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1. 太陰症
太陰之候如何斷,尺寸細沉手足暖,腹痛腹滿或自利,或時口渴與咽乾,此是太陰脾經症,桂枝大黃湯可蠲。
太陰自利不渴屬臟寒,法當溫之,四逆、理中湯是也。若腹滿腹疼,口燥咽乾小便自如,而大便不利者,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大黃湯
桂枝大黃湯芍藥,甘草枳實柴胡約,太陰腹滿痛咽乾,薑棗檳榔磨水著。腹滿不惡寒喘者,可加腹皮去老國(即甘草也)。
理中湯
加味理中甘草姜,參苓白朮桂陳良。嘔吐半夏並薑汁,瀉痛生薑磨木香。飢時吐蛔腹大痛,便實加蜜與大黃。蜷臥重沉利不止,少加熟附益元陽。利後身疼加附子,臨服加陳壁土強。
白話文:
[太陰症]
怎麼判斷是否為太陰病症呢?主要特徵是脈搏在手腕的內側和腳踝處微弱且深沉,但手腳保持溫暖。可能會有腹部疼痛、腹部脹滿、或是自發性腹瀉的情況,偶爾會感到口渴或咽喉乾燥。這些都是太陰脾經的病症表現,可以服用桂枝大黃湯來治療。
若是太陰病症導致自發性腹瀉但無口渴,這通常是由於臟腑虛寒所致,應該用溫補的療法治療,例如四逆湯或理中湯。如果腹部脹滿、腹部疼痛,同時伴有口乾舌燥、咽喉乾燥以及小便正常,但大便不通暢,則應該使用桂枝大黃湯。
桂枝大黃湯
桂枝大黃湯的成分包括桂枝、大黃、芍藥、甘草、枳實和柴胡。對於太陰病症導致的腹部脹滿、疼痛及咽喉乾燥,可以加入薑、棗和檳榔,用水煎煮。若腹部脹滿但不畏寒且有喘息的症狀,可以添加腹皮,並將原本的甘草減量。
理中湯
理中湯的配方基礎上包括甘草、薑、人參、茯苓、白朮、肉桂和陳皮。如果併有嘔吐的症狀,可以加入半夏和薑汁;如果腹瀉伴有疼痛,可以加入生薑和木香。在飢餓時有蟲卵排出且腹部劇烈疼痛,可以加入蜂蜜和大黃;如果蜷縮躺臥時腹瀉嚴重無法止住,可以稍微添加熟地黃來增強元氣。若腹瀉後身體疼痛,可以加入附子;在服用前,添加陳壁土可以加強藥效。
以上就是太陰病症的相關描述和治療方式。
2. 少陰症
少陰之脈見沉細,蓋緣陰毒入臟深。欲吐不吐利慾寐,口舌乾渴畏寒侵。小便白色證悉俱,四逆溫中無古今。或腹脹滿不更衣,並用承氣可無疑。
四逆湯
邪傳少陰用四逆,柴胡升陽實破氣,甘草調中芍收陰,忌得復用苦寒劑。
白話文:
[少陰症]
在少陰病的狀況下,我們會看到脈象呈現出沉細的特徵,這代表著陰性的毒素已經深入內臟。患者可能有想嘔吐但又吐不出來的情況,同時也可能出現想排泄但排不出的現象,並且會感到極度疲倦只想睡覺。他們可能會感到口乾舌燥,同時又非常畏懼寒冷。如果小便呈現白色,那麼這些症狀就全數對應上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古今,使用四逆湯溫暖中焦是常見的治療方式。另外,如果患者腹部脹滿且多日未解大便,可以毫不猶豫地使用承氣湯。
四逆湯
當邪氣傳到少陰階段時,我們會使用四逆湯。此方中的柴胡能提升陽氣,但也能破氣。甘草則能調和中焦,白芍能收斂陰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避免再使用苦寒的藥物。
3. 厥陰症
厥陰囊縮內煩滿,唇青舌卷脈微緩。發熱惡寒如瘧狀,更兼脈浮為愈恙。下利不止宜溫之,囊縮毒深下之當。
經云:至三陰則難拘定法,唯因其可溫而溫之,因其可下而下之已也。
陰毒直中至三陰,厥逆腹痛事昏沉。蔥餅麝香臍上熨,速將薑汁灌咽門。急飲回陽湯救急,若還不愈灸關津。汗出身溫方可喜,唇輕身冷事非輕。邪熱若除不可灸,冬天須亢不須行。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參朮附,姜草味陳桂半茯。吐涎腹痛鹽炒萸,無脈來時豬膽助。泄瀉不止升黃耆,嘔吐不止薑汁入。生薑棗引麝三釐,手足溫和即住服。
回陽返本湯
回陽返本湯附苓,薑棗五味麥冬參。桂草加蔥唯面赤,加減溫之邪自平。嘔加半夏薑汁炒,臥泥赴並蜜調吞。
白話文:
[厥陰病症]
在厥陰病中,患者可能會有睪丸收縮、內心煩悶且腹部脹滿的現象,嘴脣呈現青色、舌頭捲曲,脈搏微弱且緩慢。有時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發熱和畏寒症狀,如果脈搏浮現,則是病情好轉的徵兆。如果持續有下痢的情況,應該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睪丸收縮可能是毒素深入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古籍記載,到了三陰病階段,治療方法難以固定,主要根據病情是否適合溫補來決定是否使用,或者根據病情是否適合下藥來決定治療方式。
對於陰毒直接侵襲到三陰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肢體厥冷、腹痛、意識模糊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含有蔥和麝香的藥餅敷在肚臍上,迅速地將薑汁灌入口中。緊急時,應服用回陽湯進行急救,如果不見好轉,可以試著灸療關元穴。當患者開始出汗、身體恢復溫暖,這是一個好的跡象,但若嘴脣顏色仍蒼白、身體冰冷,則情況不容樂觀。如果邪熱已經消除,就不應該再進行灸療,尤其是在冬季,除非非常必要,否則不應進行。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湯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附子、乾薑、甘草、五味子、陳皮、肉桂、半夏、茯苓。如果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可以加入用鹽炒過的吳茱萸;如果沒有脈搏,可以加入豬膽汁。對於持續性腹瀉,可以加入升麻和黃耆;如果持續嘔吐,則加入薑汁。用生薑和大棗作為引子,並加入少量麝香,當手腳回暖時,就可以停止服用。
回陽返本湯
回陽返本湯的配方包括附子、茯苓、薑、大棗、五味子、麥冬、人參。如果臉色紅潤,可以加入肉桂和甘草,並酌情添加蔥。如果嘔吐,可以加入用薑汁炒過的半夏,然後與蜂蜜一起服用。
4. 兩感症
兩感之症日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俱沉細,口乾(少陰)頭痛(太陽)是其源。二日陽明與太陰,腹滿(太陰)自利(太陰)不安寧。(陽明)鼻乾(陽明)目痛(陽明)熱譫語,沉長之脈脾胃並。三日少陽兼厥陰,耳聾(太陽)脅痛(少陽)囊縮(厥陰)因。此是兩感傷寒症,從來治法少調停。
(節庵)設用靈寶飲,一服兩感即安寧。更明表裡病多少,先後緩急細斟酌。里病微兮表病多,麻黃葛根湯最可。表緩裡急宜攻裡,調胃承氣為通劑。寒中陰經口不渴,身痛發熱自下利。脈細而沉且無力,回陽急救湯為的。都言兩感無治法,誰知先後有消息。結胸症候分重輕,雙解六一二方覓。
沖和靈寶飲
沖和靈寶飲防風,生地芩羌芷細芎。柴葛石膏薑棗草,傷寒兩感有神功。表症多時麻葛解,里多調胃承氣攻。此治兩感傷寒症,但隨緩急在心胸(調胃承氣湯見陽明症)。
白話文:
兩感症的特徵是每日病情會影響到兩個相連的臟腑。第一天,病情會影響到太陽經的膀胱與少陰經的腎。病者會感到口乾(源自少陰經的腎)和頭痛(源自太陽經的膀胱)。第二天,則會影響到陽明經的腸胃與太陰經的脾。病者會感到腹部脹滿、自利(太陰經的脾)和不安寧,同時可能伴有鼻乾、眼痛(陽明經的腸胃)以及高燒和胡言亂語,這是由於脾胃的脈象沉長。第三天,則會影響到少陽經的膽和厥陰經的肝。病者可能會出現耳聾(太陽經)、脅痛(少陽經)和縮囊(厥陰經)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兩感傷寒症。
針對這種情況,使用「靈寶飲」可以有效地治療兩感症。然而,還需根據表裡病的多少,進一步判斷病情的輕重緩急。如果裏病較輕,表病較多,則使用「麻黃葛根湯」效果最佳;若表病較輕,裏病較重,則應使用「調胃承氣湯」以攻裡。如果病者屬於寒中陰經,口不渴,身體疼痛且發熱,自下利,脈象細沉無力,則應使用「回陽急救湯」。很多人認為兩感症無法治療,殊不知只要掌握好病情的先後緩急,還是有機會治癒的。
對於結胸症,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輕重,治療方法則可從「雙解六一二方」中尋找。
「沖和靈寶飲」的成分包括防風、生地、黃芩、羌活、白芷、細辛、川芎、柴胡、葛根、石膏、薑、大棗和甘草。對於表症多的情況,可以使用麻黃和葛根進行治療;對於裏症多的情況,則使用「調胃承氣湯」。這正是治療兩感傷寒症的方法,只需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用心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即可。
5. 時行症
時行之症身發熱,六神通解湯須啜,小水不通導赤散,下焦蓄血憑斯訣。
六神通解湯
六神通解行三月,沖和不應宜斯方。麻黃蒼朮膏滑石,羌細芎苓蔥豉姜。加減沖和深有理,汗多白朮發加蒼。麻桂二湯冬月用,非時不可妄煎嘗。
導赤散
導赤散中用五苓,山梔滑石草燈芯。目黃中濕茵陳入,水結胸症木通燈。汗多汗後方戒用,捶法入鹽二字浸。
白話文:
[時行疾病]
當身體出現因時行疾病而發燒的情況,應該服用六神通解湯來調理身體。若小便不暢,則需使用導赤散來輔助。若是下焦部位有瘀血積聚,就該遵循這套治療原則。
六神通解湯
六神通解湯在春季三個月間特別適用,如果和沖和湯無效,就該轉用此方。其成分包括麻黃、白朮、膏滑石、羌活、細辛、川芎、茯苓、蔥白、豆豉和薑。在使用上,若是汗出過多,應增加白朮,若是發病初期,則需添加蒼朮。而麻黃湯和桂枝湯,只適合冬季使用,其他季節不得隨意煎煮服用。
導赤散
導赤散的配方包含五苓散、山梔、滑石、甘草和燈芯草。若是眼睛發黃或有濕氣,可以加入茵陳;若是水液在胸部積聚,可加入木通和燈芯草。但若是在大量出汗或是汗後,就不適合服用。在製作上,需將藥材研磨成粉後,與鹽一同浸泡。
以上就是對於原文的現代語翻譯。
6. 大頭症
大頭之症是天行,項腫惡寒熱如蒸。一服芩連消毒飲,痰火喉閉悉如傾。
芩連消毒飲
芩連消毒飲連翹,枳桔荊防芎芷羌。柴草射干鼠黏子,大黃竹瀝與生薑。
白話文:
【大頭症】
大頭症這種病症,通常是因為病毒性感染所導致,患者會出現頸部腫脹,並伴隨著極度畏寒與高燒,有如被蒸汽悶熱般的感覺。服用「芩連消毒飲」這帖藥方後,無論是痰多、火氣大或是喉嚨閉塞的症狀,都能獲得舒緩。
【芩連消毒飲成分】
芩連消毒飲主要由黃芩和黃連構成,另加了連翹、枳實、陳皮、荊芥、防風、川芎、白芷、羌活。此外,還加入了柴胡、甘草、射干、牛蒡子、大黃、竹瀝及生薑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