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原著,華岫雲編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四·公選良方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公選良方 (3)

1. 提藥

提藥方:治諸毒不起,敷之立起。

藤黃,雄黃(各三錢),蟾酥,紅藥(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一錢),蓖麻子肉(一兩)

先將蓖麻肉去皮,打如魚凍水,入諸藥打成膏,瓷罐收貯,勿令泄氣。按此方與砂藤散相較,斟酌其分量,該用藤黃雄黃各三錢,紅藥三錢或四錢,冰片蟾酥或不用,麝香或三分,再宜加辰砂一錢。

大提藥方:圍敷初起對口發背惡疽,四五日即可消。

雄黃,藤黃,真當門子(各一錢),硃砂(三分),蓖麻子肉(三錢要不老不嫩),紅升藥(一錢五分如用一錢則略緩難效)

先將蓖麻子研如泥,後和各藥研爛,用象牙匣封藏,外用虎皮包好,則不泄氣。

黃提藥方:

鬱金,雄黃,藤黃(各二錢),牛黃,蟾酥,硇砂,麝香,冰片(各五分),巴豆肉(八錢),蓖麻肉□□

上各研細搗磁,遇症放膏藥上少許貼之。治一切惡毒,未成可消,已成用之化腐,疔毒更妙。

白靈藥:

爐甘石(一兩),黃連(一錢),黃柏,黃芩(各二錢)

將三黃煎濃汁,將甘石放在銀罐內,燒極紅收汁,約九次,以甘石酥為度,曬乾研細,加冰片五分,治口碎點眼甚妙。加珍珠少許,治下疳,可生肌長肉。凡有熱毒,配三白頭升藥,人乳調敷立愈。

紅升丹:名五靈升藥。

水銀,白礬(各五錢),硃砂,雄黃(各二錢五分),火硝(八錢)

上照升法升之。凡一切無名腫毒,如潰久內敗,四邊紫色黯色,將靈藥水調研稀,以雞毛掃於黯肉上,立刻紅活,死肉脫去,再上生肌散即收功。凡通腸痔漏,將此藥以紙捻成條,插管內七日,其管即隨藥條脫去。

白話文:

提藥

第一方:治各種毒症,敷用後立即見效。

藤黃、雄黃各三錢,蟾酥、紅藥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一錢,蓖麻子肉一兩。先將蓖麻子去皮,搗碎成糊狀,加入其他藥物研磨成膏,用瓷罐盛裝保存,避免洩露藥氣。此方與砂藤散相比,需調整藥量,藤黃、雄黃各三錢,紅藥三錢或四錢,冰片、蟾酥可不用或酌減,麝香可使用三分,並宜添加辰砂一錢。

第二方(大提藥方):治療初期對口發背惡性腫瘍,四五天即可消腫。

雄黃、藤黃、真當門子各一錢,硃砂三分,蓖麻子肉三錢(需選擇不老不嫩的),紅升藥一錢五分(如果用一錢,則效果較慢)。先將蓖麻子研磨成泥狀,再與其他藥物研磨混合,用象牙匣密封保存,外面用虎皮包裹,防止藥氣洩露。

第三方(黃提藥方):

鬱金、雄黃、藤黃各二錢,牛黃、蟾酥、硇砂、麝香、冰片各五分,巴豆肉八錢,蓖麻子肉適量(原文缺失)。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時取少量藥膏塗抹在膏藥上貼敷。此方治療各種惡性毒症,尚未化膿者可消腫,已化膿者能促進腐肉脫落,治療疔瘡毒症效果更佳。

第四方(白靈藥):

爐甘石一兩,黃連一錢,黃柏、黃芩各二錢。將黃柏、黃芩、黃連煎煮成濃汁,將爐甘石放入銀罐中燒至通紅,收取藥汁,重複約九次,直至爐甘石酥軟為止,曬乾研磨成粉末,加入冰片五分。此藥膏治療口角潰爛、眼疾效果顯著。加入少量珍珠,可治療下疳,促進生肌長肉。凡是熱毒引起的疾病,可搭配三白頭升藥,用人乳調和敷用,可迅速痊癒。

第五方(紅升丹,又名五靈升藥):

水銀、白礬各五錢,硃砂、雄黃各二錢五分,火硝八錢。按照升煉方法煉製。此方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如潰爛久治不癒,周圍皮膚呈紫色暗沉,可將藥膏用水調稀,用雞毛掃在暗沉的皮膚上,能迅速使皮膚恢復紅潤,壞死組織脫落,再敷上生肌散即可痊癒。凡是腸道、肛門廔管等疾病,可將此藥用紙捻成條狀,插入患處七天,廔管即可隨著藥條脫落。

2. 降藥

白降丹:名夏冰對配丹。

水銀,淨火硝,白礬,皂礬,炒白鹽

以上藥各九錢。煉法將前藥共研至不見水銀星,盛於新大傾銀罐內以微火熔化,火急則水銀上升走爐,須用烰炭為妙。熬至罐內無白煙起,再以竹木枝撥之,無藥屑撥起為度,則藥吸於罐底,謂之結胎。胎成用大木盆一個盛水,水盆內置淨鐵火盆一個,以木盆內水,及鐵盆之半腰為度。

然後將前結就之胎,連罐復於鐵盆內之居中,以鹽水和黃土封固罐口,勿令出氣,出氣即走爐。再用淨灰鋪於鐵盆內,灰及罐腰,將灰按平,不可搖動藥罐,恐傷封口,即要走爐。鋪灰畢,取燒紅慄炭,攢圍罐底,用扇微扇,煉一炷香,謂之文火。再略重扇,煉一炷香,謂之武火。

炭隨少隨添,勿令間斷而見罐底。再煉一炷香,即退火。待次日盆灰冷定,用帚掃去盆灰,並將封口土去淨,開看,鐵盆內所有白霜,即謂之丹。將瓷瓶收貯待用,愈陳愈妙。其罐內原胎,研摻癬瘡神效。若恐胎結不老,罐覆盆內一遇火煉,胎落鐵盆,便無丹降,亦為走爐。

法用鐵絲作一三腳小架,頂爐內撐住丹胎,再為穩要。此丹,如遇癰疽發背疔毒,一切惡毒,用一釐許,以津唾調點毒頂上,以膏藥蓋之,次日毒根盡拔於毒頂上,頂上結成黑肉一塊,三四日即脫落,再用升藥數次即收功。此丹用蒸粉糕,以水少潤,共和極勻為細條,曬乾收竹筒內,名為錠子。

凡毒成管,即約量管之深淺,插入錠子,上蓋膏藥,次日擠膿,如此一二次,其管即化為膿,管盡再上升藥數次,即收功矣。此丹比升丹,功速十倍,但性最烈,點毒甚痛,法用生半夏對攙,再加冰片少許,能令肉麻不痛。

又方:

水銀(一兩),青鹽,皂礬(各二兩),火硝(二兩半),硇砂,雄黃,硃砂(各三錢),白砒(五分),明礬(二兩)

上共研勻,放陽城罐內,微火煨乾,後降三炷香,候冷取藥。(不可放生人雞犬衝破)。凡腫毒未成名件者。用醋調點患處頭上,看毒大小,如桐子大泡起,毒即消。若已成不肯穿者,亦用此丸,將膏藥貼頭上,半日即穿。

又方:

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

上共研末,入傾銀罐內,放炭火上文火煎滾,滾至邊上先起焦黃色,候至滿面俱焦黃米色為度。將罐離火候冷,再用圓正擂盆一個,裡面須揀光細者,將銀罐連藥輕輕倒合在擂盆內。罐口與擂盆縫間,須用棉紙條,墨水潤濕,加鹽泥封固,然後將擂盆坐於大水盆中,罐底上先加文火用扇扇之,先文後武,煅至以五寸線香為度。退去炭火候冷,先掃去罐口外鹽泥,然後開罐取降於擂盆底內之藥。

藥色以潔白如霜者為上,若青黃黑色者不可用。或以銀簪腳與磨亮刀頭略沾微唾蘸藥在上,即刻起鏽者為佳。每用,用新棉花蘸藥敲些些於膏藥上,比升藥更要少些,貼後兩杯熱茶時即發痛,半日即止。毒重者,每日一換膏。毒輕者,貼兩三日亦不妨。若貼大腫毒,膏上先放些麝香、阿魏,然後上此藥少許貼之。

若要做咬頭藥,代針丸,將麵糊以竹片拌和,做成細條切作芝麻粒大,放膏心中對腫頭貼之。此藥不可沾在指頭上,沾則要疼痛發泡退皮。此藥陳久者,少痛性和緩,卻要多用些。如第一次降完開出,倘藥色不白,可將罐內之藥刮淨,此藥無所用處,只將降於擂盆底內之藥刮出,另將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並將擂盆內降不透之藥,與四味頭一併研和,從新再入銀罐,照依前法降之。

此藥若一次降不如法,不妨兩次三次連降,即降至十數次方能降好,計籌已有水銀五錢在內矣。每次只要將銀罐鏟淨,或另換新銀罐,每次只要用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直降到好方止。初起煎時,須要火候得法。若火候不及,則罐中結胎尚嫩,水銀尚活,倒合轉來,非連胎墮入擂盆底內,即活水銀先溜入擂盆底中。若火候太過,結胎太老,非水銀先已飛去,即有降不下之病。

總以結胎不嫩不老為度,用烰炭火最得法。凡瘡毒已穿破者忌用。

白話文:

[降藥]

白降丹,這是夏冰所配製的丹藥。

所需材料有:水銀,精純的火硝,白礬,皁礬,炒過的白鹽,每一種材料各需九錢。製造方法是將上述的所有藥材一起研磨到再也看不到水銀的顆粒,然後放在一個新的大傾銀罐中,用小火熔化。如果火勢太大,水銀會快速蒸發,所以最好使用炭火。熬煮到罐內不再冒出白煙,再用竹木枝攪拌,直到攪拌時不再有藥屑揚起,這時藥物會吸附在罐底,我們稱之為「結胎」。結胎完成後,準備一個大木盆裝滿水,在水中放入一個乾淨的鐵火盆,讓水位到鐵盆的一半。

接下來,把剛剛結胎的罐子放在鐵盆中間,並用鹽水和黃土密封罐口,確保不會漏氣,否則會導致爐火失控。再在鐵盆內鋪上清潔的灰,直到灰堆到罐子的一半,輕輕壓平,千萬不要搖晃藥罐,以免破壞封口。鋪好灰後,取燒紅的慄炭,圍繞在罐底,用扇子輕輕扇風,熬煮一炷香的時間,我們稱之為文火。再稍微加大風力,再熬煮一炷香,我們稱之為武火。

隨時補充炭火,確保火源不間斷,但也不能讓炭火看到罐底。再熬煮一炷香後,就可以熄火。等到第二天,灰完全冷卻,用掃帚掃去灰,並且清理乾淨封口的土,打開罐子,鐵盆內的白色霜狀物質就是我們所說的丹藥。將丹藥儲存在瓷瓶中備用,越陳舊效果越好。罐內原本的結胎,研磨後用於治療癬瘡有奇效。但如果結胎未成熟,罐子在爐火中一熱,胎就會掉落到鐵盆中,就不會形成丹藥了。

可以使用鐵絲做一個三角形的小架子,放在爐內支撐丹胎,這樣更穩定。此丹藥對於癰疽,背部疔毒,各種惡性毒素,用量只需要一釐,以口水調勻,塗抹在毒素頂部,再用膏藥蓋住,第二天毒素根部會被完全拔除,頂部會形成一塊黑色的肉,三到四天就會脫落,再使用升藥幾次就可以完全治癒。此丹藥也可以做成細條,曬乾後放在竹筒內,我們稱之為錠子。

對於已經形成的管狀毒素,根據管子的深度,插入錠子,上面蓋上膏藥,第二天就會排出膿液,這樣一到兩次,管子就會化為膿液,管子消失後,再使用升藥幾次,就可以完全治癒。此丹藥的效果比升丹快十倍,但是性質非常強烈,塗抹後會非常疼痛,可以使用生半夏和冰片來緩解疼痛。

另一個配方是:

水銀(一兩),青鹽,皁礬(各二兩),火硝(二兩半),硇砂,雄黃,硃砂(各三錢),白砒(五分),明礬(二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均勻,放在陽城罐中,用小火烤乾,然後降三炷香,等到冷卻後取出藥物。對於還未命名的腫毒,可以用醋調勻塗抹在患處,觀察毒素大小,如果像桐子一樣大,就會起泡,毒素就會消除。如果已經形成但沒有穿透,也可以使用此藥,將膏藥貼在患處,半天就會穿透。

另一個配方是:

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放入傾銀罐中,放在炭火上,用小火慢煮,煮到邊緣開始呈現焦黃色,等到整個表面都呈現焦黃色,就可以停止加熱,等罐子冷卻後,再用一個圓形的擂盆,將銀罐和藥物輕輕倒入擂盆中。罐口和擂盆之間,要用浸濕的棉紙條和鹽泥密封,然後將擂盆放在大水盆中,罐底上先加小火,用扇子扇風,先用文火,後用武火,煅燒到五寸線香的時間。熄火後等冷卻,先掃去罐口外面的鹽泥,然後開罐取出擂盆底部的藥物。

藥物顏色以潔白如霜為最好,如果是青黃黑色就不能使用。可以用銀簪腳或磨亮的刀頭沾一點口水,然後沾一些藥物,如果馬上產生鏽跡,那就是最好的。每次使用,用新棉花沾一些藥物,塗抹在膏藥上,比升藥還要少一些,貼上後兩杯熱茶的時間就會開始疼痛,半天就會停止。毒素嚴重的,每天要換一次膏藥。毒素輕微的,貼兩三天也沒問題。如果貼在大腫毒上,膏藥上可以先放一些麝香、阿魏,然後再塗上少量的藥物。

如果要做咬頭藥或代針丸,可以用麵糊拌和,做成芝麻粒大的細條,放在膏藥中心,對準腫頭貼上。這種藥物不能沾在手指上,沾上就會疼痛,起泡,皮膚也會脫落。這種藥物越陳舊,疼痛感就越低,效果也越溫和,但是需要使用的量會更多。如果第一次降完開出,如果藥物顏色不夠白,可以將罐內的藥物刮乾淨,這些藥物無法使用,只需要將擂盆底部的藥物刮出,再將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以及擂盆內未完全降下的藥物,一起研磨均勻,重新放入銀罐,按照之前的步驟再次降製。

這種藥物如果一次降製不成功,可以連續兩次,三次,甚至十幾次,直到降製成功,計算下來,已經有五錢的水銀在內了。每次只需要將銀罐清潔乾淨,或者換一個新的銀罐,每次只需要用水銀,火硝,生礬各五分,食鹽二分,直到降製成功。初次煎煮時,火候非常重要。如果火候不足,罐中的結胎會太嫩,水銀還未完全轉化,倒罐時,結胎可能掉入擂盆底部,或者活水銀先流入擂盆底部。如果火候過大,結胎會太老,不是水銀已經飛散,就是無法降製成功。

總之,結胎的熟度要恰到好處,使用炭火最適合。如果瘡毒已經穿破,就不能使用這種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