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傷暑全書卷之二 (18)

回本書目錄

傷暑全書卷之二 (18)

1. 名醫類案

吳茭山治一婦人,冬月偶感,患洒洒惡寒、翕翕發熱、惡食乾嘔,大便欲去不去。諸醫皆以虛弱痰飲治之,以二陳補心等藥服不效。延及半月,吳診其脈,虛而無力,類乎傷暑,眾不然之。究問其病因,其婦曰:因天寒換著綿衣,取綿套一床蓋之,須臾煩渴,寒熱嘔吐,綿延至今耳。吳曰:誠哉傷暑也。

蓋綿套曬之盛暑夾熱,收入笥中,必有暑氣尚未開泄。今人體虛,得之易入。故病如是。其婦曰:然。遂制黃連香薷飲連進二服而愈。

逢年歲熱甚,凡道路城市昏作而死者,此皆虛人勞人,或飢飽失節,或素有病,一為暑氣所中不得泄,即關竅皆窒。非暑氣使然,氣閉塞而死也。古方治暑無他,但用辛甘發散,疏導心氣,與水流行,則無害矣。崇寧乙酉,吳為書局時,一馬伕馳馬出局下,忽仆地絕,急以五苓大順白虎湯人參五錢服下,嘔噦即止,鼾睡五鼓,方醒,索粥。連進二三服,乃減參稍輕,調理數劑而愈。

白話文:

吳茭山醫治一位婦人,冬天時偶爾感冒,出現一陣陣怕冷、微微發熱、不想吃東西、噁心乾嘔,大便想解卻又解不出來的症狀。許多醫生都認為她是體虛、有痰飲,用二陳湯、補心等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過了半個月,吳茭山診斷她的脈象,虛弱無力,像是中暑的樣子,其他醫生都不認同。吳茭山仔細詢問她生病的原因,婦人說:「因為天氣冷換穿了棉衣,還拿了一床棉被蓋著,一下子就覺得煩躁口渴、發冷發熱、想吐,一直拖到現在。」吳茭山說:「這真的是中暑啊!

因為棉被在夏天曬過,裡面夾帶了暑熱,收起來放在箱子裡,暑氣一定還沒有散掉。現在這個人身體虛弱,就很容易被暑氣侵入,所以才會生這種病。」婦人說:「沒錯。」於是吳茭山就開了黃連香薷飲,連續吃了兩帖就好了。

每當遇到天氣非常炎熱的年份,凡是在路上或城市中昏倒死亡的人,這些大多都是體虛勞累的人,或是飲食不節制,或是本身就有疾病,一旦被暑氣侵襲卻無法散發出來,就會導致全身氣機阻塞。這不是單純的暑氣造成的,而是因為氣機閉塞而死亡。古時候治療中暑的方法沒有其他,就是用辛辣甘甜的藥物來發散,疏通心氣,讓體內的水分運行順暢,這樣就沒有危害了。宋朝崇寧乙酉年,吳茭山在書局工作時,有一個馬伕騎馬經過書局門口,突然倒地昏厥。吳茭山趕緊用五苓散、大順散、白虎湯,加上五錢人參給他服用,立刻停止了嘔吐,打鼾睡到五更才醒來,醒來後就想喝粥。連續喝了兩三帖藥,才減少人參的用量,經過幾帖藥的調養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