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原著,華岫雲編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一·溫熱論·續醫案 (20)

1. 續醫案

一味阿魏丸硃砂為衣,服五分。

形寒手足痛,肌肉漸腫,勞力行走,陽氣受傷,客邪內侵,營衛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陽虛者,與黃耆五物湯。

黃耆,桂枝,茯苓,炙草,當歸,煨姜,南棗

胸臆不爽,食入內脹,糞後便血,病已二年。診脈左小澀,右微弦,食減形瘦,是內傷悒鬱。初病在氣,久延血絡。而瘀腐色鮮,血液皆下,從怒勞血鬱治。

桃仁,杏仁,柏子仁,歸尾,紫菀,冬葵子

臍下有形攻觸,氣上則嘔吐,降下則失氣脹消,腹中必有濁滯阻塞。椒附難投,僅能開無形陰濁。老年陽衰,不可遽投攻下。用半硫丸一錢,俾腑陽流通,滯濁自去。

脈右弦,脘痛映背,得嘔痛發,氣鳴痛緩。乃胃氣少降,寒暄七情皆令痛發,病屬肝胃,議河間金鈴子散。

金鈴子,延胡,炒半夏,薑汁,茯苓,橘紅

酒客胃中釀熱,嗔怒亦令肝陽犯胃,今納穀脘中微痛,乃陽逆失降。酒家忌用甘膩,辛苦清降,平肝和胃治之。

川連,吳萸,半夏,薑汁,茯苓,橘紅,竹瀝

清明穀雨,氣候已暖,所感溫邪,從口鼻吸受,自上及中為三焦病;羌防乃散足太陽風寒表邪。溫病篇云:誤用辛溫表散,即為重劫津液。今頭身痛,咽痛,心胸煩悶,視其舌,心灰黃,邊紫絳,渴飲不能下咽,斑疹隱隱,津涸,呼吸漸閉,所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重症之尤,勿與目下時行客邪同視。

玄參,連翹,銀花,白金汁(沖),大豆黃卷,飛滑石,象貝,川通草

肝藏魂,因怒則諸陽皆動,所見病情,皆屬陽動化風而為厥,故凡屬厥症,都隸厥陰。考內經治肝之法,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體,甘以緩急。今肝陰素虧之體,驟加暴怒,病已浹旬,液涸陽亢,急急鎮固收攝,猶慮弗及。閱所服諸方,僅以泄肝為用,平肝為事,膚淺庸劣,一至於此。

不知補法,都以子母相生同治,蓋壯水則木得滋榮,陰充則風陽自熄,醫不師古,尚敢稱虛道實耶。生地,阿膠,麥冬,人參,金箔,生雞子黃

瘧熱傷陰,心腹中熱,浮陽升降,鼻衄汗出,遺精便難。此因瘧加病,久臥氣機呆鈍,食入難消。然調脾胃之藥,皆氣勝助燥,施於液虧體質,於理有悖。

焦穀芽,生地炭,炒知母,制首烏,鱉甲,白芍

服二劑後接服後方:

谷露,人參,麥冬,鮮生地,北五味

久遺溲溺,淋瀝三年,下焦常冷,脊膂腰髀疼楚如墜。此腎臟虛寒,但填精固澀多進不應,是督任三脈失司,黏膩澀藥,未能走入奇經,仿孫真人九法中採用。

鹿茸,補骨脂,家韭子,蛇床子,生菟絲子,覆盆子,金櫻子,瑣陽,生杜仲,炙草,茯苓黃精,羊內腎,青鹽共為丸

白話文:

[續醫案]

張:患者形體寒冷,手腳疼痛,肌肉漸漸腫脹,勞動行走後症狀加重,這是陽氣受損,外邪入侵,營衛失調所致。仿照《局方》中治療四肢痺痛、汗出陽虛的方劑,使用黃耆五物湯加減。藥物包括:黃耆、桂枝、茯苓、炙甘草、當歸、煨姜、酸棗。

胡:患者胸部悶痛不適,進食後腹部脹滿,大便後出血,病程已達兩年。脈象左側微澀,右側略弦,食慾減退,形體消瘦,這是內傷鬱結所致。初期病在氣分,久延累及血絡,瘀血已形成,出血是因怒氣和勞累導致血瘀所致。藥物包括:桃仁、杏仁、柏子仁、當歸尾、紫菀、冬葵子。

費:患者臍下有腫塊按壓疼痛,氣往上走則嘔吐,氣往下走則腹脹氣消,腹部必定有濁邪阻塞。椒目、附子等峻下藥不宜使用,只能選用溫和的藥物來化解陰寒濁邪。患者年老陽氣衰弱,不宜使用攻下之法。用半硫丸一錢,使腹部陽氣流通,濁邪自然排出。

丁:患者脈象右側弦急,脘腹疼痛並放射至背部,嘔吐加重則疼痛發作,並伴有腸鳴音,疼痛時緩時急。這是胃氣下降不足,寒熱以及七情均可誘發疼痛,屬於肝胃病變,擬用河間派金鈴子散。藥物包括:金鈴子、延胡索、炒半夏、薑汁、茯苓、橘紅。

杜:患者因飲酒過多,胃中積熱,發怒也會導致肝陽犯胃,現今進食後脘腹微痛,這是陽氣逆亂,不能下降所致。飲酒者忌用甘甜肥膩的食物,應選用辛苦清降、平肝和胃的藥物治療。藥物包括:川連、吳茱萸、半夏、薑汁、茯苓、橘紅、竹瀝。

王:清明穀雨時節,天氣轉暖,患者感受溫邪,從口鼻吸入,病邪從上到下侵犯三焦;羌活、防風等藥物可以散寒解表。溫病篇中記載:誤用辛溫解表藥物,會加重耗傷津液。患者現症狀為頭身疼痛,咽喉疼痛,心煩胸悶,舌苔灰黃,邊緣紫絳,口渴但飲水不能下咽,身上隱約可見斑疹,津液枯竭,呼吸逐漸困難,這是病情急劇惡化的徵兆,應迅速治療。此重症,不可與一般時行感冒混淆。藥物包括:玄參、連翹、銀花、白金汁(沖服)、大豆黃卷、滑石、象貝、川通草。

錢:肝臟主藏魂魄,因發怒則諸陽皆動,患者病情皆屬陽動化風而致厥逆,故一切厥症皆屬厥陰。參考《內經》,治療肝病的方法,無外乎辛味藥物疏通氣血,酸味藥物收斂固攝,甘味藥物緩急止痛。患者肝陰素虧,驟然發怒,病情已持續十天,陰液枯竭,陽氣亢盛,必須迅速鎮靜收斂,否則恐怕不及時。查看患者服用過的藥方,都只是瀉肝平肝,方法膚淺庸劣,導致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不知補益之法,只知用子母藥同治,以為滋補腎水就能滋養肝木,陰液充盈就能平息肝陽,這樣的醫生不師古法,還敢自稱精通醫道嗎?藥物包括:生地黃、阿膠、麥冬、人參、金箔、生雞蛋黃。

謝:瘧疾耗傷陰液,心腹灼熱,浮陽上逆,鼻衄(鼻出血)、汗出,遺精,大便困難。這是因為瘧疾久治不愈,臥床休息過久,氣機呆滯,食物難以消化。然而,調理脾胃的藥物大多氣味辛溫燥烈,用於陰液虧虛的體質,於理不合。藥物包括:焦穀芽、生地黃炭、炒知母、制首烏、鱉甲、白芍。服二劑後接服後方:谷芽、人參、麥冬、鮮生地、北五味子。

汪:患者久患遺精、尿頻,淋漓不斷達三年之久,下焦經常寒冷,脊背、腰部、大腿疼痛,感覺像墜脹一樣。這是腎臟虛寒所致,單純填精固澀的藥物療效不佳,這是督脈、任脈、衝脈三條經絡失調,黏膩的藥物無法進入奇經八脈,仿效孫真人九法治療。藥物包括:鹿茸、補骨脂、韭菜子、蛇床子、生菟絲子、覆盆子、金櫻子、瑣陽、生杜仲、炙甘草、茯苓、黃精、羊腎、青鹽,共制成丸劑。

蔣:(內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