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附小兒症方卷四 (1)
附小兒症方卷四 (1)
1. 附小兒症方卷四
小兒斷臍,隔衣咬斷者為上,以火燎斷者次,以剪斷以火烙,又其次也。護臍之法,用軟棉纏裹,待乾自落。三朝洗兒之後,勿令水浸尿濕,如此調護,是為治未病也。
旬日內噴嚏多啼,此臍風欲發之候,急視口內上齶,有包如珠如米。若白色初候,黃色者久,用銀耳挖,輕手括出,煎甘草薄荷湯拭之,或取桑白皮汁塗之,此治初病也。如泡汁落入腹中,變為撮口、噤風、鎖肚。症雖有三,皆臍風也,雄黃解毒丸主之。
乳香(五分),沒藥(五分),竹瀝、生薑汁吞五粒,利去惡涎,外用蘄艾護之,使溫暖之氣不絕。其牙關緊急,曰噤風。臍突、青腫、脹大、青筋浮露、便澀不通、皆不可治。
小兒臍中濕者,當歸燒灰,研細敷,立愈。
小兒初生,口生馬牙,一名雪口。大蔥截白頭引末,香火上薰,或用蔥擦即消。
小兒疳膨食積
雄雞肫內黃皮,火炙存性,研細末,白糖拌勻食之,十日用一枚,即無病者亦可用。
小兒熱泄玉露散
寒水石(一兩),滑石(一兩),甘草(七錢),每服一錢,水下。
小兒吐瀉一粒金丹
寒水石(二錢),枯礬(一兩),水丸綠豆大,米湯下。
小兒瘧
黃丹水飛,獨蒜搗丸綠豆大,發日,桃柳湯早服。
小兒受驚啼哭
米盛青布包內加金銀於內作枕,次早將米少許,丟屋上雀食,余煮粥,或作飯眾食。
小兒膚疹不出
小兒膚疹不出,胸中迷悶不安,將生薑擂碎,絹包煮酒,遍身擦之即出,避風。
小兒口瘡
心臟熱,口瘡赤;脾臟冷,口瘡白;脾臟熱,口瘡黃,宜用。
吳茱萸末,醋調,傅腳心,移夜即愈。此藥引熱下行,其功至大。
又方
白礬(二錢),硼砂(一錢),咽喉吹入。口瘡,蜜調搽。
小兒牙疳
尿桶白垢,火煅(一錢),銅綠(三分),麝香(分半),敷之立效。
小兒好吃泥土
黃土為末,同黃連煎濃汁,和為餅,服之愈。
小兒兩眼腫痛
黃連為末,水調敷腳心、手心自愈。如腫痛難開,加薑黃、牙皂、朴硝為末,加蔥搗爛,敷兩太陽、手足心妙。
小兒頭瘡
用鯽魚一尾,去腹中物,加石膏一錢,硫黃一錢末,同亂髮填於腹內,用香油四兩,煎魚極枯為末,仍用油調便用。每用時先將頭瘡洗淨,然後用藥搽之(洗時用糞清水或椒茶)。
小兒睡中遺尿
官桂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丸,溫水下。
小兒尿白
酒面炒為末,每次五分,淡酒調下。
小兒疳氣
疳者,由稟賦素弱,脾胃不足,飲食無節,以致脾胃受傷,自十四五歲以前,皆為疳氣。
胡黃連(二兩),宣連(二兩),白朮(二兩),使君子肉(二兩五錢),山楂肉(一兩五錢),龍膽草(二兩),人參(一兩),蕪荑仁(一兩),蟾頭(七個),蘆薈(一兩),神麯(二兩),川楝子(二兩),青黛(一兩),蓮肉(一兩五錢),茯苓(一兩五錢),上為末,水合為丸,日服三次,麥芽湯下。
白話文:
新生兒斷臍,用衣服隔著咬斷最好,用火燒斷次之,用剪刀剪斷再用火烙最差。護理臍帶的方法是用柔軟的棉花包裹,待其自然乾燥脫落。新生兒出生三天後洗浴後,不要讓臍帶沾水或尿濕,這樣護理才能預防疾病。
十天內如果寶寶打噴嚏、哭鬧頻繁,這是臍風將發的徵兆,要趕快查看寶寶口腔上顎,是否有像米粒或珍珠一樣的包塊。白色的是初期,黃色的是較長時間的,可用銀耳輕輕刮除,再用煎好的甘草薄荷湯擦拭,或用桑白皮汁塗抹,這是治療初期疾病的方法。如果膿液流入腹中,就會變成口噤、噤風、腹脹等症狀。雖然症狀有三種,但都是臍風,可用雄黃解毒丸治療。
乳香、沒藥各五分,加竹瀝、生薑汁,吞服五粒,可以排出惡涎,並在外用艾絨護臍,使溫暖之氣不絕。如果寶寶牙關緊閉,稱為噤風。如果臍部突出、青腫、脹大、青筋浮露、大便乾燥不通,則不可治療。
嬰兒臍部潮濕,可用當歸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敷上,即可痊癒。
嬰兒出生後,口腔裡長出馬牙,也叫雪口,可用大蔥白色部分研磨成粉末,用香火薰,或直接用蔥擦拭即可消除。
小兒疳積食積
取雄雞嗉囊內黃色薄膜,火烤至乾燥,研磨成粉末,拌白糖食用,十天服用一枚,即使沒有疾病也可以服用。
小兒熱瀉玉露散
寒水石、滑石各一兩,甘草七錢,每次服用一錢,用水送服。
小兒吐瀉一粒金丹
寒水石二錢,枯礬一兩,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用米湯送服。
小兒瘧疾
將黃丹水飛煉製,與獨蒜搗碎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發病當天早晨服用桃柳湯。
小兒受驚啼哭
將米裝在青布包裡,加入金銀作為枕頭,第二天早晨取少量米扔到屋頂讓麻雀吃,剩下的米煮粥或做飯給大家吃。
小兒疹子不發
小兒疹子不發,胸悶煩躁不安,將生薑搗碎,用絹布包好煮酒,擦拭全身,疹子就會發出來,要注意避風。
小兒口瘡
心臟有熱,口瘡呈紅色;脾臟虛寒,口瘡呈白色;脾臟有熱,口瘡呈黃色。宜用吳茱萸粉末,用醋調和,塗抹在腳心,一夜即可痊癒。此藥引熱下行,功效極佳。
另一方:白礬二錢,硼砂一錢,吹入咽喉。口瘡可用蜂蜜調和塗抹。
小兒牙疳
取尿壺裡的白色垢物火煅一錢,加銅綠三分,麝香半分,敷在患處,效果顯著。
小兒愛吃泥土
黃土研磨成粉末,與黃連一起煎煮成濃汁,和成藥餅服用,即可痊癒。
小兒眼睛腫痛
黃連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腳心和手心,即可自癒。如果腫痛難以消退,可以加入薑黃、牙皂、朴硝研磨成粉末,加蔥搗爛,敷在太陽穴、手心和腳心,效果極佳。
小兒頭瘡
取一條鯽魚,去除內臟,加入石膏一錢,硫磺一錢研磨成粉末,與頭髮一起塞入魚腹中,再用四兩香油煎熬至魚乾,研磨成粉末,再用油調和使用。每次使用前先將頭瘡洗淨,然後塗抹藥物(清洗時可用糞水或椒茶)。
小兒睡中遺尿
官桂研磨成粉末,與雄雞肝等量混合搗成藥丸,溫水送服。
小兒尿液發白
將酒面炒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淡酒送服。
小兒疳氣
疳氣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受損引起的。十四五歲以前的孩子都可能患有疳氣。
胡黃連、宣連、白朮各二兩,使君子肉二兩五錢,山楂肉一兩五錢,龍膽草二兩,人參一兩,蕪荑仁一兩,蟾酥七個,蘆薈一兩,神曲二兩,川楝子二兩,青黛一兩,蓮子肉一兩五錢,茯苓一兩五錢,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藥丸,每日服用三次,用麥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