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卷四

梔子豉湯治汗下不解虛邪留於膈上心下結痛虛煩懊憤不得眠反覆顛倒臥起不安者

梔子(拾四枚。擘),香豉(四合)

右二味水煎分二服溫進一服得怏吐止後服

小承氣湯,治少陽陽明府證(承氣湯有八禁一表證未除二心下硬滿三合面赤色四平素食少或病中反能食五嘔多六脈遲七津液內竭八小便少)

生大黃(四錢),厚朴(六錢),枳實(炙。三枚)

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勿服之

抵當湯,治畜血小腹鞭滿小便自利

水蛭(三十枚。熬黑如無以嬤鯉甲生漆塗炙代之),蟲蟲(三十枚。去翅足熬)

大黃(酒浸。一兩),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右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涼膈散,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熟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熱發斑

大黃(酒浸。二兩),芒硝(一兩),甘草(炙。六錢),連翹一兩,黃芩(一兩),山梔(八錢)薄荷(七錢)

共為散每服四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日三夜二服得下熱退為度

備急丸,治心腹平痛如錐刺宿食冷積脹滿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錢),乾薑(生。二錢),大黃(三錢)

右三味為末煉自蜜丸如小豆大溫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

伊尹三黃湯,治三焦實熱煩躁便秘

黃連(煮),黃苓(酒炒),大黃(酒浸)

右三味等分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麻沸湯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藥用之

十棗湯,治懸飲內痛脅下有水氣脈眩數

芫花(熬),甘遂,大戟(泡去骨)

右三味等分撂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棗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內藥未強人服一錢匕羸入服半錢匕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匕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五苓散,治傷寒表裡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朮(生。二錢),茯苓(二錢),豬苓(二錢),澤瀉(三錢),桂枝(一錢)

右五味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服溫覆取微似汗

益元散,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炙六錢生四錢

為散清水調服三錢發散溫病熱病加蔥白七莖香豉四臺水煎溫服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禁用

白虎湯,治熱病壯熱煩渴及中暍煩熱而渴

生石膏(碎。八錢),知母(三錢),甘草(炙。一錢),粳米(半合)

水煎溫分二服一日盡飲之(此方必燥渴潮熱自汗脈洪八字全者始可用之)

駐車丸,治陰虛下痢發熱膿血稠黏及休息痢

阿膠(三兩),黃連(炒黑。兩半),當歸(兩半),乾薑(炮。一兩)

右四味搗篩醋煮阿膠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晝夜三服來飲下在金丸治肝經鬱熱吐酸綠青黃水

川黃連(六兩),吳茱萸(揀去閉口者取淨一兩同黃連煮乾)

為細末米飲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朮陳皮湯送服或用加味逍遙散作湯送

大補丸,治陰火亢極足脛疼熱不能久立及婦人火鬱發熱

白話文:

卷四

**梔子豉湯:**用來治療因為發汗或瀉下藥物使用不當,導致邪氣滯留在胸膈部位,引起心下(胃部)結痛、虛煩、焦躁不安、失眠、翻來覆去、坐立難安等症狀。

  • 藥材:
  • 梔子(14枚,搗碎)
  • 香豉(4合)
  • **煎服方法:**將以上兩味藥用水煎煮,分兩次溫服。服用一次後如果感覺有嘔吐,停止服用,症狀緩解即可停止服用第二次。

**小承氣湯:**用來治療少陽陽明腑實證。(使用承氣湯有八種禁忌:一、表證未解除;二、心下感覺硬滿;三、臉色發紅;四、平時食量小或生病期間反而能吃;五、嘔吐頻繁;六、脈搏遲緩;七、體內津液耗竭;八、小便量少。)

  • 藥材:
  • 生大黃(4錢)
  • 厚朴(6錢)
  • 枳實(炙,3枚)
  • **煎服方法:**首次服用湯藥後如果排便,就停止服用;如果沒有排便,就將剩餘的藥全部喝完。如果排便,就停止服用。

**抵當湯:**用來治療體內瘀血,導致小腹脹滿,但小便正常。

  • 藥材:
  • 水蛭(30枚,熬黑,如果沒有,可以用螞蟥的甲殼,用生漆塗抹後炙烤代替)
  • 蟲蟲(30枚,去除翅膀和足,熬過)
  • 大黃(用酒浸泡,1兩)
  • 桃仁(30枚,去皮尖)
  • **煎服方法:**將以上四味藥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取藥汁三升,溫服一升。如果沒效果,再次服用。

**涼膈散:**用來治療溫熱時疫,表裡俱實,以及心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便秘、胃熱發斑等症狀。

  • 藥材:
  • 大黃(用酒浸泡,2兩)
  • 芒硝(1兩)
  • 甘草(炙,6錢)
  • 連翹(1兩)
  • 黃芩(1兩)
  • 山梔(8錢)
  • 薄荷(7錢)
  • **煎服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錢,加入竹葉15片,用水煎煮,溫服,每天三次,晚上兩次。直到排便,熱退為止。

**備急丸:**用來治療心腹劇痛,像錐子刺痛一樣,以及因為積食、寒冷引起的脹滿。

  • 藥材:
  • 巴豆(去除皮、心膜,使用巴豆霜,1錢)
  • 乾薑(生用,2錢)
  • 大黃(3錢)
  • **煎服方法:**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送服二三十丸。孕婦禁用。

**伊尹三黃湯:**用來治療三焦實熱引起的煩躁、便秘。

  • 藥材:
  • 黃連(煮)
  • 黃芩(用酒炒)
  • 大黃(用酒浸泡)
  • **煎服方法:**將以上三味藥等量,用剛燒開的沸水(像煮開的麻一樣翻滾的水)浸泡,片刻後擠去藥渣,分兩次溫服。這種用沸水沖泡的方法,古代只用在降火的藥物上。

**十棗湯:**用來治療懸飲,胸脅下有水氣引起的疼痛,以及脈搏眩暈等症狀。

  • 藥材:
  • 芫花(熬過)
  • 甘遂
  • 大戟(浸泡後去骨)
  • **煎服方法:**將以上三味藥等量,研磨成粉末,用一升五合水,先煮肥大的大棗10枚,剝開取8合,去藥渣後,加入藥末。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身體虛弱的人服用半錢匕。早晨空腹溫服。如果排便較少,病情沒有好轉,第二天再服用,增加半錢匕。等到快速排便後,用稀粥調養身體。

**五苓散:**用來治療傷寒,表裡症狀都沒解除,口渴但小便不利的情況。

  • 藥材:
  • 白朮(生,2錢)
  • 茯苓(2錢)
  • 豬苓(2錢)
  • 澤瀉(3錢)
  • 桂枝(1錢)
  • **煎服方法:**將以上五味藥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方寸匕(古代計量單位),每天三次。也可以直接服用生藥材,溫覆取微汗。

**益元散:**用來治療夏天小便不暢。

  • 藥材:
  • 滑石(水飛,6兩)
  • 甘草(炙,6錢)
  • 生甘草(4錢)
  • **煎服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服3錢。治療溫病或熱病,可以加入蔥白7段和豆豉4台,用水煎煮後溫服。年老體虛或病後傷津導致小便不利的禁用此方。

**白虎湯:**用來治療熱病,高熱,口渴,以及中暑引起的煩熱口渴。

  • 藥材:
  • 生石膏(搗碎,8錢)
  • 知母(3錢)
  • 甘草(炙,1錢)
  • 粳米(半合)
  • **煎服方法:**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溫服,分兩次,一天內服完。(這個方子必須在出現燥熱口渴、潮熱、自汗、脈洪等八種症狀都符合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駐車丸:**用來治療陰虛下痢,發熱,膿血黏稠的腹瀉,以及久痢不止的情況。

  • 藥材:
  • 阿膠(3兩)
  • 黃連(炒黑,2兩半)
  • 當歸(2兩半)
  • 乾薑(炮製,1兩)
  • **煎服方法:**將以上四味藥搗碎過篩,用醋煮阿膠,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白天和晚上各服三次,用開水送服。

**在金丸:**用來治療肝經鬱熱引起的吐酸水,以及綠色、青色或黃色的液體。

  • 藥材:
  • 川黃連(6兩)
  • 吳茱萸(挑選去除閉口的,取1兩,和黃連一起煮乾)
  • **煎服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四十丸,用白朮陳皮湯送服。也可以用加味逍遙散的湯送服。

**大補丸:**用來治療陰火過旺導致的腿腳疼痛發熱,無法久站,以及婦女因火鬱導致發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