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方祖

桂枝湯,治風傷衛氣脈浮緩發熱自汗營衛不和

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甘草炙(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擘)

右五味水煎溫服啜熱稀粥一盞以助藥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頃再服

麻黃湯,治寒傷營氣脈浮發熱無汗而喘骨節痛

麻黃(三錢。去節),桂枝(三錢),甘草炙(一錢),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

右四味水煎溫服暖覆取微汗不須啜粥以寒邪入傷營氣營氣起於中焦恐穀氣反助邪熱也

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並治但伏不得臥效逆上氣面目浮腫

麻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炙(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石膏(三錢),乾薑(三錢),芎藭(一錢),杏仁(三十枚。泡去皮尖碎)

右九味水煎溫服常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

升麻湯,治陽明經邪發熱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錢),葛根(錢半),白芍(錢半),甘草炙(八分)

右肆味水煎溫服升葛為陽明經之嚮導陽明專主肌肉恐開泄大過即以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所以解利本經邪熱及時行痘膠皆為

專藥然在起脹後禁用(石頑)

小柴胡湯,治少陽受邪往來寒熱脈弦脅痛而嘔

柴胡(三錢),黃芩(六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擘

水煎去滓溫服治傷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溫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陽例中小柴胡湯專一和解表裡少陽為陰陽交界邪傳至此已漸向里故用柴胡升發其邪使從外解即以人參擋截於中不令內犯更以半夏黃芩清解在裡之熱痰生薑大棗並祛在表之邪氣又須甘草協輔參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無容擬議者也其方後加減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於邪氣犯本膽府受病而加龍骨牡蠣丸藥誤下而加芒硝屢下不解引邪人里心下急鬱郁微煩而用大柴胡為法外之法變通無定不可恩議者也獨怪世醫用小柴胡一概除夫人參且必加枳桔耗氣之品此非法之法習俗相承匿於橫議者也何怪乎道藝日卑風斯日下哉(石頑)

星香湯,治中風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熱不得者

南星(三錢),木香(五分),生薑(十片)

水煎服無時

朮附湯,治寒濕體痛自汗身寒

白朮(一兩),附子(五錢)

右二味水煎去滓放涼分三服

四逆湯,治陰寒脈沈四肢厥冷嘔吐泄瀉

附子(一枚。生用),乾姜(五錢),甘草(六錢)

右三味水煎服分溫再服

理中湯,治胸痹心胸痞氣霍亂灶瀉不渴一切脾胃虛寒嘔吐清水飲食不入完穀不化

乾薑(炮。五分),人參(一錢),白朮(炒焦。一錢),甘草炙(五分)

右四味水煎去滓溫服腸胃虛脫完穀不化者煉白蜜丸彈子大沸湯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滿不痛

白話文:

[卷四]

桂枝湯:治療風寒侵襲導致衛氣不足,脈搏浮弱,發熱自汗,營衛不和的症狀。

藥方: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掰開)。 將以上五味藥材水煎,溫服,喝熱稀粥一碗以增強藥效,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若不出汗,過一會兒再服用。

麻黃湯:治療寒邪侵犯營氣,脈搏浮弱,發熱無汗並伴有喘息、骨節疼痛的症狀。

藥方:麻黃(去節)三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杏仁二十枚(泡水去皮尖)。將以上四味藥材水煎,溫服,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因為寒邪傷及營氣,營氣源於中焦,擔心穀氣反而助長邪熱。

續命湯:治療中風導致肢體麻痺,不能自主活動,且臥床不起,症狀逆上,面目浮腫的症狀。

藥方:麻黃三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三錢,石膏三錢,乾薑三錢,川芎一錢,杏仁三十枚(泡水去皮尖,研碎)。將以上九味藥材水煎,溫服,輕微蓋被,靠著坐著,出汗則病癒,不出汗則繼續服用,沒有禁忌,但要避免吹風。

升麻湯:治療陽明經邪氣導致發熱以及痘疹初期。

藥方:升麻一錢,葛根半錢,白芍半錢,炙甘草八分。將以上四味藥材水煎,溫服。升麻、葛根是陽明經的嚮導藥物,陽明經主司肌肉,擔心藥力過猛,所以用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以此來疏解陽明經的邪熱,治療時行痘瘡,都是專方。但起疹子後禁用。(石頑語)

小柴胡湯:治療少陽經受邪,往來寒熱,脈象弦細,脅肋疼痛並伴有嘔吐的症狀。

藥方:柴胡三錢,黃芩六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半夏二錢,生薑五片,大棗四枚(掰開)。水煎去渣,溫服。治療傷寒有五種方法:發汗、吐瀉、下瀉、溫補、調和,都是確定的方法。少陽病例中,小柴胡湯專門用於調和表裡。少陽經是陰陽交界處,邪氣傳到這裡已經漸漸向裡發展,所以用柴胡疏散邪氣,使之從體表排出。再用人參在中間阻擋,不讓邪氣內犯,並用半夏、黃芩清解裡面的熱痰。生薑、大棗共同祛除體表邪氣。甘草協同輔助人參、柴胡共同完成匡正辟邪的功效,這是確切不變的方法,不容置疑。方子加減是方法中的方法,固定不變。至於邪氣犯到膽經,加龍骨牡蠣丸;藥物誤下,加芒硝;多次下瀉不解,邪氣入裡,心下煩悶,則使用大柴胡湯,這是方法之外的方法,變通無定,不可一概而論。只是奇怪的是,世醫使用小柴胡湯一律去掉人參,而且一定要加枳實、桔梗等耗氣的藥物,這是錯誤的方法,習俗相承,隱藏著謬誤。難怪醫道日漸衰落!(石頑語)

星香湯:治療中風導致痰涎阻塞,神志不清,服用溫熱食物則加重症狀。

藥方:南星三錢,木香五分,生薑十片。水煎服,不拘時間。

朮附湯:治療寒濕導致身體疼痛,自汗,畏寒。

藥方:白朮一兩,附子五錢。將以上二味藥材水煎,去渣,放涼後分三次服用。

四逆湯:治療陰寒內盛,脈象沉弱,四肢厥冷,嘔吐泄瀉。

藥方:生附子一枚,乾薑五錢,甘草六錢。將以上三味藥材水煎服,分次溫服。

理中湯:治療胸痺,心胸痞悶,霍亂,腹瀉,不渴,一切脾胃虛寒,嘔吐清水,飲食不入,消化不良。

藥方:炮乾薑五分,人參一錢,炒焦白朮一錢,炙甘草五分。將以上四味藥材水煎去渣,溫服。腸胃虛脫,消化不良者,可煉成白蜜丸,彈子大小,用沸水研磨成糊狀,每日三次,夜裡服用兩次,名為理中丸。

半夏瀉心湯:治療心下痞滿,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