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小兒研悅方卷之九 (4)

回本書目錄

小兒研悅方卷之九 (4)

1. 吐瀉

吐瀉名為霍亂,寒熱食積須參。

如兩腮赤,遍身作熱,口作渴,吐瀉時多,而出物少者,此屬熱也。五苓散、乾薑湯澄清,調益元散服之。

如面白足冷,腹痛喘哭不渴,吐瀉時少而出物多,此屬寒也,理中丸,甚者理中湯加烏梅附子,寒熱二證,不阻乳食。

吐瀉出物酸臭,面黃惡食,此由食積也,以丁香脾積丸推陳,集聖丸致新。

吐瀉而渴者不治,吐瀉加搐者不治。吐瀉生瘡,手足冷,身熱者,此陰降陽升,脾絕也,不治。

白話文:

吐和拉肚子叫做霍亂,寒冷發熱和食物積滯要參看。 如果兩頰紅,全身發燒,口乾舌燥,吐瀉頻繁但排出的東西很少,這是熱症。可以服用五苓散、乾薑湯來清除,並調製益元散服用。 如果面色蒼白手腳冰冷,腹部疼痛呼吸困難哭泣且沒有口渴感,吐瀉頻率低但是排泄物很多,這屬於寒症。可使用理中丸治療,嚴重的情況則需加入烏梅和附子的理中湯。無論是寒證還是熱證,都不應吃奶或食物。 若嘔吐腹瀉時有酸臭味的食物殘渣出現,面部發黃食慾不佳,則可能是由於食物積累導致的問題。可以用丁香脾胃積丸進行清理陳舊物質,用集聖丸促進新陳代謝。 如果有吐瀉並且感到口渴的人無法治癒;同時伴有抽搐症狀也無法治癒。如果在吐瀉的同時還長瘡,手腳冰涼並身體發熱的話,這是因爲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脾臟已經衰竭了,也是無法治癒的。

2. 痢疾

痢因瘀積濕熱而成,亦由夏月生冷所致,但熱症腹痛,寒濕腹不痛,為異耳。

赤痢乃濕熱干於血分,從小腸中來,以四湯加三黃治之。

白痢乃濕熱干於氣分,從大腸中來,以四君子湯加黃連、蒼朮治之。

赤白痢乃氣血俱傷也,以八物湯加三黃、蒼朮、滑石治之,後重加檳榔、枳殼。

凡痢初起,裡急後重,腹痛者,宜以三黃丸、承氣湯下之,不可用巴牽為上。

白話文:

痢疾病因與治療

痢疾是由於瘀積濕熱引起,也可能是夏季貪食生冷所致。需要注意的是,熱症會伴隨腹痛,而寒濕則不會,這兩者是不同的。

赤痢是濕熱侵入血分,從小腸發病,可用四物湯加上三黃藥物治療。

白痢是濕熱侵入氣分,從大腸發病,可用四君子湯加上黃連、蒼朮治療。

赤白痢是氣血雙傷,可用八物湯加上三黃、蒼朮、滑石治療,病情嚴重者,可再加入檳榔、枳殼。

治療原則: 痢疾初期,出現裡急後重、腹痛等症狀,宜使用三黃丸、承氣湯等藥物瀉下,不可使用巴牽(即巴豆)治療。

若日久虛羸,已經下過不可再下,只宜保和丸連服,然後以香連丸調之。如下鮮血者,清血丸、車前草、陳米煎湯下,下白涎者,以固腸丸陳米湯送下。

暑月下痢,益元散,紅曲為丸,陳米湯下。

脫肛者,氣下陷也,和中丸升麻湯下。

白話文:

如果病程長且身體虛弱,已經排便後不能再進行通便治療,只能服用【保和丸】連續服用,然後用【香連丸】來調整。如果有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清血丸】或【車前草】,加上舊米煮成的水一起服用;如果是排出白色黏液的情況,可以用【固腸丸】配合舊米煮成的水吞服。夏天因為熱浪而引起的腹瀉,可以使用【益元散】加【紅曲】製成藥丸,並搭配舊米煮成的水服用。如果出現直腸脫垂的情況,是因爲腹部氣力下降所導致,需要用【和中丸】配合【升麻湯】服用。

嘔吐不食,名曰噤口,此胃有熱也,只宜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陳米湯下。

痢止身熱不退,人事瘦弱,集聖丸調之。

三黃丸

黃連,黃芩,大黃等份,神麯糊丸,木香、檳榔湯下,二十丸。

大承氣湯

枳殼,厚朴,甘草,大黃,芒硝,此通腸藥也,加檳榔水煎。

白話文:

嘔吐不吃東西,叫做禁口,這是胃裏有熱氣導致的,只能用參苓白朮散,並加上石菖蒲粉末和陳米湯服用。腹瀉停止後身體熱度仍然沒有下降,人變得消瘦虛弱,可以用集聖丸來調理。 三黃丸:將黃連、黃芩、大黃按照相同比例混合,加入神曲糊製成藥丸,用水送服或與木香、檳榔湯一起服用,每次吃20顆左右。 大承氣湯:使用枳殼、厚朴、甘草、大黃以及芒硝熬製而成,這是一種可以疏通腸道的藥物,再加上檳榔煮沸即可飲用。

保命丹

山楂(二兩),茯苓(一兩),陳皮(五錢),白朮(二兩),神麯炒(一兩),蘿蔔子(一兩),連翹(五錢),粥丸粟米大,每服三十丸,凡食積虛弱,以補藥下之是也。

清血丸

槐花(炒),枳殼,荊芥穗,柏葉,為末,糊丸。

固腸丸

白話文:

保命丹用山楂兩錢、茯苓一錢、陳皮五錢、白朮兩錢、神麴炒一錢、蘿蔔子一錢、連翹五錢,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十丸,適用於食積虛弱者,用補藥服用。清血丸用槐花炒、枳殼、荊芥穗、柏葉研磨成粉,做成丸子。固腸丸的配方沒有說明。

臭椿樹白皮為末,米粉為丸。

和中丸

黃連炒(五錢),澤瀉(三錢),白茯苓(三錢),山藥(三錢),陳皮(五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石蓮肉(三錢),為末,每服一錢,薄荷為引。

柴胡解肌湯

柴胡,黃芩,白芍,甘草,乾葛,桂枝,人參,竹葉薑棗為引,水煎服。

白話文:

將臭椿樹的白色樹皮磨成粉,與米粉混合做成丸子。

和中丸

黃連炒過(五錢),澤瀉(三錢),白茯苓(三錢),山藥(三錢),陳皮(五錢五分),車前子(三錢),石蓮肉(三錢),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水送服。

柴胡解肌湯

柴胡、黃芩、白芍、甘草、乾葛、桂枝、人參、竹葉,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惺惺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天花粉,桂枝,細辛,防風,加麻黃、薄荷、生薑水煎。

參蘇散

人參,茯苓,桔梗,乾葛,木香,紫蘇葉,半夏,甘草,枳殼,前胡,陳皮,薑棗煎服。

調元生脈散

白話文:

惺惺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天花粉、桂枝、細辛、防風,再加上麻黃、薄荷、生薑,水煎服用。

參蘇散:人參、茯苓、桔梗、乾葛、木香、紫蘇葉、半夏、甘草、枳殼、前胡、陳皮,用薑棗煎服。

調元生脈散:配方未知。

人參,黃耆,麥冬,五味,水煎服。

丁香脾積丸

丁香(三錢),木香(三錢),巴豆(去油另研五錢),青皮(醋浸炒五錢),百草霜(三錢),良薑(醋炙五錢),三稜(煨三錢),莪朮(三錢),皂角(燒存性兩錢),上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米飲下。止積氣,陳皮湯下。止疝氣茴香湯下。止嘔吐,藿香甘草湯下。

白話文:

人參、黃耆、麥冬和五味子用水煮來服用。 丁香脾積丸:用丁香、木香、巴豆(去掉油脂後另外磨碎)、青皮(用醋浸泡並炒過)、百草霜、良薑(用醋烤過)、三稜(烘烤過)和莪朮各三錢,以及皁角二錢(燃燒至保存其本質),以上材料混合成為粉末狀,再加入米糊做成像麻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二十粒,可以搭配米粥一起吃。如果要治療腹脅疼痛,可以用陳皮湯送服;如果是治疝氣,則要用茴香湯送服;若是想止住嘔吐,就用藿香和甘草湯送服。

香連丸

香附(二錢),川芎(二錢),枳殼(三錢五分),百葦(三錢五分),赤茯苓(二錢),海金沙(一錢),澤瀉(三錢五分),檳榔(三錢五分),為末糊丸,綠豆大,米湯下,量大小加減。

抱龍丸

抱者,養也。龍,陽物也。小兒純陽,無陰以濟之,所以病則生熱,熱則生風,此藥養陰而濟陽,不令太過,青龍之位,肝水屬之。小兒肝脈有餘,脾臟不足,此藥又能抑肝而扶脾,治形實壯熱,昏睡氣阻,壅痰作嗽,驚風搐搦等症,牛膽南星五錢、天竺黃二錢、硃砂三錢、琥珀三錢、牛黃二分、麝香五釐為末,同甘草煮雪水為丸,皂子大,以蠟護之。潮熱,燈芯湯下。

白話文:

香連丸

香附 (二錢),川芎 (二錢),枳殼 (三錢五分),百葦 (三錢五分),赤茯苓 (二錢),海金沙 (一錢),澤瀉 (三錢五分),檳榔 (三錢五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藥糊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以米湯送服,劑量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

抱龍丸

“抱” 指養護,“龍” 指陽氣。小兒屬純陽之體,缺乏陰氣來調和,因此容易生病發熱,熱則生風。此藥方旨在養陰滋潤,使陽氣不致過盛,因為青龍之位屬肝水,小兒肝氣旺盛,脾臟相對虛弱,此藥方還能抑制肝氣,扶助脾臟,用以治療形體壯實、發熱、昏睡、氣阻、痰多咳嗽、驚風抽搐等症狀。

藥方組成:牛膽南星五錢、天竺黃二錢、硃砂三錢、琥珀三錢、牛黃二分、麝香五釐,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甘草一起用雪水煮成丸藥,大小如皂子,以蠟封存。服藥時,以燈芯湯送服,可治潮熱等症。

注:

  • 藥材的劑量和用法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是現代的中藥名稱,便於理解。

咳嗽,白湯下。驚風,薄荷湯下。

涼驚丸

退五臟熱,瀉心肝火,治急驚風,解胎毒。如小便黃,大便秘,䳾毒斑疹,衄血口瘡用之。

黃連(五錢瀉心火),梔子(五錢瀉肝火),黃柏(五錢滋腎水),大黃(二錢瀉脾胃火),雄黃(二錢解毒),龍膽草(二錢)

硃砂二錢,上為末,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或十丸。止白痰,竹葉湯下。急驚薄荷燈芯湯下。胎熱竹葉燈芯湯下,䳾毒升麻湯下。口瘡,竹葉薄荷湯下。

白話文:

咳嗽時服用白湯,驚風時則可服用薄荷湯。 涼驚丸可以清熱、降心和肝火,治療急性的驚風症狀,並能解除胎兒在母體中的毒素。如果出現小便發黃、大便乾結、皮膚出紅色斑點或疹子以及鼻出血和口腔潰瘍等症狀,也可以使用此藥物。 黃連有清心火的作用,用量為五錢;梔子能夠清肝火,也是五錢;黃柏具有滋養腎水的功效,同樣是五錢;大黃可以用來清除胃腸道的火氣,其用量為二錢;雄黃有解毒作用,也是一樣的量;而龍鬚草則可用於清熱利尿,其用量亦為二錢。 砂糖兩錢,以上所有材料一起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適量的糯米粉製成丸劑,大小約為小米粒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顆或者十顆左右。 如果要消除白色痰液,可以在服用前先喝一些竹葉湯。如果是急性驚風症狀,則應配合薄荷和燈芯草熬煮而成的湯汁一同服用。對於因胎熱引起的症狀,可以搭配竹葉和燈芯草熬煮而成的湯汁服用,若是要解決皮膚出紅色斑點或疹子的情況,則需配合升麻熬煮而成的湯汁服用。最後,如果有口腔潰瘍的問題,則應該配合竹葉和薄荷熬煮而成的湯汁一同服用。

胃苓丸

分理陰陽,退潮熱,止吐瀉,消浮腫,黃疸,調理脾胃,止便濁。

蒼朮(五錢),陳皮(五錢),厚朴(五錢),粉草(二錢),豬苓(二錢),澤瀉(四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草果(二錢),官桂(一錢五分),為末水丸,理脾胃,米飲下。白濁,鹽湯下。嘔吐,薑湯下。瀉,車前炒米煎湯下。潮熱,竹葉炒米湯下。浮腫,長流水,燈芯、五加皮煎湯下。黃疸,茵陳、燈芯、車前湯下。疝氣,茴香湯下。

白話文:

這個配方叫做「胃苓丸」,它的功效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降低發燒和潮濕的情況,停止嘔吐和腹瀉,消除身體浮腫,治療黃疸,以及調節脾臟和胃的功能。它是由以下這些材料組成:

  • 蒼朮:五兩
  • 陳皮:五兩
  • 厚朴:五兩
  • 粉草:二兩
  • 豬苓:二兩
  • 澤瀉:四兩
  • 白朮:五兩
  • 茯苓:三兩
  • 草果:二兩
  • 官桂:一兩半

要製造這種藥物,首先要把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狀,然後用水把它們做成小球形狀的藥丸。服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方式: 如果出現尿液混濁的情況,可以用食鹽泡在水中一起喝下去;如果是嘔吐的話,則需要用生薑泡在水中一起喝下去;如果是腹瀉,則需要用車前子炒過的大米煮成的湯來送服;如果是潮熱,就需要用竹葉炒過的大米煮成的湯來送服;如果是浮腫,就必須使用流動性好的清水,加上燈心草和五加皮一起煮成的湯來送服;如果是黃疸,就要用茵陳、燈心草和車前湯來送服;如果是疝氣,則要用八角茴香泡在水中一起喝下去。

養脾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不思乳食,傷食癖積,面色痿黃,嘔吐瀉泄,腹痛膨脹。

蒼朮(浸五錢),厚朴(薑製五錢),白朮(制二錢),砂仁(二錢),草果(二錢),神麯(炒三錢),麥芽(炒二錢),益智仁(去殼二錢),白茯苓(三錢),上為末,酒糊丸,粟米大,米飲下。嘔吐,喂薑湯下。脾弱,米湯下。有積,山楂湯下。腹痛,茴香湯下。腫脹,蘿蔔湯下。寒瀉,薑棗湯下。

白話文:

治療小孩脾胃虛弱、不想吃奶或食物、消化不良和堆積的食物未被完全消化、臉色萎黃、嘔吐拉肚子、腹部疼痛且發脅。用浸泡過的蒼朮五兩、姜製作的厚朴五兩、加工處理後的白朮二兩、砂仁二兩、草果二兩、炒熟的神麯三兩、炒熟的小麥芽二兩、去掉外皮的益智仁二兩、白茯苓三兩,以上材料磨碎成粉末狀,再加入酒糊搓揉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服用時可以搭配米粥一起吞服。如果出現嘔吐的情況,可以用薑汁來送服;如果是因為脾臟功能較差而導致的症狀,則需要用米湯來送服;如果有堆積的食物沒有被完全消化,就需要使用山楂煮水喝下去;如果出現腹部疼痛的情況,就可以用茴香煮水喝下去;如果身體浮腫,就應該使用蘿蔔煮水喝下去;如果出現寒冷型的拉肚子,就要用到薑和大棗煮水喝下去。

胡麻丸

治小兒遍身風癬疥瘡。

苦參(五錢),何首烏(二錢),胡麻仁(炒二錢),蔓荊子(二錢),威靈仙(二錢),荊芥穗(二錢),皂礬(二錢),大力(炒二錢),石菖蒲(二錢),甘菊花(二錢),上為末,酒糊丸,粟米大,竹葉湯下。

神芎丸

治上焦積熱,頭目項領腫痛咽閉,大小便赤澀,及喘痰等症。

白話文:

胡麻丸

用於治療小孩全身的風癬、疥瘡。

  • 苦參(五錢),
  • 何首烏(二錢),
  • 胡麻仁(炒熟後二錢),
  • 蔓荊子(二錢),
  • 威靈仙(二錢),
  • 荊芥穗(二錢),
  • 皁礬(二錢),
  • 大力(炒熟後二錢),
  • 石菖蒲(二錢),
  • 甘菊花(二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與酒糊調和成丸狀,大小如粟米,以竹葉湯送服。

神芎丸

用於治療上部(心肺)的積熱,導致的頭暈、眼痛、頸部脹痛、咽喉堵塞、尿頻或尿急、尿色深黃等症狀,以及因痰多引起的呼吸困難。

大黃(酒炒一錢),黃芩(一錢),黑醜頭末(四錢),滑石(四錢),薄荷葉(五錢),黃連(五錢),川芎(五錢),上為末,滴水丸,粟米大,竹葉湯下。

玉液丸

化痰涎,清咽膈,除咳嗽,止煩渴,治頭痛。

寒水石火(煅水飛三錢),半夏(制一錢),枯礬(一錢),為末米糊丸,粟米大,淡薑湯下。

茱萸丸

治偏墜膀胱疝氣及吊驚。

山茱萸肉(二錢),桔梗(三錢),川芎(三錢),陳皮(五錢),青皮(五錢),白蒺藜(去刺五錢),川楝子(五錢),木香(三錢),枳殼(一錢),吳茱萸(炒七分),五味子(炒七分),厚桂(七分),海藻(七分),大腹皮(酒洗七分),玄胡索(七分)

白話文:

將大黃(用酒炒過,一錢),黃芩(一錢),黑醜頭末(四錢),滑石(四錢),薄荷葉(五錢),黃連(五錢),川芎(五錢)研磨成粉末,製成滴水丸,大小如粟米,用竹葉湯送服。

玉液丸可以化痰涎、清咽膈、除咳嗽、止煩渴、治頭痛。

將寒水石(用火煅燒後研磨成細粉,取三錢),半夏(用火制過,一錢),枯礬(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藥,大小如粟米,用淡薑湯送服。

茱萸丸可以治療偏墜膀胱疝氣及吊驚。

將山茱萸肉(二錢),桔梗(三錢),川芎(三錢),陳皮(五錢),青皮(五錢),白蒺藜(去刺五錢),川楝子(五錢),木香(三錢),枳殼(一錢),吳茱萸(炒過,七分),五味子(炒過,七分),厚桂(七分),海藻(七分),大腹皮(用酒洗過,七分),玄胡索(七分)等藥材混合在一起。

為末,糊丸,茴香湯下,久病鹽白湯下。

雄黃解毒丸

雄黃(一錢另研),鬱金(三錢),巴霜(二錢),為末,米糊丸,粟米大,每服五十丸。壅痰,淡竹葉湯下;積痛,茴香湯下;纏喉風,滾白湯下;蟲痛,苦楝根皮湯下;上半月,用香油煎雞旦,空心時令兒聞之,方服藥,令其頭向上也;下半月不妨。

香連丸

治小兒赤白痢。

黃連,茱萸(制去萸五錢),木香(五錢),久痢不止,加肉蔻麵包煨過,上為末,醋糊丸,粟米大,陳皮湯下。

白話文:

雄黃解毒丸:

  • 將雄黃(一錢,需單獨研磨)、鬱金(三錢)、巴霜(二錢)混合後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成丸狀,丸子大小約如粟米。每次服用50顆。
  • 若有痰塞,可使用淡竹葉湯來服用。
  • 若有積累疼痛,可用茴香湯來服用。
  • 若是纏喉風,則需使用滾白湯來服用。
  • 若有蟲痛,應使用苦楝根皮湯來服用。
  • 在上半月,可以使用香油煎煮的雞蛋,在空腹時讓小孩聞聞,然後再服用藥物,並保持頭部朝上。
  • 下半月服用時不受影響。

香連丸:

  • 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兒童赤白痢疾的藥物。
  • 主要成分包括黃連、茱萸(制後去萸,共計五錢)、木香(五錢)。若久痢不止,可添加肉蔻並包裹在麵包中,經過烘烤後再使用。
  • 研磨所有成分後,使用醋糊調和成丸狀,丸子大小約如粟米。服用時,請使用陳皮湯來服用。

至聖保命丹

治急驚風,夜啼。能鎮心安神。

全蠍(二十四個去毒焙),蟬退(去足翅),麝(五分),史君子(七分),硃砂(二錢),南星(二錢),珍珠(五分),防風(二錢),殭蠶(去嘴足二錢),茯苓(一錢),為末,粟米大,糊和丸,或作錠子,金箔四十個為衣,急驚薄荷燈芯湯下;夜啼,燈芯灰化溫水下。

一粒金丹

治吐瀉

寒水石(二錢),枯礬(一兩),水丸,綠豆大,米湯下一丸。

白話文:

至聖保命丹用於治療急驚風和夜啼,能鎮心安神。方劑包括全蠍、蟬退、麝香、史君子、硃砂、南星、珍珠、防風、殭蠶、茯苓,研磨成粉,做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或製成錠劑,以金箔包裹。急驚風患者可服用薄荷燈芯湯送服丸藥;夜啼患者可服用燈芯灰化溫水送服丸藥。

一粒金丹用於治療吐瀉,方劑包括寒水石和枯礬,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以米湯送服。

斬鬼丹

治瘧。

黃丹(水飛),獨蒜搗丸,五月五日合,大人黃豆大,小兒綠豆大,臨發日,長流水煎桃柳枝湯,五鼓服。

竺黃丸

治小兒驚風夜啼。

全蠍(五個),白附(五分),殭蠶(五分),蟬蛻(一錢五分),防風(五分),南星(三分),麝香(半分),牛黃(半分),天麻(五分),天竺黃(五錢),為末,糊丸或錠,金箔為衣。驚,薄荷湯下;啼,燈芯湯下。

白話文:

【斬鬼丹】

治療瘧疾。

黃丹(用水研磨),獨蒜(搗成丸),在五月初五那天製作完成。成人丸子大小如黃豆,兒童則如綠豆。在發作前一日,用長流水煎煮桃柳枝湯,於五更時服用。

【竺黃丸】

治療小孩驚風夜晚啼哭。

全蠍(五個),白附(五分),殭蠶(五分),蟬蛻(一錢五分),防風(五分),南星(三分),麝香(半分),牛黃(半分),天麻(五分),天竺黃(五錢),研磨成粉末,做成糊丸或錠狀,包裹金箔。當小孩有驚風時,可用薄荷湯來服用;當小孩在夜晚啼哭時,可用燈芯湯來服用。

集聖丸

治疳症,慢驚風通用。

蘆薈(三錢),靈脂(三錢),夜明砂(炒三錢),砂仁(三錢),陳皮(三錢),莪朮(煨三錢),木香(三錢),使君子(三錢),黃連(三錢),蟾(炙焦三錢),雄豬膽汁合藥,胡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湯下。

噴驚散

半夏(二錢),牙皂(五分),為末,入豆粉少許,竹筒吹入鼻中即醒。

清心丸

治心驚熱痰。

人參,防風,硃砂,茯苓,柴胡,金箔蜜丸,桐子大,竹瀝湯磨下。

白話文:

【集聖丸】

治療疳症和慢驚風的通用藥方。

材料:

  • 蘿蔦(三錢)
  • 火麻仁(三錢)
  • 夜明砂(炒後三錢)
  • 砂仁(三錢)
  • 陳皮(三錢)
  • 莪朮(煨後三錢)
  • 木香(三錢)
  • 使君子(三錢)
  • 黃連(三錢)
  • 蟾酥(炙焦後三錢)
  • 雄豬膽汁與藥混合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十丸,用水加米湯送服。

【噴驚散】

治療突然驚厥的藥方。

材料:

  • 半夏(二錢)
  • 牙皁(五分) 製法: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豆粉,用竹筒吹入鼻中,可使患者即刻清醒。

【清心丸】

治療心驚熱痰的藥方。

材料:

  • 人參
  • 防風
  • 紅色硃砂
  • 茯苓
  • 柴胡 製法:以上材料混合,加入金箔,製成蜜丸,大小如桐子。服用方法:以竹瀝湯調和後吞服。

塌氣丸

治疳腹脹氣喘面浮。

丁香,胡椒炒,白醜(半生半熟),蘿蔔子炒等分,糊丸,豆大,清米飲服二十丸。

葶藶丸

治傷寒咳嗽面赤,痰盛氣促。止嗽化痰,寬脾進食。

葶藶炒,防風,杏仁(去皮),黑豆(炒),為末,杏仁成泥,拌勻,棗肉搗為丸,麻子大,臨臥薑湯下,量大小加減。

洗心散

治風熱頭昏眼痛,痰涎壅甚,心神不安,咽乾煩躁,鼻塞聲重,心煩便赤。

白話文:

塌氣丸

治療因疳病導致的腹部脹滿、喘息和麪部浮腫。

丁香、胡椒(炒過)、白醜(部分生、部分熟)、蘿蔔子(炒過)等份量均等,混合後做成糊狀藥丸,大小如豆,用清水稀飯調服二十粒。

葶藶丸

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臉色紅潤、痰多、呼吸困難。能止咳化痰,調理脾臟、促進飲食消化。

葶藶(炒過)、防風、杏仁(去皮)、黑豆(炒過)磨成粉末,再加入杏仁泥,混勻,用棗子肉搗成丸子,大小如芝麻,晚上睡前用薑湯送服,依個體大小調整劑量。

洗心散

治療風熱引發的頭暈、眼痛,痰液阻塞嚴重、心神不寧、口乾、焦躁,鼻塞、聲音沈重、心煩意亂、排便不順。

以上藥方供參考,使用前請諮詢專業醫師意見。

薄荷,當歸,羌活,梔子,大黃,防風,甘草,川芎,等份,燈芯為引煎服。

雄黃丸

治喘嗽鹽醋等齁。

雄黃(五錢),白砒(三錢),半夏(三錢),枯礬(三錢),巴豆(去油一錢),上將信凡末糊丸,粟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丸,臨臥桑白皮煎湯下。

備急丸

治小腹百病,卒痛氣喘,刺滿不安。

大黃,巴豆,乾薑,為末,蜜合入柏杵百下,豆大,夜臥溫水下,急喘加一丸,卒病不拘時服。

白話文:

【薄荷當歸羌活梔子大黃防風甘草川芎等份,燈芯為引煎服。】

這是個中藥方子,主要成分有薄荷、當歸、羌活、梔子、大黃、防風、甘草和川芎,這些藥材按照等量的比例配比,用燈芯做引子來煎煮後飲服。

【雄黃丸】

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喘息咳嗽等症狀,主要成分有雄黃、白砒、半夏、枯礬和巴豆,所有材料磨成粉末,用信凡末糊製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如粟米,外麵包裹硃砂。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睡前用桑白皮煎好的湯來下服。

【備急丸】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腹部各種疾病,尤其是突然出現的疼痛、氣喘和刺痛感,讓人感到不適。主要成分有大黃、巴豆、乾薑,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混合並用柏木杵研磨一百下,製成丸狀,大小如同豆子。晚上睡覺前用溫水下服。如果出現急劇的喘息,可以多加一丸;對於突然發作的疾病,不管在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

蘇合香丸

順氣化痰,骨蒸諸虛,癆瘵鬼魅瘴瘧,赤白痢疾,驚搐等症。

沉香(二兩),麝香(二兩),訶黎勒(煨去皮二兩),丁香(二兩),青皮(二兩),安息香(研為末無灰酒,煎熬二兩),香附(二兩),蓽茇(二兩),白朮(二兩),白檀香(二兩),硃砂(二兩),犀角屑(二兩),酥合油入息香內同熬(一兩),龍腦(一兩),薄荷(一兩),上研細末,和勻,用息香膏並煉成劑,每兩作五丸,不拘時,溫湯下,或薑湯磨服亦可。

白話文:

【蘇合香丸】功效:理氣、化痰、清熱解毒、治療肺結核、神經病變及瘧疾。適用症狀包括腹痛、嘔吐、咳嗽、胸悶、心悸、頭暈、四肢乏力等。

配方:

  • 沈香 2 隻 ( 約 10 克 )
  • 麝香 2 隻 ( 約 10 克 )
  • 訥黎勒 2 隻 ( 約 10 克 ) - 去皮後使用
  • 丁香 2 隻 ( 約 10 克 )
  • 青皮 2 隻 ( 約 10 克 )
  • 安息香 2 隻 ( 約 10 克 ) - 加水研磨至粉末,再加入無灰酒煮沸,最後加糖調味即可服用
  • 香附 2 隻 ( 約 10 克 )
  • 蓿茇 2 隻 ( 約 10克)
  • 白朮 2 隻 ( 約 10 克 )
  • 白檀香 2 隻 ( 約 10 克 )
  • 硐砂 2 隻 ( 約 10 克 )
  • 犀角屑 2 隻 ( 約 10 克 )
  • 酥合油 1 隻 ( 約 5 克 )
  • 龍腦 1 隻 ( 約 5 克 )
  • 薄荷 1 隻 ( 約 5 克 )

製作方法: 以上材料均需先研磨成粉,然後混合攪拌均勻。接著取一小部分藥材放入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息香膏」( 可在市售的草本商店購買到 ) 和煉製好的蜜餞一起攪拌均勻,直到成為糊狀物質。最後,把所有材料都放在一起揉搓成小球形狀,每個約重 2 公克左右。每次服用時,可以用水或者薑汁來溶解吞嚥下去。每天不限次數地服用,直至病情好轉為止。

涼膈散

即涼膈翹荷梔草同,芩硝黃竹葉蜜引煎靈。

五虎散

石膏,甘草,麻黃,杏仁,荊芥,細末蘸服。

湯氏十全湯

治丁奚哺露小兒乳食不調,傷於脾胃,氣血減損肌肉不實,吸呼若無氣狀,謂之哺露。

檳榔(五錢),枳實(五錢),青皮(炒五錢),三稜(五錢),莪朮(七錢),砂仁(五錢),丁香(一錢),香附(一兩),為末,神麯糊丸,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涼膈散

配方包含涼膈、飛蓬、荷葉、梔子和竹葉,加入蜜糖作為引導,一起煎煮成藥液。

五虎散

配方由石膏、甘草、麻黃、杏仁、荊芥研磨成細末,用來蘸服。

湯氏十全湯

這是一種治療因脾胃受損、氣血不足導致的小兒飲食不調、肌肉鬆弛、呼吸微弱的藥方。配方包括:檳榔五錢、枳實五錢、青皮炒五錢、三稜五錢、莪朮七錢、砂仁五錢、丁香一錢、香附一兩,研磨成粉末後,用神麯糊製成丸狀,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溫中丸

丁皮(一兩),厚朴(一兩),乾薑(泡三錢),白朮(三錢),陳皮(三錢),丁香(三錢),為末,蔥白湯服一錢。

烏梅丸

治蛔蟲得食而嘔,又治痢。

烏梅(三十),黃連(二兩),當歸(二兩五錢),附子,桂枝,乾薑(一兩三錢),蜀椒(二兩五錢),細辛,人參,黃柏,為末,酒浸烏梅,去核,熱飯,杵成泥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忌生冷。

白話文:

溫中丸 將丁皮、厚朴、乾薑(用清水浸泡後取三錢)、白朮(三錢)、陳皮(三錢)和丁香(三錢)磨成粉末。服用時,先用蔥白煮水做成湯,每次服用一錢粉劑。

烏梅丸 治療蛔蟲引起的嘔吐以及痢疾。使用烏梅(三十個)、黃連(二兩)、當歸(二兩五錢)、附子、桂枝、乾薑(一兩三錢)、蜀椒(二兩五錢)、細辛、人參、黃柏等材料研磨成粉末。再把烏梅用酒浸泡去除果核,然後加入熱飯搗碎成泥狀,製成像芝麻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蚵皮丸

治蠱疳虛熱,煩渴瀉痢,此方極效。活人多矣。

蟾酥一枚,又取糞蟲,置尿桶中洗之,令淨置器內,不令走出,卻將蟾殺之,放蟲上,待蟲食之,一日一夜,次以新布袋包裹放長流水中,漂一夜,取出瓦上焙乾,為末,入麝少許,飯杵為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五拗湯

麻黃杏草名三拗,五拗由來桔梗荊。

荊黃湯

治熱結瘡癤。

荊芥(一兩),大黃(一兩),每服二錢,空心服。

人參當歸散

白話文:

蚵皮丸:治療蛔蟲引起的虛弱、發燒和口渴,以及腹瀉和痢疾等症狀非常有效。救了很多人。 方法是用一個蟾蜍,再抓一些寄生在它身上的蟲子,把它們放在尿桶裡清洗,讓它們變得乾淨,然後把牠們放到容器裡,不要讓牠們跑出來。接著把蟾蜍殺死,放在這些蟲子上面,等待蟲子吃掉蟾蜍。這樣一天一夜後,用新的布袋子包起來放入流水裡面漂浮一夜,第二天早上拿出來放在瓦片上烘烤至乾燥,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與飯粒一起搗碎做成像芝麻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約 30 顆,用水送服即可。 五拗湯: 麻黃、杏仁、甘草這三個成分被稱作「三拗」;而加入了桔梗和荊芥則成為「五拗」。 荊黃湯: 主治熱毒積聚導致的膿腫疾病。 配方包括:荊芥 (一兩),大黃 (一兩) 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約二錢(即十克左右),最好是在空腹時服用。 人參當歸散:

人參,當歸,生地,官桂,麥冬,白芍,亦治婦人產後血虛生熱,心煩氣短,與大病相類。

溫脾丸

小兒頤滯涎流,由脾冷也。

人參(五錢),半夏(五錢),肉豆蔻(五錢),丁香(五錢),白朮(五錢),甘草(五錢),乾薑(五錢),糊丸,綠豆大,滾白湯下,有去丁加木者。

降痰丸

麝香(五錢),赤茯苓(五錢),硃砂(一錢五分),青黛(三錢),蟬蛻(五錢),獨活(三錢),防風(七錢),輕粉(二錢),殭蠶(三十),南星(五錢),礞石(五錢),巴豆三十粒去油,糊丸粟米大,硃砂為衣,白湯下。

白話文:

人參,當歸,生地,官桂,麥冬,白芍,這些藥材可以治療婦女產後因血虛導致的熱症、心煩和呼吸短促,其症狀與重大疾病相似。

溫脾丸:

對於小孩的口齒不清、流口水,這可能是由於脾臟寒冷所導致的。此方包括人參(五錢)、半夏(五錢)、肉豆蔻(五錢)、丁香(五錢)、白朮(五錢)、甘草(五錢)、乾薑(五錢)。製成糊狀丸子,大小如綠豆,用滾開的白水服用。若需要,可去掉丁香並添加木質成分。

降痰丸:

麝香(五錢)、赤茯苓(五錢)、硃砂(一錢五分)、青黛(三錢)、蟬蛻(五錢)、獨活(三錢)、防風(七錢)、輕粉(二錢)、殭蠶(三十)、南星(五錢)、礞石(五錢)、巴豆(三十粒,去除油脂)等藥材,製成糊狀丸子,大小如粟米,外包裹硃砂,用白水服用。

止嗽化痰丸

南星(一錢),巴豆(去油五分),白附(二錢),麝香(五釐),全蠍(一錢),青黛(四分),瓜蔞(四分),姜蟲(五分),蜜丸,硃砂為衣,九丸,白湯下。

夜啼散

黑醜(一兩末),檳榔,細辛,莞花,葶藶,陳皮,葫蘆巴,大戟,防己,蛤粉,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

脫肛

治小兒目閉。

鬱金,大黃,雞子清調敷兩足心。

白話文:

止咳化痰丸:使用南星、巴豆、白附、麝香、全蠍、青黛、瓜蔞、姜蟲和硃砂。將藥材研磨後製成藥丸,並用硃砂作爲外層包裹。每次服用9顆,用水送服。 夜啼散:使用黑醜、檳榔、細辛、莞花、葶藶、陳皮、葫蘆巴、大戟、防己和蛤粉等材料製作而成粉末狀藥物。每次服用約2錢,加入生薑湯一起飲用。 脫肛:治療小孩眼睛閉合不緊的問題。使用鬱金、大黃以及雞蛋清調製並塗抹在雙腳底板上。

又方

蓖麻子(七個),巴豆(去油二個),雄黃(一錢),雞清調搽。

萬病遇仙丹

黑白(醜半生半熟四兩),檳榔(七錢),茵陳(七錢),三稜(醋製五錢),莪朮(制五錢),大黃(五錢),皂角(一兩五錢)

煮水入細面一兩五錢五分,攪糊為丸每服三錢,溫茶下,天明不動,茶催。

硃砂丸

治驚風積食,急慢驚風。

硃砂(一兩另研),牛膽南星(再泡細末一錢),巴豆(以紙包打去油研霜一錢),上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薄荷湯下。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藥配方的簡易解說:

  • 蓖麻子、巴豆和雄黃:用來治療某種疾病。其中蓖麻子使用7顆,巴豆去除油脂後使用2個,雄黃重約1錢。可以使用雞清液混合塗抹在患處上。
  • 萬病遇仙丹:由多種草本植物組成的一劑丹藥,包括黑白、檳榔、茵陳、三稜、莪朮、大黃和皁角等成分。這些材料被煮沸並加入細麵粉,然後攪拌成為糊狀物質,最後製成丸狀。每次服用3錢,最好搭配溫熱的茶飲一起食用。早上吃完之後不要移動身體,可以用茶水促進消化吸收。
  • 硇砂丸:主要用於治療驚厥或食物中毒引起的症狀。其成分包括硇砂、牛膽南星和巴豆等。這款藥丸是通過將上述原料與一些粘合劑混合在一起而製成的小球形狀。每個小球的尺寸應該像小米粒一樣大,每天服用數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健康狀況進行調整。通常會配合薄荷湯一起服用。

紫金丹

治急慢驚風。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山藥(三錢),乳香(制三錢),硃砂(三錢),赤石脂(醋淬火煅七次),麝香一錢,上末為錠,金箔為衣,薄荷湯磨下一丹。

火里丹

治泄瀉

用雄黃三分,研末,燒酒一鍾,調下立止,神效。八九十歲小兒方用之。

連神丸

治小兒白日精神歡悅,至夜臥遍身多汗。

用龍膽草一味,不拘多少,為末,米醋煮糊丸,小椒目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白話文:

紫金丹:治療急性或慢性驚厥。用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乳香(製成三錢)、硃砂(三錢)、赤石脂(用醋浸泡後燒煉七次),再加上一錢麝香,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並製作成錠劑,並且使用金箔作爲外層包裹物,在服用時可以使用薄荷湯將其溶解後再吞食一顆即可。 火裡丹:治療腹瀉。使用雄黃粉和燒酒調勻飲用可立即停止腹瀉症狀,效果神奇。適用於八十到九歲的小兒食用。 連神丸:治療小兒白天精力旺盛但晚上睡覺全身出汗的情況。只使用龍膽草一種藥物,不限量地研磨成爲細末,然後加入米醋煮熟後的粘稠物質來製作成像胡椒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7顆,用水送服即可。

一方加防風等份,水煮糊丸。

兜鈴丸

總治十般嗽。

馬兜鈴(一兩),阿膠(麥麩炒一兩),甘草(炙一兩),半夏(薑汁浸三日一兩),杏仁(去皮尖一兩),人參(七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隨病症同後加藥,煎至七分,臨臥時服。

心嗽,面赤,或汗流,加乾葛煎。

肝嗽,眼中淚出,烏梅一個,糯米四十粒煎。

脾嗽,不思飲食,或噁心,入生薑二片,煎。

胃嗽,嘔逆吐酸水,入⿰盦鳥粉煎。

白話文:

【兜鈴丸】

此方添加與防風相等份量的藥材,用水煮沸後,再製成糊狀丸子。

【兜鈴丸】

此方能全面治療十種不同的咳嗽症狀。

  • 馬兜鈴(一兩)
  • 阿膠(麥麩炒製,一兩)
  • 甘草(炙烤,一兩)
  • 半夏(以薑汁浸泡三日,一兩)
  • 杏仁(去除皮和尖端,一兩)
  • 人參(七錢)

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煎煮,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加入後述的藥材一起煎煮。最後在煎好的湯中,加入七分濃度,於睡前服用。

  • 心臟咳嗽,臉色紅潤,或者有汗水流出的情況下,可加入乾葛一起煎煮。
  • 肝臟咳嗽,眼睛有淚水流出的情況下,可以加入一個烏梅和四十粒糯米一起煎煮。
  • 脾臟咳嗽,出現不願飲食或者噁心的情況,可以加入兩片生薑一起煎煮。
  • 胃部咳嗽,伴有嘔吐酸水的情況,可以加入⿰盦鳥粉一起煎煮。

膽嗽,令人不睡,烏藥五分,茶清調下。

肺嗽,上膈氣喘急,入桑白皮煎。

膈嗽,出痰如圓塊,用生薑汁調藥,嚥下。

癆嗽,入秦艽末同煎。

冷嗽,天晚咳嗽喘甚,入蔥白三根,每根長一寸同煎。

產嗽,背夾脊痛,同甘草三寸,黃蠟少許煎。

血嗽,連頻不住,用當歸末棗子同煎。

暴嗽,涕唾稠黏,入烏梅、生薑同煎。

氣嗽,肚疼脹滿,青皮同煎。

哮嗽,聲如拽鋸,入半夏二個同煎。

腎嗽,時復三二聲咳,入黃耆,白糖煎。

白話文:

膽咳,讓人無法入睡。可以服用烏藥粉末和茶葉調製飲用。

肺咳,喉嚨氣喘嚴重,可以用桑白皮煮湯喝。

隔咳,咳出來的痰呈圓形塊狀,可用生薑汁調配藥物吞服。

癆咳,加入秦艽粉一起煮飲。

寒咳,在晚上咳嗽哮喘更重時,可將三段蔥白(每段長一英吋)與之一同煮飲。

產咳,背部夾脊疼痛,可與三寸甘草和少許黃蠟一起煮飲。

血咳,連續不斷,可用當歸粉末和棗子一起煮飲。

突然發作的咳嗽,鼻涕和口水粘稠,可加烏梅和生薑一起煮飲。

氣咳,肚子脹滿且疼痛,可與青皮一起煮飲。

哮喘性咳嗽,聲音像拉鋸聲一樣,可加入兩個半夏一起煮飲。

腎咳,偶爾會發出兩三聲咳嗽的聲音,可加入黃芪和白糖一起煮飲。

以上依法煎服,無有不效。

陀生散

治驚癇入心不語,神效,諸驚失音,大人通用。

用陀生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醋湯下,大人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礬砂餅

治泄立止。

硃砂(七分),黃丹(二錢),明礬(五錢),蘄艾(五錢)

上為極細末,以艾搓成茸,同入藥,臨用以飯糊餅,敷臍瀉止為度。

銀豆餅

治秘結不通,敷此藥即瀉。

水銀(一錢),淡豆豉(一兩),巴豆(十粒),麝香(半分)

先將豆豉研成末,合巴麝入水銀,研成餅,紙隔住,貼臍內,以瀉為度,就取,不可再用。若無水銀,就水銀渣亦可。

白話文:

以下是按照法律煮服用,沒有不起作用的:

陀生散

治療驚厥進入心中不能說話,非常有效,各種驚嚇失去聲音,大人都可以使用。 將陀生成爲細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飯和醋湯吞下,成年人每次服用一錢,熱酒調下。

礬砂餅

治療腹瀉立即停止。 硃砂(七份),黃丹(兩錢),明礬(五錢),蘄艾(五錢)

將上述藥物磨成極細的粉末,與艾草一起揉成軟泥,並在用藥時加入飯糰製成藥餅,貼於臍部直到腹瀉停止爲止。

銀豆餅

治療便祕無法排便,塗抹這種藥物就會拉肚子。

汞 (一錢),淡豆鼓 (一兩),巴豆 (十個),麝香 (一半)

首先將豆鼓研成粉末,然後混合巴豆、麝香並加入汞,將其研成薄片狀,在紙張之間放置,貼在肚臍內,直至瀉出即可取出,不能再繼續使用。如果沒有汞,則可用汞殘餘物代替。

二白散

治小兒臉上黃水瘡。

水粉,輕粉少許,用真麻油調搽,先以艾燒煙,薰之,取下搽藥,妙也,薰之時,或塗在大碗上,或塗缽上。

白話文:

治療小孩臉上的黃水痘。用水粉和少量輕粉,用純正的麻油調勻後擦抹在患處。首先使用艾草燃放出的煙燻一會,再把藥物敷上去,效果非常好。在進行燻烤的時候,可以將藥膏塗抹在大碗或者盆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