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馨

《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醫學集成卷一 (2)

1. 先天解說

兩腎為先天之本,坎(☵)離(☲)寓焉。坎居左腎,坎中滿,坎為中男,上下二爻為坤陰,中一爻為乾陽,坎為水即先天真水,中一爻為陽,即先天真陽,陰中有陽,水中有火是也。離居右腎,離中虛,離為中女,上下二爻為乾陽,中一爻為坤陰,離為火即先天真火,中一爻為陰即先天真陰。陽中有陰,火中有水是也。

修煉家謂龍從火裏出,虎向水邊生,此也。

2. 後天解說

後天脾胃,氣血也,戊己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捷徑》云:刀圭足以延壽考。係道家隱語,戊字一丿,即刀字這一丿也。己字一𠃌,即刀字這一𠃌也,合而為刀。圭字兩重土,即戊土己土也,合而為圭,故曰刀圭。

3. 丹田解說

臍下寸半為氣海,一寸八分為丹田。淪淪渾渾,如露珠,如水泡,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保合太和,長生不老。道家謂之嬰兒,佛家謂之舍利子,醫家謂之丹田。

4. 五行生克

金、木、水、火、土為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為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為五行相克。

5. 五臟六腑

心、肝、脾、肺、腎,為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

合心包絡為十二經。

6. 臟腑表裏

心與小腸為表裏,心包絡與三焦為表裏,肝與膽為表裏,脾與胃為表裏,肺與大腸為表裏,腎與膀胱為表裏。

7. 臟腑所屬

心與小腸屬火,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肝與膽屬木,肝為乙木,膽為甲木;脾與胃屬土,脾為己土,胃為戊土;肺與大腸屬金,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腎與膀胱屬水,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

8. 足六經辨

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

9. 手六經辨

太陽小腸,陽明大腸,少陽三焦,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絡。

10. 十二經絡

手三陽,從手至頭;手三陰,從臟至手;足三陽,從頭至足,足三陰,從足至腹。太陽、少陰行身之後,陽明、太陰行身之前,少陽、厥陰行身之側。

足經脈長,遍絡四體,手經脈短,統在足經,故傷寒外感但言足經不言手經。

11. 寸關尺解

以掌後高骨為關,從關至魚際,得一寸,以寸名;從關至尺澤,得一尺,以尺名。以關為間隔,尺寸不得混而為一家,合寸關尺為三部。

12. 六部脈解

六部脈,候以寸關尺。左寸以候心,左關以候肝,左尺以候腎,右寸以候肺,右關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門。六部各有所屬,究之精於六脈,分而不分,不分而分,斯得訣矣。

13. 脈定至數

診脈之初,先平自己呼吸,以己之呼吸,定他人之呼吸。人之臟腑不可見,於脈息見之。脈來四至為緩,即平人無病之脈。拋去此部,又考他部,從六部中考其太過不及,斯有權衡。權衡者,先看人之強弱,後考脈之虛實。千病萬病,總不出陰陽表裏虛實六字。再從六字細心探討,則權衡定矣。

14. 脈定權衡

脈以緩字為權衡,緩字探得熟,能識諸症。探得浮沉遲數四大脈真處,則知緩字外即是病,或浮或沉或遲或數,不必盡具。探得緩字在某部,即知某部無病,從病脈治之權衡得矣。

15. 浮沉統屬(崔氏)

從肉上行者,為浮;從肉下行者,為沉。

浮而無力,為濡;沉而無力,為弱。

浮沉有力,中取無力,為芤。

沉極至骨,為伏。

浮極內空,為革。

沉極內堅,為牢。

浮中沉三部有力,為實;浮中沉三部無力,為虛。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為微。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為散。

16. 遲數統屬

三至為遲,六至為數,四至為緩。

緩脈動時一止,為結。

數脈動時一止,為促。

結促之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為代。

17. 滑澀統屬

滑溜如珠,為滑;往來澀滯,為澀。

狀如弓弦,按之且勁,為弦;彈搏人手為緊。

來時應指而盛,去時減力而衰,為洪。

細軟如絲,為細。

來去迢迢而長,為長;來去縮縮而短,為短。

圓如豆粒,約約動搖不移,為動。

18. 諸脈主病

浮為在表,沉為在裏。濡為陽虛,弱為陰虛。

芤為失血,伏為閉鬱。革為傷精,牢為堅積。

實為邪實,虛為正虛(此處原文「實為邪虛,實為正虛」,有誤。)。微為陽憊,散為虛極。

遲為臟寒,數為腑熱。緩為無病,結為寒盛。

促為熱盛,代為氣乏。滑為痰病,澀為血少。

弦為水飲,緊為寒痛。洪為脹熱,細為氣少。

長為氣盛,短為氣虛,動為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