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雜症驗方研閱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治雜症驗方研閱卷之七 (2)

1. 口舌

口瘡舌瘡

口瘡,白礬末貼。訶肉、五倍亦佳。舌瘡熱毒所發,連辛等末干搽。

2. 唇齒

牙痛

蔥白(五莖),細辛(四分),椒(五分),白芷(四分),艾(四分),蒼耳(三十一粒),浮麥(一撮)

煎湯,熱漱冷吐,再漱即止。

又方

黑豆(一撮),艾(一握),椒(一撮),蔥白連須(七寸),楠木渣(一撮)

煎湯噙漱。無論風蟲,吞一二口。神效。

又方

芎芷升膏歸尾黃,梔芩槐草苦參姜。每味一錢熱漱飲,風蟲牙痛遇仙方。

唇緊燥烈,橄欖燒灰為末,豬油調敷。冬月唇乾出血,桃仁搗爛,豬油調敷。

牛膝擂水吐,枯礬(三錢),銅綠(五分),吹,牙皂煎亦好,加蜜效還殊。

硼砂枯礬,牙皂姜蠶,等分細末,吹上即安。

蜒蝤蟲和霜梅打爛,噙化,口津嚥下即止。

此症名纏喉,又名乳蛾。湯水不下,惟水梅極效,須預製備用。

大梅一百,青黃各半,炒鹽二十兩,醃五七日。加桔梗二兩、枯礬六兩、防風二兩、半夏二兩、硼砂、白芷二兩、羌活二兩、朴硝二兩,同枯礬研、豬牙皂角三十條,蟲蛀者不用,每條切三四段。

將煎藥入梅滷中,同浸五七日,漉去諸藥,濾過,以梅滷干為度。俟結成霜粉,同皂角收入磁罐內。每用一枚,噙化。有稠痰吐去,噙久嚼破,其核中酸水嚥下。病之大者,不過一二枚愈。足下敷吳茱萸末,以拔火下。

風寒嗽

行痰開腠理,二陳桔杏麻,頭痛兼鼻塞,發汗再無加。

風濕痰喘嗽,不可用苦寒,蘿子百藥煎,皂角杏仁研,薑汁丸如豆,噙化自能安。

濕痰生喘嗽,杏芩貝五錢,夏莎(即香附)同二術,一兩薑汁丸。

痰嗽

貝母為末,砂糖丸如豆大,噙化。

痰火嗽

二陳星實,多用姜煎,導痰有效,因此名傳。

肺脹不得眠,降火以疏肝,四物青柯桃,竹瀝薑汁安。

(肺熱則痿故附於此)

木瓜牛膝,蓯蓉天麻,酒糊為丸,空心酒下。丸各四斤,筋軟無加。東垣健步,對症堪誇。錯作風治,咎及醫家。

3. 肩背

通氣湯

治肩背不堪回顧者。

羌活獨活防風藁本甘草,蔓荊,防己(等分)

煎湯,服之。

舒筋湯

治血凝作痛。

舒筋湯,用薑黃海桐皮,芍木香,羌草炙,水煎嘗,食前服,磨木香。

木鱉,茶泡去毛,羊油煎過,去油砂,炒焦,為末。每服三錢,在上早服,在下晚服。

4. 老人

二陳湯加桂煎服。

治遍身骨痛,或打或跌,或風寒暑濕。

用熱熟糯米,乘熱布包,置痛處熨之。如冷再換再熨。或用炒鹽,如法包裹,熨之亦可。

但凡肩背、肢節、骨腕筋會之處注痛者,大屬痰凝氣滯。不拘男女,有此恙者,用一神旺氣長者,令以口對患處,隔絹帛進氣,使人呵氣使出,急力努氣覺暖,又易一人,隨以鹽炒過,絹包熨之,以愈為度。蓋血虛作痛者,得熱則血行。痰凝氣滯者,得熨則散。二法極良。

有痿痹疾者,不拘童僕,少艾偎臥患處,久之,生氣和浹,病氣潛消。

凡有痛處,令壯夫揩擦至熱,或按之、拿之,令氣血轉移流通,其疾可除。多病善養者,令童僕擦足心、三里、腎俞,熱至有益。

《參同契》云: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丹溪移以治病,雅有神功。此人壞人補之一法,即經云「形不足者,補之以氣」,亦勿藥之完枝云。

5.

暴吐紫血一碗,四物解毒能全。大吐紅而不止,乾薑炮末童便。舌上無故出血,槐花炒末休言。梔柏連芩,軍芒柴青,歸稍蒲芍,吐血立平。

痰中若見血,六字術牡丹,一貝芍歸桃,八梔芩梗參,草三青皮五,十劑病能安。一方無芩梗,青歸桑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