之別蓋少火為生氣之原丹田乃出氣之海補氣不補火者非也然而壯火食氣如傷暑之人四肢無力濕熱成痿不能舉動者又當清以為補也補血藥用四物湯亦有寒熱之異血熱之證宜補宜行而兼清血寒之證宜溫宜養而兼和如熱迫血而妄行謂之陽乘陰治用四生丸六味湯若血寒而吐謂之陰乘陽治用理中湯加當歸其有去血過多成升斗者無分寒熱皆當補益所謂血脫者益其氣乃陽生陰長之至理蓋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也然補之之法有開闔緩急如補中益氣湯用參耆必用陳皮以開之六味湯用熟地即用澤瀉以導之有補散並行者參蘇飲益氣湯是也有消補並行者枳朮丸理中丸是也有攻補並行者瀉心湯硝石丸是也有溫補並行者治中湯參附湯是也有清補並行者參連飲病機是也更有極虛之人垂危之病非大劑湯液不能挽回者當用參附煎膏日服數兩以救陽微將脫之證並用參麥煎膏日服數兩以拯津液將枯之證無力者代之以耆朮儻病邪未盡元氣雖虛不任峻補則從容和緩相其機宜循序漸進其有體質素虛別無大寒大熱者則用平和之藥調理氣血可也難經所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和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正補也又肺虛者補土心虛者補木脾虛者補命門火肝虛者補水腎虛者補金此相生而補之也至於腎者先天之根本也有水有火水曰真陰火曰真陽非氣非血生身生命全賴乎此古人月六味滋水八味補火以十全大補湯兼濟水火法非不善矣然以假補真必其真者未經盡喪庶幾有效若先天之氣蕩然無存雖有靈芝亦難續命而況庶草乎至於脾者後天之根本也尤當培養不可忽視所謂安穀則昌絕谷則危又云粥漿入胃則虛者活古人制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健脾丸者良有以也然因餓致病者固多而因傷致病者亦復不少過嗜肥甘則痰生過嗜醇釀則飲積瓜果乳酥濕從內受發為腫滿瀉利五味偏啖久而增氣皆令天殃可不慎哉是知脾腎二藏皆為根本不可偏廢古人或謂補脾不如補腎者以命門之火可生脾土也或謂補腎不如補脾者以飲食之精自能下注於腎也凡脾弱而腎不虛者則補脾為亟腎弱而脾不虛者補腎為先若脾腎兩虛則並補之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節飲食慎風寒惜精神用藥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現有人參果專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並能御外邪消飲食輕易不老郤病延年真神丹妙藥人人皆有惟不肯服食耳)

白話文:

補益身體如同幫助人一樣,疾病的發生是因為邪氣侵襲,而身體虛弱,虛弱會逐漸損耗身體,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疾病。初期可能不會察覺,但時間久了就會病發,即使想要補救也為時已晚。

嚴重虛弱的症狀,外表看似充足,內裡卻是虛弱不堪,脈搏浮大而澀,臉色發紅,身體燥熱,頭昏眼花,煩躁不安,這就是快要昏倒的徵兆。如果精神浮散,徹夜失眠,情況會更加危急,應該立即服用養榮湯、歸脾湯,並加入收斂藥物來安定心神,才有可能恢復。

如果陰虛火旺,氣逆上衝導致失眠,就要滋養腎陰,避免服用苦寒藥物。如果患者雖然虛弱,但外邪入侵正盛,如果貿然進補,就如同關門留賊。

如果身體積熱,症狀酷似虛寒,就會出現嘴唇乾燥,口渴,便秘,尿液赤紅,這與真正的虛弱有天壤之別,誤用補藥只會加重病情。

補氣藥物,例如四君子湯,分為補火和清火兩種,因為少量火氣是生氣的根本,丹田是氣的海,補氣不補火是錯誤的。然而,如果火氣過旺,就會消耗氣血,例如中暑的人,四肢無力,濕熱導致痿軟,無法活動,就應該清熱以補氣。

補血藥物,例如四物湯,也有寒熱之分,血熱的症狀宜補宜行,並兼顧清熱;血寒的症狀宜溫宜養,並兼顧和緩。如果熱氣迫使血液妄行,稱為陽乘陰,應該服用四生丸、六味湯;如果血寒導致嘔吐,稱為陰乘陽,應該服用理中湯加上當歸。如果失血過多,無論寒熱都要補益,因為失血導致氣虛,補氣才能促進血液生成,這是陰陽相生之道。

補益的方法有開闔、緩急之分。例如補中益氣湯,用人參、黃芪就要用陳皮來開胃;六味湯,用熟地就要用澤瀉來利尿。補散並行的藥物,例如參蘇飲、益氣湯;消補並行的藥物,例如枳朮丸、理中丸;攻補並行的藥物,例如瀉心湯、硝石丸;溫補並行的藥物,例如治中湯、參附湯;清補並行的藥物,例如參連飲,這些藥物都根據不同的病機而使用。

如果患者極度虛弱,命在旦夕,必須用大劑量的湯藥才能挽救生命,例如參附煎膏,每天服用數兩,以救助陽氣;如果津液將枯,則服用參麥煎膏,每天服用數兩,以補充津液。如果患者無力,可以用黃芪、白朮代替人參。如果病邪尚未完全清除,元氣雖然虛弱,但不能過於峻補,就要緩慢和緩,觀察患者的情況,循序漸進。

如果患者體質素虛,沒有明顯的寒熱之證,就可以用平和的藥物調理氣血。難經記載:「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和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這就是正確的補益方法。

肺虛者補土,心虛者補木,脾虛者補命門火,肝虛者補水,腎虛者補金,這就是五行相生,相生而補之。腎是先天之本,包含水和火,水為真陰,火為真陽,不是氣,也不是血,是生身命命的根本。古人用六味滋水,八味補火,以十全大補湯兼濟水火,方法並非不好。但是,用假補真,必須是真氣尚未完全耗盡,才有可能有效。如果先天之氣蕩然無存,即使有靈芝也難以續命,更何況其他草藥?

脾是後天之本,也要好好調養,不可忽視。「安穀則昌,絕谷則危」,「粥漿入胃則虛者活」。古人創造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健脾丸,都是有道理的。因為餓病的人很多,但因傷致病的人也不少。過度嗜食肥甘就會生痰,過度嗜飲酒就會積酒,瓜果乳酥容易產生濕氣,從內而外導致腫脹、瀉痢,五味偏嗜,久而久之就會損傷元氣,招致天譴,不可不慎。

可見,脾和腎兩個臟器都是根本,不可偏廢。有人說補脾不如補腎,因為命門之火可以生脾土;也有人說補腎不如補脾,因為飲食精華可以下注於腎。如果脾弱而腎不虛,就應該優先補脾;如果腎弱而脾不虛,就應該優先補腎;如果脾腎兩虛,就應該同時補益。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節制飲食,注意避寒保暖,珍惜精神,用藥得當,不治之症少之又少。

現今有人參果,專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還能抵禦外邪,促進消化,延年益壽,是真正的仙丹妙藥,人人皆有,只是不肯服用而已。

雜錄

吳草廬曰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肺為出氣之門戶故名氣口而為六脈之大會以占身焉

李瀕湖曰兩手六部皆肺之經脈待取此以候五藏六府之氣非五藏六府所居之處也

張石頑曰靈樞經脈雖各有起止各有支別而實一氣相通故特藉手太陰一經之動脈以候五藏六府十二經之有餘不足其經雖屬於肺實皆胃氣所主蓋藏冊諸氣靡不本之於胃也觀五藏別論經脈別論營衛生會三假經文可以默識其微矣

李士材曰夫人之虛非氣即血脾為肺母肺為氣生之官故肺氣受傷者必求助於脾土也腎為肝母肝為藏血之地故肝血受傷者必藉資於腎水也補腎補脾法當並行然甘寒補腎恐妨胃氣辛溫扶脾恐耗腎水須辨緩急而為之施治或補腎而助以沈香砂仁或扶脾而雜以山藥五味機用不可不活也

白話文:

雜錄

吳草廬說: 脈絡的運行開始於肺,最終到達肝,然後又回到肺。肺是氣體出入的門戶,所以稱為「氣口」,也是六脈匯聚的地方,以此可以推測身體的狀況。

李瀕湖說: 兩手上的六條經脈都是肺的經脈,我們通過觀察它們來推測五臟六腑的氣息,而不是直接觀察五臟六府的位置。

張石頑說: 《靈樞經》中記載,雖然各條經脈都有各自的起點和分支,但其實它們都是由同一股氣貫通的。因此,我們特別藉由手太陰經的動脈來推測五臟六腑十二經的氣血盈虧。雖然手太陰經屬於肺,但其實是由胃氣主宰的。因為所有的氣血都來源於胃,所以只要觀察五臟別論、經脈別論、營衛生會以及三假經的內容,就能夠默默地理解其中的奧妙。

李士材說: 人體的虛弱,不是氣虛就是血虛。脾是肺的母親,肺是氣生成的器官,所以肺氣受損就必須依靠脾土。腎是肝的母親,肝是藏血的地方,所以肝血受損就必須依靠腎水。補腎補脾的藥法應該同時進行,但甘寒補腎可能會損害胃氣,辛溫扶脾可能會耗損腎水。因此,必須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治療方法。例如,補腎時可以加入沈香或砂仁,扶脾時可以加入山藥和五味子,使用藥物時要靈活變通,不可生搬硬套。

古於醫曰三折肱曰九折臂甚哉醫道之難也海內方書奚啻汗牛充棟是非牴牾靡所適從而鹵莽子掠其淺膚輒輕試方往往不刃而殺人誠可惻然況小兒痘科更有難之又難者先外大父小珊吳公博學多材藝聚精軒岐嘗著醫學輯要一書發前賢之奧室指後學之迷津體症切而施藥當實為濟世之寶筏梓州方匯枝分轉會為刊布年久不知版之存毀叔兄默云氏藏有原本巳擬重付剞劂以廣流傳咸豐甲寅賊竄□江香亦遂矢余曩於燼餘撿拾輯要四卷雖間缺如復得他本補錄之又檢得方分轉重刊天花精言三卷惜非全豹惟大要已備每以活嬰應輒如響亟並梓行今於通州續獲精言完本乃知為烙陽袁大宣先生所編先外大父客分署時所校讎也鳴呼紅羊浩刧往籍灰飛此書輾轉全存殆天之留以保赤子歟爰取全本重校補刊又有武進莊在田先生著福幼遂生兩編伯兄怕駒氏會記述刊行以及羅浮陳飛霞先生幼幼集成皆保嬰良方合付手民裝成四冊卷帙不繁便於觀覽或可作救生之一助云爾

同治十三年甲戍猜和月鑑湖陳□季平氏跋

白話文:

古時候的醫者說:「三折肱,曰九折臂,甚哉醫道之難也!」可見醫術之精深。天下醫書,多如牛毛,汗牛充棟,彼此意見相左,莫衷一是,讓人無所適從。然而有些魯莽之人,僅憑膚淺的知識,就輕易嘗試醫治,往往造成無妄之災,令人不勝唏噓。

尤其小兒痘科,更是醫學中的難中之難。先外祖父小珊吳公,學識淵博,精通醫術,曾著有《醫學輯要》一書,解開前賢的奧妙,指引後學的迷津,診斷精準,用藥得當,實為濟世之寶筏。梓州方匯枝分轉會曾刊印此書,但多年來不知其版本是否存世。叔兄默云氏收藏了原本,已準備重印出版,廣為流傳。咸豐甲寅年,匪寇入侵□江,家鄉遭遇火災,我也從廢墟中撿拾到《醫學輯要》四卷,雖然有些殘缺,幸好後來又找到其他版本,得以補全。同時,我也找到了方分轉重刊的《天花精言》三卷,雖然不是完整版本,但主要內容已齊備。每次遇到嬰兒患病,只要使用此書記載的方藥,就如同藥到病除,效果奇佳,因此我立即將其印刷出版。如今我在通州又獲得了《天花精言》的完整版本,才知是烙陽袁大宣先生所著,先外祖父客居分署時曾校對過。

唉!紅羊浩劫,往籍灰飛,此書歷經輾轉,卻能完整保存,真是天之眷顧,用以守護赤子性命!因此我將完整版本重新校對補刊,並將武進莊在田先生所著《福幼遂生》兩編,以及伯兄怕駒氏彙編的記述刊印,還有羅浮陳飛霞先生所著《幼幼集成》,皆是保嬰良方,合編成四冊,卷帙不繁,方便閱讀,或許可以成為救生的一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