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原著,華岫雲編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8)

1. 續醫案

(七歲)為母喪悲泣,淹淹不食,面黃唇淡,情志不適,生陽郁窒。內經謂思為心疾,郁必傷脾,病屬無形,非傷食惡食之比。稚年調理後天脾胃為要,佐以開益心氣。

人參,茯苓,炙甘草,淮小麥,益智仁,石菖蒲

馳騎習武,百脈震動,動則絡逆為痛,血沸出口。納食起居,無異平日,非虛損也。凡氣為血帥,氣順血自循經,不必因血用沉降重藥。

枇杷葉,炒蘇子,生苡仁,金石斛,炒桃仁,降香末

(四六)望五年歲,真陽已衰。納食逾二三日,反胃湧吐,仍有不化之形,痰涎濁水俱出,大便漸秘,此關格大症,陰枯陽結使然。

人參,半夏,茯苓,泡淡吳萸,生淡乾薑,夜另服半硫丸一錢五分

(三五)晨瀉數年,跗腫足冷。長夏土旺初交,知飢痞悶妨食。述兩三次半產不育,下焦氣撒不固,任督交空。本病當以肝腎奇脈設法,今議先以胃藥,以近日雨後暑濕乘隙侵犯耳。

人參,茯苓,益智仁,砂仁殼,炒扁豆,木瓜

連年半產不育,瘕泄,足跗浮腫。前用養胃和肝,非治本病,因暑濕傷而設。議固下焦之陰,益中宮之陽。

人參,禹糧石,紫石英,五味子,菟絲餅,砂仁,用蒸餅為丸

暴怒傷肝,白帶下注,繼而間血。人身衝任督帶諸脈,皆麗身半已下。醫用上中二焦疲藥,焉能圖幸。自言月事來而漏帶息,初起必少腹腰痛,此內熱是血絡陰液損傷耳。性嗜酒,酒力先入肝膽,急當禁止。議固脈以攝下。

炒枸杞,炒黑當歸,白薇,桑螵蛸殼,青花龍骨,生紫石英,煎藥送震靈丹

(二一)腰冷,膝骨痠軟,淋濁,溺後莖中空痛。少年未婚,此是勉強勞傷精關。且臥床必要墊實腰膂,虛象大著,交冬病加,間食少胃弱,非地黃膩滯、知柏瀉陽可投。

菟絲子,覆盆子,芡實,沙苑,家韭子,補骨脂,舶茴香,金櫻子,線魚膠丸

(二六)過用心思,營氣日漓,心悸眩暈,遺精,腰膝下部畏冷,陰陽造偏,心腎交損,議鎮怯,佐以固攝溫納。

桑螵蛸,人參,茯神,青花龍骨,金箔,鎖陽,蜜丸

病已半年,夜寐易醒,汗泄,自覺元海震動,腹鳴晨瀉。年歲望六,不僅經營煩勞傷陽,腎真亦漸散越,仍議固下法。

人參,赤石脂,禹餘糧,五味子,泡淡乾薑

(三九)月事將至,尻骨脊椎痠痛,此督脈循行之位,況經水之下,必由衝脈,產育頻多,奇脈失固,議治陰中之陽。

鹿茸,人參,歸身,炒黑小茴,茯苓,川斛

(二一)經來一日,偶食冷物,經水即止,遂痞悶不食,乳旁堅腫痛脹,此是肝氣鬱結。蓋經水由衝脈而下,沖隸陽明,胃中受冷,而衝脈血凝,理從肝胃同治。

青橘葉,香附汁,漏蘆,蒲公英,厚朴,杏仁

白話文:

[續醫案]

單:七歲孩童因母親去世悲傷哭泣,不吃不喝,面色發黃,嘴唇蒼白,情緒低落,陽氣鬱結。內經說憂思傷心,鬱結傷脾,此病屬無形之症,與傷食惡食不同。兒童時期調理後天脾胃最重要,輔以益氣養心。藥方:人參、茯苓、炙甘草、淮小麥、益智仁、石菖蒲。

於:經常騎馬習武,導致經脈震動,活動時經絡逆亂疼痛,甚至吐血。但飲食起居如常,並非虛損。氣為血之帥,氣順則血行經脈,不必使用滋陰降火的重藥。藥方:枇杷葉、炒蘇子、生苡仁、金石斛、炒桃仁、降香末。

王:四十六歲,五年來真陽漸衰。進食後兩三天就反胃嘔吐,食物未消化,痰涎濁水皆吐出,大便秘結,這是關格重症,陰虛陽結所致。藥方:人參、半夏、茯苓、泡淡吳萸、生淡乾薑,夜間另服半硫丸一錢五分。

蔣:三十五歲,晨起腹瀉多年,腳踝腫脹,腳冷。長夏濕熱之時,感覺飢餓卻胸悶,影響進食。曾有兩三次流產,下焦氣虛不固,任督二脈虛弱。此病應從肝腎奇經入手,現先以調理脾胃為主,因為近日雨後濕熱之氣乘虛而入。藥方:人參、茯苓、益智仁、砂仁殼、炒扁豆、木瓜。

又:連續幾年流產,小腹脹痛,瀉痢,足踝浮腫。之前服用養胃和肝的藥物,並非治本,因暑濕之邪所傷。現當以固攝下焦陰氣,益補中宮陽氣為治。藥方:人參、禹糧石、紫石英、五味子、菟絲子、砂仁,製成蒸餅丸。

邢:暴怒傷肝,白帶增多,之後又間斷性出血。人體衝、任、督、帶脈等經絡均在腰以下,醫生只用治療上中焦的藥物,怎能見效。患者自述月經來潮時白帶減少,初期必伴有小腹腰痛,這是內熱傷陰,損傷血絡所致。患者嗜酒,酒性先傷肝膽,應立即戒酒。藥方應以固攝經脈為首要。藥方:炒枸杞、炒黑當歸、白薇、桑螵蛸殼、青黛龍骨、生紫石英,煎藥送服震靈丹。

陸:二十一歲,腰冷,膝蓋骨痠軟,淋濁,小便後尿道空虛疼痛。年輕未婚,這是因勞損傷及精關所致。臥床時應墊高腰部,虛證明顯,冬季病情加重,間歇性進食,胃弱,不宜服用滋膩滯澀、瀉陽之藥。藥方:菟絲子、覆盆子、芡實、沙苑子、家韭子、補骨脂、舶茴香、金櫻子、線魚膠丸。

王:二十六歲,過度用腦,消耗精力,心悸眩暈,遺精,腰膝以下畏寒,陰陽失調,心腎俱損,當以鎮靜安神,輔以固攝溫補之法。藥方:桑螵蛸、人參、茯神、青黛龍骨、金箔、鎖陽,製成蜜丸。

顏:病已半年,夜間易醒,多汗,自覺元氣震動,腹部鳴響,晨起腹瀉。年近六十,不僅因操勞傷陽,腎精也漸漸耗損,仍應以固攝下焦為法。藥方:人參、赤石脂、禹餘糧、五味子、泡淡乾薑。

徐:三十九歲,月經將至,臀部脊椎痠痛,這是督脈循行部位,況且經血下行必經衝脈,生產次數頻繁,奇經失調,應治療陰中之陽。藥方:鹿茸、人參、當歸、炒黑小茴香、茯苓、川貝母。

唐:二十一歲,月經來潮一日,偶食生冷之物,經血即止,遂覺胸悶不食,乳房堅硬腫痛,這是肝氣鬱結所致。經血由衝脈下行,衝脈屬陽明,胃受寒邪,衝脈血凝,當從肝胃同治。藥方:青橘葉、香附汁、漏蘆、蒲公英、厚朴、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