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醫學集成卷一 (1)
醫學集成卷一 (1)
1. 醫學集成卷一
2. 陰陽諸論
陰陽一道,始於一,終於八。伏羲畫之以開其淵源,文王演之以神其變化。
故一而二,陰陽判矣,則對待之數出焉。陰陽判,天地位矣,則主宰之理立焉。
天地位,四時行而萬物生,則知人之生生化化,唯此陰陽而已。所以卦有乾坤,人有男女,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道成男,成於坎中之一陽也,奇也;
坤道成女,成於離中之二陰也,偶也。此陰陽奇偶之道,誠生生不息之機也。
白話文:
【陰陽理論】
陰陽這套理論,起源於一個核心概念,最終衍變為八種表現形式。由伏羲開始,用圖形呈現其深奧的根源,再經周文王進一步發展,讓其變化莫測的特性更顯神奇。
原本的一分化為二,陰與陽就這樣被區分出來,相對應的數值也因此產生。陰陽被區分後,天地的位置就被確定了,而支配萬物的道理也就隨之確立。
天地位置確定後,四季運轉,萬物得以生長,由此可知人類的生命活動,包括生長繁衍,都只與陰陽有關。因此在八卦中有乾坤兩卦,代表男女,所以說:乾卦代表男性,坤卦代表女性。乾卦之所以代表男性,是因為其中坎卦的一個陽爻,這是奇數;
坤卦之所以代表女性,是因為其中離卦的兩個陰爻,這是偶數。這陰陽奇偶的道理,正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機制所在。
3. 天地陰陽
天地有陰陽。日為太陽,月為少陰,此天之陰陽也。水為太陰,火為少陽,此地之陰陽也。是天非陰陽而無晦明,地非陰陽而無消長,天地非陰陽而失其清寧,萬物非陰陽而無由生化。則知天地非陰陽,天地亦渾淪於無象之表;陰陽無天地,陰陽亦湮沒於太極之中。此天地陰陽之道,誠萬物生化之源也。
白話文:
天地之間存在著陰陽。太陽代表著極度的陽性,月亮則是稍微的陰性,這就是天空中的陰陽。水象徵著極度的陰性,火則是稍微的陽性,這就是大地上的陰陽。如果天沒有陰陽的交替,就不會有晝夜的更迭;如果地沒有陰陽的轉換,就不會有四季的變化,天地若失去陰陽的平衡,就會失去清明和安寧,萬物若沒有陰陽的調和,也就無法生存與繁衍。
由此可知,若天地不存在陰陽,那麼天地就將混亂在無法描繪的狀態;同樣的,若沒有天地,陰陽的概念也會消失在太極(宇宙初始的混沌狀態)之中。這天地間的陰陽原理,確實是萬物生存繁衍的根本來源。
4. 人身陰陽
人身有陰陽,即腎與命門所藏之真水真火是也。真水者,元陰也,以長以立,亦曰元精;真火者,元陽也,以生以化,亦曰元氣。元精元氣者,即人生化之元神也。生氣通天,唯(原文為「惟」)賴乎此,至陰陽立命之基。陰本於兩腎,陽根於命門。兩腎猶坎外之二,分於命門之外;命門猶坎中之一,介乎兩腎之中。
故道家謂之丹田,梁邱子謂之子戶。醫者以精氣含於內,謂之子宮。男女媾精,受命於中,謂之命。出入是門謂之門,故曰命門。命門者,精氣之宅,水火之家,誠先天北闕,後天祖基也。人身陰陽之道,學者所當究心也。
白話文:
人體內存在陰陽兩種屬性,具體來說,就是腎臟和命門裡儲藏的真水與真火。真水,是原始的陰性能量,它支持著生命的延續,又稱為元精;真火,是原始的陽性能量,它促進生命的生成與轉化,又被叫做元氣。元精與元氣,合稱為人生化作用的根本力量,即元神。
生命活動與天地相通,全依賴這些能量,這是陰陽兩極形成生命的基礎。陰性的能量源於雙腎,而陽性的能量則源自命門。雙腎就像坎卦外的兩個陰爻,位於命門之外;命門則像坎卦中的陽爻,處在兩腎之間。
因此,在道教中,這一區域被稱為丹田,梁邱子則稱之為子戶。醫學上認為,精氣內藏於此,稱之為子宮。男女交合時,生命的指令在此生成,這就是所謂的命。而這個過程發生的通道,就被稱為命門。命門,是精氣的住所,也是水火能量的家園,可說是先天的北方宮殿,後天的生命根基。對於人體陰陽運作的原理,這是學者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內容。
5. 病有陰陽
病有陰陽。如畏熱為陽,怯寒為陰;在表為陽,在裏為陰;上病為陽,下病為陰;飲冷為陽,飲熱為陰;好動為陽,好靜為陰;喜明為陽,喜暗為陰;
多言為陽,不語為陰;面赤為陽,面黯為陰。新病,朝急者陽邪盛,暮危者陰邪盛;久病,晝靜者陽虛,夜安者陰虛。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尤當細察。
白話文:
疾病有其陰陽之分。例如,怕熱的是屬於陽性,畏寒的是屬於陰性;病在體表的是陽性,在身體深處的是陰性;上半身的病是陽性,下半身的病是陰性;喜歡喝冷水的是陽性,偏好熱水的是陰性;活潑好動的是陽性,傾向靜止的是陰性;喜歡光亮的是陽性,偏愛昏暗的是陰性;
話多的是陽性,沉默寡言的是陰性;臉色紅潤的是陽性,面色暗沉的是陰性。新發疾病,如果白天病情加劇,表示陽性病邪較重,若夜晚病情加重,則是陰性病邪較重;長久患病,白天病情平穩可能是陽氣虛弱,夜晚病情穩定可能代表陰氣不足。極度的陰中也藏有陽,同樣的,極度的陽中亦存在陰,這一點尤其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和辨別。
6. 藥有陰陽
藥有陰陽,當知宜忌。
桂、附、乾薑、吳萸、枸杞,故紙、巴戟、鹿膠、蓯蓉,陽藥也,陽虛寒盛,六脈微遲者宜,陰虛脈大者忌之。
生地、龜膠、白芍、女貞、丹皮、知柏,陰藥也,陰虛熱盛,六脈洪數者宜,陽虛脈細者忌之。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川芎、升麻,味辛性升,陽也,寒邪在表,內無煩渴,六脈浮緊者宜。熱邪在裏,大煩大渴,六脈洪滑或細數而陰虛者忌之。
大黃、芒硝、滑石、芩、連、石膏,味苦性降,陰也,熱邪在裏,煩渴脹滿便結,六脈洪滑鼓指者宜。若口渴喜熱飲,腹脹便不結,或衰老久病,脈微而陽虛者,雖有前證,尤宜忌之。
半夏、生薑止嘔宜,陰虛失血者忌之。
烏梅、地榆止血宜,表邪未清者忌之。
蒼朮、葛根發表宜,嘔吐者忌之。
童便、當歸血分宜,便溏者忌之。
香砂、枳殼氣滯者宜,氣弱者忌之。
柴胡、白芥、薄荷,入肝家,脇痛者宜,表虛汗出者忌之。
藥性陰陽關係非小,投之一錯,殺人反掌,可不畏哉。
白話文:
藥物有其陰陽屬性,我們應該知道何時適合使用及何時該避免。
肉桂、附子、乾薑、吳茱萸、枸杞、故紙、巴戟天、鹿角膠、肉蓯蓉,這些是屬於陽性的藥物,適合用於陽虛且寒氣旺盛,脈搏微弱緩慢的情況;但對於陰虛且脈搏強大的情況,則應避免使用。
生地、龜板膠、白芍、女貞子、牡丹皮、知母和黃柏,這些是屬於陰性的藥物,適合用於陰虛且熱氣旺盛,脈搏洪大快速的情況;但對於陽虛且脈搏細微的情況,則應避免使用。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川芎、升麻,這些藥物味道辛辣且性質上升,屬陽性,適合用於寒邪在外表,身體內部沒有煩躁口渴,脈搏浮動緊繃的情況。但對於熱邪在內部,極度煩躁口渴,脈搏洪大滑順或細微快速且陰虛的情況,則應避免使用。
大黃、芒硝、滑石、黃芩、黃連、石膏,這些藥物味道苦澀且性質下降,屬陰性,適合用於熱邪在內部,煩躁口渴腹部脹滿排便困難,脈搏洪大滑順且有力的情況。但如果口渴卻喜歡喝熱水,腹部脹滿但排便不困難,或者年老體弱久病,脈搏微弱且陽虛的情況,即使有上述症狀,更應該避免使用。
半夏、生薑能止吐,但陰虛出血的人應避免使用。
烏梅、地榆能止血,但表面邪氣尚未清除的人應避免使用。
蒼朮、葛根能發汗解表,但有嘔吐的人應避免使用。
童便、當歸適用於血液循環問題,但有腹瀉的人應避免使用。
香砂、枳殼適用於氣滯的人,但氣弱的人應避免使用。
柴胡、白芥、薄荷能進入肝臟,適用於脅痛的人,但表虛且容易出汗的人應避免使用。
藥物的陰陽屬性影響重大,一旦使用錯誤,後果可能致命,我們怎能不心存敬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