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卷三

帶脈起於脅(即䏚中,也在京門穴之下),圍身一周,如束帶然。(沖、督、任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於帶脈。)

病則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腰腹縱如囊水狀。婦人腰痛,少腹痛,裡急,愈瘲,牽季脅,工空耎處,月事不調,赤白帶下。其脈中部(即兩關坐左右彈而橫滑者),帶脈也。

跌陽少陰脈說:跌陽一名衝陽(在腳背上去陷量二寸,脈動處,乃足陽明胃經之動脈也)。少陰一名太谿(在足之內踝後,跟骨上,脈動處,乃足少陰腎經之動脈也)。

此乃古診法,不行久矣。設有危急之病,寸口脈不見者,診此以決死生可也。(若在平時,總不如以關脈為胃氣,以尺脈為根之為愈也。)

上焦營衛之所司,不能偏於輕重,故言寸口;兩關主乎中焦,脾胃之所司,宜重在右,故言跌陽;兩尺主乎下焦,宜重在在,故言少。

白話文:

帶脈起於肋骨下方(也就是側腰中間,也在京門穴之下),環繞腰部一圈,就像束腰的帶子一樣。(沖脈、督脈、任脈三條脈絡同時發源,但走向不同,雖然同一個源頭卻分出三個岔路,都與帶脈相互聯繫。)

如果帶脈出現問題,就會腹部脹滿,腰部無力酸軟,感覺像坐在水裡一樣,腰腹鬆弛無力,好像裝滿水的水袋。婦女會腰痛、小腹痛,腹部裡急後重,抽搐,牽引到肋骨下緣,肋骨交界處柔軟的地方會感到不適,月經不調,出現赤白帶下。其脈象的特點,在兩手的關脈處(也就是左右手都能摸到,脈象呈現橫向滑動的),就是帶脈的脈象。

跌陽脈和少陰脈的說法:跌陽,又名衝陽(在腳背高起處往下量兩寸,脈搏跳動的地方,是足陽明胃經的動脈)。少陰,又名太谿(在腳內踝後方,腳跟骨上方,脈搏跳動的地方,是足少陰腎經的動脈)。

這是古代的診脈方法,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如果遇到危急的病症,寸口脈摸不到的時候,診察這些脈象可以判斷生死。(如果是在平時,總不如以關脈的脈象來判斷胃氣,以尺脈的脈象來判斷腎氣來得更準確。)

上焦的營衛之氣所主導的,不能偏重或偏輕,所以診斷寸口脈;兩手的關脈主要掌管中焦,是脾胃所主導的,應當以右手為重點,所以診察跌陽脈;兩手的尺脈主要掌管下焦,應當以左手為重點,所以診察少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