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治傷寒全書研悅卷之六 (1)

1. 論傷寒得病之原

偽寒之名一也,而傷寒為症,傳變叵測,非熟晰於平時,而欲措手於臨症,未有不傷人於七劑者,今人執汗、吐、下三法,混而施之,間或偶中,動謂傷寒專門,是以彪視虎,非遇真虎,如其汗之不解,下之莫除,其術窮矣。經云: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之氣序,所以成生長收藏之用也。

唯冬令嚴寒,風亦凜冽,水冰地凍,相濟而成殺厲之氣,壯者可勝,怯者腠理疏豁,偶或冒觸,遂染惡風惡寒之症,此感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氣藏於肌膚,或緣腎水虧損,春木無以發生,至春變為溫病。又有時行症者,謂春時應溫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涼,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時令不正,以致一家之中,互相傳染,為時行病。又有發於春分後秋分前者,為溫疫病。

白話文:

所謂「偽寒」,指的是表面上看起來像寒症,實際上卻不是。而真正的傷寒症,其傳變過程難以捉摸,若沒有平時對傷寒症深入了解,就想要直接在臨床上處理,必然會在七劑藥之後傷害病人。現在有些人執着於發汗、吐、下三種方法,混在一起使用,偶爾碰巧治癒,就自稱是傷寒專家,這種做法就像看到老虎就以為是豹一樣,如果沒遇上真正的老虎,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古書說: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這是四季的氣候規律,因此也成就了生長、收藏的過程。

唯有冬天嚴寒,寒風刺骨,水結成冰,土地凍結,這些因素共同形成殺傷之氣,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抵擋,體質虛弱的人則腠理疏鬆,稍有不慎,就會染上惡風惡寒的疾病。這種立即發病的,稱為傷寒。如果沒有立即發病,寒氣就會藏在肌膚裡,或是因為腎水虧損,春天木氣無法生發,等到春天就會轉變成溫病。另外,還有流行病,指的是春天應當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當炎熱卻反而涼爽,秋天應當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當寒冷卻反而溫暖,時令不正常,導致一家人都互相傳染,這就是流行病。還有在春分之後秋分之前發生的,稱為溫疫病。

亦有項腫惡寒,身熱如蒸,為天行大頭病。為症不同,皆由表達里,觸冒風寒之邪,俱不若冬時之盛耳。更有自立夏以後,暑熱炎蒸,人病頭痛、惡寒、噁心、身熱、肢節沉痛、不思飲食、脈虛等症,由感犯熱邪,表裡俱病,最忌發汗,即九味羌活湯,亦無濟者,又宜從暑治之,不可拘定四時傷寒之說,而概以羌活加減。

然傷寒之症,分陰分陽,症各不同,治亦頓異,其症治方歌,序列於後,以便記誦,使學者不致有臨症之誤云爾。

白話文:

有些人患有頭部腫脹、畏寒、身體發熱像蒸籠一樣的症狀,這是流行性頭風病。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是由於外感風邪,侵入體內,造成表裡不和,只是程度不如冬天的傷寒那麼嚴重。另外,從立夏以後,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出現頭痛、畏寒、噁心、發熱、四肢沉重、不想吃飯、脈象虛弱等症狀,這是由於感受暑熱,導致表裡俱病,最忌諱發汗,即使使用九味羌活湯也無濟於事,應該從暑熱的治療方向入手,不能拘泥於四時傷寒的理論,而一概使用羌活加減。

然而,傷寒的症狀分為陰陽兩類,症狀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截然不同。為了方便記憶,我將症狀和治療方法編成歌謠,排列在後面,讓學習者不會在臨床上出現誤診。

2. 三陽症

太陽症,頭痛惡寒,身熱,腰脊強。

陽明症,目疼,身熱,鼻乾,不安眠。

少陽症,耳聾,胸脅痛,寒熱嘔而口苦。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頭痛、畏寒和身體發燒的情況。腰部和背部僵硬不靈活。

陽明病:眼睛疼痛、身體發燒、鼻子乾燥且無法安睡。

少陽病:耳朵聽力受損、胸部和肋骨部位疼痛、有時會感到寒冷或發熱並伴隨噁心及口中苦味。

3. 三陰症

太陰症,腹滿自利,尺寸沉而咽乾。

少陰症,口燥舌乾而渴。

厥陰症,煩滿囊縮而厥。

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三陽受病,未入於臟,故可汗解。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至三陰,則入於腑,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危矣。

有至七日頭痛少愈,巨陽病衰;八日身熱少愈,陽明病衰;九日耳聾微聞,少陽病衰;十日思食腹減,太陰病衰;十一日渴止不滿,少陰病衰;十二日囊縱腹下,病日漸已,此其病之大略有如此。

白話文:

太陰症的患者,肚子脹滿,卻常常拉肚子,脈象沉而細弱,而且口乾舌燥。

少陰症的患者,嘴巴乾燥,舌頭乾燥,感到口渴。

厥陰症的患者,感到胸悶腹脹,身體蜷縮,而且出現昏厥的症狀。

岐伯說:傷寒發病的第一天,巨陽經脈受到影響;第二天陽明經脈受到影響;第三天少陽經脈受到影響。這三陽經脈生病,尚未深入臟腑,因此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第四天太陰經脈受到影響,第五天少陰經脈受到影響,第六天厥陰經脈受到影響。到三陰經脈受病時,病邪就進入臟腑了,氣血運行不暢,五臟不通,這就十分危險了。

有些患者到第七天頭痛有所減輕,這是巨陽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第八天發燒有所減輕,這是陽明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第九天耳朵失聰,聽力微弱,這是少陽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第十天想吃東西,肚子卻縮小了,這是太陰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第十一天口渴消失,但肚子還是不滿,這是少陰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第十二天肚子不再縮小,反而下垂,病症逐漸減輕,這是厥陰經脈病邪減退的表現。這就是傷寒病發展的大致過程。

4. 太陽症傷寒歌

風寒初起自膀胱,頭痛發熱腰脊強,有汗無汗分虛實,脈浮緊緩定端詳。表虛自汗脈浮緩,疏邪實表桂枝,表實無汗脈浮緊,升陽發表用麻黃,其有榮衛兩傷者,又須審用大青湯,更有春夏秋分別,通用羌活沖和良,脈症皆與冬相似,淺深表里意中商。

太陽足膀胱寒水也。此經行身之後,從頭下抵足,專主乎表,乃一身之綱維,諸陽之主氣,四通八達,貫五臟六腑之俞。風寒之邪,從此而入,能循經傳,亦能越經傳,治之一逆,其變不可勝言也。

白話文:

風寒入侵初期,容易從膀胱開始,症狀包括頭痛、發熱、腰部酸痛,並且可能伴隨出汗或不出汗,觀察汗出情況可以判斷病情虛實。脈象浮緊或緩慢,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判斷。如果體表虛弱,容易自汗,脈象浮緩,可以使用桂枝來疏散外邪。如果體表實證,沒有汗出,脈象浮緊,則可以使用麻黃來升陽發表。如果出現榮衛兩傷,則需要根據情況使用大青湯。春夏秋冬季節不同,用藥也略有差異,可以使用羌活來調節。冬天的風寒症狀和其它季節相似,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病情的深浅和表里,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太陽經是足少陽膀胱經,屬寒水之性。這條經絡沿著身體後方,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腳部,負責調節人體的表層,是人體的綱維,統攝着所有陽氣,四通八達,連接着五臟六腑的腧穴。風寒之邪容易從膀胱經入侵人體,它可以沿著經絡傳播,也可以越過經絡傳播,治療不當,病情變化難以預料。

疏邪實表湯

治表虛風傷衛,自汗脈緩。

疏邪實表湯桂枝,羌防芍草術芎施,薑棗膠飴喘柴杏,汗來不止倍黃耆,飽悶胸中加桔枳,疏邪實表最為奇。

風之傷人也,頭先受之,故頭痛。風為陽,氣亦為陽,風傷衛氣,無以固津液,故汗出。其脈緩者,衛氣不能鼓也,桂枝之味辛而甘,辛能解肌,甘能實表,又恐其走泄陰氣,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薑、棗、草,實表而兼和里之意。羌、防、朮、芎,(節庵)加。此方唯表邪可用,若入里而作燥渴者忌用。《論》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慎之,慎之!

白話文:

疏邪實表湯用於治療表虛風傷衛,自汗脈緩的病症。藥方包括桂枝、羌活、防風、芍藥、草果、蒼朮、芎藭、生薑、大棗、阿膠、飴糖、柴胡、杏仁。若汗出不止,則加黃芪。若胸中飽悶,則加橘皮、枳實。此方疏解表邪,效果奇佳。風邪傷人,首先侵犯頭部,因此頭痛。風性屬陽,氣亦屬陽,風邪傷衛氣,衛氣不能固護津液,導致汗出。脈緩者,是衛氣不足以鼓動血行。桂枝味辛甘,辛能解肌,甘能固表,但又擔心其過於辛散,耗損陰氣,因此用芍藥的酸味收斂,並佐以生薑、大棗、草果,以固表兼顧和裡。羌活、防風、蒼朮、芎藭則為輔助藥材。此方只適用於表邪,若邪氣入裡,出現燥渴症状,則不可使用。古書記載,桂枝下咽,陽盛則易於致死,需謹慎使用。

升陽發表湯

治表實寒傷營,無汗脈緩。

升陽發表湯麻黃,桂枝甘草杏芎防,羌芷升蔥姜豉共,頭疼無汗正相當,喘加柴葛升麻去,飽悶胸中枳桔良(麻黃煎沸,去沫,方下余藥)。

寒邪外束,不得發越故熱。寒邪在表不解,不復任寒,故惡寒。寒氣閉藏,故無汗。寒氣壅滯,故多喘。麻黃之形,中空而味辛,空則能通腠理,辛則能散寒邪,佐桂枝以解肌,杏仁以利氣,入甘草以取其辛甘發散。此劑須酌人之虛實,時之寒暄,不然,恐犯汗多亡陽之戒。

白話文:

升陽發表湯用於治療外感表寒,身體發熱但沒有汗,脈搏緩慢的情況。湯藥包含麻黃、桂枝、甘草、杏仁、川芎、防風、羌活、獨活、蔥、生薑、大豆等藥材。如果患者頭痛無汗,則此方正合適。如果患者有喘息,則可加入柴胡、葛根、升麻。若患者胸悶,則可加入枳實、橘皮。麻黃煎煮沸後去沫,再加入其他藥材。需要注意的是,用藥需根據患者體質虛實及時節寒暑情況,避免過度發汗損傷陽氣。

大青龍湯

治榮衛俱傷。

大青龍湯桂麻黃,甘草石膏棗杏姜,榮衛俱傷微取汗,若還汗過恐亡陽。

小青龍湯

咳嗽嘔吐、噎滿、作喘用之。

小青龍湯桂麻黃,細辛半夏草芍姜,更加五味為收斂,咳噎喘嘔適相當。

青龍者,東方木神,主發育萬物,二方以發散為義,故名之。凡太陽症,傷寒見風,或傷風見寒,是為榮衛兩傷,大青龍湯主之。若無煩躁,有自利者,不可用,用之亦量虛實,不可過,過則有肉瞤筋惕之病。至有咳嗽、喘滿、嘔吐者,又須小青龍湯。

白話文: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榮衛俱傷。

大青龍湯的藥材包括桂枝、麻黃、甘草、石膏、大棗、杏仁、生薑。榮衛俱傷時,可微微發汗,但如果汗出過多,恐傷陽氣。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咳嗽、嘔吐、噎滿、喘息。

小青龍湯的藥材包括桂枝、麻黃、細辛、半夏、甘草、芍藥、生薑,並加入五味子收斂,針對咳嗽、噎滿、喘息、嘔吐等症状。

青龍是東方木神,主宰萬物的生長發育,兩者都以發散為原則,因此得名。凡太陽症,傷寒見風,或傷風見寒,皆為榮衛兩傷,大青龍湯主治。若無煩躁,有自利者,不可服用,服用也要根據虛實情況,不可過量,過量會出現肉瞤筋惕的病症。若出現咳嗽、喘滿、嘔吐,則需用小青龍湯。

羌活沖和湯

節庵主以治太陽症,代麻、桂、青龍,四時可用。

羌活沖和細防風,芷草芩蒼生地芎,蔥白姜煎微取汗,四時傷寒最有功(附加減法)。石膏知母天炎熱,汗下兼行蘇大黃,有汗去蒼並去細,再加白朮與黃耆。若加自汗多不止,更入柴桂芍相宜。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是節庵主用来治疗太阳症的方剂,可以代替麻黄、桂枝、青龙汤,四季皆可使用。方剂以羌活、细辛、防风、白芷、黄芩、苍术、生地、川芎为药,加葱白、生姜煎服,微微出汗即可,四季伤寒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根据情况减去部分药材。若患者出现天热烦渴症状,可以加入石膏、知母,同时还可以加苏叶和大黄以促进汗出和泻热。如果患者出汗过多,可以再加入柴胡、桂枝、芍药,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