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1)

1. 論傷寒得病之原

偽寒之名一也,而傷寒為症,傳變叵測,非熟晰於平時,而欲措手於臨症,未有不傷人於七劑者,今人執汗、吐、下三法,混而施之,間或偶中,動謂傷寒專門,是以彪視虎,非遇真虎,如其汗之不解,下之莫除,其術窮矣。經云: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之氣序,所以成生長收藏之用也。

唯冬令嚴寒,風亦凜冽,水冰地凍,相濟而成殺厲之氣,壯者可勝,怯者腠理疏豁,偶或冒觸,遂染惡風惡寒之症,此感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氣藏於肌膚,或緣腎水虧損,春木無以發生,至春變為溫病。又有時行症者,謂春時應溫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涼,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時令不正,以致一家之中,互相傳染,為時行病。又有發於春分後秋分前者,為溫疫病。

亦有項腫惡寒,身熱如蒸,為天行大頭病。為症不同,皆由表達里,觸冒風寒之邪,俱不若冬時之盛耳。更有自立夏以後,暑熱炎蒸,人病頭痛、惡寒、噁心、身熱、肢節沉痛、不思飲食、脈虛等症,由感犯熱邪,表裡俱病,最忌發汗,即九味羌活湯,亦無濟者,又宜從暑治之,不可拘定四時傷寒之說,而概以羌活加減。

然傷寒之症,分陰分陽,症各不同,治亦頓異,其症治方歌,序列於後,以便記誦,使學者不致有臨症之誤云爾。

2. 三陽症

太陽症,頭痛惡寒,身熱,腰脊強。

陽明症,目疼,身熱,鼻乾,不安眠。

少陽症,耳聾,胸脅痛,寒熱嘔而口苦。

3. 三陰症

太陰症,腹滿自利,尺寸沉而咽乾。

少陰症,口燥舌乾而渴。

厥陰症,煩滿囊縮而厥。

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三陽受病,未入於臟,故可汗解。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至三陰,則入於腑,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危矣。

有至七日頭痛少愈,巨陽病衰;八日身熱少愈,陽明病衰;九日耳聾微聞,少陽病衰;十日思食腹減,太陰病衰;十一日渴止不滿,少陰病衰;十二日囊縱腹下,病日漸已,此其病之大略有如此。

4. 太陽症傷寒歌

風寒初起自膀胱,頭痛發熱腰脊強,有汗無汗分虛實,脈浮緊緩定端詳。表虛自汗脈浮緩,疏邪實表桂枝,表實無汗脈浮緊,升陽發表用麻黃,其有榮衛兩傷者,又須審用大青湯,更有春夏秋分別,通用羌活沖和良,脈症皆與冬相似,淺深表里意中商。

太陽足膀胱寒水也。此經行身之後,從頭下抵足,專主乎表,乃一身之綱維,諸陽之主氣,四通八達,貫五臟六腑之俞。風寒之邪,從此而入,能循經傳,亦能越經傳,治之一逆,其變不可勝言也。

疏邪實表湯

治表虛風傷衛,自汗脈緩。

疏邪實表湯桂枝,羌防芍草術芎施,薑棗膠飴喘柴杏,汗來不止倍黃耆,飽悶胸中加桔枳,疏邪實表最為奇。

風之傷人也,頭先受之,故頭痛。風為陽,氣亦為陽,風傷衛氣,無以固津液,故汗出。其脈緩者,衛氣不能鼓也,桂枝之味辛而甘,辛能解肌,甘能實表,又恐其走泄陰氣,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薑、棗、草,實表而兼和里之意。羌、防、朮、芎,(節庵)加。此方唯表邪可用,若入里而作燥渴者忌用。《論》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慎之,慎之!

升陽發表湯

治表實寒傷營,無汗脈緩。

升陽發表湯麻黃,桂枝甘草杏芎防,羌芷升蔥姜豉共,頭疼無汗正相當,喘加柴葛升麻去,飽悶胸中枳桔良(麻黃煎沸,去沫,方下余藥)。

寒邪外束,不得發越故熱。寒邪在表不解,不復任寒,故惡寒。寒氣閉藏,故無汗。寒氣壅滯,故多喘。麻黃之形,中空而味辛,空則能通腠理,辛則能散寒邪,佐桂枝以解肌,杏仁以利氣,入甘草以取其辛甘發散。此劑須酌人之虛實,時之寒暄,不然,恐犯汗多亡陽之戒。

大青龍湯

治榮衛俱傷。

青龍湯桂麻黃,甘草石膏棗杏姜,榮衛俱傷微取汗,若還汗過恐亡陽。

小青龍湯

咳嗽嘔吐、噎滿、作喘用之。

小青龍湯桂麻黃,細辛半夏草芍姜,更加五味為收斂,咳噎喘嘔適相當。

青龍者,東方木神,主發育萬物,二方以發散為義,故名之。凡太陽症,傷寒見風,或傷風見寒,是為榮衛兩傷,大青龍湯主之。若無煩躁,有自利者,不可用,用之亦量虛實,不可過,過則有肉瞤筋惕之病。至有咳嗽、喘滿、嘔吐者,又須小青龍湯。

羌活沖和湯

節庵主以治太陽症,代麻、桂、青龍,四時可用。

羌活沖和細防風,芷草芩蒼生地芎,蔥白姜煎微取汗,四時傷寒最有功(附加減法)。石膏知母天炎熱,汗下兼行蘇大黃,有汗去蒼並去細,再加白朮與黃耆。若加自汗多不止,更入柴桂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