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四·公選良方 (19)
卷四·公選良方 (19)
1. 驚癇
探生散:治小兒急慢驚風,諸藥不治,以此定其死生。
雄黃(一錢),沒藥(一錢),乳香(五分),麝香(二分半)
上為末,用少許吹鼻中,如眼淚鼻涕皆出者可治。
青礞石散:治小兒急慢驚風,潮涎壅塞,命在須臾,此藥入口即活。
青礞石一兩,入砂鍋內,同火硝一兩,用炭火煅令通紅,以硝盡為度,候冷如金色,研為細末,每服二三分,薄荷湯下。
治小兒急慢驚風:
五月五日午時,取白頸蚯蚓,不拘多少,去泥,活搗爛,加辰砂等分,和勻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白湯送下。取蚯蚓時,以竹刀截兩斷,看其跳快者,治急驚風,跳慢者,治慢驚風,作二處修合極妙。
小兒急驚風:急驚者,身熱面紅痰盛,忽然手足牽引,啼不出聲,目睛上視者是。
取活蚌一個,銀簪腳挑開,滴入薑汁,將蚌仰天片時,即有水出,用瓷杯受之,隔湯燉熱,灌下立愈,神效。
小兒急驚風:
石菖蒲搗爛,絞汁二三十匙,老薑汁數匙,和勻灌下即愈。
啞驚風:
細葉菖蒲搗汁,和雪梨汁同飲。
小兒驚癇迷悶嚼舌仰目者:
犀角尖(五分磨)
滾水沖服。
小兒五癇:
甘遂末(一錢)
豬心一個,外以乾麵糊包,在灶火內煨熟,去甘遂末,連麵食之。
秘傅抱龍丸:專治小兒著驚,嚇傷心肝二經,即唇青四肢搖動,起臥不安。蓋抱者保也,龍者象東方肝木也,故此丸為治驚之要藥也。
赤芍(一錢),川貝母(一錢七分),防風(五錢),桔梗(三錢),明天麻(一錢七分),鉤藤(三錢三分),枳殼(三錢),薄荷葉(三錢),膽星(七錢),陳皮(三錢),天竺黃(三錢),茯神(二錢)
共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滾湯下,有外邪薑湯下。
諸羊癲風:
白礬(一兩),雨茶(一兩)
共為細末,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陳茶送下,小兒二三十丸。
白話文:
驚癇
探生散: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其他藥物無效時,可用此方判斷生死。配方:雄黃一錢、沒藥一錢、乳香五分、麝香二分半。將藥磨成粉末,取少量吹入鼻中,若能流出眼淚鼻涕,則可治愈。
青礞石散:治療小兒急慢驚風,伴有涎液阻塞,性命危急的情況,此藥入口即能起效。配方:青礞石一兩與火硝一兩同放砂鍋中,用炭火煅燒至通紅,硝石燒盡為止,待冷卻呈金色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到三分,用薄荷湯送服。
治療小兒急慢驚風:五月五日午時,取白頸蚯蚓若干,去除泥土,活搗爛,加入辰砂等量,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白湯送服。取蚯蚓時,用竹刀將其截斷,觀察其跳動速度:跳動快的治急驚風,跳動慢的治慢驚風,分開處理效果最佳。
小兒急驚風:急驚風的症狀是:發熱、臉紅、痰多,突然手腳抽搐,哭不出聲,眼睛往上看。治療方法:取活蚌一個,用銀簪挑開,滴入薑汁,將蚌仰放片刻,會有水流出,用瓷杯盛接,隔水加熱後灌服,即可痊癒,療效神奇。
小兒急驚風:將石菖蒲搗爛,絞汁二三十匙,加入幾匙老薑汁,混合後灌服即可痊癒。
啞驚風:將細葉菖蒲搗碎取汁,與雪梨汁混合飲用。
小兒驚癇,神志不清,咬舌,仰頭:取犀角尖五分磨成粉末,用滾水沖服。
小兒五癇:取甘遂末一錢,將豬心用乾麵糊包裹,在灶火中煨熟,去除甘遂末,連同豬心和麵糊一起食用。
秘傅抱龍丸:專門治療小兒受驚嚇,導致心肝二經受損,表現為嘴唇發青、四肢抽搐、坐臥不安的症狀。此丸名“抱龍”,意為保護,龍象徵東方肝木,因此此丸是治療驚嚇的重要藥物。配方:赤芍一錢、川貝母一錢七分、防風五錢、桔梗三錢、明天麻一錢七分、鉤藤三錢三分、枳殼三錢、薄荷葉三錢、膽星七錢、陳皮三錢、天竺黃三錢、茯神二錢。將所有藥物磨成細粉,煉蜜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滾水送服,如有外邪,則用薑湯送服。
諸羊癲風:白礬一兩、雨茶一兩,磨成細粉,用蜂蜜和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陳茶送服,小兒服用二三十丸即可。
2. 疳瘡、疳積、諸瘡丹毒
猴子疳:名二粉散。是症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靨,或眼梢口旁亦紅。若不早治,必至爛死。凡見此症時切忌洗浴,只用軟棉帛蘸甘草湯揩淨用藥,雖延蔓遍身,可保立愈,此方極秘,已救人無算矣。
綠豆粉(一兩),標朱(一兩),冰片(一分或二三分亦可),輕粉(一錢半)
上為極細末,將金汁調鵝毛蘸敷上。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用燈心甘草湯亦可。一方:輕粉用二錢,加牛黃二分。內再服化毒丹。
乳母煎藥方:小兒患猴疳,乳母亦宜服藥,量精神強弱,服分數不拘。
黃連,金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梔,薄荷,木通
上各等分,用新汲水煎,渣再煎,食遠服。
頭耳疳瘡:
將明松香,用草紙卷之,浸菜油內半日取出,點火將淋下油,加飛丹、枯礬在內調勻,冷定搽之。
頭面疳瘡:
黃丹(三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銅綠(三錢),白芷(三錢)
共研細,菜油調搽,一二次必愈。
頭上疳瘡:
明松香一兩,入蔥管內煮過,待冷幹了,同飛丹一兩,煅過頭髮三錢,研細,菜油調搽。
又方:
飛丹(五錢),搽面宮粉(三錢),明松香(一兩)
將蔥管數根,入松香在內,水煮數滾,去蔥曬乾研末,五倍子將銅杓焙黑,略有微煙取出研末三錢,枯礬灰一錢,共研極細,如瘡干,用菜油調搽,濕則乾摻立愈。
治面耳疳瘡下疳諸般惡症:
樟腦(二兩),銅青,輕粉,楓子肉(各一兩),蛇床子(二兩),雄黃,黃丹,寒水石,硫黃(豆腐制各一兩五錢),漏蘆,枯礬(各二兩)
共為細末,豬油調搽。
痧痘後走馬牙疳:
明礬(五分),冰片(一分半),白硼砂(二錢),人中白(一錢煅),皮硝(一錢),雄黃牛糞尖(一個火煅黑存性)
共研細末,吹入患處立愈。
小兒痘後痧後牙疳方:雄黃牛糞尖。須用經霜者妙,瓦上炒成灰存性,每錢入冰片二分研細,吹患處立愈。
治小兒走馬牙疳方:
用女人溺桶中白,以火煅過,研末一錢,銅綠三分,麝香一分。
共為末,搽患處即愈。
小兒口疳:並治走馬牙疳。
冰片(一分五釐),甘草(二分),兒茶(二分),龍骨(一分二釐),黃柏(五釐),薄荷(五分)
春夏用薄荷五分,兒茶二分;秋冬用薄荷三分五釐,兒茶一分五釐。腐爛者,方加龍骨。走馬疳,加珍珠五釐,西牛黃三釐。症凶者,方用上二物。
口疳吹藥:
人中白(一兩),黃柏末(一兩),青黛(一錢),枯礬(三錢),冰片(少許),文蛤(三錢),紫甘蔗皮灰(五錢炒過)
共為細末,吹之立愈。
集仙固齒丹:
五倍(三分),龍骨(二分),甘草(三分),蔗皮灰(五分),人中白(五分),黃柏末(三分),青黛(一分),枯礬(一分),冰片(一分),薄荷(三分),兒茶(三分),黃牛糞尖(一個炙存性)
白話文:
猴子疳:一種從肛門或陰囊邊緣開始紅腫潰爛的疾病,逐漸蔓延到皮膚,不結痂,眼角或嘴角也可能發紅。若不及時治療,會潰爛致死。發現此症切忌清洗,只用柔軟棉布蘸取甘草湯擦拭乾淨後再用藥,即使蔓延全身也能痊癒,此方非常珍貴,已救治無數病人。藥方:綠豆粉一兩、朱砂一兩、冰片一分或二三分、輕粉一錢半,研成極細粉末,用人乳汁調勻,用鵝毛蘸取敷患處。如無人乳汁,可用雪水或燈心甘草湯代替。另一方:輕粉二錢,加牛黃二分,並內服化毒丹。患兒母親也需服用藥物,劑量依體質而定。藥方:黃連、金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山梔子、薄荷、木通,等量,水煎服,藥渣再煎,飯後服用。
頭耳疳瘡:將明松香用草紙捲起,浸泡在菜油中半日取出,點燃使其油脂滴下,加入飛丹、枯礬調勻,冷卻後塗抹。
頭面疳瘡:黃丹三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銅綠三錢、白芷三錢,研細,用菜油調勻塗抹,一至二次即可痊癒。
頭上疳瘡:明松香一兩,放入蔥管內煮熟,冷卻後研磨,與飛丹一兩、煅過的頭髮三錢研細,用菜油調勻塗抹。另一方:飛丹五錢、搽面宮粉三錢、明松香一兩,將明松香放入蔥管內水煮,取出曬乾研磨,再與焙黑的五倍子三錢、枯礬灰一錢研細,瘡瘍乾燥則用菜油調勻塗抹,潮濕則乾粉塗抹,即可痊癒。
治療面部、耳部、下疳等各種惡性瘡瘍:樟腦二兩、銅青一兩、輕粉一兩、楓樹果肉一兩、蛇床子二兩、雄黃一兩、黃丹一兩、寒水石一兩、硫黃(豆腐制)一兩五錢、漏蘆二兩、枯礬二兩,研細,用豬油調勻塗抹。
痧痘後口角潰爛:明礬五分、冰片一分半、白硼砂二錢、煅人中白一錢、皮硝一錢、煅黑雄黃牛糞一個,研細,吹入患處即可痊癒。
小兒痘疹或痧症後口角潰爛:經霜雄黃牛糞,瓦上炒成灰,每錢加冰片二分,研細,吹入患處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口角潰爛:女人尿桶中沉澱物,火煅研末一錢,加銅綠三分、麝香一分,混合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小兒口疳(治療口角潰爛):冰片一分五釐、甘草二分、兒茶二分、龍骨一分二釐、黃柏五釐、薄荷五分(春夏),薄荷三分五釐、兒茶一分五釐(秋冬),潰爛者加龍骨,口角潰爛嚴重者加珍珠五釐、西牛黃三釐。
口疳吹藥:人中白一兩、黃柏末一兩、青黛一錢、枯礬三錢、冰片少許、文蛤三錢、炒紫甘蔗皮灰五錢,研細,吹入患處即可痊癒。
集仙固齒丹:五倍子三分、龍骨二分、甘草三分、蔗皮灰五分、人中白五分、黃柏末三分、青黛一分、枯礬一分、冰片一分、薄荷三分、兒茶三分、炙黃牛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