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胤嗣全書研悅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胤嗣全書研悅卷之四 (3)

1. 子腫症

子腫者,因臟氣虛弱,土不剋木,血散四肢,手足面目浮腫,心腹脹滿,名曰子腫,宜服千金鯉魚湯。

子腫鯉魚湯,術苓芍藥當,用湯魚不用,陳皮七片姜。又炒梔為末,飲下最為良。

又方

遍身浮腫者,郁李術苓桑,皺腳平胃散,加上棗蘇姜。

白話文:

[子腫症]

子腫的情況,是因為體內臟器氣力虛弱,導致肝氣過盛,血液無法正常運行而散佈到四肢,造成手、腳、臉和眼睛周圍浮腫,同時伴有心臟和腹部的脹滿感,這種情況被稱為子腫。適合服用千金鯉魚湯來治療。

千金鯉魚湯的配方,包含了白朮、茯苓、白芍、當歸等藥材,但實際上使用的湯料中並沒有鯉魚,而是配以陳皮七片和薑。另外,還可以將炒梔子磨成粉,一同飲下,效果更佳。

另一個方法

對於全身浮腫的狀況,可以使用郁李仁、白朮、茯苓、桑白皮等藥材,再加上平胃散的基礎配方,再添加大棗、紫蘇和薑,共同調理身體。

2. 子煩症

子煩者,心驚膽寒,而作煩悶也。亦有肺臟虛而熱乘於心者,但覺熱煩。若痰飲而煩,則嘔吐痰沫,惡聞食氣,煩燥不安也,宜竹葉湯。

子煩茯苓,防風黃芩,麥冬竹葉,煎服安寧。

又方

治心煩而腹痛者。

歸涼接命,麥冬術草糯米,苧根芎歸芍炒,心煩腹痛面赤都好。

白話文:

[子煩症]

子煩症的特徵是心悸與膽怯,進而感到煩悶。此外,也有因肺臟虛弱,導致心臟受熱影響,只會感覺到熱和煩躁的情況。如果是因為痰飲引起的煩悶,會有嘔吐痰沫,厭惡食物味道,以及煩躁不安的症狀,這時應服用竹葉湯。

治療子煩的藥方包括茯苓、防風、黃芩、麥冬、竹葉,煎煮後服用可使病情安定。

另一個藥方:

用於治療心煩且伴隨腹痛的情況。

使用歸涼接命散,加上麥冬、白朮、甘草、糯米,以及薴根、川芎、當歸、白芍炒製而成的藥物。服用後,心煩、腹痛及臉色潮紅等症狀都能得到改善。

3. 子淋症

妊娠胞系於腎,腎與膀胱,虛熱不能制水,多致小便淋漓,宜服安榮散。

子淋甘細麥,通草滑人當,燈芯同作末,調用麥冬湯。

又方二味,赤芍檳榔共末七錢,用水煎湯。

胎轉不通,葵子、赤苓,水煎溫服,加灰髮亦靈。

白話文:

懷孕時,因為胎兒與腎臟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腎臟和膀胱有虛熱的情況,無法正常控制水分代謝,常會導致頻尿、排尿困難或尿痛等子淋症狀,這時候適合服用安榮散來調理。

另一個可用的處方是,使用甘草、細麥、通草、滑石、人參及當歸,再加上燈心草一同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麥冬湯來沖服。

還有另一個處方,將赤芍和檳榔各七錢磨成粉,用水煎煮成湯服用。

若胎位不正導致尿路阻塞,可以使用葵子和赤苓,用水煎煮溫服,如能加上燒成灰的頭髮效果更佳。

4. 子懸症

子懸者,胎氣上逼,心煩口燥,脹滿疼痛也,宜紫蘇飲。

附方。

子懸大腹陳甘草,芎芍參歸及紫蘇,蔥白生薑同作引,湊心疼痛急能瘳。又有卒然心痛者,木芩赤芍亦能休。

白話文:

【子懸症】

子懸這種症狀,是因為胎氣上升壓迫,導致心情煩躁,口乾舌燥,腹部有脹滿感和疼痛。適合使用紫蘇飲來調理。

附帶相關藥方,

子懸症見腹部脹大,用陳皮、甘草、川芎、白芍、人參、當歸和紫蘇等藥材,再配合蔥白和生薑作為輔助,對於心臟附近疼痛的症狀能迅速緩解。另外,如果突然出現心痛的狀況,使用黃芩、赤芍也能得到舒緩。

5. 子瘧

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作瘧。陽盛則熱,陰盛則寒,妊娠有此,多致傷胎。

子瘧藿果,桔皮砂良,甘苓朮棗,姜水煎湯。

白話文:

在夏天時如果受到暑氣的侵襲,暑氣停留於皮膚,到了秋天就可能發作為瘧疾。當體內陽氣過盛就會感到熱,陰氣過盛則會感到冷,若是在懷孕期間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

對於子瘧(懷孕期間的瘧疾)的治療,可用藿香、草果、陳皮、砂仁等藥材,再搭配甘草、茯苓、白朮、大棗,用水與生薑一起煎煮成湯藥服用。

6.

痢而腹痛,歸芍術苓,澤芎為末,酒飲隨人,或見膿血,歸術黃芩。

白話文:

如果患有腹瀉且伴有腹痛的情況,可以使用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加上澤瀾和川芎磨成粉末,用酒調和飲用,劑量可依個人狀況調整。有時可能在排泄物中看到膿或血,這時配方中的藥材應改為當歸、白朮和黃芩。

7. 胎前攝養護胎方(乃張仲景驗方)

愚按長沙張,四物去地黃,加上芩與術,或散或丸湯,素經半產者,服此亦無傷。生子無胎毒,知慧且明良,痘疹亦稀少,澄源端本方,養血能清熱,常服妙非常。

達生散

胎至八九月多服易產。

陳皮(八分),甘草(炒,三分),白芍(酒炒,一錢),當歸(用身,錢半),川芎(六分),香附(醋炒,二錢),蘇梗(七分),白朮(土炒,八分),續斷(酒洗,一錢),杜仲(鹽水炒去絲,一錢),山楂(一錢二分)

生薑水煎。咳嗽去香附,加麥冬、五味子九粒;脾胃不實加山藥(飯上蒸)一錢,砂仁五分;心跳恍惚,加酸棗仁(炒香)一錢二分、遠志(甘草湯,煺去骨)七分;發熱加黃芩炒六分。發熱加柴胡;虛加人參;胎上升加枳殼七分。

安胎護產丸

或煎或丸,能止腰腹之痛。

陳皮(六分),甘草(五分),白芍(炒,一錢),當歸身(一錢二分),川芎(八分),熟地黃(一錢二分),香附(醋浸炒,二錢),黃芩(炒,八分),續斷(酒洗,一錢二分),杜仲(鹽水炒去絲,一錢二分),白朮(炒,八分),阿膠(牡蠣粉炒,一錢五分),砂仁(炒,六分)

水煎服。

又方

治胎因勞碌惱怒,下血欲行者。

杜仲(三錢),續斷(三錢),黃芩(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阿膠(二錢,製法照前方),加砂仁(八分),食前煎服。

白話文:

[胎前攝養護胎方(這是張仲景的經驗方)]

我認為張仲景在長沙時,他將四物湯中的地黃去掉,換成了黃芩和白朮,可以做成散劑、丸劑或是湯劑。對於曾經有過流產經驗的人來說,服用這個方子也沒有害處。這樣生下的孩子不會有胎毒,會更聰明健康,患痘疹的機會也會減少。這就是澄源端本方,它能養血清熱,常常服用效果非常好。

達生散

懷孕八九個月時多服用,可使生產過程更順利。

所需材料:陳皮八分,甘草炒三分,白芍酒炒一錢,當歸用身錢半,川芎六分,香附醋炒二錢,蘇梗七分,白朮土炒八分,續斷酒洗一錢,杜仲鹽水炒去絲一錢,山楂一錢二分

用生薑水煎煮。若咳嗽則去掉香附,加入麥冬和五味子九粒;脾胃虛弱則加山藥一錢,砂仁五分;心跳加速、心神恍惚則加酸棗仁炒香一錢二分,遠志七分;發熱則加黃芩炒六分和柴胡;虛弱則加人參;胎位上升則加枳殼七分。

安胎護產丸

無論是煎煮還是製成丸劑,都能緩解腰腹部疼痛。

所需材料:陳皮六分,甘草五分,白芍炒一錢,當歸身一錢二分,川芎八分,熟地黃一錢二分,香附醋浸炒二錢,黃芩炒八分,續斷酒洗一錢二分,杜仲鹽水炒去絲一錢二分,白朮炒八分,阿膠牡蠣粉炒一錢五分,砂仁炒六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方

用於因勞累、憤怒導致下血想要流產的情況。

所需材料:杜仲三錢,續斷三錢,黃芩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阿膠二錢(製法同前),加入砂仁八分,飯前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