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仁術便覽》~ 卷四 (1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8)

1. 【珍珠散】

治經脈不行成乾血氣,破癥瘕積,神效。大病服一月,日淺者十日效。

珍珠新大者(一錢,燒),乾漆燒煙盡(三錢)

莪朮(醋煮,三錢),三稜(醋煮,三錢),胡黃連(二錢),無黃連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紅花(三錢),白朮(一錢),黃芩(一錢)

白話文:

  1. 莪朮(用醋煮過,三錢)

  2. 三稜(用醋煮過,三錢)

  3. 胡黃連(二錢)

  4. 如果沒有胡黃連,可以用當歸代替(五錢)

  5. 川芎(二錢)

  6. 紅花(三錢)

  7. 白朮(一錢)

  8. 黃芩(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米湯或鹽酒空心任下。一日一服,不可間斷。

一方,治婦人乾血氣。用好酒多半碗,入重湯鍋內,坐待酒滾熱,取烏雞一隻殺,血盡流入酒碗中,乘熱攪勻,速飲,半日經脈自通,否則難治。

白話文:

有一個偏方,可以治療婦女經血不暢。用一大碗好酒,放入滾燙的湯鍋中,等酒沸騰後,殺一隻烏雞,讓雞血流入酒碗中,趁熱攪拌均勻,然後迅速飲用。半日後,經脈就會自行通暢,否則就難以治療。

2. 崩漏

皆由傷損衝任二脈,血氣俱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曝下。

3. 【奇效四物湯】

治血崩。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艾葉阿膠(炒),黃芩,姜三片,水煎。

白話文: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艾葉、炒阿膠、黃芩、薑三片,一起放入水中煎煮。

若因勞而氣弱者,加人參黃耆升麻。熱者,倍黃芩。因寒者,加炒黑乾薑。紫色成塊者,血熱甚,加黃連。崩過多者,用五靈脂,半生半炒為末。一服後,分寒熱,加減調理。

白話文:

如果因為勞累而氣弱的人,可以加入人蔘、黃耆、升麻。如果是有發燒的人,可以加倍的黃芩。如果是因為寒冷引起的,可以加入炒過的乾薑。如果是有紫色的成塊的,表示血熱很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如果崩漏過多的,可以加入五靈脂,一半生的一半炒過的磨成粉末。吃了一劑後,可以分寒熱,對症調整。

一方,用白芷煎湯,調百草霜一錢服。甚者加棕櫚灰,後稍止即以四物湯加炒乾姜調理之。此急則治其標也。

白話文:

一種方法是,用白芷煎湯,調入一錢百草霜服用。症狀嚴重的,加棕櫚灰,後來症狀稍微停止後,用四物湯加入炒乾薑調理。這是急症的應變措施。

4. 【血崩神效方】

地榆甘草川芎茯苓,地黃,白朮當歸白芍黃芩阿膠,麥冬各等,水煎,露一夜,空心服。忌煎炒酒面。

白話文:

地榆、甘草、川芎、茯苓、地黃、白朮、當歸、白芍、黃芩、阿膠、麥冬等,用等量的水煎煮,煎好後放置一夜,第二天空腹服用。忌諱服用煎炸炒的食物、飲酒、吃麵食。

一方,治久崩。用枯芩為末,秤錘燒紅,淬酒中,空心調服二三錢,不過三服好。

一方,止用四物湯荊芥穗,止血甚效。

一方,崩中漏下,氣血虛甚者。

黃耆(一錢),黃芩(七分),砂仁(一錢),續斷(一錢),香附(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一錢),黃連(七分),益母(一錢),茅香(一錢),玄胡(一錢),生地(一錢),茯苓(一錢),杜仲(一錢),牡丹皮(一錢),芍藥(一錢)

白話文:

  • 黃耆(6克):補氣益血,強壯筋骨。

  • 黃芩(4克):清熱解毒,燥濕止瀉。

  • 砂仁(6克):溫胃健脾,行氣化濕。

  • 續斷(6克):續斷筋骨,活血通絡。

  • 香附(6克):理氣活血,化濕通經。

  • 當歸(6克):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陳皮(6克):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黃連(4克):清熱瀉火,燥濕止瀉。

  • 益母(6克):活血調經,縮宮止血。

  • 茅香(6克):理氣止痛,活血通經。

  • 玄胡(6克):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生地(6克):涼血止血,養陰生津。

  • 茯苓(6克):利水滲溼,健脾益氣。

  • 杜仲(6克):補肝腎,強筋壯骨。

  • 牡丹皮(6克):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芍藥(6克):養血調經,緩急止痛。

水煎,空心溫服。

一方,用香附炒黑為末,每三錢米飲調下。

一方,治崩漏,多因氣所使。

香附(一錢,炒黑),歸身(一錢),白芍(炒,一錢),地榆,熟地黃(各一錢),川芎,黃耆,蒲黃人參(各五分),白朮(一錢),升麻(三分),甚者,加棕灰調理。上空心,水煎服。

白話文:

香附(一錢,炒至微黑),當歸(一錢),芍藥(炒過,一錢),榆樹皮,熟地黃(各一錢),川芎,黃耆,蒲黃,人參(各五分),白朮(一錢),升麻(三分),症狀較重時,可加入棕灰來調理。在空腹時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