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體用》~ 卷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9)

1. 論濕溫身熱惡寒體重胸悶關節疼痛

難經云:傷寒有五,濕溫乃其一端也。蓋濕為重濁之邪,熱乃薰蒸之氣。凡長夏初秋,濕土主令濕鬱生熱,素體多濕,復感其時邪之氣,由口鼻吸受,布散上焦,濕熱相搏而發者,即是濕溫。所謂溫者,濕蘊久而從時令之感以化熱也。夫濕為陰邪,其氣瀰漫然。濕與溫合,太陰陽明受病,所以身熱憎寒。

濕熱鬱蒸而矇蔽於上,氣不主宣,則頭脹嘔惡。以胸中為陽明之府,關節為陽明之表,濕阻清陽,則胸中窒悶。濕蘊化熱,渴不欲飲。濕邪留連經絡,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即金匱所謂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濕鬱熱蒸氣為邪傷,所以見症如斯也。診得脈象右寸關濡數而浮,舌苔薄白微黃兼膩,以脈參症,明是濕溫時邪擾於肺胃使然耳。

治之之法,邪在上焦,法宜輕清辛平開氣,甘涼淡滲以宣肌表,不致入里變幻他端。擬方於左,請君政:

飛滑石 薄荷 黑山梔 西秦艽 連翹 青蒿子 廣藿梗 橘紅 淡豆豉 活水蘆根 川鬱金

此法輕清開宣肌表,為治濕溫之首劑也。用滑石連翹豆豉為君者,蓋滑石淡滲宣竅,外走肺胃,開毛腠之竅,下輸膀胱,以走便溺之竅,而散濕邪之專司也。速翹清上焦邪熱,為祛諸經濕熱之妙品。淡豆豉本黑豆性屬苦平,得蒸制之氣而變溫,故以苦溫發表助汗,則濕邪外著肌表得有出路矣。

薄荷為滑石之佐,蓋薄荷辛涼發散,同宣肌表,開腠理,而使濕溫之邪早有出路,則經絡中留運之濕熱,得其氣味之宣通而外解矣。青蒿蘆根為連翹之佐,青蒿以驅內蘊之濕熱,蘆根甘寒升清降濁,以開陽明之熱氣而解煩悶。清陽得宣,濕濁得降,則身熱畏寒之弊自燃退矣。

山梔為豆豉之佐,升清陽而降屈曲之鬱熱。陽明之腑氣既開,則身體盡重關節疼痛不利之患,藉此而除焉。藿梗芳香之品,以逐內蘊之濕邪而散外感之時熱,則頭脹嘔惡之症,得此而療矣。鬱金為開鬱清氣之使濕熱得解而清氣自宣矣。秦艽為治濕邪阻留肌表肢節痠痛,並治陽明外束濕邪之佐也。

橘紅宣化氣機,主和升降。如清陽得宣,濕邪外解,則以上諸症可藉此而除矣。

白話文:

《難經》提到,傷寒有五種類型,濕溫就是其中之一。濕是一種厚重混濁的邪氣,熱則是蒸騰上升的氣息。在夏季末尾到初秋期間,這正是濕氣主宰的時候,濕氣積聚產生熱度。如果一個人體質本來就容易受濕氣影響,再遇上這個季節的特殊環境,通過口鼻吸入了這種邪氣,這種邪氣就會在上半身擴散,當濕氣和熱氣相互作用,就引發了濕溫。這裡所說的溫,指的是濕氣長時間積聚,隨季節變化轉化為熱度。濕氣是一種陰性的邪氣,它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當濕氣和熱氣結合,太陰和陽明經脈受到影響,所以人會感覺身體發熱,同時又怕冷。

濕熱的氣息聚集在上部,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會出現頭脹、噁心的症狀。胸腔是陽明經脈的主要部位,關節則是陽明經脈的外部表現,濕氣阻礙了清陽之氣,導致胸部感到悶堵。濕氣積聚轉化為熱氣,雖然口渴但不想喝水。濕氣滯留在經絡中,使得身體感到沉重,關節疼痛。就像《金匱要略》所說,濕氣引發的疾病,會讓人全身疼痛,並且發燒。濕氣和熱氣共同作用,對身體造成傷害,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在診斷中,脈象顯示右手寸關處脈搏滑數且浮動,舌苔薄白微黃且有些膩,結合症狀分析,明顯是由濕溫邪氣侵擾肺胃造成的。

治療方法,邪氣在上半身,應該採用輕盈清新的辛香平和藥物來開導氣血,用甘甜微涼的藥物來疏導皮膚表面,防止邪氣深入體內發生其他變化。下面是一個藥方,供參考:

飛滑石、薄荷、黑山梔、西秦艽、連翹、青蒿子、廣藿梗、橘紅、淡豆豉、活水蘆根、川鬱金。

這個方子可以輕盈地開導皮膚表面,是治療濕溫的第一劑良藥。其中,滑石、連翹、豆豉是主要成分。滑石性質清淡,能宣導氣孔,外部作用於肺和胃,打開毛孔,向下排泄到膀胱,促進小便,專門用來散去濕邪。連翹能清除上半身的邪熱,是去除各經脈濕熱的好選擇。淡豆豉本是黑豆製成,性質苦平,經過蒸煮後變為溫性,能幫助出汗,讓濕邪有出口。

薄荷作為滑石的輔助,它性質辛涼,能幫助發汗,宣導皮膚表面,打開毛孔,讓濕溫的邪氣早日排出,這樣就能解決經絡中的濕熱問題。青蒿和蘆根是連翹的輔助,青蒿能驅除體內的濕熱,蘆根性質甘寒,能提升清氣、降低濁氣,打開陽明經脈的熱氣,緩解煩悶。清陽之氣得到宣導,濕氣得以下降,身體發熱和畏寒的問題自然會得到緩解。

山梔是豆豉的輔助,能提升清陽之氣,降低鬱熱。當陽明經脈的腑氣得到開導,身體沉重和關節疼痛的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藿梗具有芳香氣息,能驅除體內的濕邪,散去外界的熱氣,頭脹和噁心的症狀也能得到治療。鬱金能開導鬱結,讓濕熱得到解決,清氣得以宣導。秦艽能治療濕邪滯留在皮膚和關節引起的疼痛,同時也是治療陽明經脈受到濕邪束縛的輔助藥物。

橘紅能調節氣機,主導氣血升降。如果清陽之氣得到宣導,濕邪得以排出,那麼以上的所有症狀都可以藉此得到緩解。

2. 論秋燥寒熱氣液受傷之候

經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時在秋分以後,漸至新涼。陽明燥金主氣,清氣摶束,燥乃行令。燥從天降,首傷肺金。先受暑氣內蘊,復感秋燥,風邪襲於肺胃,即病寒熱咳嗽者,所謂秋傷於燥之候也。以燥熱為燥氣之常,燥火爍金,先傷上焦氣分。差肺為輕虛之嬌臟,主一身之氣化。

肺氣為燥邪所郁,清肅失司,肺氣不宣。始起微有憎寒,寒從背起。寒已即身灼熱,汗出而熱不撒。日渴神煩,咳嗽而胸脅牽痛,咯痰不爽,乾嘔頭暈,便堅溺赤。繼則熱傷氣液。即內經云:金位之下,火氣乘之,燥從金化。燥熱婦於陽明。肺津與胃液,皆被燥邪所耗。遂致胃氣不清,肺氣不肅,所以見症如斯也。

診得脈象,右寸關浮數而澀。經雲:浮則為風,數則為熱,澀乃肺傷燥邪之徵也。舌苔燥白微黃,以脈參症,症屬燥邪耗傷肺津胃液之候。而治之之法,香燥耗液之品,尤在切禁。非可與張太守小柴胡湯,邪入少陽,計表裡證之比也。擬以甘寒宣解風燥,清肅肺胃,佐存津液,培養氣陰,一則冀其松機。

甜水梨汁、北沙參、冰糖水炒石膏、肥知母、川旦、霜桑葉、金石斛、青蒿子、白杏仁、淡竹葉、枇杷葉、粉丹皮、白通草

此清燥肅肺解熱養液法,為治秋燥寒熱傷津存陰之潤劑也。其用淡竹葉清胃潤燥,撒熱存陰。石膏本清陽明燥金之邪熱,加冰糖水炒者,有保肺生津,不妨胃氣之功。北沙參養氣陰以肅肺金而泄熱。熱泄則清肅行令而氣機流暢矣。金石斛功力宛加胃腑,敷布臟陰,輸化津液,攝耗傷之氣液。

桑葉治寒熱理咳嗽,宣肺絡以驅燥邪而清解鬱熱。枇杷葉清肺熱解暑邪,潤肺陰而滋氣液。則口乾乾嘔諸逆衝上之恙自除。知母清胃熱以解燥渴,為治虛煩內熱,火盛鑠金之妙品。青蒿丹皮以治營衛氣分伏留之暑邪。二味入營則已寒,出衛則泄熱。川貝杏仁乃肅肺潤燥,化痰已嗽,宣氣之清味。

通草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通調肺胃之水道,引熱下降而利小便。蓋水出高源,水精四布,清肅行令,溺道赤澀之證自清。甜梨汁者,梨成於秋,花實色白,其汁自然得西方之陰氣獨存,有天生甘露飲之稱。治賊風暗襲,為救肺潤燥之使。則氣分宣通而便溺堅澀之患焉得不痊乎。

如寒熱得撒,風燥既解而津液得養,則上來諸症自然妄靜矣。此方不第為秋燥新涼引動伏熱內發所宜服,即如冬溫燥熱釀痰咳嗽之症,亦可與此法互相為次第,淺深去取而酌用耳。

白話文:

經典有言:夏季炎熱而出汗不順暢的人,秋季容易成為風瘧的患者。當時間進入秋分之後,天氣開始轉涼。這時由陽明經的燥金之氣主宰,清氣收縮,使得燥氣得以流行。燥氣自天而降,首先傷害的是肺部。

如果在夏季已經受到暑氣的影響,再遇上秋季的燥氣,風邪就會侵襲肺和胃,導致寒熱交錯以及咳嗽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秋天因燥氣受傷的情況。燥熱是燥氣的常態,燥火會損傷上焦的氣分。肺是身體中較脆弱且輕盈的器官,負責全身的氣化。

肺部的氣被燥邪所阻塞,失去清肅功能,肺氣無法宣散。初期可能只有微微感到寒冷,這種寒冷從背部開始。寒冷過去後,身體會感到灼熱,即使出汗,熱度也不會消退。白天口渴且精神煩躁,咳嗽且胸脅疼痛,咳痰不順,伴有乾嘔和頭暈,大便乾硬,小便色紅。接下來,燥熱會傷害氣液,正如內經所說:金位之下,火氣趁虛而入,燥氣由金轉化。燥熱影響到陽明經。肺部的津液和胃部的液體,都被燥邪消耗。因此,胃氣不清,肺氣不能清肅,才會出現這些症狀。

從脈象來看,右手的寸關部位呈現浮數且澀的狀態。經典指出:浮象代表風邪,數象代表熱邪,澀象是肺部受燥邪侵害的跡象。舌苔呈現乾燥的白色或微黃色。綜合脈象和症狀,可以判斷這是燥邪消耗肺津和胃液的現象。

治療此情況,應避免使用香燥耗液的藥物,因為這不是可以使用張太守的小柴胡湯,那種邪氣進入少陽,需要辨別表裡證的情況。我們可以考慮使用甘寒的藥物來宣散風燥,清肅肺胃,保存津液,培養氣陰,以期達到舒緩的效果。

甜水梨汁、北沙參、冰糖水炒石膏、肥知母、川旦、霜桑葉、金石斛、青蒿子、白杏仁、淡竹葉、枇杷葉、粉丹皮、白通草

這個方法能清燥肅肺,解熱養液,適合治療秋季因燥熱導致的寒熱傷津和存陰不足。淡竹葉能清胃潤燥,保存陰液。石膏本身能清除陽明經的燥金之邪熱,加上冰糖水炒製,有保護肺部、生津且不傷胃氣的功效。北沙參能滋養氣陰,肅清肺金並消除熱邪。熱邪消失後,清肅功能得以運行,氣機流暢。金石斛對胃腑有強大的功效,能滋養臟器陰液,輸送津液,補充被消耗的氣液。

桑葉能治療寒熱,理順咳嗽,宣散肺絡以驅除燥邪並清解鬱熱。枇杷葉能清肺熱,解除暑邪,滋潤肺陰並滋養氣液。這樣,口乾、乾嘔等逆向衝上的症狀自然得到緩解。知母能清胃熱,解除燥渴,是治療虛煩內熱、火旺鑠金的好選擇。青蒿和丹皮能治療藏在營衛氣分中的暑邪。這兩種藥物,入營則寒,出衛則泄熱。川貝和杏仁能肅清肺部,潤燥,化痰止咳,宣散氣體。

通草顏色白,氣寒,味道淡,體質輕,能調節肺胃的水道,引導熱氣下降,促進小便。水分充足,清肅功能運行,小便赤澀的症狀自然得到改善。甜梨汁,梨在秋季成熟,花朵和果實呈白色,其汁液自然含有西方的陰氣,有天生甘露飲的美稱。它能治療潛藏的風邪,是拯救肺部、潤燥的好選擇。這樣,氣分宣通,大便祕結和小便困難的問題自然能得到解決。

如果寒熱已經得到緩解,風燥已經被解除,津液得到滋養,那麼上述症狀自然會平靜下來。這個處方不僅適用於秋季新涼引起的伏熱內發,對於冬季溫燥熱引起的痰多咳嗽,也可以按照病情的輕重,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