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回本書目錄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3)

1. 太陰症

太陰之候如何斷,尺寸細沉手足暖,腹痛腹滿或自利,或時口渴與咽乾,此是太陰脾經症,桂枝大黃湯可蠲。

太陰自利不渴屬臟寒,法當溫之,四逆、理中湯是也。若腹滿腹疼,口燥咽乾小便自如,而大便不利者,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大黃湯

桂枝大黃湯芍藥,甘草枳實柴胡約,太陰腹滿痛咽乾,薑棗檳榔磨水著。腹滿不惡寒喘者,可加腹皮去老國(即甘草也)。

白話文:

判斷太陰證候,要看手腳是否細小沉重、手腳是否溫暖,腹部是否疼痛或脹滿,是否拉肚子,以及是否口渴或咽喉乾燥。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是太陰脾經的病症,可以用桂枝大黃湯治療。

如果太陰證候出現拉肚子但沒有口渴,屬於臟寒,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四逆湯、理中湯可以應對。如果出現腹部脹滿疼痛、口乾咽燥、小便正常,但大便不暢,可以用桂枝大黃湯治療。

桂枝大黃湯的藥方是:桂枝、大黃、芍藥、甘草、枳實、柴胡,適量。如果太陰證候出現腹部脹滿疼痛、咽喉乾燥,可以加入生薑、大棗、檳榔,磨成水服用。如果腹部脹滿,沒有惡寒和喘息,可以加入腹皮,去掉甘草。

理中湯

加味理中甘草姜,參苓白朮桂陳良。嘔吐半夏並薑汁,瀉痛生薑磨木香。飢時吐蛔腹大痛,便實加蜜與大黃。蜷臥重沉利不止,少加熟附益元陽。利後身疼加附子,臨服加陳壁土強。

白話文:

理中湯方中,加入甘草、薑、人參、茯苓、白朮、桂枝、陳皮。嘔吐時加半夏和薑汁,腹瀉疼痛時加生薑、磨成粉的木香。如果飢餓時吐出蛔蟲、腹部劇痛、大便乾燥,則加蜂蜜和大黃。如果蜷縮臥床、身體沉重、小便不斷,則少加熟附子來溫補元陽。如果小便通暢後身體疼痛,則加附子;臨服前加陳皮土以增強藥效。

2. 少陰症

少陰之脈見沉細,蓋緣陰毒入臟深。欲吐不吐利慾寐,口舌乾渴畏寒侵。小便白色證悉俱,四逆溫中無古今。或腹脹滿不更衣,並用承氣可無疑。

四逆湯

邪傳少陰用四逆,柴胡升陽實破氣,甘草調中芍收陰,忌得復用苦寒劑。

白話文:

少阴经脉沉细,是因为阴邪深入脏腑。病人想吐却吐不出来,想要大便却便不出来,很想睡觉,口干舌燥,畏寒。小便颜色白,这些症状都符合少阴病。治疗要用四逆汤温中散寒。如果腹部胀满,不愿穿衣服,也可以用承气汤泻下。

治疗少阴病用四逆汤,柴胡升阳散寒,甘草调和脾胃,芍药收敛阴气,忌用寒凉药物。

3. 厥陰症

厥陰囊縮內煩滿,唇青舌卷脈微緩。發熱惡寒如瘧狀,更兼脈浮為愈恙。下利不止宜溫之,囊縮毒深下之當。

經云:至三陰則難拘定法,唯因其可溫而溫之,因其可下而下之已也。

陰毒直中至三陰,厥逆腹痛事昏沉。蔥餅麝香臍上熨,速將薑汁灌咽門。急飲回陽湯救急,若還不愈灸關津。汗出身溫方可喜,唇輕身冷事非輕。邪熱若除不可灸,冬天須亢不須行。

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參朮附,姜草味陳桂半茯。吐涎腹痛鹽炒萸,無脈來時豬膽助。泄瀉不止升黃耆,嘔吐不止薑汁入。生薑棗引麝三釐,手足溫和即住服。

白話文:

患者厥陰經受寒邪侵襲,導致陰囊收縮,腹中煩悶,嘴唇青紫,舌頭捲曲,脈象微弱緩慢。發熱惡寒,如同瘧疾發作,脈象浮大,病情有所好轉。腹瀉不止,應溫暖脾胃;陰囊收縮,毒邪深在,應當下之。

古籍記載,治療三陰病症,難以拘泥於固定的方法,只能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運用溫補或瀉下之法。

陰毒直達三陰經,患者厥逆,腹痛昏沉。應將蔥餅和麝香敷於臍上,並迅速將薑汁灌入咽喉。緊急情況下,需服用回陽救急湯,若病情未見好轉,可灸關元穴。患者出汗,身體溫熱,才算有所好轉。嘴唇輕薄,身體寒冷,病情不容小覷。若邪熱未除,不可灸治;冬天應保持亢奮,不可妄行。

回陽返本湯

回陽返本湯附苓,薑棗五味麥冬參。桂草加蔥唯面赤,加減溫之邪自平。嘔加半夏薑汁炒,臥泥赴並蜜調吞。

白話文:

這個配方叫做「回陽返本湯」,包含有附子、茯苓、乾薑、大棗、五味子、麥門冬和人參等成分。如果面色發紅,則可以加入肉桂和甘草,並用蔥煮湯來調整劑量,這樣可以幫助驅除體內的寒邪。

如果有嘔吐的情況出現,可以在方劑里加上半夏並使用生薑汁炒制;臥牀不起的人可以用蜂蜜調服這個藥方。

4. 兩感症

兩感之症日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俱沉細,口乾(少陰)頭痛(太陽)是其源。二日陽明與太陰,腹滿(太陰)自利(太陰)不安寧。(陽明)鼻乾(陽明)目痛(陽明)熱譫語,沉長之脈脾胃並。三日少陽兼厥陰,耳聾(太陽)脅痛(少陽)囊縮(厥陰)因。此是兩感傷寒症,從來治法少調停。

(節庵)設用靈寶飲,一服兩感即安寧。更明表裡病多少,先後緩急細斟酌。里病微兮表病多,麻黃葛根湯最可。表緩裡急宜攻裡,調胃承氣為通劑。寒中陰經口不渴,身痛發熱自下利。脈細而沉且無力,回陽急救湯為的。都言兩感無治法,誰知先後有消息。結胸症候分重輕,雙解六一二方覓。

白話文:

兩感症狀每天都會互相傳遞,第一天是太陽和少陰經絡的症狀,腎臟和膀胱都感到沉重虛弱,口乾舌燥(少陰)伴隨頭痛(太陽)就是病因。第二天是陽明和太陰經絡的症狀,腹部脹滿(太陰)且容易腹瀉(太陰)不安寧,鼻乾(陽明)眼睛疼痛(陽明)發熱神志不清,脈象沉長,脾胃都受影響。第三天是少陽和厥陰經絡的症狀,耳朵聽不見(太陽)側腹部疼痛(少陽)陰部收縮(厥陰)。這就是兩感傷寒症,治療方法很少。

(節庵)如果使用靈寶飲,一劑就能讓兩感症狀減輕。還要清楚地了解表裡病症的輕重程度,以及發病的先後緩急,仔細斟酌。如果裡症輕微,表症較多,可以用麻黃葛根湯治療。如果表症緩慢,裡症急迫,需要攻裡,調胃承氣湯是首選。如果寒邪侵入陰經,口不渴,全身疼痛發熱,並且腹瀉。脈象細微而沉,而且無力,回陽急救湯是最佳選擇。有人說兩感症沒有治法,其實治療方法是有先後順序的。結胸症候根據輕重程度,可以選擇雙解、六一或二方來治療。

沖和靈寶飲

沖和靈寶飲防風,生地芩羌芷細芎。柴葛石膏薑棗草,傷寒兩感有神功。表症多時麻葛解,里多調胃承氣攻。此治兩感傷寒症,但隨緩急在心胸(調胃承氣湯見陽明症)。

白話文:

沖和靈寶飲

沖和靈寶飲是由以下藥材組成:防風、生地、黃芩、羌活、白芷、細辛、芎藭、柴胡、葛根、石膏、生薑、大棗、甘草。此方對傷寒、感冒引起的寒熱症狀具有神奇療效。

若患者表症(如發熱、頭痛、惡寒等)已持續一段時間,可用麻黃葛根湯來解表;若患者里症(如腹痛、腹瀉、便秘等)較重,則可用調胃承氣湯來攻下。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感冒引起的寒熱症狀,具體使用哪種湯劑則需根據患者的症狀輕重程度而定。需注意的是,調胃承氣湯適用於陽明症(熱症)。

5. 時行症

時行之症身發熱,六神通解湯須啜,小水不通導赤散,下焦蓄血憑斯訣。

六神通解湯

六神通解行三月,沖和不應宜斯方。麻黃蒼朮膏滑石,羌細芎苓蔥豉姜。加減沖和深有理,汗多白朮發加蒼。麻桂二湯冬月用,非時不可妄煎嘗。

導赤散

導赤散中用五苓,山梔滑石草燈芯。目黃中濕茵陳入,水結胸症木通燈。汗多汗後方戒用,捶法入鹽二字浸。

白話文:

如果身體發熱,屬於時行之症,應該服用六神通解湯。小便不暢,可以服用導赤散。下焦積血,也要參考這兩個方子。六神通解湯適用於三月份,麻黃、蒼朮膏、滑石、羌活、細辛、蒼朮、茯苓、蔥、豉、薑等藥材根據病情加減使用,汗多可以加白朮,發熱可以加蒼朮。麻黃桂枝湯則適合冬季使用,其他季節不適合服用。導赤散中包含五苓散、山梔子、滑石、燈心草,眼睛發黃、濕氣重加茵陳,水結胸症加木通和燈心草。出汗多或者出汗後就不要服用導赤散,製作時要捶碎藥材並加入鹽浸泡。

6. 大頭症

大頭之症是天行,項腫惡寒熱如蒸。一服芩連消毒飲,痰火喉閉悉如傾。

芩連消毒飲

芩連消毒飲連翹,枳桔荊防芎芷羌。柴草射干鼠黏子,大黃竹瀝與生薑。

白話文:

頭部腫大,像是傳染病,脖子腫脹,又冷又熱,感覺像在蒸籠裡。喝一服芩連消毒飲,痰火導致的喉嚨堵塞,立刻就消除了。芩連消毒飲的藥材包括連翹、枳實、桔梗、荊芥、防風、川芎、白芷、羌活、柴胡、草決明、射干、鼠粘子、大黃、竹瀝和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