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一 (4)
卷一 (4)
1. 卷一
胸痛者,邪氣初傳人里而未深入也(宜用柴胡湯加枳殼,或本方對小陷胸湯)。胸痛滿而氣喘者,風寒在肺也(宜甘桔湯加理氣散風藥)。傷寒胸不痛滿者,邪氣在表也。胸痛脹滿,未經下過者,半表半裡之證也。若已下過而痛甚者,恐成結胸也(邪之傳與不傳,以此可消息矣)。尋常胸中脹滿,多由飲食填塞,吐之即已也。
腹痛乍作乍止,脈洪有力者,熱也(芍藥甘草湯加黃連)。如腹痛噯腐吞酸,飽悶膨脹,腹中有一條扛起者,食積也(宜保和丸)。消之而痛不止,便閉不行而拒按者(宜三黃枳朮丸下之)。下後以手按仍痛者,積未盡也(仍用平藥以再消之)。消導攻下之後,遂至惡冷喜熱者,漸變寒中也(須易溫中之劑)。腹痛綿綿不已,脈遲無力者,寒也(宜香砂理中湯)。如腹痛兼飽悶脹病,是有食櫝不便,驟補(宜用香砂二陳湯,加薑、桂、查、樸、穀芽,溫而消之)。消之而痛不止,大便反閉,名曰陰結(宜木香丸熱藥下之)。下後仍用溫劑和之可也。腹痛走注無定者,濁氣壅塞也(宜木香調氣散)。腹痛騃板不移者,瘀血積聚也(宜澤蘭湯行之)。腹痛而唇有斑點,飢時更甚者,蟲齒也(用化蟲丸)。腹痛而吐瀉者,傷暑霍亂也(宜四味香需飲)。腹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變在須失者,乾霍亂也(俗名曰攪腸沙)。更有偏體紫黑者,鳥沙鵬也(此二證勢極凶險,刻不可待,急用刀頭燒鹽和陰陽水吐之,或用四陳湯服之,外用武侯平安散點左右大眼角,蔗幾十中生一也)。腹痛當臍中轉側作水聲,小便如淋者,腹內癰也(宜用牡丹皮散)。傷寒以手按腹,若不痛脹者,邪夫人里也。按之而腹滿痛,嗌乾口燥,脈沉實者,少陽之邪傳入太陰經,肝木乘脾也(宜小柴胡湯去參,加芍藥和之)。和之而腹脹不減,痛不止者,裡實之證也(宜大樂胡湯下之,如自利,去大黃,易黃連)。太陽證為醫誤下,因而腹滿痛者,此內陷之邪也(宜用桂枝倍芍藥,其大實痛者,宜加大黃)。若腹脹時滅,痛則綿綿者,此裡證未實,但可清之,不可攻也。至直中腹痛,則不由陽經傳來,其證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氣冷,脈必沈遲也(宜理中湯)。
小腹硬痛者,傷寒邪熱傳至厥陰經也(濁陰凝聚,宜急下之)。小腹硬痛而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者,蓄血證也(宜桃仁承氣湯攻之)。小腹脹滿而小便不通,大便如常者,膀胱蓄水也(口渴者,熱在上焦氣分也,宜四苓散加梔芩。不渴者,熱在下焦血分也,宜滋腎丸滋化原)。小腹繞臍硬痛,小便數而短赤者,燥糞證也(宜大承氣湯以下之)。小腹冷痛,小便清長者,寒邪直中厥陰也(宜急溫之。直中證舌雖短,總而潤澤;傳邪證舌必焦燥津枯,寒熱天淵也)。尋常小腹痛者,多屬疝、瘕、奔豚、痃癖、症積、帶下也(三陰急為疝,三陽急為瘕。冷氣上衝為奔豚,筋扛起如弓較為痃。嗜好積聚不化成形為癖,瘀血凝滯成塊不動作痛為症。女子帶下皆由脾虛感濕也)。
手指尖冷者,寒也。手指尖溫者,風也。指甲紫色者,熱極也。指甲白色者,血虧也。指甲黑而青者,毒甚中之也。手心熱者,風邪也。
白話文:
胸口疼痛,是邪氣剛開始侵入體內,還沒深入臟腑(適合用柴胡湯加枳殼,或用原方搭配小陷胸湯)。胸口疼痛且胸悶氣喘,是風寒侵襲肺部(適合用甘桔湯加一些疏通氣機、驅散風邪的藥)。傷寒導致胸部不痛不悶,是邪氣還在體表。胸口痛脹,還沒用過瀉下的藥,是邪氣在半表半裡的階段。如果已經用過瀉藥,反而疼痛加劇,可能是形成了結胸(邪氣是否傳入臟腑,可以根據這些情況判斷)。平常胸口脹滿,多半是飲食積滯,吐出來就好了。
腹痛時好時壞,脈象洪大有力,是熱證(適合用芍藥甘草湯加黃連)。如果腹痛伴隨噯氣、酸腐味、吞酸、飽悶、腹脹,肚子裡好像有一條東西頂著,是食物積滯(適合用保和丸)。如果消食後疼痛不止,而且大便不通,按壓肚子會拒絕,(適合用三黃枳朮丸瀉下)。瀉下後,用手按壓仍然疼痛,是積滯還沒完全清除(仍然要用平和的藥來繼續消食)。消食導滯、攻下後,反而變得怕冷、喜歡溫熱,是病情逐漸轉為寒證(必須改用溫中藥方)。腹痛持續不斷,脈象遲緩無力,是寒證(適合用香砂理中湯)。如果腹痛還伴隨飽悶、腹脹,是有食物積滯導致大便不通,不能馬上補益(適合用香砂二陳湯,加生薑、肉桂、山楂、厚朴、麥芽,溫和地消食)。消食後疼痛仍然不止,反而大便閉結,叫做陰結(適合用木香丸等熱性藥來瀉下)。瀉下後仍然要用溫和的藥來調理。腹痛走動不定,是濁氣壅塞(適合用木香調氣散)。腹痛固定不移,是瘀血積聚(適合用澤蘭湯來活血)。腹痛而且嘴唇有斑點,飢餓時更嚴重,是肚子里有蟲(用驅蟲藥)。腹痛又吐又瀉,是傷暑引起的霍亂(適合用四味香薷飲)。腹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感覺翻來覆去,是乾霍亂(俗稱攪腸痧)。如果身體局部出現紫黑色,是鳥痧鵬(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凶險,必須立刻處理,用燒過的鹽調陰陽水吐出來,或者用四陳湯服用,外用武侯平安散點在兩眼角,這種情況十不存一)。腹痛時肚臍周圍咕嚕咕嚕響,小便像淋雨一樣滴滴答答,是腹內生了癰(適合用牡丹皮散)。傷寒時,用手按肚子,如果不痛不脹,是邪氣已經進入臟腑。如果按壓肚子感到脹痛,而且口渴咽乾,脈象沉而有力,是少陽的邪氣傳入太陰經,肝木克制脾土(適合用小柴胡湯去除人參,加入芍藥來調和)。調和後腹脹不減輕,疼痛不止,是裡實的證候(適合用大柴胡湯瀉下,如果瀉下後,去掉大黃,改用黃連)。太陽病被醫生誤用瀉法,導致腹脹痛,是邪氣內陷(適合用桂枝湯,加倍芍藥,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大黃)。如果腹脹時好時壞,疼痛是隱隱作痛,是裡證還沒實化,只能清熱,不能攻下。至於直接傷及臟腑的腹痛,並非從陽經傳來,這種情況必定是腹脹而且吐食不下,腹瀉不止,身體發冷,脈象一定是沉而遲緩(適合用理中湯)。
小腹硬痛,是傷寒的邪熱傳到厥陰經(濁陰凝聚,要趕快瀉下)。小腹硬痛,而且小便正常,大便呈黑色,是體內有瘀血(適合用桃仁承氣湯來攻下)。小腹脹滿而且小便不通,大便正常,是膀胱積水(口渴,是熱在上焦氣分,適合用四苓散加梔子、黃芩;不渴,是熱在下焦血分,適合用滋腎丸來滋陰)。小腹繞著肚臍硬痛,小便頻繁且短赤,是大便乾燥(適合用大承氣湯來瀉下)。小腹冷痛,小便清長,是寒邪直接侵入厥陰經(要趕快溫熱身體。如果是寒邪直中,舌頭雖然短,但一定是濕潤的;如果是邪氣傳入的,舌頭一定是焦燥乾枯,寒熱截然不同)。平常的小腹痛,大多是疝氣、瘕、奔豚、痃癖、症積、帶下等引起的(三陰經氣急,會形成疝氣;三陽經氣急,會形成瘕。冷氣上衝,會形成奔豚;筋脈隆起像弓,會形成痃。喜歡吃某種東西,積聚不消化,會形成癖;瘀血凝結成塊,固定不動,會形成症。女子的帶下多是由於脾虛感受濕氣引起的)。
手指尖冰冷,是寒證。手指尖溫熱,是風邪。指甲呈紫色,是熱到極點。指甲呈白色,是血虛。指甲呈黑色或青色,是中了很深的毒。手心發熱,是感受了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