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醫學集成卷一 (1)

1. 陰陽諸論

陰陽一道,始於一,終於八。伏羲畫之以開其淵源,文王演之以神其變化。

故一而二,陰陽判矣,則對待之數出焉。陰陽判,天地位矣,則主宰之理立焉。

天地位,四時行而萬物生,則知人之生生化化,唯此陰陽而已。所以卦有乾坤,人有男女,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道成男,成於坎中之一陽也,奇也;

坤道成女,成於離中之二陰也,偶也。此陰陽奇偶之道,誠生生不息之機也。

白話文:

陰陽之道,從一而八

陰陽之道,起源於「一」,終結於「八」。伏羲氏繪製八卦圖,揭示了陰陽的源頭;文王演繹八卦,闡明了陰陽的變化。

所以,從「一」而生「二」,陰陽分判,由此產生了對待的關係。陰陽分判,天地定位,由此建立了主宰萬物的道理。

天地定位,四時運行,萬物生長,因此我們明白,人從出生到死亡的變化,都源於陰陽。所以八卦有乾坤,人有男女,故曰:乾道生男,坤道生女。乾道生男,源於坎卦之中的一陽,為奇數;坤道生女,源於離卦之中的二陰,為偶數。

這就是陰陽奇偶之道,正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原理。

2. 天地陰陽

天地有陰陽。日為太陽,月為少陰,此天之陰陽也。水為太陰,火為少陽,此地之陰陽也。是天非陰陽而無晦明,地非陰陽而無消長,天地非陰陽而失其清寧,萬物非陰陽而無由生化。則知天地非陰陽,天地亦渾淪於無象之表;陰陽無天地,陰陽亦湮沒於太極之中。此天地陰陽之道,誠萬物生化之源也。

白話文:

天地之間存在著陰陽。太陽代表陽,月亮代表少陰,這是天體的陰陽。水代表太陰,火代表少陽,這是地面的陰陽。

如果沒有陰陽,天空就沒有白天黑夜的明暗變化;如果沒有陰陽,大地就沒有生長消亡的循環;如果天地沒有陰陽,就會失去清明寧靜;如果萬物沒有陰陽,就無法生長變化。

因此可知,若沒有陰陽,天地將會混混沌沌,無形無象;若沒有天地,陰陽將會消失於太極之中。

這天地陰陽之道,正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根源。

3. 人身陰陽

人身有陰陽,即腎與命門所藏之真水真火是也。真水者,元陰也,以長以立,亦曰元精;真火者,元陽也,以生以化,亦曰元氣。元精元氣者,即人生化之元神也。生氣通天,唯(原文為「惟」)賴乎此,至陰陽立命之基。陰本於兩腎,陽根於命門。兩腎猶坎外之二,分於命門之外;命門猶坎中之一,介乎兩腎之中。

故道家謂之丹田,梁邱子謂之子戶。醫者以精氣含於內,謂之子宮。男女媾精,受命於中,謂之命。出入是門謂之門,故曰命門。命門者,精氣之宅,水火之家,誠先天北闕,後天祖基也。人身陰陽之道,學者所當究心也。

白話文:

人身上有陰陽兩種能量,它們就是腎臟和生命門中的真實水分和真實熱量。真實的水分是指原始陰性能量,在生長過程中起作用,並被稱爲原初精華;真實的熱度是指原始陽性能量,在產生變化的過程中起作用,並被稱爲原初氣力。原初精華和原初氣力就是人類生命的本質精神。生命力與天地相通,只有依賴這些真實水分和真實熱度才能實現這一點,這是建立在陰陽基礎上的生命基礎。陰性的源頭在於兩個腎臟,陽性的根源在於生命門。兩個腎臟就像一箇中間有一個點的“坎”字外面的部分,分佈在生命門外側;而生命門就像是這個“坎”字裏面的那個點,位於兩個腎臟之間。 因此道教稱這個地方爲丹田,梁丘子則稱之爲子戶。醫生們認爲這裏包含了人的精髓和氣息,所以稱爲子宮。男性和女性交合時在這裏孕育出新的生命,這就是命運。進出這裏的通道就叫做門,所以它被命名爲生命門。生命門是一個包含著精髓和氣息的房子,也是水火交匯的地方,它是先天生靈的北方門戶,後世萬物的基礎。人體內的陰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學問,學者應該深入研究這個問題。

4. 病有陰陽

病有陰陽。如畏熱為陽,怯寒為陰;在表為陽,在裏為陰;上病為陽,下病為陰;飲冷為陽,飲熱為陰;好動為陽,好靜為陰;喜明為陽,喜暗為陰;

多言為陽,不語為陰;面赤為陽,面黯為陰。新病,朝急者陽邪盛,暮危者陰邪盛;久病,晝靜者陽虛,夜安者陰虛。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尤當細察。

白話文:

疾病有陰陽之分。例如怕熱屬於陽,怕冷屬於陰;疾病在表面屬於陽,在內部屬於陰;上半身的疾病屬於陽,下半身的疾病屬於陰;喝冷飲屬於陽,喝熱飲屬於陰;喜歡活動屬於陽,喜歡靜止屬於陰;喜歡光亮屬於陽,喜歡黑暗屬於陰;

話多屬於陽,不說話屬於陰;臉色紅潤屬於陽,臉色黯淡屬於陰。新發生的疾病,早上病情加重的屬於陽邪盛,晚上病情加重的屬於陰邪盛;久病的人,白天安靜的屬於陽虛,晚上安穩的屬於陰虛。即使在極陰之中也有陽氣,在陽氣之中也有陰氣,必須仔細觀察。

5. 藥有陰陽

藥有陰陽,當知宜忌。

桂、附、乾薑、吳萸、枸杞,故紙、巴戟、鹿膠、蓯蓉,陽藥也,陽虛寒盛,六脈微遲者宜,陰虛脈大者忌之。

生地、龜膠、白芍、女貞、丹皮、知柏,陰藥也,陰虛熱盛,六脈洪數者宜,陽虛脈細者忌之。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川芎、升麻,味辛性升,陽也,寒邪在表,內無煩渴,六脈浮緊者宜。熱邪在裏,大煩大渴,六脈洪滑或細數而陰虛者忌之。

白話文:

藥物有陰陽之分,應當了解其宜忌。

桂枝、附子、乾薑、吳茱萸、枸杞、肉桂、巴戟天、鹿膠、肉苁蓉,這些都是陽藥。陽虛寒盛、脈象微遲的人適合使用,陰虛脈象大而有力的人則應忌用。

生地黃、龜膠、白芍、女貞子、丹皮、知母,這些都是陰藥。陰虛熱盛、脈象洪數的人適合使用,陽虛脈象細弱的人則應忌用。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川芎、升麻,這些藥物味辛性升,屬陽性。寒邪在表,內無煩渴,脈象浮緊的人適合使用。熱邪在裡,大煩大渴,脈象洪滑或細數且陰虛的人則應忌用。

大黃、芒硝、滑石、芩、連、石膏,味苦性降,陰也,熱邪在裏,煩渴脹滿便結,六脈洪滑鼓指者宜。若口渴喜熱飲,腹脹便不結,或衰老久病,脈微而陽虛者,雖有前證,尤宜忌之。

半夏、生薑止嘔宜,陰虛失血者忌之。

烏梅、地榆止血宜,表邪未清者忌之。

蒼朮、葛根發表宜,嘔吐者忌之。

白話文:

大黃、芒硝、滑石、芩、連、石膏,味道苦,性寒,屬陰性藥物。適用於熱邪內侵,導致煩躁口渴、腹部脹滿、大便不通,脈象洪大滑利,手指按之有鼓脹感者。但若口渴卻喜歡喝熱飲,腹部脹滿但沒有便秘,或者年老體弱久病,脈象微弱屬於陽虛者,即使有上述症狀,也要忌用這些藥物。

半夏、生薑,止嘔效果好,但陰虛失血者忌用。

烏梅、地榆,止血效果好,但表邪未解者忌用。

蒼朮、葛根,發散表邪效果好,但嘔吐者忌用。

童便、當歸血分宜,便溏者忌之。

香砂、枳殼氣滯者宜,氣弱者忌之。

柴胡、白芥、薄荷,入肝家,脇痛者宜,表虛汗出者忌之。

藥性陰陽關係非小,投之一錯,殺人反掌,可不畏哉。

白話文:

童子小便,適合用當歸滋補血分;但若是拉肚子,就要忌用。

香附和枳殼,適合用來治療氣滯的人;但氣虛的人則要忌用。

柴胡、白芥、薄荷,屬於入肝的藥,適合治療脇痛;但若是表虛容易出汗的人,就要忌用。

藥性陰陽的關係很重要,用錯藥會要人命,不可不謹慎。

6. 陰虛證論

陰虛者,水虧其源。如口渴咽焦,引水自救;或躁擾狂越,欲臥泥中;或五心煩熱而消癉骨蒸;或二便秘結,而溺如漿汁;或吐血衄血,咳嗽遺精;或斑黃無汗者,由津液之枯涸;或中風瘛疭(「瘛疭」:筋脈痙攣。)者,以精血之敗傷,凡此皆無根之焰。有因火不歸源,皆陰不足以配陽,病在陰中之水也。

王太僕云:「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無水者,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如六味左歸飲丸之類是也。」

白話文:

陰虛的人,就像水源枯竭,因此會出現口渴咽乾,想喝水止渴;或是躁動不安,想躺在泥土裡;或手掌心發熱、消瘦骨蒸;或大便便秘,小便像漿糊;或吐血鼻血、咳嗽遺精;或皮膚發黃無汗,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津液枯竭所致。還有中風抽搐的,是因為精血受損。這些症狀都像是無根之火,都是因為火氣無法歸源,都是因為陰虛不足以制約陽氣,病根在陰中不足的水分。

王太僕說:「不寒而寒,是因為沒有水分。沒有水分,就要滋補腎臟,以抑制陽氣,就像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一樣。」

7. 陽虛證論

陽虛者,火衰其本。火虧於下,則陽衰於上。或神氣昏沉,或動履困倦,或頭目眩暈而七竅偏廢,咽喉哽噎而嘔惡氣短,皆上焦之陽虛也。有飲食不化而吞酸反胃,痞滿膈塞而水泛為痰,皆中焦之陽虛也。有清濁不分而腸鳴滑泄,陽痿精寒而臍腹多痛,皆下焦之陽虛也。

又或畏寒灑灑,火臟之陽虛,不能禦寒也;肌肉鼓脹,土臟之陽虛,不能制水也;拘攣痛痹,木臟之陽虛,不能營筋也;寒嗽虛喘,身涼自汗,金臟之陽虛,不能保肺也;精遺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筋疼骨痛,水臟之陽虛,精髓內竭也。凡此皆陽虛之證也。王太僕云:「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如八味右歸飲丸之類是也。」

白話文:

陽虛的人,體內火氣衰弱,根基不穩。下焦的火氣不足,就會導致上焦的陽氣衰敗。因此,可能出現精神昏沉、行動遲緩、頭昏眼花、七竅失靈、咽喉阻塞、嘔吐、呼吸短促等症狀,這些都是上焦陽虛的表現。

如果出現飲食不消化、反胃吞酸、胸悶氣脹、痰多等症狀,則是中焦陽虛的表現。而如果出現大便稀薄、腹瀉、腸鳴、陽痿、精寒、腹部疼痛等症狀,則是下焦陽虛的表現。

此外,畏寒怕冷、四肢發涼,是火臟陽虛,無法抵禦寒冷;肌肉腫脹,是土臟陽虛,無法控制水液;肢體拘攣、疼痛麻木,是木臟陽虛,無法滋養筋脈;咳嗽虛喘、身體發涼、自汗不止,是金臟陽虛,無法保護肺臟;遺精、血崩、大小便失禁、腰脊疼痛、筋骨痠痛,是水臟陽虛,精髓耗損。以上這些都是陽虛的症狀。

王太僕說:「雖然沒有發燒的症狀,卻是體內火氣不足,就像沒有燃料的火焰一樣。所以應該要滋補火氣,消除陰寒,就像八味右歸丸這類藥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