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醫學研悅引 (1)
醫學研悅引 (1)
1. 醫學研悅引
自醫學繁興,而相望於杏林者,率嘆其浩瀚無際,余以為不然也。拘方泥書,故浩瀚無際也。或經義精奧新裁,鑿訛莫適所准,故亦浩瀚無際也。醫自聖聖相傳以來,味藥性者神農,辨俞病者軒岐,制湯液七劑者,伊尹乃傳《內經》,衍《內經》於秦越人,作《八十一難》,著《脈訣》者,晉叔和降,而漢倉公以迄,仲景、東垣、理齋、彥修諸名家翻駁搜剔,名理益著,乃知《素》、《難》猶六經、諸子。
其子史也,儒不從經史中融鑄,終非真儒;而醫不從《內》、《難》及諸名家漱芳吸潤,終為俗醫。醫之治病譬之射,然不得其機,欲發皆中彀難矣。夫射,猶藝也,善文者本六經而歸諸性命,由性命而發為文章,非真機融洽能為入理之解乎?余謂醫也亦然。千古不變者,醫之理,而變化無窮者,方知用,故臟腑經絡血脈,千古不變之理也。
白話文:
自從醫學蓬勃發展以來,許多嚮往杏林者,往往感嘆其學海無涯。我認為並非如此。拘泥於方劑典籍,才會覺得無邊無際。又或者經義深奧難懂,新穎的說法卻不合常理,也讓人覺得無所適從。
醫學自古聖賢相傳,神農氏嘗百草,辨藥性;軒轅黃帝、岐伯論述經絡穴位,辨治疾病;伊尹制定湯液七劑,才有了《內經》傳世。秦越人繼承《內經》,寫成《八十一難》,晉代叔和著《脈訣》。漢代張仲景、唐代李東垣、元代朱丹溪、明代李中梓等醫學大家,紛紛對醫學典籍進行研究、整理、補充和完善,醫學理論更加精深,才讓我們明白,《素問》、《難經》就像儒家經典《六經》和諸子百家一樣,是醫學的根基。
醫學就像歷史,儒者不從經史中汲取精華,終究算不上真正的儒士;而醫生不從《內經》、《難經》以及諸多名家著作中吸取養分,最終也只會成為庸醫。醫治疾病如同射箭,如果不掌握訣竅,想要百發百中就難了。
射箭也是一門技藝,善於寫文章的人,也要以六經為根基,體會其中道理,才能寫出優美的文章。同樣地,醫學也是如此。千古不變的是醫學的原理,而變化無窮的是用藥方法。所以臟腑經絡、血脈運行等醫學基本原理,自古以來都未曾改變。
必於此處探其精微,究其彀竅,乃能於受病之由,不屬影響,立方施治,變化無窮之用也,概而投之能應弦而中乎?余先君燕山以醫嗚楚,即遠而四方咸戴慕焉,其於經絡血脈殆熟《素》、《難》於胸中者,自人以病告也。
悉從望聞問切中剖其病機,而七劑之投,若鑰之啟關,故得心應手處在在聲聞間,嘗於家庭間作快意語,每欲不才盛春注一集,以引後人,然不才念殷上進,嘗以小道目之,及從暇時,察脈理之精微,究一身之蘊奧,乃知體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皆此理之充周也。向以小道目之,殆淺之乎論醫者也。
因而脈有述以發先腎之所未發,脈分類以辨症候之所必致,百病之中,唯傷寒之傳經甚顯,形症叵測,變易不常,於是從經下注症,注脈於症,脈下注方,仍於症方之內,括之以歌,俾後學便於記誦,無非廣仲景節庵之至意,以垂芳無窮也。其胤嗣一書,尤為艱於後者之要錄,一日執窗秇就正於。
白話文:
必須在此處探索其中的微妙和核心,研究其運作原理,才能清楚地瞭解疾病的起因,而不被外界因素所影響,制定治療方案並應用無窮的變化,能否做到投石擊水,一擊即中呢?我的父親燕山以醫術聞名於楚地,遠近四方的人都對他懷有敬仰之情,對於經絡和血液循環,他對於《素問》和《難經》的熟悉程度堪比胸中藏書,當有人告訴他生病的情況時,他會從望、聞、問、切中剖析病態,七種藥物的使用就像鑰匙開鎖一樣,使得他的診療過程得心應手,他曾在家庭中講述醫學趣事,曾經想要編輯一集醫學著作來引導後人,然而他深思熟慮,不斷進步,曾把醫學視為小道,但經過仔細觀察和研究脈象的精微,探索身體的奧祕,他意識到理解天地之間的運作和神明的德行,都是這個道理的全面展現。他以前將醫學視為小道,可能對醫學的認識過於表面。
因此,他撰寫了關於脈象的論述,發掘了腎臟未被發現的問題,並根據脈象的分類來辨別症狀的必然性。在眾多疾病中,傷寒的傳播方式特別顯著,其症狀難以預測,變化莫測,所以他從經絡下推到症狀,再從症狀下推到脈象,脈象再下推到方劑,仍然在症狀和方劑中總結為歌詞,讓後輩學習時能夠輕鬆記憶,這完全是為了擴大張仲景和節庵的意圖,以使醫學永垂不朽。這本書的後代部分,尤其對後世的醫學家來說是最重要的指南,有一天,他在窗邊學習,尋求指導。
江津周老師,因而談及醫道,見其了了乃出。
風逵張老師所傳《治暑全書》以示不才,曰:此書一出,可以破四時傷寒之迷矣。然暑症行而寒症不附,亦屬未備,因以治寒全書,及胤嗣全書奉。
周老師評閱:周老師曰:得是書,續之適愜所願矣,遂並以家藏珍方,合而謀之。
仁壽黃父師:黃父師於此道,尤精談脈、談症、談方,無出其右,亦並以所素驗者,並輯於篇,附之剞劂,公諸天下。要之方書,浩瀚之日,不貴博而貴約,不貴泛而貴精。是書也,即遞之窮鄉僻邑,無不捷千奏效者,皆由簡便易從也。孔子曰:益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況區區愚生乎?余第從博覽中為擇識而已。
白話文:
江津周老師與《治暑全書》的傳承故事
江津周老師談起醫道,見解精闢透徹。
風逵張老師傳授給我的《治暑全書》,他說:「此書一出,可以解開四季傷寒的謎團。」然而,書中只談暑症,未提及寒症,仍有不足。因此,我補上了《治寒全書》和《胤嗣全書》。
周老師閱覽後,滿意地說:「得到這本書,正合我意!」並且將他珍藏的秘方也一同整理,共同研究。
仁壽黃父師精通脈診、病症、方劑,無人能出其右,也將他多年積累的驗方加入其中,並附上詳細的說明,公開傳授給天下人。
總之,醫書浩如煙海,不在多而在精,不在泛泛而貴精準。這本書即使傳到偏遠鄉村,也能快速見效,全因其簡便易行。孔子曾說:「不懂裝懂,我可做不到,何況區區我這個愚昧之人?」我不過是從浩瀚的醫學知識中,精挑細選,整理出這些經驗而已。
然而,命意鑄辭,則本之古人及我,先君傳述者居多,若非悅諸心,研諸慮,施之有驗者,不敢傳也,故命之曰《醫學研悅》。
天啟丙寅時冬應鐘之吉
後學李盛春書於綠波亭
篇首論脈,不啻詳也。然症之所見,脈有所宜,似是而非,脈有所辨,細閱先哲,歷歷可驗,謹附於篇,臨症詳玩。
中風
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沉伏浮遲,虛為易,急實大數,堅疾難為。
中風辨
類中因乎氣,身涼無痰是,下手脈沉虛,八味真為最。
類中因痰,形肥脈滑,膏粱之人,痰治無差。
類中因火,便結便黃,色赤脈數,火治為良。
白話文:
不過,我寫這本書,內容大多來自古人以及我父親的傳授,如果沒有經過用心體會、反覆思考,並實際驗證過,我就不敢寫出來。因此,我將這本書命名為《醫學研悅》。
天啟丙寅年冬天,應鐘吉日
後學李盛春,於綠波亭寫下
書中關於脈象的論述,已經相當詳盡了。然而,疾病的症狀和脈象之間的關係,往往看似相符,卻又有所差異。因此,我仔細閱讀了前輩的醫書,發現許多脈象辨證的方法,的確可以驗證。我將這些內容附在書中,希望讀者在臨床上能仔細研究。
中風
中風的脈象浮而滑,並伴有痰氣,也有可能是沉而滑,切勿用治療風寒的方法。脈象沉伏、浮遲,多屬於虛證;脈象急實而數,則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中風辨證
中風由氣虛引起,患者體寒無痰,脈象沉而虛,八味真丸最為合適。
中風由痰濁引起,患者肥胖,脈象滑數,多為飲食過於肥甘所致,治療以化痰為主。
中風由火熱引起,患者大便乾結,顏色黃,面色紅潤,脈象數,治療以清熱為主。
預防中風
中風先兆證,大指次指麻,不仁與無力,肉掣是風家。
破傷風
頭目青黑,汗出不流,眼小目瞪,四證難留。
胃風
由飲食訖,乘風涼致,右弦緩浮,對證端的。
風癇(附崇脈)
癲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此皆崇脈神志昏亂。
風痹
風多引注,寒多痛掣,濕多腫著,證類親切,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傷寒
寒中太陽,浮緊而澀,及傳而變,脈非一則,陽明則長,少陽則弦,太陰入里,遲沉必兼,及入少陰,沉細而緊,厥陰熱深,脈伏厥冷,在陽當汗,次利小便,表解里病,其脈實堅。此其大略,治法詳參。
白話文:
中風的先兆症狀包括大拇指和小指麻木、失去知覺和无力,肌肉抽搐都是風邪入侵的徵兆。
破傷風的症狀包括頭部和眼周发黑、出汗却流不出来、眼睛小而瞪着,这四种症状出现,情况就十分危急。
胃風是由於飲食後受風寒引起,脈象緩慢而浮,此为胃風的典型症狀。
癲癇的脈象浮大而長,滑利而堅疾,這是由於痰濕積聚於心而導致神志不清,脈象時而快時而慢,時而大時而小,這些都是癲癇患者神志昏亂的表现。
風痹是由於風寒濕三邪入侵經絡而引起,脉象浮澀而緊,三種脈象皆可出現。
傷寒初期,脈象浮緊而涩,随着病情的發展,脈象也會有所變化,如陽明病則脈象長,少陽病則脈象弦,太陰病則脈象遲沉,少陰病則脈象沉細而緊,厥陰病則脈象伏而冷。傷寒患者應該要發汗、利尿,才能解除表邪,治療里病,其脈象多為實堅。這只是簡單的概述,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要参考其他资料。
傷寒辨
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此名中風,勿用寒藥。陽濡而弱,陰小而急,此非風寒,乃濕溫脈。
傷暑
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暑不傳經,得於夏月,浮洪有力,用藥效捷。芤細無力,莫作易說。
嘔吐
滑數為嘔,代者霍亂。虛細易治,實大難安。
霍亂
霍亂之候,脈代勿訝,轉筋絕伏,溫中為佳。
泄瀉
夏月泄瀉,脈應暑濕。洪而數溲,脈必虛極。治暑濕瀉,分利小便,虛脫固腸,罔或不全。
瘧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隨時變遷。
痢
無積不利,脈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
白話文:
傷寒辨
陽氣浮於表面且滑利,陰氣濡濕而虛弱,此稱為中風,不可使用寒涼藥物。陽氣濡濕而虛弱,陰氣微小而緊急,此非風寒所致,而是濕溫脈象。
傷暑
暑氣傷及氣機,所以脈象虛弱,弦細而芤遲,體態消瘦無力。暑氣不循經絡,多發於夏季,脈象浮洪有力,用藥效果迅速。若脈象芤細無力,不可輕易下結論。
嘔吐
脈象滑數則為嘔吐,脈象代則為霍亂。脈象虛細容易治療,脈象實大則難以安治。
霍亂
霍亂的症狀,脈象代也不必驚慌,出現轉筋、腹痛等症狀,溫中和胃的藥物較為合適。
泄瀉
夏季泄瀉,脈象應與暑濕有關。脈象洪大而數,小便頻數,脈象必定極度虛弱。治療暑濕瀉,應分利小便,補虛固腸,缺一不可。
瘧
瘧疾的脈象,自弦而起,弦遲則多寒,弦數則多熱,隨時間變化而改變。
痢
無積聚的痢疾,脈象宜滑大。脈象浮弦急促,則病情危重,脈象沉細則無大礙。
呃逆
脈結或促,或微可治,右關脈弦,木乘土位。
氣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而伏,澀弱難愈。
吞酸
胸中吐酸水,翻胃之端倪,脈沉而遲者,胞中寒所滯,脈滑而數者,痰飲在胸臆。
消渴
消渴脈數,而大者活,虛小病深,其厄難脫。
暈眩
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暈而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虛脈則無,治眩暈法,尤當審諦。先理痰氣,次隨證治。
痞
胸痞脈滑,痰氣鬱結,飲食停滯,氣口緊澀,堅實者順,虛弱難克。
夢遺
遺精白濁,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證之的。
白話文:
呃逆時,脈搏結實或促,或微弱,可以治療。右關脈弦,代表木克土的病理。
氣虛時,脈象沉,便可知是氣虛。脈象沉極而伏,澀弱難愈。
吞酸時,胸中吐酸水,是胃氣上逆的徵兆。脈象沉而遲,代表脾胃虛寒,脈象滑而數,代表痰飲停滯胸臆。
消渴時,脈象數而有力,代表病情較輕。脈象虛小,代表病情嚴重,難以痊癒。
暈眩時,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都會導致暈眩。脈象浮而緊,代表風寒;脈象細而虛,代表暑濕;脈象弦而滑,代表痰涎;脈象虛弱,代表氣虛。治療暈眩,要審慎診斷,先理痰氣,再隨證治療。
痞時,胸部痞塞,脈象滑,代表痰氣鬱結。飲食停滯,氣口緊澀,堅實者易治,虛弱者難治。
夢遺時,遺精白濁,需觀察尺脈,脈象結實而弦,或動而緊,可以確診。
淋閉
鼻準色黃,小便必難,細澀不利,大實易全,若是溺閉,脈浮澀弦。
積聚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強實者生,沉小難治。
五積
心為伏梁,沉芤色赤,肝積肥氣,弦細青色,脾積痞氣,浮長色黃,肺積息賁,浮毛色白,奔豚屬□,沉急面黑。
咳嗽
咳嗽之脈,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浮短傷肺,弦短傷肝,弦澀血少,洪滑多痰,惟有浮大,而嗽者安。沉小浮匿,即是死端。
痰
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或伏,俱是痰家。
怔忡驚悸健忘
心中動悸,脈必代結,飲食之悸,沉伏滑決。
白話文:
鼻尖發黃,小便排泄困難,尿液細小澀滯,身體實證容易痊癒。如果小便完全閉塞,脈象浮沉且弦緊。
五臟積聚稱為「積」,六腑積聚稱為「聚」。強壯有力者容易產生積聚,病症沉重難治。
心積病症,脈象沉而虛弱,顏色赤紅;肝積病症,脈象弦細,顏色青綠;脾積病症,脈象浮而長,顏色黃色;肺積病症,脈象浮而毛細,顏色白色;奔豚病症,脈象沉而急,面色黑色。
咳嗽的脈象,浮則風寒,緊則寒邪,數則熱邪,細則濕邪,房勞則澀滯難解。浮而短則傷肺,弦而短則傷肝,弦而澀則血少,洪而滑則痰多。只有脈象浮而大,咳嗽者才會好轉。沉而小、浮而隱匿,就是死兆。
偏弦的脈象屬於飲邪,或者沉弦而滑,或者結聚或隱伏,都是痰證的表現。
心神不寧,驚悸健忘,脈象必定代脈或結脈。飲食不調引起的驚悸,脈象沉伏而滑數。
噎
脈浮者易,緊澀難醫,數熱滑痰,二者可治,口中出沫,糞如羊屎,見此二證,藥不可施。
頭痛
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
心痛
沉弦細動,皆屬於痛,若是心痛,於□見重。
腹痛
綿綿無增為寒痛,其脈遲,時痛時止,熱相煎脈數,痛處不移,真死血。其脈實,小便不利,濕痰涎,其脈滑,甚欲便後痛減者,分明食積不須言。
腰痛
腰痛之脈,皆沉而弦,兼浮者風,兼緊者寒,濡細皆濕,實則閃者。
脅痛
脅痛之疾,右痰食積,左實肝火,不可不知。
腳氣
浮弦為風,濡弱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
白話文:
脈搏浮而易治,緊而澀則難醫,脈搏數且熱,滑且痰濕,這兩種情况都可以治療。但如果患者口中吐沫,糞便如羊屎,出現這兩種症狀,就不要用藥了。
頭痛可能是陽氣上弦引起的,也可能是浮風、緊寒、風熱、濕氣導致。風熱則脈搏洪數,濕氣則脈搏細而堅。
心痛一般脈搏沉而弦細,輕微跳動,都是屬於疼痛的表現。如果心痛,在腹部也能感受到疼痛。
腹痛如果持續不斷,但疼痛不加重,可能是寒痛,脈搏遲緩。如果疼痛時發時止,可能是熱氣導致,脈搏數快。如果疼痛部位固定不變,可能是瘀血阻滯。脈搏實則可能是小便不利,滑則可能是濕痰涎積。如果想大便後疼痛減輕,很明顯是食物積滯,無需多說。
腰痛的脈搏都沉而弦,同時浮則可能是風邪,緊則可能是寒邪,濡細則可能是濕氣,實則可能是閃傷。
脅痛的病症,右邊可能是痰濕食積,左邊可能是肝火旺盛,不可不知。
腳氣可能是風邪、濕氣、寒邪、熱氣導致。浮弦則可能是風邪,濡弱則可能是濕氣,遲澀則可能是寒邪,洪數則可能是熱氣鬱結。
疝
疝脈弦急,積聚成墜,牢急成瘕,伏弱者危。
疸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其或微澀,證屬虛弱,不必分五,俱是濕熱,利清小便,即是上策。
腫
腫脹之脈,浮大無妨,或見虛細,後必為殃。
血
諸凡失血,必見芤脈,沉小身涼,吉可言決。身熱脈大,後不可測。
汗
汗脈浮虛,或澀或濡,軟散洪大,渴飲無餘。
塊
郁脈沉澀,積脈弦堅,實強者活,沉小難言。
厥
手足厥冷,脈見細沉,雖熱身倦,不渴為真。
火
洪數實為實,浮大虛是虛,沉細而或數,無火病難除,病熱有火者,可治在洪舒。
白話文:
疝氣的脈象弦緊而急促,病灶積聚成墜,牢固緊縮成瘕塊,虛弱的人容易危殆。
黃疸病的脈象實熱,脈搏必定洪大而數,如果稍微澀滯,則屬虛弱,不必區分五種黃疸,都是濕熱所致,利尿排清小便,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腫脹的脈象浮大無妨,如果出現虛細的脈象,後果必將嚴重。
失血的病人,脈象一定會出現芤脈,脈象沉細而身體冰冷,預後良好。如果身體發熱,脈象洪大,後果難以預料。
出汗的脈象浮虛,或澀滯或濡滑,脈象軟弱散漫而洪大,口渴難止。
腫塊的脈象郁滯而沉澀,積聚的脈象弦緊而堅硬,脈象實而有力者可治癒,沉細微弱者難以預料。
手腳厥冷,脈象細而沉,即使身體發熱,但感到疲倦,不口渴是真實的表現。
脈象洪大而數,實則為實證;脈象浮大而虛,虛則為虛證;脈象沉細而數,沒有火熱病症就難以治療,如果有病熱而有火熱症狀,治療時需要脈象洪大而舒緩。
骨蒸
骨蒸勞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損其軀,加汗加熱,非藥可除。
癰疽
發疽之脈,弦洪相搏,細沉而直,肺肝俱數。寸數而實,肺癰已成,寸數虛澀,肺痿之形。肺癰色白,脈宜短澀,死者浮大,不白而赤,腸癰難知,滑數可推,數而不熱,腸癰何疑?遲緊未膭,下以平之,洪數膿成,不下為宜。
婦人
陰搏於下,陽別於上,血氣和調,有子之象,手之少陰,其脈動甚,尺按不絕,此為有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右女左男,可以預剖,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疼連腰,胎即時下。
又
尺盛左大,女脈為從,澀微易補,澀實易通。衝任不足,損衛益榮,病自六氣,男女相同。
白話文:
骨蒸勞熱,脈搏快速而虛弱,熱且澀小,必定會損傷身體,再加汗加熱,就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了。
癰疽發作時的脈象,弦而洪大,互相搏動,細微沉降且直行,肺和肝的脈象都快速。寸關脈快速而實,代表肺癰已經形成,寸關脈快速虛澀,則是肺痿的表現。肺癰顏色發白,脈象應該短而澀,死亡的人脈象浮大,不白而赤,腸癰很難辨別,滑而數的脈象可以推測,脈象數而沒有熱度,腸癰就不用懷疑了。脈象遲緩緊緊沒有滑利,可以下藥來平緩它,脈象洪大快速,膿液形成,不需下藥治療。
婦女陰氣在下方,陽氣在上方,血氣調和,就能懷孕。手少陰經的脈象跳動得很厲害,按壓尺脈不消失,這就是懷孕的徵兆。左側疼痛代表生男孩,右側疼痛代表生女孩,右側生女左側生男,可以預測性別,這是離經脈的六種表現。脈象沉細而滑,陣痛連接到腰部,胎兒馬上就要出生。
尺脈強盛,左側脈象強大,代表懷的是女孩,脈象澀微容易補虛,澀實容易通暢。衝任二脈虛弱,損傷衛氣,滋養營氣,疾病來自六氣,男女都一樣。
經閉
血瘕弦急,而大者生,虛小弱者,即是死形。
崩漏
崩漏之脈,急則難治,浮實亦然,遲則可醫。
胎前
胎前脈細弱,面青母難活,子死舌必青,切莫又用藥。
產後
產後寸浮洪,喘衄總皆凶,產後用涼藥,醫家理不通。
小兒
太衝無脈,魚際不勻,魚口自動,忽作鴉聲,身上黑點,五心腫形,舌出虛掉,喉中空鳴,瀉出黑血,驚叫咬人,指甲青黑,齒落疳形,額腫或塌,瀉止又行,鼻開黑燥,赤貫瞳人,魚口氣急,睡渴不定,頰赤如胭,俱是死形,忽然大叫,亦不可存。
白話文:
經期停止,血塊堅硬,脈搏急促,體型較大的可以活,虛弱瘦小的就難以存活。
月經量多且持續不斷,脈象急促就難以治療,脈象浮實也一樣,脈象緩慢則可以治療。
懷孕期間,脈搏細弱,面色青白,母親難以存活,胎兒死亡,舌頭必定發青,切勿再用藥物。
產後,寸關脈浮而洪大,呼吸急促,鼻出血,都是凶兆。產後使用寒涼藥物,醫學道理不通。
嬰兒,太衝穴無脈,魚際穴脈象不勻,嘴巴無意識地張開,突然發出鴉叫聲,身上出現黑點,五心腫脹,舌頭伸出,虛弱無力,喉嚨發出空鳴聲,排泄出黑色血液,驚叫咬人,指甲發青發黑,牙齒脫落,營養不良,額頭腫脹或凹陷,腹瀉停止又開始,鼻子乾燥發黑,眼睛血絲充血,嘴巴張開,呼吸急促,睡眠不安,口渴,臉頰發紅,都是不治之症,突然大叫,也無法存活。