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中一得》~ 輝瘧淺說
輝瘧淺說
1. 輝瘧淺說
時交夏至以後連日身體發熱午後更甚至夜半出汗稍和明日午後仍復大熱心胸懊憹舌胎黃膩脈數而洪或有上午即大熱者或有大熱前手足厥冷而熱者人皆稱為癉瘧方中無不用表裡雙解以傷寒之法治之其感邪極輕者雖不藥亦愈加稍重者屢投無效藉云癉瘧本難速愈必延至月餘元氣津液大傷熱仍不解一病愈淹無從措手殊不知傷暑與傷寒病本不同治亦各異葉氏云暑為無形之氣先從口鼻而入法當輕揚解散此語深得治此症之法切思暑氣入鼻必先犯肺入口必先犯胄然肺胃熱邪清之散之似可易愈何以治之無效蓋肺與脾為子母胃與脾為表裡故肺胃之病最易及脾午後更劇者陽明之見端也辰刻亦屬陽明已屬太陰每日如是者脾主信也胃為腑脾為臟其病纏綿不已者在腑易愈在臟難愈也且暑必夾濕脾又惡濕濕在脾不易去也治法當以辛涼解散為主用藥宜輕清上升不宜重濁下降經所謂火鬱發之是也夫脾為坤土其氣本升既為濕熱所蘊已失健連之機若早用苦降之藥遏住熱邪阻其上升之牲勢必其邪由表入里變成下痢而難愈矣是以治當純用辛涼解表務令將脾經所沾暑濕之邪導其仍從肺胃而出所貴提邪外越勿使引邪入里是為要著尤不可難以里藥下藥雜則藥便有所牽制其力不專難以奏效更防邪易陷脾耳因此症從無專治之法茲特本諸前賢參以己意聊擬一方遇病用之多能獲效奉勸
高明請嘗試之
葛升湯,治熱勢起伏有汗不解方
葛根(一錢五分),升麻(八分),連翹(二錢),杏仁(去皮尖二錢炒),牛蒡子(三錢),六一散(三錢),廣皮(一錢),蟬衣(去足一錢),川通草(四分),香薷(一錢),引用蘆根(一兩),荷花露(一兩),鮮荷梗(一尺),鮮佛手一錢分量視人強弱加減虛弱之體升麻量滅強壯之人升麻酌增
以上之味平淡無奇人人皆用惟升麻為此方必用之藥與六一散通草能提脾家之暑濕使之外達肺胃葛根蘆根為涼散陽明之專藥杏仁為心果連翹能清心包絡熱香薷荷梗荷露清其暑廣皮佛手開其氣蟬得秋氣最先乃金風奏而炎暑消之意更與牛蒡為解散暑風之佐使也若大熱前先手足厥冷看病機已兼少陽富加柴胡四分時交白露而發病者方中須加赤巧藥一錢五分乃邪氣入營故他再加薄荷一錢以佐香薷之不逮若深秋後脈不甚洪口不甚渴當去蘆根四錢小兒則分量酌減此方連服三劑或五劑重者即輕輕者鉚愈或有變為瘧疾數日而愈者若但熱無汗脈洪數而懊煩者不用此方用大青龍湯去薑棗加葛根因暑蘊於中而外為寒所束也
此方之用神全在升麻一味蓋暑必夾濕若脾中蘊濕則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暑濕之邪交阻則外壯熱而內懊憹舌胎黃膩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諸症見矣惟升麻升其清氣則濁亦易降並助葛根諸藥滌邪外散可以效靈如無升麻別難奏效或云升麻非常用之藥抑恐陰虛之人提動肝陽故不敢輕投不知升麻入肺脾胃大腸四經非同柴胡之入肝膽可比可以無慮東垣先生亦常用之惟胃虛氣逆嘔吐者自宜慎用耳且此症兩候之內若能早用此方可無邪閉邪陷之虞亦無氣組痙厥之險業醫者未可輕視也又云表裡雙解亦是前人之法何以此症獨不可用答云先表后里古人治病貴有次第表未解未可攻裡仲師亦嘗言之若邪勢表輕里重者偶用雙解是專意攻裡帶疏表也表重者斷無此法況治傷暑之症務令將脾家所蘊之邪導其仍縱肺胃而出若用里藥不外檳榔枳實焦查神面厚朴之類性燥入脾雖與肺胃之藥同用而藥方有所牽制不能提邪外越里藥若輕尚無大患倘或重投多服則津液愈虧元氣愈弱正虛邪陷雖有良醫難為方矣若難下藥則熱邪陷脾易成滯下此所以諄諄奉勸世之業醫者考之於書揆之於理驗之於病深望明哲之士穎悟而信從之務將舊日所習之成法為之一變則病者幸甚
白話文:
[對於輝瘧的淺顯說明]
進入夏季後,尤其是夏至過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連續幾天都感到身體發熱,特別是到了下午,情況會變得更嚴重,甚至到半夜還會出汗。第二天的下午,你還是會感覺到高燒不退,胸口悶熱,舌苔呈現黃膩的狀態,脈搏跳動快速且洪大。有些人上午就會開始發燒,有些人則是在手腳冰冷後才開始發燒,大家都稱這種症狀為「癉瘧」。
治療上,通常會使用既能解表又能清裏的藥物,就像治療感冒一樣。然而,對於那些病情輕微的人來說,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逐漸康復。病情稍微嚴重一些的人,即使多次服用藥物,效果也不明顯,大家會說,癉瘧這種病很難快速痊癒,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元氣和體液也會受到很大損耗,熱度仍然不會消失。病程越長,治療越困難,因為傷暑和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療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葉氏曾說,暑氣是一種無形的氣體,它首先通過口鼻進入人體,應該用輕揚疏散的方法來治療。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治療此病的方法。仔細思考一下,暑氣進入鼻腔,必定首先進攻肺部;進入口腔,必定首先進攻胃部。然而,肺部和胃部的熱邪似乎很容易清除,為什麼治療效果不佳呢?這主要是因為肺部和脾臟是母子關係,胃部和脾臟是表裡關係,所以肺部和胃部的疾病最容易影響到脾臟。下午病情加重,這是陽明病的徵兆。辰時也屬於陽明,巳時屬於太陰。每天都是如此,這是因為脾臟主管消化,胃是腑,脾是臟,疾病纏綿不去的原因在於腑易愈,臟難愈。而且,暑氣常常伴隨著濕氣,脾臟又怕濕,濕氣在脾臟中不容易被清除。
治療方法應以辛涼疏散為主,藥物宜輕清上升,不宜重濁下降,這就是所謂的"火鬱發之"。脾臟為坤土,它的氣質本來是上升的,如果被濕熱困擾,已經失去了健康運轉的機能,如果過早使用苦降的藥物,可能會阻止熱邪的上升,導致邪氣由表入裏,轉變成難以治癒的下痢。因此,治療時應純粹使用辛涼解表的藥物,力求將脾臟中沾染的暑濕之邪引導出肺和胃,關鍵是要將邪氣引導到體外,而不是讓它深入體內。切記不要混用各種藥物,否則藥力就會受到牽制,無法專注於治療,更要注意防止邪氣侵襲脾臟。
由於這種疾病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所以我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想法,設計了一個處方,遇到這種病就可以使用,多數情況下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此建議,如果你是高明的醫生,不妨嘗試一下這個處方。
處方名稱:葛升湯,主要治療熱勢起伏,出汗但熱度不降的症狀。
處方成分包括:葛根15克、升麻8克、連翹20克、杏仁(去皮尖,炒)20克、牛蒡子30克、六一散30克、廣皮10克、蟬衣(去足)10克、川通草4克、香薷10克,蘆根(引用)30克、荷花露30克、鮮荷梗30釐米、鮮佛手10克。藥量需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進行調整,體質虛弱的人應減少升麻的用量,體質強壯的人可以適量增加升麻的用量。
這個處方中的藥物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升麻是必用的藥物,與六一散和通草一起,能夠幫助將脾臟中的暑濕排出體外。葛根和蘆根是專門用於清散陽明經的藥物,杏仁是心臟的補品,連翹能清心包絡熱,香薷、荷梗和荷露能清暑,廣皮和佛手能開胃,蟬衣象徵秋天的到來,預示著炎熱的暑氣即將消退,牛蒡子有助於疏散暑風。如果在大熱前手腳先出現冰冷的情況,可能是病情已兼有少陽病,可加入4克柴胡。如果在白露時節發病,方中需加入15克赤芍藥,因為這是邪氣進入營血的徵兆。此外,還需要加入10剋薄荷,以輔助香薷的效果。如果在深秋後,脈搏不是很洪大,口渴也不是很嚴重,可以去掉蘆根40克。兒童的藥量應酌情減少。這個處方可以連續服用3到5劑,病情嚴重的患者症狀會減輕,病情輕微的患者會完全康復,有些患者可能會轉變為瘧疾,但在幾天內就會康復。如果只有發燒,沒有出汗,脈搏洪大且頻率快,伴有煩躁的情況,就不能使用這個處方,而應該使用大青龍湯,去掉薑、棗,加入葛根,因為暑氣困在體內,又被寒冷束縛在外。
這個處方的核心在於升麻,因為暑氣總是伴隨著濕氣,如果脾臟中蘊藏著濕氣,那麼清氣就無法上升,濁氣也就無法下降,暑濕之邪就會阻塞,導致體外發熱,體內煩躁,舌苔黃膩,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等症狀。只有升麻能夠提升清氣,使濁氣更容易下降,同時還能幫助葛根等藥物將邪氣從體內排出,效果非常好。如果沒有升麻,其他藥物就很難起到效果。有人認為升麻不是常用的藥物,可能會引起肝陽上亢,所以不敢輕易使用。然而,升麻進入肺、胃、脾、大腸四個部位,與柴胡進入肝膽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必過度擔心。只有當胃氣虛弱、氣逆嘔吐時,才應慎用。對於這種疾病,在兩天之內,如果能早使用這個處方,就可以避免邪氣封閉或陷入的風險,也不會有氣結痙厥的危險。醫生們不能輕視這個處方,而且前人也曾經使用過表裡雙解的方法,為什麼這種疾病卻不能使用呢?回答是,古人治病注重順序,先表後裏,如果表未解,就不能攻擊裏,這是張仲景也曾經提到過的。如果邪氣表面輕微,內部嚴重,偶爾使用雙解法,主要是專心攻擊裏,帶有疏表的作用。但是,對於表重的情況,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方法。對於治療暑熱的疾病,務必要將脾臟中積聚的邪氣引導出肺和胃。如果使用裏藥,除了檳榔、枳實、焦山楂、神曲、厚朴等性燥入脾的藥物外,雖然與肺和胃的藥物一起使用,但藥方會受到牽制,無法將邪氣引導到體外。如果裏藥使用過重,多次服用,則會進一步損耗津液和元氣,導致正氣虛弱,邪氣陷入,即使有良醫,也難以找到治療方案。如果難以下藥,則熱邪容易侵襲脾臟,容易形成滯下。因此,我反覆提醒醫界人士,務必仔細研究書籍,理解原理,驗證疾病,希望明智的人士能夠理解並相信我的建議,將舊有的固定療法改變,這樣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