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仁術便覽》~ 卷三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6)

1. 【黃耆六一湯】

治虛人盜汗。

黃耆(六兩),甘草(蜜炙,一兩),每服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體虛的人盜汗。

黃耆(六兩),甘草(用蜂蜜炙烤過,一兩),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

2. 【黃耆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者。

鱉甲(醋炙),天門冬(去心),知母(炒),黃耆,赤芍,地骨皮,白茯苓,秦艽,柴胡(去苗),生地黃,桑白皮(炒),半夏(制),紫菀,甘草,人參,肉桂(夏去),桔梗上姜二片,水煎服。

一方,治盜汗。五倍子完全不蛀者,瓦上焙黃為末。臨睡自己唾調,納臍中,搏住止。

一方,治盜汗。心液為汗,此藥收斂心經。

人參,當歸(各五錢),用豬心作片,並心血煎湯,取清汁,煎上藥服。

白話文:

【黃耆鱉甲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虛勞引起的體內虛熱,症狀有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食慾不振、口渴、咳嗽帶血。

藥材包含:鱉甲(用醋炙過)、天門冬(去除心)、知母(炒過)、黃耆、赤芍、地骨皮、白茯苓、秦艽、柴胡(去除苗)、生地黃、桑白皮(炒過)、半夏(炮製過)、紫菀、甘草、人參、肉桂(夏天時去除),桔梗。 使用時加入兩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外一個方子,是治療盜汗的。

選用完全沒有被蟲蛀過的五倍子,在瓦片上烘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末。 睡覺前用自己的唾液調和,填入肚臍中,用布固定住即可止汗。

另外一個方子,也是治療盜汗的。

認為盜汗是心液外洩所致,此方具有收斂心經的作用。

藥材使用:人參和當歸各五錢,將豬心切成片,連同豬心血一起煎煮成湯,取清澈的湯汁,再用此湯煎煮上述藥材後服用。

3. 【盜汗正氣湯】

黃柏,知母(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一方,治自汗虛弱之甚者,亦治盜汗。

黃耆(蜜炙),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朮(炒),肉桂,甘草(炙),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熟地黃,肉蓯蓉,上水二鍾,棗二枚,煎溫服。

白話文:

【盜汗正氣湯】

黃柏和知母(炒過),各用一錢五分;甘草(烤過),用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身體虛弱非常嚴重的自汗症(白天出汗),也能治療盜汗(睡覺時出汗)。

黃耆(用蜂蜜烤過)、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朮(炒過)、肉桂、甘草(烤過)、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熟地黃、肉蓯蓉,以上藥材加兩碗水,放入兩枚紅棗,煎煮後溫服。

4. 積聚

凡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積者,有形之物也。氣不能成塊,在中為痰飲,在上為食積,在左為血積。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喑瘧連歲不已。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脾之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

肺之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奔豚,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婦人有塊,多是血塊。

白話文:

積聚這種病,如果脈象呈現強實有力,就表示病情尚可治癒;如果脈象呈現沉細微弱,就表示病情危險。所謂的「積」,指的是有形的腫塊。氣不會結成塊狀,如果停留在體內,在中間就稱為痰飲,在上面就稱為食積,在左邊就稱為血積。肝臟的積塊,會出現在左邊肋骨下方,摸起來像倒蓋的杯子,有頭有尾,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咳嗽、嘔吐、聲音沙啞,以及連續多年的瘧疾。心臟的積塊,會從肚臍上方長起,大到像手臂一般,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心煩意亂。心脾的積塊,會長在胃脘處,大到像盤子一般,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四肢無力,出現黃疸,吃進去的東西無法轉化成肌肉。

肺臟的積塊,會出現在右邊肋骨下方,像倒蓋的杯子一般,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忽冷忽熱、呼吸急促、咳嗽,甚至引發肺癰。腎臟的積塊,會從小腹長起,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像奔跑的豬一樣,忽上忽下,沒有定時,如果長期不癒,會導致喘氣、骨頭痿軟無力、氣虛。婦女如果身體有腫塊,大多是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