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輯要》~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卷二

牢(脈沈而堅實守而不移也陰中陽也為胃氣竭絕精血遺亡而氣獨守之候也為裡實表虛胸中氣結勞作腐極男子遺精女子牛產漏下若中風而見牢脈為陰虛而風勁病濕而見牢脈為土亢而風木相乘皆謂無宵氣經曰脈不往來者死貫斯之謂也)

竺脈來數疾時忽一止也陽也為陽獨盛而陰不能和之也為氣結為癰疽為冒背痛為狂為怒為瘀血發斑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此皆陽邪內陷之象見之多難治)

結(脈來緩時忽一止也或二動而止或三動而止無常數也陰也為陰獨盛而陽不能入之也為癥結為寒氣為七情抑鬱浮而結為寒邪滯經沈而結為積氣在內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此皆陰邪固結之象則近死可知矣)

代(更替也脈來五動一止不能自還須臾復來依前五動至數有常並無增減亦有七動一止良久復來而仍如前數者皆由元氣不續故也若在病後或風家心腹痛家傷寒心悸家跌打悶亂家霍亂家娠身家而見此則未可遽謂之死候若不因病而其人羸瘦或他病而見代脈者乃一藏已經無氣故求他藏以肛續之斯則必死無疑矣)散(分離也渙而不聚也有表無里至數不齊來去不明漫無根蒂為血亡

而氣欲去也為腎敗為虛陽不斂為心氣不足為衛氣散漫皆非佳兆也戴同父先生云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平脈也心脈耎散為怔忡肺脈耎散為汗出肝脈耎散為溢飲脾脈耎散為脛端腫皆病脈也腎脈耎散者死其諸病脈代散交見者皆死脈也)

毛(脈來浮澀類羽毛也病病與澀脈同)鉤(脈來數大而耎按之指下委曲旁出也昔人以洪為夏脈內經以鉤為夏脈遂有鉤即是洪之說然痰食瘀積阻礙脈道關部常屈曲而出此與

夏脈之微鉤者似同而實不預也)

石(陽至而絕腎之危脈也水絕不能濟火故有此脈也張石頑先生雲實節是石愊愊如彈石狀為腎絕之兆矣)

溜(脈來如水之溜陰陽和平無相勝負其即滑而清之謂乎)疾(呼吸之間脈七八動也有陰陽寒熱真假之異如疾而按之益堅乃亢陽無制真陰垂絕之候若疾而按之不鼓又為陰邪暴虐虛陽發露之徵然亦有熱毒入於陰分而為陰毒者脈必疾盛有力不似陰寒之毒脈雖疾而弦細乏力也疾者數之甚也或謂躁或謂駛皆熱極也),革(脈眩大而數浮取強直重按中空如鼓皮之狀也嬰寧先生云革乃虛革之象雖失常度而按之中空未為真藏也仲景曰革脈為虛寒相搏男子為亡血矢精嫩人為牛產漏下脈經云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時珍曰此即扎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家脈書皆以為牢脈故或有革無牢有牢無草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沈革虛牢實形證迥殊出程鍾齡先生云革脈者浮而堅急為精血少也)

細(脈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耎若絲線之應指也張石頑先生云細脈者往來如髮指下顯然不似微脈之微強模糊也為陽氣衰弱之候尺寸沈細為太陰受病沈細而數為少陰病不可發汗也素間謂之小脈經有細無小為血少氣衰凡憂勞過度及吐血衄血之人得細脈為順他病見之則逆也)清(脈來輕清緩滑流利有神也為氣血牛調之象在左主清貴仁慈在右主富厚安闖在寸主聰慧在尺為壽徵若寸關俱清而尺中蹇澀或偏大偏小者主晚景不佳及艱子嗣也)

白話文:

卷二

牢脈:脈象沉而堅實,穩定不移動,這是陰中帶陽的表現,代表胃氣衰竭,精血流失,僅剩下氣獨自守護。是體內實證而體表虛弱的徵象,胸中氣結,勞累過度,身體極度衰敗,男子會遺精,女子會產後漏血。如果是中風出現牢脈,代表陰虛而風邪強勁;如果患濕病出現牢脈,代表脾土過亢,風木乘虛而入。這些情況都預示著病情嚴重,如同《黃帝內經》所說的「脈不往來者死」,就是指這種情況。

促脈:脈搏跳動快速而急促,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這是陽盛的表現,代表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能調和。可能出現氣結、癰疽、背痛、狂躁、憤怒、瘀血發斑等症狀,也可能與氣、血、飲、食、痰等因素有關。這些都是陽邪內陷的徵象,通常難以治療。

結脈:脈搏跳動緩慢,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可能是跳兩下或三下停一下,停止的次數不固定。這是陰盛的表現,代表陰氣過盛而陽氣無法進入。可能出現癥結、寒氣、七情抑鬱等症狀。脈浮而結代表寒邪滯留在經絡,脈沉而結代表積氣在體內。可能與氣、血、飲、食、痰等因素有關。這些都是陰邪固結的徵象,預示著病情將近死亡。

代脈:脈搏跳動時會出現間歇,跳五下停一下,然後又恢復之前的規律,停頓的時間是固定的,脈搏的跳動次數沒有增減。也可能是跳七下停一下,稍後恢復規律。這些都是元氣衰竭的表現。如果在疾病之後、患風病、腹痛、傷寒、心悸、跌打損傷、悶亂、霍亂、孕婦身上出現這種脈象,還不能馬上判斷為死症。如果不是因為疾病,而是身體虛弱,或是其他疾病出現代脈,代表一個臟器的氣已經衰竭,需要依靠其他臟器來延續生命,這種情況幾乎必死無疑。

散脈:脈象渙散不聚,沒有根蒂,來去不明確。代表氣血亡失,氣想要離散,也代表腎氣衰敗、虛陽不收斂、心氣不足、衛氣渙散,都不是好兆頭。戴同父先生說,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是平脈。心脈柔軟而散代表心悸,肺脈柔軟而散代表汗出不止,肝脈柔軟而散代表溢飲,脾脈柔軟而散代表小腿腫脹,這些都是病脈。腎脈柔軟而散代表死亡。各種疾病的脈象出現代散交替,都是死脈。

毛脈:脈象浮澀,像羽毛一樣輕飄。症狀和澀脈相似。

鉤脈:脈象跳動快速且大,但柔軟無力,按壓時感覺彎曲旁出。古人把洪脈當作夏季的脈象,《內經》把鉤脈當作夏季的脈象,因此有人認為鉤脈就是洪脈。實際上,痰食瘀積阻礙脈道,關部脈象常常會彎曲而出,這雖然和夏季脈象的輕微彎曲相似,但並非同一種脈象。

石脈:陽氣到達極點而衰竭,是腎氣危險的脈象。水液衰竭不能滋養火氣,因此出現這種脈象。張石頑先生說,實節脈就是石脈,脈搏硬如石頭,按上去像彈石頭一樣,這是腎氣衰竭的徵兆。

溜脈:脈象像流水一樣流暢,陰陽平和,沒有偏勝。大概就是指滑脈而清。

疾脈:呼吸之間,脈搏跳動七八下。這種脈象有陰陽、寒熱、真假之分。如果脈疾而按壓更強勁,代表陽氣過亢而陰氣衰竭;如果脈疾而按壓無力,代表陰邪暴虐而虛陽外露。但也有熱毒進入陰分而成為陰毒的情況,脈象必然急促有力,不同於陰寒之毒,後者的脈雖然快,卻細弱無力。疾脈是數脈的極致,有人認為是躁或駛,都是熱邪過盛的表現。

革脈:脈象弦大而數,浮取時感覺強硬,重按時中空如鼓皮。嬰寧先生說,革脈是虛性的革脈,雖然失去了常規脈象,但按壓時中空,並非是臟器衰竭的表現。仲景認為革脈是虛寒相搏的表現,男子會亡血失精,女子會產後漏血。《脈經》說,三部脈都呈革脈,患病後會死亡,猝病得此脈反而能活下來。李時珍認為革脈就是扎脈和弦脈的結合,因此都代表失血的情況。各家脈書都將革脈和牢脈混為一談,以至於出現有革無牢或有牢無革的情況。實際上,革脈是浮脈,而牢脈是沉脈,革脈是虛脈,而牢脈是實脈,兩者的症狀截然不同。程鍾齡先生認為革脈浮而堅急,代表精血不足。

細脈:脈象比微脈還要小,但常見且直,柔軟如絲線。張石頑先生說,細脈的跳動像頭髮絲一樣,按壓時感覺明顯,不像微脈那樣模糊不清。這是陽氣衰弱的表現。寸關脈沉細代表太陰受病,沉細而數則代表少陰受病,不能發汗。古代醫書稱之為小脈,經典中有「細而無小」的說法,代表血少氣衰。通常過度憂慮勞累或吐血衄血的人出現細脈是順證,其他疾病出現則是不好的徵兆。

清脈:脈象輕清緩慢滑利,有活力。代表氣血調和的徵象。在左手寸關處出現,代表清貴仁慈;在右手寸關處出現,代表富裕安穩;在左手寸部,代表聰明智慧;在左手尺部,代表長壽。如果寸關處都清,而尺部脈象澀滯,或者偏大偏小,代表晚年運勢不佳,並且難以生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