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凡例
凡例
1. 凡例
是編之集,由博反約,由晦而顯,使業醫者開卷了然,斯無亥豕魯魚之誤。
是編普集名家精粹,去繁就簡,易於翻閱,隨時考究,洞若觀火,以免搜索之難。
業醫務從傷寒入手,辯明十二經絡。每一經中皆有陰陽,無論在經在腑,一寒一熱,一表一裏,辨之不明,臨症必誤。
業醫務從大家入手。先講六經法律,後明藥性寒熱。若徒讀斷簡殘編,抄本小說,髫年學習,皓首模糊,以先入者為主也。
法律訂自前人,運用在乎自己。學者要有靈機,救人全憑活法。若膠柱鼓瑟,萬難奏效。
古人立方,原有君臣佐使,配合無多,效如桴鼓。或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或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必再三審慎,切勿雜湊成方。
白話文:
這本書彙集了眾多名醫的精華,將繁複的內容精簡,方便翻閱,隨時查閱,一目了然,避免了辛苦查找的困擾。
學醫一定要從《傷寒論》開始,弄清楚十二經絡的辨證。每條經絡都有陰陽之分,無論是經絡還是臟腑,寒熱、表裡都有區別,辨別不清,診斷必然錯誤。
學醫一定要從大師的著作入手,先學習六經病的辨證法則,再了解藥物的寒熱屬性。如果只讀一些零散的書籍,抄襲一些小說,從小就學,到了老年還是一頭霧水,只會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左右。
醫學法則是由前人總結出來的,運用則取決於自己。學習者要靈活運用,救人靠的是實際的醫術。如果墨守成規,就無法取得好的效果。
古人配藥,本著君臣佐使的原則,藥物搭配不多,效果就像擊鼓傳音一樣迅速。有時需要在靜止中尋找動態,在動態中尋找靜止;有時需要在陰中尋找陽,在陽中尋找陰,一定要反覆思考,切不可隨便拼湊藥方。
本草所載藥品三千,常用不過三百。當於二三百中,考究五味五色,辯明寒熱溫平,更必詳究真偽,斯運用乃見如神。
藥品無論貴賤,總以有精汁,有氣味者為佳。切莫好奇,喜開別名,至藥肆不知,胡亂稱揀,誤人性命。
藥之靈應,不在貴賤;方之靈應,不在多寡。藥求真實,方求對症,若用希奇難買之藥,富者擔延時日,貧者束手待斃矣。
名家各有所長。有長於溫補,長於攻下,長於清涼,長於和解,長於扶陽,長於養陰,長於補先天,長於培後天,長於女科,長於小兒,吾盡摘其長而錄之。
醫理之說,深者見深,淺者見淺。自長沙後,醫書疊出,各執一見,欲求全手,幾無其人。學力富者少臨症,臨症多者無學力。少臨症者,仗恃學力,妄撥前人;多臨症者,胸無實據,捕風捉影。可知紙上空談,與糊亂瞎撞,二而一者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了三千種藥品,但常用不過三百種。在常用的兩三百種中,要仔细研究它們的五味五色,辨明寒熱溫平,更要详细考究真偽,这样才能运用得如神妙一般。
藥品无论贵贱,只要有精汁、有气味,就是好藥。千万不要好奇,喜欢用別的名称,到了药店卻不知道是什么药,胡乱挑选,这样會误人性命。
藥物的靈驗,不在貴賤;方劑的靈驗,不在多寡。用藥要追求真實,方劑要對症,如果使用稀奇難買的藥,富人可以拖延时间,窮人只能束手待斃。
名醫各有專長,有的擅长温补,有的擅长攻下,有的擅长清涼,有的擅长和解,有的擅长扶陽,有的擅长养阴,有的擅长补先天,有的擅长培後天,有的擅长婦科,有的擅长儿科。我将盡力摘取他们的长處,并将其记录下来。
醫理的道理,深的人看得深,淺的人看得淺。自從張仲景(長沙人)之後,醫書不斷出現,各家都有自己的見解,想要全面掌握醫術,幾乎沒有這樣的人。學識豐富的人,缺少臨床經驗;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又缺乏醫學理論。缺少臨床經驗的人,仗著學識,胡乱推翻前人的理论;臨床經驗丰富的人,卻沒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能靠經驗行事。可見,紙上談兵和胡乱瞎撞,其实是一样的。
是編每論一病,即載一方,或載數方,其美不勝收者,付之補遺,以便觀覽,隨載針灸穴道,以為外治之一助,至穴道必看銅人圖方知。
每一病名,標出綱領,使人知其大概,雖未究本窮源,道其巔末,亦可為學者立標準,作指南耳。
內經云:「得其要者,一言而備,不得其要,流散無窮。」一言可備者,陰陽兩字也。病之千頭萬緒,不外五臟六腑,而臟腑諸症,不外陰陽。後世妄立名色,舌有三十六,喉症七十二,疽有二十四,諸如此類,難以枚舉,況此三者亦只分陰陽而已。
古人療疾,以望聞問切為要,後世舍去三者,僅以切脈為重,浪費筆墨,從浮沉遲數外,畫蛇添足,一病分幾十脈,一脈分數十症,亂人心目,何不於望字添幾十望,聞問添數十聞問耶?總之內經以平人脈為準則,察其有餘不足,再從四大脈探討,斯得之矣。
白話文:
這本書為每種疾病都整理了一篇論述,並附上一個或多個治療方劑,內容豐富多彩,因此將這些優點收錄到補遺中,方便讀者查閱。同時,還附上了針灸穴道的資訊,作為外治法輔助,不過要理解穴道位置,就必須參考銅人圖。
每個病名都標明了綱領,讓讀者能大致了解病症,雖然未能深入探究病因和發展過程,但也能為學者建立標準和方向。
《內經》說:「掌握要點,一句話就能概括,沒有抓住要點,就會無休止地流散。」這一句話的要點就是陰陽兩個字。千變萬化的疾病,歸根結底都是五臟六腑的問題,而臟腑的各種病症,都離不開陰陽。後世妄加名目,什麼舌頭有三十六種病症、喉嚨有七十二種病症、疽瘡有二十四種等等,不勝枚舉,但這些也都是陰陽的變化而已。
古人診病,重視望、聞、問、切四個方面,後世卻捨棄了前三者,只重視切脈,浪費筆墨,從脈象的浮沉、遲數等方面,畫蛇添足,將一個疾病分為幾十種脈象,一種脈象又分為幾十種病症,混淆視聽。為何不也將望診、聞診、問診也細分出幾十種呢?總之,《內經》以平人脈象為基準,觀察病人的脈象是否過於強盛或虛弱,再結合四肢脈象,就能診斷出疾病。
五臟六腑平和無病,今人自尋疾病,壯年喜服參、茸、桂、附,及一切強筋壯陽之品,不知補一臟即損數臟,及至暮年,無藥可服。
精氣神為人身至寶,得之則存,失之則危,根本一失,百病叢生,兼之嗜酒玩煙,恃情縱欲,何能益壽?比之於燈,油盡燈滅;方之於魚,水涸魚困。欲求長生者,須以飯食為大良方,獨宿為延年妙品。
富貴之病難治,一經染患,日更數醫,一清二表,三攻四補,任意胡為,以至輕者重,而重者危矣。貧苦之病易愈,延醫難,取藥更難,說病抓藥,不日愈也,雖不儘然,大半如此。
醫生療疾,務要品正行端,不可在此說彼,孀婦閨閣,更宜謹慎,於診脈後論脈論症,係屬何病,主用何藥,法本何人,症即險危,從容告之,切勿乘人危險,妄取人財,以致聲名敗壞。
白話文:
五臟六腑都正常,沒有病,現在的人卻自己找病來折磨自己。壯年時喜歡吃人參、鹿茸、肉桂、附子,還有各種補筋壯陽的藥物,卻不知道補一個臟器就會損傷其他幾個臟器。等到老了,就沒有藥可以治了。
精氣神是人體最寶貴的財富,有了它,人就能活著;失去了它,人就會有危險。根本一旦虧損,就會百病叢生。再加上愛喝酒抽菸,放縱情慾,怎麼能長壽呢?就像燈一樣,油盡燈滅;就像魚一樣,水涸魚困。想要長壽的人,就應該以飲食為主要的良方,獨自休息是延年益壽的妙方。
富貴病難治,一旦染上,每天換不同的醫生看病。一清熱二解表,三攻邪四補虛,隨便亂用藥,輕者變重,重者就危險了。貧苦病容易治癒,請醫生難,買藥更難。說清楚病症,抓幾副藥,沒幾天就痊癒了。雖然不是所有情況都這樣,但大多數都是如此。
醫生治病,一定要品行端正,不可在這個病人面前說另一個病人的壞話。尤其是在寡婦閨房,更要謹慎。診脈後,要告訴病人是哪種病,要服用什麼藥,藥方是出自哪位醫家的,如果病情危急,也要從容地告知,不要趁人危難之際,亂收錢財,以致聲名敗壞。
病家延醫,務要實心恭敬,未看病時,說病原由,不可令其猜病。東坡云:「吾求愈病而已,豈以困醫為哉。」不知醫為爾所困,爾之身更為醫所困矣,延醫者其知之。
病家取藥,莫惜銀錢,務求上池靈品。若圖便宜,七折八扣,虧人工本,藥定難言。賣者射利,買者損錢,而病者含冤受困矣。
開藥鋪之家,務采上品藥材,遵古炮製,情願使人說我藥貴,莫使人說我藥假,此中造無限功德。以假作真,誤人性命,生人易欺,冥法難逭(音huàn,逃避。)。
人生有形之病可治,無形之疾難療。如風寒暑濕,六欲七情,瘡痍癬疥,皆有形之疾,醫能施治。無形之疾,如不端品行,不顧聲名,奸詐機謀,心術盡壞,釀成怪病,此無形之疾,醫不能治。書云:自作孽,不可活。人須悔過遷善,百中可救二三,否則遺及後人,立見消亡,較傳屍癆為更毒。
白話文:
病人請醫生看病,一定要誠心誠意地尊重醫生。在醫生還沒看病之前,描述病情的時候,不要讓醫生猜測。蘇東坡說:「我只求治好病,怎麼會故意為難醫生呢?」你不知道醫生被你為難,其實你的身體更被醫生為難了,請病人明白這個道理。
病人買藥,不要吝嗇錢財,一定要買最好的藥材。如果為了便宜,七折八扣,就會虧損藥材成本,藥效就難以保證。賣藥的人貪圖利益,買藥的人損失錢財,病人最終只會痛苦不堪。
開藥鋪的人,一定要採購上等藥材,按照古法炮製。寧願讓別人說你的藥貴,也不要讓別人說你的藥假。這樣才能積累無盡的功德。用假藥冒充真藥,害人性命,欺騙活人容易,逃避冥法卻難。
人生中,有形的病可以治療,無形的病卻很難醫治。像風寒暑濕,六欲七情,瘡痍癬疥,這些都是有形的病,醫生可以治療。無形的病,例如品行不端,不顧名聲,奸詐陰險,心術不正,導致怪病,這些都是無形的病,醫生無能為力。書上說:自作孽不可活。人必須悔過改過,才能有二三成的機會獲救。否則,禍害後代,自己也很快消亡,比傳染病更可怕。
針灸之術,肇自岐伯,詳於《靈柩》。針灸諸病,功成反掌,但神功妙術,自漢失傳。精於穴道者,恒不數覯(音gòu,遇見。),余常感慨久矣。道光戊申忽於楊子堅處得銅人圖四幅,與醫宗金鑒、針灸大成無異,細心研究三十餘年,凡遇疾病,施治即效,予特表而出之,為司命者指一準則云。
白話文:
針灸這門技藝,源自於岐伯,詳細記載在《靈樞》一書中。針灸治療各種疾病,如同翻轉手掌般容易,但這神奇的醫術,自漢代以來就失傳了。精通穴道的人,一直都很少見,我一直为此感到遺憾。道光戊申年,我偶然在楊子堅處得到四幅銅人圖,與《醫宗金鑑》、《針灸大成》等書內容相似。我細心研究了三十多年,凡是遇到疾病,施針治療就見效。我特地將這些心得整理出來,希望能為後世的醫者提供一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