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病機要旨卷之五 (6)
病機要旨卷之五 (6)
1. 八節之風考
三陰結兮,為水腫之症。
三陰,謂足太陰脾、手太陰肺、足少陰腎也。脾虛不能制水,金衰不能生水,而肝木失其所養,則脹滿之症生,在滋化源以培根本。世俗利水之劑,皆如棋之用劫法也。
疸腫泄痢,多在地卑水濕之處。
東南地卑水濕,故濕熱鬱蒸,而尿黃、目黃、面腫、足腫之症常多。
渴閉癰瘍,常苦風高土燥之鄉。
西北風高土燥,燥則陰陽失其偏勝,而渴閉癰瘍之症不少也。
吐利腥穢,腸胃之寒熱有辨,屈伸不便,經絡之冷滯可知。
脾胃熱則吐利酸臭,寒則吐利腥穢,而四肢之屈伸作痛,則寒邪之滯於經絡也。
耳鳴、耳聾、由水虛火實;目昧、目腫,乃熱鬱氣閉。
耳鳴者,耳中如蟬之鳴也。聾則不聰而無所聞,火實則熱鬱於上,水虛則腎虧於下,清上實下,而真陰固邪熱散,即得治法矣。目昧,不明也。腫則赤眵膜脹也,血脈為邪熱所壅,不利於竅,則腫而昧,則水涸木衰而火熾也。
吐血、衄血,乃肺胃之虧損,赤濁白濁,實坎離之未濟。
肺屬金,上應乎鼻;胃屬土,上應乎口。口鼻者,氣之門戶也。肺胃損傷,則血熱妄行,不吐血則衄血也。心屬火,象離;腎屬水,象火。赤濁者,心虛而熱也;白濁者,腎虛而有寒也。但可平調,不可峻治。
舌之於味,苦熱鹹寒,虛則淡,燥澀食酸。
口舌者,一身吐納之都門,臟腑榮養之要道也,故熱則口苦,寒則口咸,虛則口淡,燥則口澀,宿食則口酸。臟氣偏勝,味應於口也。
目之於色,黃赤者熱,白為寒,青黑者痛。
病色之見於面者,黃赤為熱,白為寒;又曰:為脫血、為食積。而青黑則屬痛也。
體熱如炙者,久則肉削,身寒如冷者,病名骨痹。人有身熱如火炙者,乃陰虛陽盛,久當肉削。人有身寒如水者,陽不能回,衣不能溫,乃太陽氣衰,久則髓不生筋,而肢節拘攣也。
膽移熱於腦,是曰鼻淵;膀胱移熱於小腸,用稱口糜。
鼻淵者,鼻流濁涕,如淵泉也,宜辛夷丸。口瘡糜爛,膀胱之熱,移於小腸而然。
厥心痛者,客寒犯胃。手足和者,溫散之。
厥心痛者,胃脘當心而痛也。手足和則寒猶客而未甚,草豆蔻丸發散之即已,若心則不受病也。真心痛者,手足寒至節即死。
真頭痛者,入連於腦,爪甲黑者,莫醫已。
顛頂苦痛,寒氣客於巨陽經也,藥用藁本而可愈。真頭痛者,旦占夕死,醫奈之何?
足膝屈弱曰腳氣,腫痛者,濕多熱甚。
腳氣由濕熱注於其經,先痛後腫者,氣傷血也,重用川芎,以散血中之氣。先腫後痛者,血傷氣也,重用犀角,以利氣中之血,而去熱燥濕,尤不可無。
腰痛不已曰腎虛。脞閃者,氣滯血凝。
腎虛腰痛,轉側不能,痛引項脅,而俯仰皆滯,補腎湯、青娥丸主之。脞閃而痛,則氣滯血凝,行氣行血自已。
白話文:
身體陰氣過盛結聚,就會產生水腫的病症。
這裡說的陰氣,指的是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脾虛不能控制水分,肺氣虛弱不能產生足夠的水分,而肝木失去滋養,就會產生腹脹的症狀,這時要滋養身體的生化來源,來培養根本的健康。世俗使用的利水藥,都像下棋時使用劫法一樣,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黃疸、腫脹、腹瀉等疾病,多發生在地勢低窪、潮濕的地方。
東南地區地勢低窪潮濕,所以濕熱容易鬱積,常常會出現小便黃、眼睛黃、臉腫、腳腫等症狀。
口渴、小便不通暢、癰瘡等疾病,常發生在風大、土地乾燥的地區。
西北地區風大、土地乾燥,乾燥會使陰陽失去平衡,容易出現口渴、小便不通暢、癰瘡等症狀。
嘔吐、腹瀉,排出物有腥臭味,可以判斷是腸胃的寒熱問題;身體彎曲伸展不便,則可以判斷是經絡受寒阻滯。
脾胃有熱,則嘔吐腹瀉排出物會有酸臭味;脾胃有寒,則嘔吐腹瀉排出物會有腥臭味。四肢彎曲伸展時會疼痛,則是寒邪阻滯在經絡的表現。
耳鳴、耳聾,是因為腎水虛弱、火氣過盛;眼睛看不清、眼睛腫脹,是因為熱氣鬱積、氣機閉塞。
耳鳴,是耳朵裡像蟬叫一樣的聲音。耳聾是聽不見任何聲音。火氣過盛,則熱氣會向上鬱積;腎水虛弱,則腎氣會向下虧虛。要讓清陽之氣上升、陰氣向下固守,就能去除邪熱,這就是治療方法。眼睛看不清是視力模糊。眼睛腫脹,會有眼屎、眼膜腫脹,是因為血脈被邪熱壅塞,不利於孔竅,就會腫脹、視力模糊,這是因為水液枯竭、肝木衰弱、火氣旺盛的緣故。
吐血、流鼻血,是肺和胃虧損的表現;小便赤濁、白濁,是心腎陰陽不協調的表現。
肺屬於金,與鼻子相應;胃屬於土,與嘴巴相應。口鼻是氣的出入口。肺和胃損傷,血熱就會妄行,不是吐血就是流鼻血。心屬於火,象徵離卦;腎屬於水,象徵坎卦。小便赤濁,是心虛有熱;小便白濁,是腎虛有寒。這種情況只能平和調理,不能用峻烈的藥物來治療。
舌頭對於味道的感覺,苦味代表熱,鹹味代表寒,沒有味道代表虛,乾燥澀味代表燥,食物殘留味代表有宿食。
口舌是身體吸收和排出的重要通道,也是臟腑營養的重要通道,所以口苦表示有熱,口鹹表示有寒,口淡表示虛弱,口澀表示乾燥,口酸表示有宿食。臟腑的氣偏盛,味道就會在口中表現出來。
眼睛對於顏色的感覺,黃色、紅色代表熱,白色代表寒,青色、黑色代表疼痛。
疾病表現在臉上的顏色,黃色、紅色代表有熱,白色代表有寒,也有說法是代表失血、或食物積滯。青色、黑色則代表疼痛。
身體發熱像被火烤一樣,久了就會消瘦;身體寒冷像冰一樣,這種病稱為骨痹。身體發熱像被火烤一樣,是陰虛陽盛的表現,久了會消瘦。身體寒冷像冰一樣,是陽氣不能恢復,衣服也無法保暖,是太陽氣衰弱的表現,久了會造成骨髓不能滋養筋脈,導致肢體關節攣縮。
膽的熱邪傳到腦部,稱為鼻淵;膀胱的熱邪傳到小腸,稱為口糜。
鼻淵是鼻涕像泉水一樣流出來,可以用辛夷丸治療。口瘡糜爛,是膀胱的熱邪傳到小腸造成的。
突然心痛,是因為寒邪侵犯了胃。如果手腳溫暖,可以用溫散的方法來治療。
這裡說的厥心痛,是胃脘部位像心一樣疼痛。如果手腳溫暖,說明寒邪還不是很嚴重,用草豆蔻丸發散一下就可以治好,並不是真正的心臟病。真正的心臟痛,會出現手腳冰冷到關節處,那就快要死了。
真正的頭痛會深入到腦部,指甲發黑的,就不用醫治了。
頭頂疼痛,是寒氣侵犯了巨陽經,可以用藁本來治療。真正的頭痛,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醫生也無能為力。
腳和膝蓋彎曲無力,稱為腳氣;腫脹疼痛,是濕氣多且熱邪很盛。
腳氣是濕熱之邪侵入經絡所致。先痛後腫,是氣血受傷,可以用川芎來疏通血中的氣。先腫後痛,是血受傷導致氣虛,可以用犀角來疏通氣中的血,並且要去除熱邪、乾燥濕氣。
腰痛不止,稱為腎虛。如果腰部扭傷,則是氣滯血瘀。
腎虛引起的腰痛,轉身困難,疼痛會牽引到頸部和脅肋,俯仰都很困難,可以用補腎湯、青娥丸來治療。如果是扭傷引起的疼痛,就是氣滯血瘀,需要用行氣活血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