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7)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7)
1. 續醫案
綠豆殼,麥冬,生甘草,連翹,南花粉,金銀花,蔗漿半杯
又
浮熱上炎,精走泄於下,致陰液陽精不肯上供。望色萎瘦,納食不旺,攝陰恐妨胃口。況初夏曾患喉症,大暑熱泄,陰難生復。先議水陸二仙丹,攝固精關。
人參,秋石,芡實,金櫻子膏丸
顧
(四三)操持無有不動心神,心陽上引,相火交升,燔灼營液,舌為心苗,遂起痱瘰。病由情志不適,非湯藥直清直降可治,議天王補心丹,制伏蹺陽道路,營液得以升降自如;然必心境怡悅,方能卻病。
天王補心丹
李
(四三)長夏時令溫熱,內阻氣分,宗內經濕淫於內,治以淡滲,佐以苦溫。
飛滑石,川通草,淡竹葉,杏仁,厚朴
茹
(三五)向來無病,因服地黃丸,反左脅腰中臍旁,氣攻作痛,間有遺精,目暗虛花,或起浮翳,據述用細辛桂枝翳退,遂加頭痛,此體質陽虛,誤用陰寒膩濁所致。夫肝主疏泄,腎主藏固;肝宜涼,腎宜溫;納腎佐以通肝溫下,仍佐腎陰,以制木火,是為複方。
當歸,小茴,補骨脂,胡桃肉,茯苓,穿山甲,炒黃柏,青鹽
林
(十八)色蒼形瘦,稟質陰虛火亢,津液不充,喜冷飲。夏季熱蒸,須培生氣、順天時以調理。
麥冬,知母,川貝,地骨皮,丹皮,綠豆皮
項
(二八)心熱巔空,交寅卯帶下,向來陰不足,少陽陽動,中虛食減,靜養至秋涼,可望陰充。
人參,柏子仁,丹參,天冬,茯苓,建蓮,龍骨,白薇
曹
(十四)笑則癇厥病發,晝少夜多。思二月起病,春木正旺,內應厥陰肝臟木火,乃陽極之化,其來迅速,由內而升,神明遂亂,口吐涎沫,四肢寒冷,肝病何疑。由春病及長夏,醒則如無,納食如昔,法以純苦直泄厥陰蹺陽。
蘆薈,青黛,龍膽草,川楝子,黑山梔,白芍,青皮,歸尾,豬膽汁
又
前方用純苦直清肝膽,初服即瀉,病久陰分已虛,議理陰和陽,入酸以約束之。
生雞子黃,阿膠,川連,黃柏,生白芍,米醋
徐
(二六)胃減,痰血頻發,上年誤服玄參山梔,致便溏瀉,此受苦滑寒涼之累。
人參建中湯
鄒
(五三)酒客食管窄隘,向有脘痛,今多食即反胃,氣阻日久,必致瘀凝。食物宜淡薄,以上中二焦宣通氣血治。
桃仁,蒲黃,降香末,蘇梗,香附,橘紅
程
(六三)形瘦肌削,稟質偏熱,夏秋病甚,是陰虧不耐暑熱發泄之氣耳。霜降收肅令行,浮陽潛伏,陰得自守,病覺稍退。述食辛辣熱燥不安,其臟陰五液,為陽蒸變痰,非如痰飲可用陽藥溫通者。
人參,萸肉,川石斛,磁石,淡秋石,胡桃肉,女貞子,旱蓮草
和
痰血,上午偏多,氣分熱熾。
金石斛,川貝母,桑葉,南花粉,大沙參,知母
白話文:
續醫案
綠豆殼、麥冬、生甘草、連翹、南花粉、金銀花、蔗漿半杯。
浮熱上攻,精液下泄,導致陰液陽精不能上升。病人面色萎黃消瘦,食慾不振,進補陰液怕影響胃口。況且初夏曾患喉疾,大暑又熱邪泄瀉,陰液難以恢復。先考慮服用水陸二仙丹,以固攝精關。
人參、秋石、芡實、金櫻子膏丸。
(四三)操勞過度,心神不安,心陽上亢,相火上升,灼傷營氣,舌頭為心臟的苗裔,因此長出痱子和瘰疬。此病源於情志不舒,單用湯藥直清直降的方法無法治愈,考慮服用天王補心丹,抑制心陽上亢,使營氣得以正常升降;但必須心情舒暢,才能痊癒。
天王補心丹。
(四三)長夏季節溫熱,氣分受阻,臟腑經絡濕邪內盛,治療宜用淡滲之法,並佐以苦溫藥物。
飛滑石、川通草、淡竹葉、杏仁、厚朴。
(三五)以前沒有病,因服用地黃丸後,反而左脅肋、腰部、臍周圍氣痛,間或遺精,目暗、視力模糊,甚至出現浮翳,據說用細辛桂枝治療翳障後,反而頭痛加劇,這是因為體質陽虛,誤服陰寒膩濁藥物所致。肝主疏泄,腎主藏固;肝喜涼,腎喜溫;治療應佐以溫腎通肝,並滋補腎陰,以制約肝木亢盛之火,故用複方。
當歸、小茴香、補骨脂、胡桃肉、茯苓、穿山甲、炒黃柏、青鹽。
(十八)面色蒼白消瘦,體質陰虛火旺,津液不足,喜愛喝冷飲。夏季酷熱,需要培補元氣,順應自然規律調理身體。
麥冬、知母、川貝母、地骨皮、丹皮、綠豆皮。
(二八)心煩熱,頭頂空虛,寅卯時帶下,向來陰虛不足,少陽陽氣亢盛,身體虛弱,食慾減退,靜養到秋天涼爽時,陰液有望充盈。
人參、柏子仁、丹參、天冬、茯苓、建蓮、龍骨、白薇。
(十四)笑則發作癲癇,白天少發,晚上多發。從二月開始發病,春天木氣旺盛,內應厥陰肝臟木火,乃陽氣極盛而轉化的結果,發病迅速,由內而外,神志錯亂,口吐涎沫,四肢冰冷,肝病無疑。從春季病延續到長夏,清醒時如同無恙,食慾如常,治療方法宜用純苦寒藥物直泄厥陰少陽之火。
蘆薈、青黛、龍膽草、川楝子、黑山梔子、白芍藥、青皮、歸尾、豬膽汁。
前方用純苦寒藥物直清肝膽,初服即瀉,病久陰分已虛,考慮調和陰陽,加入酸味藥物以收斂之。
生雞蛋黃、阿膠、川連翹、黃柏、生白芍藥、米醋。
(二六)胃口不好,痰血頻發,去年誤服玄參山梔子,導致大便溏瀉,這是受苦寒滑涼藥物所累。
人參養胃湯(人參建中湯)。
(五三)嗜酒之人食管狹窄,向來有胃脘疼痛,現在多吃就反胃,氣滯日久,必然導致瘀血。飲食宜清淡,應以上中二焦宣通氣血為治。
桃仁、蒲黃、降香末、蘇梗、香附、橘紅。
(六三)形體消瘦,肌膚削弱,體質偏熱,夏秋季節病情加重,這是陰虛不足,不能耐受暑熱之邪所致。霜降之後,天氣轉涼,陽氣潛伏,陰氣得以自藏,病情略微減輕。病人自述飲食辛辣熱燥後,身體不適,臟腑陰液被陽氣蒸騰化為痰濁,這與一般痰飲可用溫陽藥物治療的情況不同。
人參、萸肉、川石斛、磁石、淡秋石、胡桃肉、女貞子、旱蓮草。
痰血,上午較多,氣分熱盛。
金石斛、川貝母、桑葉、南花粉、大沙參、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